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

徐樹錚抵庫倫後立即發現,陳毅處理外蒙撤治案時根本未抓到要領,向上彙報情況也信口開河。

他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一日給北京政.府的電報就直率地指出:“陳使言過其實,急切功名,而心思不能沉細;自覺明於萬里,其實蔽於目前。其人真實何如,樹錚不敢斷言,惟心目中見爲如此,故實不敢盡情信任……”

所謂將在外,國務院雖有明確指示,不許他過問矇事,似乎他的責任只是戍邊。他根本不理會國務院的意見,自行把外蒙撤治案抓到自己手裡。因爲他已看清楚,把此事交給糊塗蟲陳毅只能是誤國誤民。

十三日他給北京政.府的電報中便明白說出他的決定:“……然敢斷言,經年累月,亦非渠(陳)所能了。蓋渠判事不切,物慾蔽之,初步已蹈荊棘,糾纏不清,此時若樹錚撒手不管,則立即中止耳。如此中止,聽取國家損威失重,非樹錚所忍出也。……鈞電志在撤治,請坐待撤治可也。前電言定否只在三五日內,現佈置已定,不煩一兵一矢,一發而中,幸之幸也。發而不中,樹錚箝口結舌,息影南歸,靜俟陳使辦結之日,敬領溺職之罪耳。”

在這期間,他不只是強奪了陳毅的交涉權,同時他也對外蒙統治者哲布尊丹巴發動攻勢。

他給北京政.府的電報敘述各情甚詳:“昨晚活佛派人請燕,伊柬不如禮,當經拒出。另派蒙總理兼內務長巴特瑪王來請,亦經嚴詞面數活佛之非,婉詞深慰巴王之老而多勞,並告以活佛多病,死期不遠,囑其爲黃教自愛,渠深領感而去。然其人頗具邱壑,亦頗諳外邦情勢,撤治事,多向此人身上加工,定可得手。語之陳使,極以爲然。陳使即囑向喇嘛一派示威,樹錚言邊事與兵事通,不外恩威並用四字,而用恩用威,先後彼此,頗費斟酌。

“以撫蒙而論,蒙性多猜,威則不易近,故必先恩以結之:恐其久而易視也,然後威以折之。蒙無實力,必悚而就範;再待以恩,以結其心,則不思勾結外援,乃永無反側矣。武侯擒縱遺法,可師其意,而稍變通之,以策久遠,非僅今日計也,陳使亦以爲然。此非空言所能了,必時時留意,事事經心,乃得緩緩入手耳。樹錚能否自行其言,仍盼廟算樞謀,隨時督誨,俾獲成效。謹用陳明,伏祈核察。制樹錚。元(十三)”

徐樹錚使出他的混身解數,給“總理”兼內務長巴特瑪多爾濟施加壓力。

據十一月十四日他給北京政.府的電報中詳載:“活佛前最重要者四人,一總理兼內務長巴特瑪多爾濟,一大沙畢商卓特巴,一繃楚克,一棍布,均最高之喇嘛,活佛惟其所左右,王公皆側目而視。王公之贊允撤治,名爲情殷內向,實與喇嘛爭權,事成權歸王公,政.府無大便利。陳使前擬六十三條,雖不適用,確曾煞費經營,而喇嘛從中牽掣,活佛雖大開會議,皆喇嘛令王公分謗之策。蓋會議時,活佛並不質詢可否,但問汝輩不以爲然耶!則王公什人而九高聲應諾而散會矣。陳使雖欲速定,而明知喇嘛爲祟,無術制之。又過聽王公之請,益忤喇嘛不敢相近,牽掣愈力。此樹錚所謂‘聽信陳使自辦,即經年累月亦不得定’也。

“樹錚察知此情,擒賊應先擒王,王公可暫從冷淡,一意向喇嘛市好,俾知依附,然後濟以恩威,期遂吾計。本意與陳使協同妥辦,奈每與晤談,稍及喇嘛,渠即苦口向樹錚代王公求情,一若樹錚與王公有深仇大恨不能相容也者,故前電有‘不敢盡情信任’之說也。自嚴諭岱青王繃楚克後,迭向喇嘛中人日加灌溉。又深知巴特瑪因前充商卓特巴爲活佛所奪,又年輕者皆封親王,而伊只有王銜,心中亦多不平。且現任總理,手執政柄,其人又頗諳外事,可諭以利害,故專意結之以信,感之以情。每於大議場中,當衆極與謙下,尊以老輩,譽以清操,諷以活佛多病,可接其任。看操之日,示以軍規之嚴,軍容之肅,兵士放假觀劇,苦樂與共,俱知軍心之固,期可入我彀中。

