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柳暗花明

經過會商,決定由吳大溦和續昌赴朝查辦。

吳大溦和續昌抵達馬山浦後,袁世凱即派人將敘述事變經過的書面報告呈上。後在漢城和二人相見後,又當面爲自己辯解。

但他承認自己沒經請示,也主動爲自己擅自開釁請罪。吳大溦和續昌沒因此而責備他,肯定了他的做法。但要求他即刻搬出皇宮,以免落人口實。

本來以爲平定甲申政變自己是奇功一件,沒想到雖然沒給自己惹出禍端,而最後也不過是沒什麼過失而已。

但是,袁世凱不是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所以,特別地沮喪。

從皇宮搬出,也使袁世凱很沒有面子。

人就是這樣,被人查辦,查沒查出什麼事也會搞得滿城風雨。加之與吳兆有等人反目,袁世凱的處境越來越困難。

但他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整日大呼人心難測;並稱自己是“官運惡極”。一直以來一帆風順的袁世凱,經不起這一系列的挫折,心灰意冷到了極點。

恰在這時,袁世凱的嗣母牛氏,從他給家人的信中得知袁世凱的環境險惡,嚇得舊疾復發。急函袁世凱回家。

袁世凱正巴不得有這樣的機會,就和吳大溦請假回國。

一八八五年一月三十日,用袁世凱自己的話說,終於離開漢城這個事非之地。

他乘超勇艦先趕到旅順,看望了在那裡任職的堂叔袁保齡。

兩天後,吳大溦和續昌也到了旅順,袁世凱和他們一起乘船去秦皇島。

駛出不久,遇到浮冰,船無法前行,他們改去山東煙臺。到三月中旬,才輾轉返回直隸總督所在地天津。

想不到袁世凱這一次又因禍得福。吳大溦見到李鴻章後,對袁世凱大加讚揚,稱其爲奇才,是人才難得。

李鴻章本來就對袁世凱印象不錯,聽吳大溦如此一說,更加令眼相看,從此也就真正成爲袁世凱的靠山。

吳大溦向朝廷彙報時,又把袁世凱大大吹捧了一番,使袁世凱這個從來名不見經傳的人,成了衆人矚目的人物。

袁世凱和李鴻章雖然多次通信,但在天津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無論是儀表堂堂還是談吐幹練,都給李鴻章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李鴻章的意思,袁世凱還是返回朝鮮,但袁世凱堅持回家探母,李鴻章也就準了他的假。這樣,袁世凱在離家幾年後,踏上了回故鄉河南項城的路。

一路上,他不知道自己很快會時來運轉,是很消沉的。

腦海裡總是浮現着自己那位朝鮮好友,金允植爲自己送行的那首《送慰廷歸河南》詩:“名高人多嫉,功成衆所忌,此事古今同,處事諒不易;最值危急日,人敢斂手避;黜者懷首鼠,懦夫常惴惴;事定反覓疵,利**漸漬;遂將功爲過,摧折丈夫志;君今浩然歸,俯仰無所謂;天日照孔昭,賢才豈中棄;相見如不遠,努力勉王事。”

這個世上如果還有理解和賞識自己的人,也就只有這位朝鮮朋友了!袁世凱長嘆了一口氣。

一九八五年三月,日本伊藤博文一行來華,談判解決中日軍隊在朝鮮的衝突和撤軍問題。

清**派李鴻章爲全權大臣與之談判。

四月,經反覆協商,簽訂了《天津條約》。

規定兩國同時從朝鮮撤軍,兩國均不派員教練朝鮮軍隊。今後如發生變故或重大事件,需要派兵去朝鮮要相互照會,事定即撤,不得留駐。

這個條約雖然解決了中日當時的軍事衝突問題,卻爲日本出兵朝鮮留下了伏機。

在談判中,日本方堅決要求嚴懲袁世凱,遭到了李鴻章的嚴詞拒絕。

他強調營官奉國王之命帶兵入宮是正常之舉,無任何錯處。

同年夏天,清軍從朝鮮撤回國內。

軍隊的撤回,特別是袁世凱的離開,清**基本失去了對朝鮮的管控。

閔妃集團中的一部分人,藉機投靠俄國,企圖請求俄國保護和訓練軍隊。

李鴻章得知這情況後,認爲不能坐視不管。而朝鮮的親日派,對大院君李罡應被軟禁在中國一直惴惴不安,多次提出異議。李鴻章權衡利弊後,決定送大院君李罡應回朝鮮,利用其的影響和力量,牽制閔妃集團。

