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

這一天的晚上,袁世凱在家裡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袁克定,二兒子袁克文談起外邊議論他黃袍加身的事。

袁克定說:“父親,您在彰德的時候曾對我說過,人多事多,一件事這個人說好,那個人說壞。這人說應當這麼辦,那個人說應當那麼辦。等決定了怎麼辦,說不定黃瓜菜都涼了。要我說呀,咱這中國這麼大,人這麼多,聽大家瞎吵吵,什麼事都做不成,就得有人說了算,還是有皇帝的好。”

袁克定說完後,仔細查看父親的表情,揣摩着袁世凱的心思。

“別人都怎麼說?”袁世凱不動聲色地問。

看父親沒責怪,袁克定膽子大起來了。“我身邊的人都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什麼叫對,什麼叫錯。主事人怎麼說怎麼是。主事人說對就對,主事人說錯就錯。”

“大哥,這話可不能這麼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誰說這對的也變不成錯的,錯的也變不成對的。國家是大家的,就是要聽大家的。父親他們好不容易把皇帝趕下臺,大哥不可以說破壞共和的話。”說話的是袁二公子袁克文。

他的生身母親是朝鮮的那位公主,也就是袁世凱的三姨太。袁克文無論是長相還是才華,都似乎繼承自他的生母。

一表人才,風流倜儻,多才多藝,被譽爲民國四公子之一。

因爲大姨太不能生養,他被過繼個大姨太做兒子。

好交往,重義氣,和特別重心機的大哥袁克定怎麼也不像是一對兒同袍兄弟。

袁世凱其實是很喜歡自己這個次子的,但他在子女面前總是做出一種很嚴厲的樣子,袁克文平日裡不但很怕這個父親,對他的大哥也是懼三分的。

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袁克文被其父袁世凱派到南京公幹。

袁克文生性好在外邊玩樂,有空睱時間總到南京的釣魚巷閒逛。一來二去,結識了一位特別漂亮的姑娘。二個人很談得來,脾氣也很相投,一見鍾情,私自訂下了一方非她不娶,一方非他不嫁的婚約。

兩個人纏纏綿綿,難捨難分,但袁克文是去南京辦事,辦完事得回去和父親交差。兩個人離開的時候,姑娘給了袁克文一張照片,留作紀念,袁克定如獲至寶。

袁家還是老規矩,從外邊回來的兒女,回家後要給父母磕頭請安。袁克文很想念那和自己私訂終身的姑娘,一有空就拿出姑娘的照片看。

可能是放得不小心,給父親磕頭請安的時候,怎麼就那麼巧,把姑娘的照片掉在了父親的面前。

袁世凱好奇的將照片拾起,一看是個姑娘,立刻沉下了臉,厲聲問:“這是什麼?怎麼回事?”

袁世凱平日裡對子女要求極嚴,不但不許他們抽大煙,進賭場妓院,在男女這一方面也是絕對不能隨意往來的。

袁克文當時還沒結婚,那個時候婚姻是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不是自己能訂的事。嚇壞了的袁克文腦袋一片空白,竟然瞎編起了故事。

說自己看這個女人長得好看,是給父親物色的,照片是拿給父親看的,看是否能夠相中。他以爲把這個場面撐過去就行了,沒想到弄假成真。

袁世凱一聽,轉怒爲喜。把照片放到眼前一看,姑娘長得果然漂亮,連聲說好。恨不得馬上就娶回家來。派出專門給他辦這一類事的家人符殿青,帶着銀錢很快就去迎娶。

姑娘是和袁公子有婚約的,見袁家這麼快的來迎娶,又下的是重聘,喜出望外。風風光光的從南京來到了天津,只是,在洞房花燭之夜,翩翩美少年,變成了一個糟老頭子。這個時候,袁世凱除了正妻外,已經有了五個姨太,這個姑娘於是就成了袁世凱的六姨太。

姑娘會怎樣的哀怨,又怎樣的面對她曾經的心上人,現在論輩份應當是她兒子輩的袁克文,人們儘可以去想像了。

那是個絕對男權的社會,女人對一切只能逆來順受,誰會去顧及一個弱女子的感受。袁克文又是個很花心的人,所謂見一個愛一個,很快就有了新歡。

人是會變的,人的感情也是會變得,就是這個六姨太,和袁世凱在一起生了五個孩子。是袁世凱的妻妾中,生養最多的一個。

平常日子,袁克文在父親和長兄說話的時候,他是很少插言的。

今天,可能是聽自己大哥的話,說得實在是難聽,簡直就是歪理邪說,胡說八道,忍不住插了話。

袁克定歷來看不上自己的這個弟弟,始終認爲這是個不幹正事的浪蕩公子。被弟弟說教,袁克定很不高興,但在父親面前又不好發作,就用眼睛惡狠狠地瞪了袁克文一眼。

袁克文沒注意大哥的表情,覺得言猶未盡,繼續說道:“咱父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高處不勝寒,大家眼睛都盯着呢!大哥在外說話可要小心,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弄不好影響父親的威信。”

