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紙糊關係

他左手持崇禎遺詔,右手是新皇賜予的尚方寶劍。

身前站着一個五省總理,六個總兵官,四個總兵以及二十多副總兵,四十多參將!

周正神色威嚴,沉聲道:“闖賊禍害蒼生,不道無法,本官奉天命討伐,諸位乃我大明天將,當勇武無畏,討伐叛逆,徹底剿除闖賊,還天下黎民安寧太平!”

“下官(末將)領旨!”盧象升等人齊齊大聲應和。

按照程序,周正又是長篇大論了好一陣子,這纔將手裡的尚方寶劍交給盧象升,道:“西北諸將,皆由五省總理節制,凡有逾矩,先斬後奏!”

盧象升鄭重的接過來,道:“臣領旨謝恩!”

待他接過尚方寶劍,周正扶他起來,道:“建鬥,交給你了!”

盧象升沉色點頭,轉身面對曹文詔,滿桂等近百人。

衆人齊齊行禮,道:“參見總理大人!”

盧象升身高挺拔,目光如炬,掃過衆人,目光看向西北。

李自成並不甘心,正在準備重整旗鼓,再次進攻京師。

周正這十多萬大軍,錦旗招展,遮天蔽日,士氣澎湃,煞氣幹雲!

“出征!”

戰鼓如雷,盧象升騎着馬,拔劍大喝。

十多萬大軍,分做兩路,一路山西,一路河南,而後又分做多路,按照既定路線,奔向各自的目標。

周正站在高臺之上,遙望着大軍離去。

楚金站在周正身旁,道:“大人無需擔心,有軍情處在,盧總理的能力也毋庸置疑,李自成翻不出浪花來。”

周正點點頭,道:“建虜撤兵了?”

楚金與孟賀州分工明確,孟賀州主關內,楚金盯着關外。

楚金躬身,道:“多爾袞,濟爾哈朗兩天前就撤了,黃臺吉昨天晚上也撤了。他留下口信,希望與大人談談。”

周正不在意的擺了擺手,望着盧象升等人走遠,轉身道:“回去吧。”

劉六轍陪在周正邊上,道:“二少爺,成掌櫃,上官掌櫃都進京了。”

周正上了馬車,道:“讓他們先收拾一下,等時間我找他們。”

劉六轍應着,又道:“聽說,江南各處有不少人也在赴京的路上,規模不小。”

京城或者明朝遭遇了大難,又是新皇登基,自然引來無數人,周正昨天晚上,已經收到了不少信,說是要‘登門求教’。

復社在江南影響巨大,社員超過三千,簡直是另一個東林,揮臂之間,秦淮河堵塞不前!

周正拉開車簾,與騎着馬的劉六轍道:“元輔那邊什麼情況?”

不知道是不想增加周正的威望,還是有意做給周正的看的,周延儒這個首輔沒來給盧象升等送行,甚至還阻止了新皇前來。

劉六轍看着周正道:“二少爺,你是沒看到,元輔門前,那叫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快踏破門檻了,排了非常長的隊伍……”

周正頓時一笑,道:“不奇怪。”

周延儒現在看上去是大權在握,先帝朝首輔,而今主持新皇登基大典,先帝喪禮等一系列重大事務,這裡面涉及到多少官位,全天下都在看着他!

加上新皇年幼,無法親政,這位首輔的分量,誰人掂量不出。

即便是周正這個復克京城,拯救大明社稷於傾頹的大功臣,一時間也比不過,被分去了諸多光芒。

劉六轍輕拍着馬,看了眼四周,低聲道:“二少爺,聽說翰林院在給先帝廟號上起了爭執。”

廟號這東西,是對先帝最終的一種‘歷史定位’,關乎甚大,同樣也是朝臣們的‘權力爭奪’的焦點,這麼說來,周延儒那邊,內部是出現了矛盾。

周正神色動了動,道:“不着急,先看看。”

劉六轍沒有再說,現在朝局雖然散亂不堪,卻也風波詭譎,各種勢力都跳出來了,想要在新朝未定的時候,佔據有利的位置,獲得最大的好處。

周正在回京的時候,從全國各地,不知道多少人在着急忙慌的奔赴京城,這是一個新舊交替,朝廷殘破的特殊時期,有太多的機會了!

周正從內閣門前穿過,走向隔壁的徵西廊。

門內本來匆匆忙忙的內閣中書以及小吏,忽然腳步停止,裡面安靜的可怕。

周正轉頭看去,所有人立時又動了,紛紛微笑躬身,匆匆消失不見。

周正抹了把臉,看向身旁的劉六轍,道:“我這麼嚇人的嗎?”

