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糜爛的歐洲局勢

德國依舊跟法國在哪裡鑑戰,德國的魯爾區非飛機站的慘不忍睹,好在德國掌控了東歐那麼龐大的地區,人口順便還正好安置到那裡去,德國雖然給德國造成不小的損失,但是並沒有對德國傷筋動骨。

法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工業區被炸的幾乎要停頓了,現在全靠美國支援大頭了,英國再支持一部分。

法國大量的難民涌向了非洲的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人爭食,而有錢人大量的涌向了中國。雖然他們想去秦國,但是秦國不收人啊!

中國和秦國被看成是現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不但國力強大,軍事力量也很強大,世界上已經沒有幾個國家能跟他們比較了,兩國之間又是沒有利益摩擦的國家,之間不會有戰爭爆發。

英國也被德國的飛機炸成一片廢墟,好在英國有印度還有南非,至於加拿大已經指望不上了,因國人慶幸自己從澳大利亞撤軍了,要不然現在印度都不是英國的了,看秦國軍隊那個來勁,他們就一陣膽寒。

英法兩國現在靠着美國和非洲跟德國打個平手,字開戰之初道現在,雙方傷亡都超過兩百萬。

一戰還是機槍、大炮顯威,到了二戰,飛機、坦克已經是絕對的主力了,沒有飛機、坦克,這戰爭根本沒有打下去的必要,沒有飛機坦克的一方,基本上是很難獲勝了。

德軍依舊在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外不能前進一步,英國人從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徵了大量的炮灰,尤其是從印度等地。

德國人很不明白爲什麼秦軍當年那麼輕易的從東打到西,從南打到北,印度人就被輕易的擊敗了,秦軍差一點就佔據了整個印度,而今天這些印度阿三的戰鬥力雖然差,但是並不是一觸即潰的那種,尤其是印度這麼多人,就是20個耗死一個德國兵,德國也耗不起啊!所以一般得知對面是印度或者其他地方來的土著兵,德國軍官就讓波蘭兵、烏克蘭兵上。

戰爭打了半年,德軍兵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依舊跟法國在那裡耗着,德國也有點吃不消了,所以德國準備開闢第二戰場,現在德國幾百萬大軍在西歐根本施展不開。

德國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巴爾幹半島,意大利中立之後,德國就沒有辦法插手地中海的事情,法國還在堅守,希特勒可不想再把意大利這個累贅拉進來了,不過意大利依舊中立,那麼要想開闢第二戰場就必須控制巴爾幹國家,要麼加入軸心國,要麼軸心國滅了他。

只要控制巴爾幹,再把土耳其拉進來,那麼德軍就可以從中東進攻了,繼而奪取蘇伊士運河,將印度和英國的聯繫阻隔開來而德軍開闢北非戰場,就可以分散英法的兵力,同時對這些地方進行打擊也能斷絕他們經濟上的來源。

本來德軍倒是可以從伊朗和土耳其進攻中東的,但是英國從伊朗撤軍,伊朗獨立,中國又不允許德國進攻伊朗,而土耳其這邊雖然傾向於德國,但是他們的國策還是保持中立,同時當年跟秦國約定,亞洲歸秦國,歐洲的事情秦國也不插手,所以希特勒一直猶豫不絕,尤其是在這種緊張的時刻,中國和秦國倒向誰,誰就會勝利。

世道如今誰都知道秦國和中國是想發戰爭財,甚至兩雙方兩敗俱傷,他們坐收漁人之利,但是他們又不肯定,看秦國大肆的賣給各種軍火物資給日本,德國又不敢確定秦國的態度,所以沒有必要秦國暫時還是不惹爲妙。

不過納粹高層認爲只要不進攻伊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就算是土耳其,借道總可以吧!不過希特勒還是否決了,土耳其似乎並不想捲入戰爭,所以越來越疏遠德國,越來越在政策上倒向中國和秦國,兩國還拍了軍事專家來幫助土耳其訓練軍隊。

德國最終決定,奪取巴爾幹,從這裡進攻非洲,爲了能順利的吧艦隊運到地中海,德國還把原來蘇俄的運河拓寬,使得艦隊可以從北冰洋開到黑海,而在土耳其的船廠也是在佔領之日起就開足馬力生產。

這裡的底子非常的好。雖然戰爭破壞了但是畢竟是蘇俄投資的重心,一開戰就被佔據,稍微修復就重新投入使用了,也正是因爲這些地方沒有遭受破壞,所以德國本土的工業被炸的一塌糊塗,德國依舊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有這些工業支持,加上德國的工業技術、科學家,他們很快就能提高這裡的生產水平。

