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

四川的各派各系軍人聯合驅逐滇黔軍時,曾在重慶成立聯合辦事處,推第二軍軍長劉湘爲處長,第一軍軍長但懋辛,第三軍軍長劉成勳爲副處長。這個聯合辦事處長其實就是督軍或者總司令。

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十日,四川軍人在重慶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在會議中作出了四川自治的決定,這個決定由全體川軍將領署名公佈。四川是繼湖南之後第二個宣佈自治的省份。

將滇黔軍從四川趕出,在北京政.府看來,也就表示四川已擺脫西南的勢力範圍,於是發表了劉存厚爲四川督軍,熊克武爲四川省長,但遭拒絕。熊克武通電拒絕接受省長,全體川軍將領也聯名通電否認北京政.府對四川的人事命令。

迫於形勢,投向北方的劉存厚也不敢接受督軍任命,只能贊成自治,在成都掛起了籌備自治的招牌。

不過,他打了一個密電到北京,表示自己始終擁護“中央”,由於目前四川環境特殊,所以不能公開表示態度,請“中央”予以諒解。

北京政.府在四川碰了釘子,很沒面子,竟把劉存厚的密電公佈出來,藉以遮羞。這一來劉存厚變成川人之敵,大家都罵劉口是心非,小人一個。

劉存厚怎麼也沒想到北京政.府會如此待他的,除了打電報到北京,埋怨北京政.府不該把他的密電公開,使他無地自容之外,也無之奈何。

此前,劉存厚曾收買劉湘的部下,以軍長職務爲餌,引誘劉湘的部下第二師師長陳能芳倒戈。結果被劉湘發現,陳能芳被撤職。而在唐繼堯還未下臺時,劉存厚曾派周揚前往昆明,勸唐反攻四川,自己願爲內應。周揚經過嘉定時,被第八師師長張體乾捕獲,搜出劉存厚的親筆信和秘電本,把周揚移送在重慶的“聯合辦事處”處理。

這一連串的事件加到一起,徹底激怒川軍一二兩軍的將領們,他們聯名斥責劉存厚“阻撓自治,傾心北廷,包辦選舉,自居督軍,擴充軍隊”,並決定第一軍擔任北路,第二軍擔任東路,兩路會攻成都。

“聯合軍”要取成都,劉存厚所屬的邊防軍司令賴心輝首先倒戈,由保寧開往潼川,綿陽來會合北路軍。劉存厚所屬的陳國棟、唐廷牧兩師長也派人與劉湘聯絡,鄧錫侯、田頌堯兩師長則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面對衆叛親離、土崩瓦解的局勢,三月十二日劉存厚在成都被迫通電下野,退出成都,帶着他的部衆萬餘人退到陝南寧羌一帶。

聯合軍開進了簡陽、新都,對於退往新繁、彭縣的鄧錫侯、田頌堯兩師採取了和平辦法,進行了吸收改編。

川軍將領公推劉湘繼任川軍總司令。

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貴州僅次於湖南和四川之後,第三個宣佈自治。

一九一九年底,王文華、何應欽、谷正倫等新派人發起成立“貴州政治委員會”,要求審議貴州政治上一切應興應革事宜,謀劃廢除督軍。

而舊派劉顯世認爲“廢督就是逼我死”,組織力量“倒王”。建立了反對王文華的秘密組織——靖難軍,由劉顯世控制的遊擊軍也陸續向貴陽集中。

一九二零年十月初,王文華決定讓駐紮在四川的黔軍“回黔就餉”,以配合在貴陽的警察廳長何應欽發動政變。他自己則以養病爲名前往上海,以免被人指責“以甥逐舅”“以下犯上”。王文華還囑咐部下重在奪權,不要傷及劉顯世。

十月下旬,黔軍陸續退回貴州省內。劉顯世急調遊擊軍三個營趕往貴陽,並連日與熊範輿、何麟書、郭重光等人籌劃應對之策,準備等遊擊軍集結完畢,先消滅何應欽在貴陽的武裝。

這一情況被何應欽探知,遂密令黔軍的警衛營火速趕往貴陽。劉顯世明知警衛營是王文華的精銳部隊,人員素質和裝備在黔軍中都是最好的,但因爲該營營長孫劍鋒是自己長子的妻兄,副營長林子賢是自己次子的妻兄,故而對該營的到來未加防範。