誰去護送呢?李鴻章想到了袁世凱。

李鴻章先徵求袁世凱的堂叔袁保齡的意見。

袁保齡看袁世凱能夠看準時機,及時擺脫朝鮮的困境還是很滿意的。覺得袁世凱到底沒有功名,沒有往上升的敲門磚,所謂先天不足。要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科舉這一課是非補不可。而現在朝鮮駐軍已撤回,沒袁世凱什麼事了,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惡補一下,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因此,沒徵求袁世凱意見,就自行做主,在李鴻章面前力辭這個差事。

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是士大夫,李鴻章很理解袁保齡愛侄之心,也就沒再堅持。

接到堂叔袁保齡讓自己讀書準備參加秋季科考的信,袁世凱想都沒想就扔到一邊。

早已對讀科舉的那些書深惡痛絕,自知自己不管怎麼樣努力,也是徒勞,不可能榜上有名。不過是自取其辱,在人前丟人現眼。

忙了幾年,回到家鄉,雖然算不上榮歸故里,光宗耀祖;但也混了個不大不小的官。

走科舉之路?中了舉人又能怎麼樣?張謇堂堂的狀元郎,天子門生,科考第一,還不是給吳長慶當個幕僚而已。

什麼讀書自有顏如玉?自己沒取得功名,照樣抱得美人歸。特別是三個朝鮮小妾,一個比一個漂亮。

找到過去的狐朋狗友,每天花天酒地,袁世凱在家鄉也忙得不亦樂乎。

七月,朝鮮的形勢越來越失去控制。李鴻章害怕遲則生變,急於送李罡應回國,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想了想去,還是袁世凱最爲合適。

正在這時,又收到了高宗李熙的信件。

李熙在信中,明確提出袁世凱是唯一人選。他在信中寫道:“自慶軍撤回後,民無所持,物情危懼;唯袁舍人據東三年,熟諳國情,練達時務,爲上下所信。去年冬,身試危險,廓清亂氣,扶植藩邦,誕教皇靈,舉國人民方切感佩之心,不圖該員成功不居,飄然辭去。現敝邦事務繁殷,無與諮商,應請再派該員東來,籍以鎮定民心,籌議時務,必大有裨益於艱難之際也。”

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李熙不謀而合,更加堅定了李鴻章用袁世凱的決心。

在上報朝廷之前,他還是想做通袁保齡的工作。

送大院君李罡應回國,既事關重大,也困難重重。稍有不慎,也可能斷送了李罡應的性命。

爲了說服袁保齡,李鴻章講完自己的理由後,也把李熙的信拿給袁保齡看。

關係到國家的大事,袁保齡不能再推託了。

李鴻章於是寫了如下的上奏:“袁世凱膽略兼優,能識大體,對朝鮮情形,最爲熟悉,新舊兩黨鹹相敬重——該國君臣殷殷慰留。昨接朝王來函,亦敦請該員在彼襄助,若令前往,當能處置裕如。(朝鮮)變亂頻仍,朝王外雖感德,內則趨向不專,有擇強自庇之意(袁世凱)足智多謀,與朝鮮外署廷臣,素能聯絡,遇事冀可挽回匡正”“因其任重道遠,前功本應優予獎擢,令其出使屬邦,尤須隆重其位,使之稍有威風,籍資坐鎮。”

保舉和推薦一個人,總要說一些讚揚之詞,甚至可能說一些過頭話。

但是,從這份奏章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李鴻章對袁世凱的評價。

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398章 張瘋子第411章 點翰林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289章 內鬥第530章 白話詩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204章 勸退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486章 學寫詩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90章 汪袁配合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23章 離開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85章 殿前作答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10章 戰與和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11章 完婚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67章 迫不及待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89章 出師未捷第106章 小德張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405章 八股文第482章 離開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15章 挫折第204章 勸退第530章 白話詩第41章 東南互保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