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當官真好

這一年,河南遭遇了多少年不遇的大旱災。全省餓殍載道、哀嚎遍野,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景象。

大旱一般要伴隨蝗災,袁世凱的老家項城,蝗蟲幾乎把所有的莊稼吃光。

奉命辦理賑災的河南巡撫李慶翱遲延不力,被朝廷撤職。

改以河道總監李鶴年代之。又命袁保恆到河南幫辦賑務。

袁保恆去開封上任時,把袁世凱也帶在了身邊,一方面是個幫手,另一方面也是想讓他學一些作官的本事。

袁世凱也想借此爲自己謀個職位,學得很用心,很認真。參加這次賑災,對他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到了災區,他首先看到的由於官員的不作爲,給其管轄的地盤帶來的危害有多大。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寫到:“匪患猖獗,……傾有人自澠池、洛陽等處來言,伊地人肉賣二十八文一斤,孫殺其祖母而賣之,弟殺其兄而賣之,種種未聞之奇,無一而足。……數月之後,遍地皆成盜矣!”

封建制度下的農民這個階層有二個較爲突出的特點,一個是分散,另一個容易走極端。所謂走極端就是:只要有飯吃,只要有一條活路,他們都是可以逆來順受的,都是聽話的順民。

但要是活不下去了,也很容易揭竿而起。如果災荒把沒有活路的,分散的農民因逃荒而聚集起來,是很容易出事的。歷史上發生的很多的農民起義,就是這樣鬧起來的。

所以,袁世凱的話並非危言聳聽。

在跟隨叔父賑災時,袁世凱看到了二種很典型的官員及其行事風格。一種是太平官,習慣於高高在上,在尋常的日子裡,生活按着正常的軌道運轉,是很難發現他這個官當得怎麼樣的?

而有時候,這樣的人因爲聽話,甚至可能不貪不佔。平日裡中規中矩,善於逢迎,其仕途往往能很順風順水。

另一種人則不但是當官,更要管事、幹事。他們體察民情,勇於擔當,善於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人無完人,這樣的人因爲有主見,不隨波逐流,甚至不好使用。平日裡是很難得到升遷的。

遇到災荒這種特殊的時期,那些個太平官,那些個平日裡被人常常稱做的好官,這個時候非但沒了用場,甚至誤事。

而後者正可以大顯身手,大展宏圖。

袁世凱在賑災時給他叔父幫忙跑腿,有時到下邊傳達他叔叔的命令,使他對權力產生了特殊的嗜好和想往。享受着發號施令的快感,打心眼覺得當官,大權在握真的很不錯。

第二年夏初,袁世凱的嗣母牛氏患病,他回家探望。

在嗣母牀前照顧,問寒問暖,拳拳孝心使牛氏大爲感動。

這一年的五月,開封送來急信,袁世凱特別敬重的叔父袁保恆不幸得上了傳染病。袁世凱急衝衝的趕了過去,還是沒能在袁保恆活着的時候見上面。

和袁保齡、袁保恆之子等護送袁保恆靈柩回陳州。請人看風水,擇墓地,安葬了叔父後,因陳州他家有一處房產,他就帶着妻子在陳州住了下來。

合久必分,大凡一個幾代同堂的封建大家族,規模大到了一定程度,總是要解體的;人們稱其爲分家。這時候袁家也正是這樣,四世同堂,矛盾重重,拉幫結派,山頭林立,各自爲政。實在是維持不下去了,只能走分家之路。

由於屬於袁保慶的這一支,袁世凱從分家中得到了很可觀的資產。嚴格管教他的嗣父袁保慶和叔父袁保恆都不在了,自己搖身一變成了一家之主。

解放了,自由了,自己說了算了。他像一匹無羈的野馬,越發放蕩。吃喝玩樂一陣子後,想到叔父袁保恆不在了,往上爬的梯子沒有了。

想到要進入官場,只能走科舉之路,爲了能多結交一些寫詩作畫的朋友,他發起組織了麗澤山房和勿欺山房兩個文社。

因爲手頭有錢又出手大方,這樣的人在任何羣體裡都是受歡迎的;他很快成了當地文人中的領袖級的人物。詩文雖然寫得很一般,但吃人家的嘴短,瞪着眼睛說及句瞎話,喊幾聲好算不上什麼毛病呀?皇帝的新衣 ,整天吃人家的,誰認那個真?時間長了,袁世凱也漸漸有了些名氣。