“連攜與談,皆謂現公與喇嘛相持不下,非黃教之福,宜勸活佛立功自固,勿久執迷。其實活佛應否,全惟此四人是視。而四人之中,巴年最長,位最高,活佛信任較薄,故屬其盡力以自託於中央,樹錚亦許以全力相輔,巴甚感戴。數往謁佛,往來三數日,佛仍推宕不應,託詞非待會議,既聲言外交有關。昨晚遂與勒限,謂外交有中央政.府在,會議無可待,活佛向來辦事不待會議,今不能獨待,我只責求活佛與執事兩人意見,他有異言,我自當之。執事如此高年,不憚奔走,以謀黃教之安,而活佛罪惡已極,尚不肯發一言,徒令喇嘛假威福以禍王公,王公不平即久,必思報復,爭亂相尋,則黃教已矣!黃教去,蒙古必如散沙,則外蒙已矣!是執事有愛外蒙愛黃教之心,而活佛持之以釀亂也。

“外蒙爲國家領土,我爲外蒙長官,有彈壓地面之責,不能坐視。請往告活佛,明日速應則已,不應當即拿解入京,聽政.府發落。巴又稍以俄人及蒙兵爲言,意在謂如是必致驚恐地方。樹錚謂即有驚恐,是昏佛使然,非我之咎。然執事至此,尚爲此言,意令傾佩,真黃教之主也。渠許再往面佛力勸,更略談其不平之事。樹錚許以事定後,王銜立可冊真,並其弟皆與雙俸。渠更約明晚再見。今晨獨坐默唸,萬一佛再不應,安能經行拿解?當即坐罪彼四人,責以不能善輔活佛,姑作拘禁之狀以恐之,再圖別策,庶剛柔相濟,而不損國家之威。

“正自籌酌,巴忽匆匆而來,握手告語云:昨晚別後,連夜面佛,痛陳利害,繼之以泣,佛感悟,遂允撤治。惟言陳使偏袒王公,所擬條件,決不願用。又前三音諾顏之死,佛之野子襲封,出自陳使指使,而彼今輒舉之以爲佛罪。加汗增入京,佛曾專函令謁大總統,請撤換陳使,故今日之事,佛不願其與聞,亦不願他喇嘛王公預其事,但由樹錚與彼換交商定條件,具呈政.府可矣等語,並縷舉活佛懇代維持往事數件。樹錚以機不可失,遂許以今夜偕其謁佛面商,決不令佛有失體面,或喇嘛王公有何不均。巴稱謝而去。臨行又堅請守密,深盼定後再告他人云雲。俟議定後,詳電馳報。”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是決定關鍵的一天,陳毅和車林交涉了十個多月而終歸破裂的撤治問題,竟在這一天解決了。其間如何急轉直下,可以從徐樹錚給北京政.府的三通電報中看出。

徐電一:“北京西北邊署。○密。抄呈大總統、國務院、段督辦、各部鈞鑒:寒(十四)日到巴特瑪寓所議商條件,因仍爲去喇嘛權利,樹錚堅持欲定條例非簡略不可,詳細辦法可另訂辦事章程,或不定條例,但由佛率衆具請撤治,一切辦法統待另商,或派人隨樹錚入京詳定。渠狡展良久,逼之去謁佛。樹錚尋又嚴詞誥諭,謂禍蒙之罪,不在佛而在喇嘛。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渠情狀極畏懼,大約一二日內,可見定奪矣。制樹錚。刪(十五)”

徐電二:“北京西北邊署。○密。抄呈大總統、國務院、段督辦、各部鈞鑒:刪電計達,今日巴特瑪召集喇嘛王公全體會議,議定先由活佛蓋印,率衆具呈自請撤治;一切條件辦法,概從另定。飭人來求,今晚不必再逼,日內定即辦妥。樹錚允以不逼,但仍須從速辦結,由活佛派大員隨樹錚入京,覲謁大總統致賀云云。恐其夜長夢多,故必嚴促其速定也。僅此報呈,伏祈察覈。制樹錚。刪二”

徐電三:“北京西北邊署。○密。抄呈大總統、國務院、段督辦、各部均籤:

刪二陳報蒙員會議情形,並求樹錚今晚不必往逼,系都護派人來告,謂蒙員託其轉達。電發後,有人詢巴特瑪何以會議未散,匆匆先歸?答雲:昨徐公限定晚六時晤面,故早歸待之。樹錚即往晤,始悉所定辦法稍有不同,都護是傳聞之辭。活佛簽名蓋印,向無此例;由官府各部長簽名蓋印,聲敘會議公決,活佛允准,請爲代陳政.府。查清室遜政,亦由太后諭內閣與民國大員交接,並非帝后自須具名。夜郎雖小,帝制自娛,佛不具名,亦於外無嫌,慨然允之,並致昨晚魯莽歉意。其公文旦夕即定也。僅此陳明,伏乞察覈。制樹錚。刪三”