一九二零年十一月十日下午,何應欽與孫劍鋒在警察廳商討行動計劃和殺人名單。何應欽不主張多殺人,孫劍鋒則力主殺人多多益善。孫劍鋒將他擬議的有十幾個人的殺人名單給何應欽看,何應欽認爲要多斟酌,不應擴大事態。孫劍鋒埋怨何應欽做事太婆婆媽媽,難成大氣候。

兩人爲此爭論不休。當夜行動前,何應欽召省議會議長張士仁來,請他過目名單。張士仁提出,名單上前面幾人是首要分子,殺之罪有應得,“以下的不過是爲彼輩、走卒,殺之無補於事,反而引起社會輿論之責難”。

何應欽聽後表示尊重議長意見,最後決定只捕殺郭重光、熊範輿、何麟書三人,由孫劍鋒負責執行。孫劍鋒命令警衛營屬下的三個排各自負責“解決”一人。

當天晚上,郭重光與耆老會(由貴州地區官僚、豪紳地主組成的組織,以郭重光爲主)成員聚會,衆人勸他躲避,郭重光不聽,結果在夜裡被士兵綁走,押至北門橋頭。據目擊者稱,孫劍鋒指揮警衛營士兵“把郭放平在賣肉的案桌上,幾人按住,一刀剁下郭的腦殼,提起腦殼就走了”。郭重光的幼子郭虞彩、次女郭潤彩一同被害。

熊範輿遇刺那天晚上,有人前來報信,勸熊範輿躲避,但他堅持不走。熊範輿遇刺後,過了五天才發還首級。家人請皮匠縫合頭顱,將其葬在城外。

警衛營士兵闖入何麟書家,先是打死馬伕。緊接着,何麟書子侄三人或被砍頭,或被射殺。何麟書的幼.女剛滿週歲,被士兵一刀刺中大腿,幸得保姆捨身相救,稱其是女孩,才撿回一條命。當時何麟書聽到擾攘聲,拿出佩槍欲做一搏,被夫人勸住,後來從二樓窗戶跳至隔壁人家花園,得以逃脫。

第二天,劉顯世見大勢已去,只得交出權力,回興義老家。貴州的最高政治權力爲新派掌握。

這就是貴州歷史上有名的“民九(民國九年)事件”。

王文華在上海獲悉貴州奪權捷報後,往見孫中山,彙報貴州政局變化情況。孫中山委任王文華爲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派王往浙江去爭取浙江督軍盧永祥。

不幸的是,一九二一年三月十六日, 王文華的部將袁祖銘,收買刺客,在上海一品香飯店將王文華刺殺,時年三十二歲,葬於杭州。

一九三零年,王文華被追任爲陸軍上將。

盧燾獲知王文華的死訊後,才正式接受廣州方面的任命,成爲貴州總司令

一九二一年年四月二日,盧燾通電響應聯省自治,並且組織了省憲會議。

盧燾,乳名盧海湖,學名啓熹、亮疇,字壽慈,一八八二年出生於廣西省思恩縣明倫鄉九倫村(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明倫鎮明倫村)的一個壯族貧苦農民家庭。

盧燾由於家境貧寒,九歲才進私塾啓蒙。進私塾後,老師給他起學名盧啓熹。他學習很用功,常常熬夜苦讀。後來,父母把他送到慶遠(今宜州市),由他大姐、大姐夫資助繼續讀書。兩年後,慶遠舉行甄別府考,十七歲的盧燾獲得第一名。

盧燾不僅學業出類拔蘋,而且機智、勇敢。府考的前一年,他十六歲,趁假期跟隨在象縣任軍職(主事)的大姐夫郭醴軒到象縣(今象州)玩。其間,郭主事帶兵出差柳州。當地的匪首探知郭不在象縣後,糾集匪徒數十人,搶劫象縣縣城郊區農民的耕牛和財物,當晚又圍攻縣城。