袁克定越聽越生氣,但也找不出什麼話來訓斥自己的這個弟弟,“臨時大總統!你怎麼就喜歡臨時這兩個字?”

“父親本來就是臨時大總統嗎!”袁克文不服。

“你!你……”袁克定手指袁克文,正要說什麼,被袁世凱阻止,

“克文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你們在外邊說話是要注意影響。別人怎麼說,那是別人的事,這件事你們可不能跟着亂說。現在,你們沒看出來嗎?沒有事還都挖空心思找事,不能讓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特別是克定,你是這家的老大。”

聽父親如此說,袁克定趕緊點頭稱是。

唐內閣垮臺了,內閣不能沒有,袁世凱提名陸徵祥接任唐紹儀爲內閣總理。

所以這樣做有他的考慮,主要原因至少應該有以下幾點:

其一、陸徵祥他既不屬於袁世凱的北洋系,也不屬於同盟會和任何黨派,被稱爲“超然內閣”,容易被各方接受。

其二、他從國外歸來,所謂遠道和尚會念經。

其三,他任總長的外交部爲內閣之首,是第一順序的接任人。

其四、他在任外交部總長的位置上雖然時間很短,但取得的成效引人關注。

其五,最重要的,和唐紹儀相比,陸徵祥要聽話得多。

陸徵祥,字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蘇太倉。畢業於廣方言館和同文館,隨清朝駐俄、德、奧、荷四國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此後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務,成爲中國第一代職業外交家。一戰結束後,曾代表中華民國率代表團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

一八八四年他十三歲的時候,進入了由總理衙門主辦的上海官辦的新式學校——廣方言館,後入北京同文館習外文,尤精俄文。一八九三年奉派擔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翻譯官。一九零六年陸徵祥升任中國駐荷蘭特命全權大使。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後,應總統袁世凱電命,從駐俄大使任所返國出任外交總長。

陸徵祥出任首任外交總長,也是中國外交建制和管理走向現代化的開始。他憑藉多年在歐洲工作時積累的經驗,着手革除清朝官場遺留下來的陳規陋習,引進較富科學性的管理制度。如按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外交機構模式擬訂外交部組織法,並據此制定了《外交部官制》,設總長、次長各一名,日常事務由一廳四司一室負責,即總務廳、外政司、通商司、交際司、庶政司、參事室。

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令總務廳將外交部門前的下水道疏通。原來這裡的門前下水道淤塞,每逢雨天,門前積水就很深,每位外交官員只好由衙門的差役背進衙門。

衙門改成外交部,陸徵祥認爲門口積水有礙中國外交部形象,所以先清除了淤塞,讓門面有個新氣象。外務部是人來人往的地方,門前積水成了外交部人員和外來人員一大難事。清除了淤塞,下雨後沒了積水,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被人讚不絕口。

第二件事是免去部裡一切部員的職,由他考察後再任命。他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新組成的外交部竟缺員一百五十名,袁世凱的侄兒也在被裁的一批人中。

部裡有一余姓廚師,曾大得慈禧之寵,當年李鴻章亦怕他幾分。那一次李鴻章曾考慮用西宴招待外賓,余姓廚師不幹,李鴻章只好作罷。余姓廚師還向當時外務總.理施壓,委任他的兒子任部裡的秘書。

民國成立後,餘廚子以爲陸總長不會不買他的賬,起先還不急,發現新外長果然行事與前清老爺大不同,就慌了神。便帶了幾十只火腿送到陸外長家,卻被告知趕快帶着火腿走人。

餘廚子離開外交部一事不但在國內讓知情人稱快,連西班牙等國報紙也當新聞刊出,被看成是中國外交部改革的風向標。

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58章 離開老巢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112章 兵變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73章 在家上任第12章 平叛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7章 管見十條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35章 立法第87章 吳祿貞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150章 復古第28章 下重藥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48章 開灤礦權第39章 全力追剿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4章 幸運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66章 機會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83章 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