另外捷克斯洛伐克等地的工業並未受到破壞,所以不管德國本土的工業被損毀的如何嚴重,德國依靠戰略縱深,依舊頑強的挺着,希特勒和納粹高層終於明白戰略縱橫是多麼的重要了,要不然德國今天只能在投降書上簽字了。

但是今天德國沒有,他依舊堅挺的打着。雖然實力有所減弱,但是比起開戰前的德國依舊強大很多。

反觀英法,他們國家的大部分被炸成了廢墟,要不是有美國隔着大西洋,依靠世界第一的工業基礎在撐着,英法兩國早就投降了,至少法國早就投降了,法國現在政府已經瀕臨破產了。

只要德軍能登上北非,法國裡敗亡的時刻也就不久遠了,法國本土現在連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了,法國一亡,英國恐怕也要投降了,美國連本土都遭受道日本的攻擊了,法國一亡,估計他們也會放棄對歐洲殘存的英國進行支持了。

希特勒爲了迫使英法早日投降,立即讓巴爾幹的希臘和南斯拉夫等國做出回覆,是加入同盟國還是軸心國,任由幾個國家苦苦哀求,德國就是要讓他們做出決定。

幾國看沒辦法中立了,只能得罪一方了,不過眼下只能得罪英法了,誰叫他們都快滅亡了呢?於是德軍在第二天開進巴爾幹國家,在黑海的海軍也進駐希臘,一時間北非陰雲密佈,英法兩國再一次慌了,

第374章 攻佔幾內亞(07)第309章 各方反應第449章 歐洲分裂第136章 驅逐艦爭奪戰(二)第3章 軍部會議(一)第419章 絕望的蘇俄第363章 猶太人想建國第166章 華北局勢(一)第192章 法國人的憤怒第129章 智取成都(二)第91章 鹽邊鄉紳第27章 紅軍怎麼不鬥地主第70章 密謀(二)第26章 國軍騎兵營第71章 密謀(三)第405章 爭奪外蒙第338章 奪取平津(三)第142章 納粹來人(二)第311章 申奧(一)第407章 英美法的支持第289章 南海風雲(四)第155章 黑星手槍第181章 納粹閱兵(一)第442章 日軍攻進美國本土第62章 沒門牙的小澤瑪利亞第37章 諜影重重(二)第445章 軸心國分裂第47章 收網(二)第331章 奪取東二省第364章 猶太建國計劃第151章 要建鐵路(二)第430章 虎!虎!虎!第23章 極品俏佳人第108章 王九齡結婚第173章 憤怒的小鬼子第126章 再次擴軍第234章 帝國崛起(一)第257章 意、英對秦國宣戰第198章 交趾叛亂(一)第422章 蘇俄覆滅第70章 密謀(二)第159章 金融改革(一)第413章 嚴寒到來第320章 共黨的選擇第217章 西康空軍第23章 極品俏佳人第264章 新德里揚漢旗(一)第313章 申奧(三)第132章 西康省成立第413章 嚴寒到來第54章 突圍第24章 江西局勢第342章 朝戰第262章 巴基斯坦建國第217章 西康空軍第338章 奪取平津(三)第416章 黃帝紀年第86章 奶牛王子第358章 中國油田大開發第161章 出擊西藏(一)第310章 柏林奧運會第四白零六章 奪取西伯利亞第24章 江西局勢第202章 交趾叛亂(五)第395章 大西洋憲章第384章 偉大的科學家特斯拉第102章 發財了第161章 出擊西藏(一)第213章 北洋市成立第136章 驅逐艦爭奪戰(二)第231章 閃擊暹羅(六)第400章 信息化戰爭第57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我第107章 賣斷貨了第327章 御前會議(一)第276章 接見各國代表第247章 氣死英國首相第195章 誰是最後的勝利者第319章 中國局勢第2章 視察前線第229章 閃擊暹羅(四)第439章 悲劇的阿根廷第289章 南海風雲(四)第58章 唱山歌嘞第90章 抵達目的地第438章 兵出南美洲第389章 波蘭亡國第331章 奪取東二省第260章 進軍孟買第205章 易漢服第256章 橫掃恆河第337章 奪取平津(二)第50章 收網(五)第79章 土匪來襲(五)第441章 巴西投降第18章 醉臥美人膝第343章 轟炸下關第358章 中國油田大開發第188章 有刺客第187章 法蘭西酒店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