由於城內留下的兵丁不多,官兵一時驚慌失措,居民人心惶惶。盧燾挺身而出,組織城內青壯年拿起鳥.槍土.筒,協助兵丁上城防守,並派人趕赴柳州報警。夜間通宵點火,敲鑼示警。巡邏通道關口,使土匪無法破城。天明時,他們見匪幫只有少數土槍,武器還不如守城兵民,便大開城門衝殺而出。匪幫力不能支,丟下耕牛、財物,爭相逃命,象縣各界對盧燾的膽識和謀略大加稱讚。

一九零零年,盧燾結束學業後,先後在梧州海關、柳州清軍中任司書、文書等職。

一九零四年,盧燾遇上潛入清軍進行策反工作的革命黨人張鐵城,受到了革命教育和影響,一九零五年經張鐵城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從此,盧燾與張鐵城等人在慶遠、柳州一帶,從事反清革命活動。

一九零七年,孫中山、黃興等在安南(今越南)河內設立中國同盟會指揮機關,策動兩廣革命,組織南方起義。盧燾與張鐵城積極響應,遂離開軍營,到柳州創辦樟腦公司,並開設富貴升旅館作掩護,聯絡各方誌士,發展革命組織,爲革命籌集活動經費。

一九零八年六月,他們運一批樟腦到香.港賣掉,轉買了一批武器彈藥,暗藏在回頭貨棉紗包內,途中被武宣縣厘金局查出沒收。張鐵城、盧燾均被廣西當局通緝,分別逃往奉天(今遼寧)、香.港。不久盧燾從香.港返回南寧,經龍州取道安南河內,轉往雲南。

一九零九年五月抵達昆明,投入雲南陸軍第十九鎮機關槍營營部當司書生。後入雲南講武堂,被編入步兵科特別班。

此時,雲南講武堂系同盟會培訓革命骨幹的基地,講武堂的很多學員都加入了同盟會。盧燾進入講武堂後,由於志同道合,與朱德、範石生、胡瑛、李雲鵠、金漢鼎、李漢文、田鍾谷等人結拜爲兄弟。

一九一一年九月,盧燾在講武堂畢業後,被分配到陸軍見習。武昌起義爆發,雲南的同盟會組織立即響應。,蔡鍔、李根源發動了雲南起義,攻佔雲貴總督府、兵工廠和軍械局,進而佔領昆明全城。盧燾在攻打軍械局的戰鬥中衝鋒陷陣,立下戰功,被委爲第七十三標三營三排排長。

雲南宣佈獨立後,蔡鍔整編隊伍,出師援川。盧燾被提升爲援川第二梯團步兵獨立大隊後隊隊官。十一月,獨立大隊急行軍進佔四川古藺縣。盧燾進入縣衙視察,發現縣衙內人員早已跑光.但存有數萬銀元,他即派兵嚴加看守,並下令任何人不準亂動,違者嚴懲。接着,他下令找回縣長,並向縣長宣講滇軍援川的意義,又將銀元分文不少交還縣長,然後率部離開古藺。從此,古藺縣人齊聲稱讚盧燾是一位不貪錢、禁搶擄的好軍官。

一九一四年四月,盧燾應貴州省護軍使劉顯世的邀請,從柳州到達貴陽,被任命爲貴州東路巡防管帶。七月,劉將黔軍整編爲六個團,任命王文華爲第一團團長、盧燾爲團副。一九一六年一月,劉顯世以貴州省都督的名義宣佈護國反袁,令黔軍配合滇軍出師討袁。王文華任黔軍東路支隊司令,統率第一、二、三團,盧燾任第二團團長。

盧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民主革命,在反袁護法等鬥爭中作出過重大貢獻。他愛國愛民,一生爲國家民族、爲人民羣衆、爲社會進步做了許多好事,被人們譽稱爲“活菩薩”、“和平使者”,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盧燾在政治上與蔣介石涇渭分明,始終不爲蔣介石所利用,在一九四九年被殺害。一九八六年新中國民政部追認盧燾爲革命烈士。

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34章 自保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36章 署理山東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482章 離開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235章 立法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5章 去買官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441章 美育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07章 童子試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390章 內幕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609章 考據癖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47章 外逃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486章 學寫詩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章 小人精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章 去買官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