袁甲三祠中的景色很美,也獨具特色,常有人到裡邊遊玩觀賞。一八七九年四月的一天,在淮寧縣辦理文牘的徐世昌到此遊覽,恰巧袁世凱也在園中。

“巴山蜀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徐世昌在一個亭前,正遙望着遠處的景色,觸景生情,吟誦起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那首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聽到有人接上這首詩的後四句,徐世昌回過身來。

這便是袁世凱和徐世昌的第一次見面。

人和人之間是有緣份的,誰說只有情人才能一見鍾情?這兩個人的這次見面,奠定了這兩個民國風雲人物一生的合作和友誼。(徐世昌算是民國第三位大總統,本書第三部將專門寫他。)

當袁世凱無意中得知,徐世昌欲去京趕考正苦於盤纏不足時,二話不說便慷慨解囊。

一八七九年秋,二十歲的袁世凱參加他這一生中的第二次鄉試,也是他最後參加的一次鄉試。爲了迎接這次鄉試,他是作了認真準備,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他也是抱着很大的希望。

文社的朋友爲他和幾個參加鄉試的學子踐行,大家都順情說好話,說袁世凱必中,他自己自我感覺也不錯。

但是,最後的結果還是沒能如願。期望值越高打擊越大,尤其讓他受不了的是,和他同社的兩個人,平時看上去很一般,根本不爲被文社的大家所看好。這一次竟能一舉高中,這樣,他這個文社的領袖情何以堪?

在這樣的打擊面前,他被徹底擊垮了。他把他所有的書稿詩文都付之一炬,發下重誓,今生不再參加科舉。

從此,有誰在他面前再提起科舉,他便恨得咬牙切齒。

很多年後,在他做直隸總督時,曾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岑春煊,兩江總督周馥會銜奏請停止科舉,從而將這個害人的制度在神舟大地永遠廢止。

每次談起這件事時,他都特別的自豪,認爲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件事。還炫耀自己從小就痛恨這個科舉制度,言外之意是他自己兩次不中,是題中應有之意,像他這樣的人,如果能考中,纔是咄咄怪事?

其實,我們知道,這不是真的,不過是吃不着葡萄就說葡萄酸。

科舉這條路是走不通還想當官怎麼辦?天無絕人之路,袁世凱還真給自己找到路了。

這時候的大清朝一直被外強所欺辱,弱國無外交,和老外打交道總是割地賠款。

國庫早就被賠款賠得空空,這麼大個國家,沒有錢怎麼行,能搜刮的地方都搜刮到了,也沒什麼可賣的了,窮兇極惡只有賣官了。

不是偷偷摸摸,不是託關係走後門,而是名正言順,明碼標價。

人急眼了能看出來,國家急眼了也能看出來。

花了錢買官,當上了官就得把買官的錢貪回來,買官和貪官應當是可以劃等號的。

分家的時候是分了不少,但再多也經不起袁大少爺揮金如土!官這東西,錢少了能買到嗎?沒辦法,爲了支持兒子奔前程,他的親生母親劉氏、嗣母牛氏,把所有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了。

帶着兩位母親的拳拳之愛和殷切的希望,袁世凱又來到了京城。舊地重遊,想起堂叔袁保恆對自己的關愛與呵護,想起和敬愛的堂叔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袁世凱唏噓不已,也很傷感。

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7章 如願以償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78章 漢口之戰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64章 芥蒂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19章 一心離開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96章 陸榮廷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482章 離開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46章 辦實業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268章 張勳第162章 國恥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345章 張毒菌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87章 吳祿貞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96章 風雲突變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