劉六轍咳嗽了下嗓子,聲音不大不小的道:“閣老英俊瀟灑,古來少有。”

周正失笑一聲,邁步向前走。

內閣裡,隱約傳出一聲冷哼。

劉六轍擡了擡下巴,無畏的跟在周正身旁。

周延儒與周正本就不和睦的關係,現在就差撕破臉了。

周正回到徵西廊,這裡分爲好幾個房間,有軍情處,參謀處,軍法處等等,各司其職,包括張賀儀也在這裡,並且,他還帶來了兵部的所有人。

周正轉了一圈,便在他的臨時班房坐下來。

周正的桌上,堆滿了從秦朝以來的各種軍事方面的資料,周正在研究這些軍事制度,準備對明朝的軍制進行改革。

周正神情專注的看着,徵西廊也忙碌不休,西北現在是他們工作的重點,危及國祚,沒人敢掉以輕心。

周正在忙碌的時候,周延儒對登基大典等事情也操碎心,裡面涉及的太多,剛剛架起的六部,拼命跟着轉。

禮部尚書已經暫定爲張四知,禮部在登基大典等事情上的分量最重,涉及的禮法,儀程等等,全數由禮部掌握。

禮法這東西,也是權力的體現,比如,在登基大典的站位,就決定了這個人在朝中的地位以及未來;比如,一些關鍵地方誰來主持,哪些人要在新皇面前露臉,哪些人不應該出現等等等等。

張四知在內閣進進出出,本身就代表則不尋常的地位。

禮部尚書在六部中權勢不是最大,地位卻是最高,這就是根由。

地位的高低,往往代表着進步的先後,入閣的人選,往往是禮部爲第一位!

張四知出現在周延儒的班房,說的卻不是登基大典的事,而是關於各級官吏的任命。

張四知遞過名單,道:“元輔,這是關於六部九寺的官員名單,還有各省巡撫,布政使。涉及到西北五省,是否要與徵西伯商議?”

周延儒正看着名單,聞言斷然擺手,道:“不用了,這件事本官決定,就這樣吧。”

張四知知道,周延儒與周正的關係破裂了,瞥了眼背後的牆,隔壁應該就是周正的班房。

第兩百八十六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三百八十七章 拔師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個開始第四百三十六章 佈局朝廷第三百五十七章大勝之際第四百三十七章 留京第九章 一頓暴揍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獄第一百五十一章 禽獸不如的東西(求訂閱)第兩百九十八章 我的要求並不高第兩百五十四章 兩百萬也不夠第一百一十八章 訛詐第四百五十九章 情勢越發急迫第六百八十三章 人流如織第七百五十四章 入京者衆第六十九章 聞聲變色第六百四十九章 序幕第兩百七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二十一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令人竊喜的包辦婚姻第五百五十九章 擴大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定行動第六百六十七章 狗咬狗第一百零七章 安靜的詭異第六百八十一章 分化第五百零二章 新格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了結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給老子放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八十二章 攤牌第六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五百零四章 李定國第兩百零八章 地有多大產第三百二十八章 降服第三百八十二章 票號第一百零五章 連章摶擊第五百八十二章 南來之人第四十七章 解決第一百六十二章 該動手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驚動朝野第四百章 烈火之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跌宕第四百九十八章 有骨氣的範文臣第六百九十二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六十三章 考試第一百九十九章 混亂混亂混亂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爆炸效果第七百一十一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偶遇朱由檢第三百二十五章 剿匪行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奇形怪狀第四百零七章 殺入黃臺吉大帳第四百四十九章 深藏不露第十四章 漢人絕不爲奴第一百五十二章 周正出招(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 初試鹽課第兩百六十一章 見新皇第五十三章 皇帝要你接第四百六十三章 擒闖賊第四百零二章 內鬼第六百二十八章 都在變第兩百零七章 人有多大膽第四十三章 給周正挖的大坑第一百零二章 被錦衣衛抓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周正出招(求訂閱)第六百五十章 好風借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要權第五百三十一章 定大局第六百七十四章 抨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增援右屯第兩百六十七章 猜忌(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目不暇接的變幻第一百九十九章 混亂混亂混亂第兩百零四章 瞌睡就送枕頭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們不是朋黨第五百九十七章 一條線第兩百三十二章 匪盜合流第兩百五十五章 又一個拒絕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可笑之人第五十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十章 週記第一百零一章 你要侍奉好信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錢象坤致仕第五百九十五章 君臣相悖第四百八十二章 圖窮匕首見第兩百八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二十章 昏暗官場第三十七章 誰打斷誰的腿第三百七十九章 錢象坤致仕第一百零五章 連章摶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齊聚第五百四十九章 施壓第五百四十二章 徵西伯威武第兩百九十五章 見楊家家主第六百七十三章 聽我的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