兩天後,外蒙古自治政.府準備了兩份自願取消自治呈文送給都護使和籌邊使,請求代轉呈北京政.府。

外蒙自治政.府請求撤消自治的呈文:“外蒙自前清康熙以來,即隸屬於中國,喁喁向化,二百餘年。上自王公,下至庶民,均各安居無事。自道光年間,變更舊制,有拂蒙情,遂生嫌怨。迨至前清末年,行政官吏穢污,衆心形益怒怨,當斯之時,外人乘隙煽惑,遂肇獨之舉。嗣經協定修約,外蒙自治告成,中國空獲主權之名,而外蒙官府喪失利權。迄今自治數載,未見完全效果,追念既往之事,今人誠有可嘆者也。

“近來俄國內亂無秩,亂黨侵境,俄人既無統一之政.府,自無保護條約之能力,現已不能管轄其屬地,而布里雅特等任意勾結土匪,結黨糾夥,迭次派人到庫,催逼歸從,擬行統一全蒙,獨立爲國,種種煽惑,形甚迫切。攘奪中國宗主權,破壞外蒙自治權,於本外蒙有害無利,本官府洞悉此情。該布匪等以爲我不服從之故,將行出兵侵疆,有恐嚇強從之勢。且唐努烏梁海向系外萱所屬區域,始則俄之白黨,強行侵佔,拒擊我中蒙官軍,繼而紅黨復進,以致無法辦理。

“外蒙人民生計,向來最稱薄弱,財款支絀,無力整頓,槍乏兵弱,極爲困艱。中央政.府雖經擔任種種困難,兼負保護之責,乃振興事業,尚未實行。現值內政外交處於危險已達極點,以故本官府窺知現時情況,召集王公喇嘛等屢開會議,討諭前途利害安危問題,冀期進行。鹹謂近來中蒙感情敦篤,日益親密,嫌怨悉泯,同心同意,計圖人民久安之途,均各情願取消自治,仍復前清舊制。凡於扎薩克之權,仍行直接中央,權限劃一,所有平治內政,防禦外患,均賴中央竭力扶救。當將議決情形,轉報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汗時,業經贊成。

“惟期中國關於外蒙內部權限,均照蒙地情形持平議定,則於將來振興事務及一切規則,並於中央政.府統一權,兩無牴觸,自與蒙情相合,人民萬世慶安。於外族共和,共享幸福,是我外蒙官民共所期禱者也。再前訂中蒙俄三方條約,及俄蒙商務專條,並中俄聲明文件,原爲外蒙自治而訂也,今既自己情願取消自治,前訂條件當然概無效力。其俄人在蒙營商事宜,將來俄新政.府成立後,應由中央政.府負責另行議訂,以篤邦誼而挽利權。”

十一月二十二日,徐世昌豪邁地以大總統身份發佈明令,接受外蒙自治官府的請求。

令雲:“核閱來呈,情詞懇摯,具見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汗及王公喇嘛等,深明五族一家之義,同心愛國,出自至誠。應即俯如所請,以順蒙情。所有外蒙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汗應受之尊崇,與四盟沙畢等應享之利益,一如舊制,中央並當優爲待遇,俾其享共和之福,垂於無窮,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由於徐樹錚超人的才能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當然更是因爲“五萬大軍”的強大威懾力。他僅在庫倫住了二十二天(10月29日到達庫倫,11月21日驅車回京),即成功地使蒙古自動撤銷自治。

當然也有“不識時務”的。對於那些有“反”心的,徐樹錚的策略是請他們“喝茶”,在外蒙古門哥託草原擺下“鴻門宴”,殺一儆百。誰都知道,這小徐殺起人來從來是不眨眼的。

有一支“膽大包天” 軍隊,一開始居然叫囂要與徐樹錚的大軍一戰,這支軍隊,就是外蒙古武裝中的僱傭兵,一支由俄國顧問蛻變成的白俄匪徒。不過,他們只是虛張聲勢,還沒和徐軍交手,就作鳥獸散。

這也就是說,我們那位都護使陳毅,用了那麼多的時間,花費了那麼大的努力,沒有辦成的事。徐樹錚僅用了二十二天,不但把事情辦成,而且結果要好得不知要強多少倍。

人們不能不驚歎這位小徐的雄才大略,無論如何,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管幹什麼都能幹出名堂。所謂不能流芳萬世,也必能遺臭萬年。像徐這樣的人,如果能把他的才智,用在幹好事上,譬如此次治理蒙務,實是國家民族之幸。當然,這樣的人幹起壞事來,也更可怕。

徐樹錚這一次的愛國之舉,得到報界高度稱讚,稱他爲“中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外蒙失土的兩個愛國者”之一(另一人是孫中山)。

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87章 唐繼堯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486章 學寫詩第63章 請願大潮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91章 求博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204章 勸退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49章 就職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87章 吳祿貞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7章 奇遇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134章 較量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章 科舉之路第35章 多事之秋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73章 在家上任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