第435章 就職演說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蔡元培發表瞭如下的演說。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爲本校校長時,餘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爲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爲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爲幹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爲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

“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懼?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儘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爲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爲做官;入商科者,非爲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爲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爲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爲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爲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爲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

“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爲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於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佈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譭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爲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餘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餘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爲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爲商榷可也。”

用現代文來表述,其大意爲: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爲本校校長時,我剛剛在教育部工作。在開學那天曾爲北大做了一點事情。各位都是從預科讀下來的,所以想必你們也聽說過我。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何況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我今天就要執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來北大求學,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學的性質。

現在的人專科學校就讀,學成之後有所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大學則不是這樣。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外人每次指出咱們北大的腐敗,想要在北大讀書,都是有着當官發財的夢。所以從預科畢業後,大多數是進入法律系,進入文科的很少,進入理科的更少。

大概是因爲法律是做官的捷徑啊。因爲一心想做官,所以不問老師的學問深淺,而是問官職大小。官階大的人,特別受歡迎,大概是爲了方便畢業生有人提攜啊。

現在我國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進入政界,專職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請教師,不得不請兼職的人,這也是不得已之舉。討論外人指摘的合適與否,不具體說了,消弭批評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別人說我們腐敗,我們問心無愧,有什麼可恐懼的啊。真是有做官發財的目的的話,北京有很多專科學校,進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學校學習,進入經濟系可以在商業學校報考,又何必要來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爲了尋求知識而來,進入法律系,不是爲了做官;進入經濟系,不是爲了發財。

宗旨定下來,事情就都進入軌道了。各位在這裡學習,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時間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那麼成績會很大的。

如果只是爲了發財做官,宗旨就是錯誤的,那麼就會出現問題。

平時不努力學習,臨考試時再熟讀講義,不考慮有沒有獲得知識,只掙分數的高低;考試一完,就把書都扔在一邊,混個三四年,有了文憑,藉着這個在社會上走動,這豈不是與進入大學的初衷背離了嗎?

虛度光陰,毫無學問,是耽誤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戰,我們之所以革命,就是因爲清廷的腐敗。就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政府不滿意,也是因爲社會的道德淪喪。現在各位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打好基礎,勤奮學習,則如果將來爲生計所迫,擔任講師,則一定會耽誤學生的。進入官場,則會耽誤國家,這是貽誤別人。誤人誤己,誰又願意這樣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一點希望。

二是要將德行努力砥礪磨鍊,現今的風氣越來越苟且敷衍,只顧眼前,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其是這樣,敗壞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這種風氣污染的。

各位在大學學習學業,應當能約束自己,愛惜自己。國家的興衰,要看社會風氣是高尚還是低劣。如果都流於這種風氣,前途不堪設想。所以必須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則,盡力矯正頹廢的社會風氣。

各位作爲大學學生,地位是很高的,理應承擔這份責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須要成爲他人的榜樣。

假設不修德,不講學,和頹廢的社會風氣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談成爲他人的榜樣。

然而各位終日在書桌前發奮學習,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肯定會感到身體上的勞累痛苦。我爲各位打算,不如用正當的娛樂活動替代不正當的娛樂,既不損害自己的德行,也對身體有好處。

各位進入自己的專業時,曾經填寫了志願書,遵守本校的規章制度,如果中途違反,不就是當初的意思不一樣了嗎?所以品行不可以不嚴謹對待和修養。

這就是我對各位的第二點希望。

三是敬愛師友。教員教授知識,職員服務大家,都是爲了大家學習的便利,大家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所以就應該以誠相待,尊敬有禮。至於同學住在一起,尤其是應該互相關愛,這樣纔會有互相交流學習的成果。

不光要開誠佈公,更要互相勉勵,都在北大,則要榮辱與共。如果有同學道德有問題,舉止有不當,社會上遭到批評,即使你自己德行合體,也難以辯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勵。

我在德國,每當到商店裡買東西,店主都熱情款待,付錢接物,也都互相說謝謝。這雖然只是細節,但這是交際所需要的,普通人況且這樣,更何況堂堂大學生呢?對於師友的敬愛,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三點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僅僅幾天,很多校務還不是很瞭解,現有兩個計劃:一是改良講義。不僅要靠講授的知識,還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潛心學習。以後印教義,只印提綱,細節上的,還有精要的內容,都由講師口述,或者學生自己找參考,以求學有所得,能夠真正對大家的學習有作用。

二是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然多,但是新書很少,如果不廣泛購書,必然不能足以給學生參考。現在正在籌集錢款,多多購買新書,將來書籍滿架,自然可以多方參考,不會有知識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說的就這麼多,來日方長,隨時都可以和我商討這些啊。

這篇演講,抱負之宏大,志向之高遠,驚震中國。當時還是一名學生的羅家倫後來回憶說:“那深邃、無畏而又強烈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驅散了北京上空密佈的烏雲,它不僅賦予了北京大學一個新的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的青年。”

蔡元培在這次演說中所倡導的精神,爲後來北京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幷包”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的基礎,可以說,正是這篇簡短的演說,爲北大開啓了一個新的紀元。

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411章 點翰林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66章 機會第294章 曹錕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60章 山雨欲來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25章 找事做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28章 大學令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614章 轉折點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40章 系矯旨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479章 新人物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482章 離開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0章 心機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345章 張毒菌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98章 張瘋子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65章 保路運動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344章 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