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

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

時間與往常一般溜走。

太皇太后帶着朱祁鎮走出文淵閣之後,內閣輔臣都恭送太皇太后離開。

楊士奇目送太皇太后離開之後,目光落道楊榮身上,微微一頓,說道:“諸位,既然太皇太后這樣說了,我們就好好善後吧。”

太皇太后雖然一錘定音,但是上上下下還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

雖然不是難事,但是楊士奇對楊榮積極向太皇太后靠攏的態度,並不是多滿意的。

楊士奇等人是太皇太后倚重的重臣。

甚至可以說,楊士奇等人與太皇太后是相互需要的。太皇太后固然需要三楊來穩定天下,但是三楊也需要太皇太后還穩定內廷。

畢竟而今是大明天下,大明體制之中,真正決策權都在一人身上,那就是皇帝,當皇帝不能履行職務的話,就是內廷。

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並不意味着楊士奇與太皇太后之間,並非一點矛盾都沒有的。

凡是真站在內閣之中,都是一方大佬身後有自己的人脈與圈子,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訴求,不可能給別人做小弟。對任何一個人俯首聽命。

楊士奇對太皇太后非常敬重,但是並非太皇太后所有決定都舉雙手贊成的。

最少在開海一事上,並非如此。

于謙是楊士奇的學生,那一點小伎倆,楊士奇豈能看不明白。不管海禁這一張法網多嚴密,而今看似開出一個針尖大的口子,但是往後看十年,這張法網,決計無法維持了。

這是大勢所趨。

楊士奇倒不是堅決反對海禁。

只是他不贊成如此草率的決斷朝廷大事。如果沒有楊榮,他還能拖一下,但是楊榮近乎諂媚的樣子。讓楊士奇分外看不管。

真是失大臣體。

楊榮似乎明白楊士奇心思,說道:“真是,楊首輔請了。”楊榮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但是不知道怎麼的,讓人聽來“首輔”這兩個字,聽起來分外彆扭。

楊榮窺視首輔之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

只是兩人依舊是鬥而不破,在下面看來,三楊依舊是一體的。

楊士奇與楊榮面和心不和的善後,太皇太后也在教育皇帝。說道:“今個你看明白了嗎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一點,似乎,似乎今日所有事情都沒有出乎楊首輔預料之外吧?”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嘆,說道:“被你看出來了,不錯,楊士奇乃天下有數的智謀之士,當然能在太宗怒火之下,保全仁宗皇帝,楊士奇是出了大力的。”

“老婆子我雖然也經歷過不少事,比起楊士奇還差了幾分道行。今天如果不是有楊榮在,很多事情,並不是太容易定下來的。”

“之所以,這麼順利,其實也是楊士奇也不願意在朝廷之上弄出什麼風波來。”

朱祁鎮說道:“孫兒,將來面對楊士奇這樣的大臣該怎麼辦?”

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說道:“也不知道是你的幸,也是不幸,楊士奇年紀大了,兒孫不肖,心中早存退步之心。所以,將來你親政的時候,不用怎麼擔心楊士奇。”

“他很有眼色的,只要你給一個暗示,他就會上摺子請告老還鄉,決計不會與你面子上鬧不好看的。”

“你不用擔心他攬權。”

“只是朝廷之上,沒有這樣的定海神針,你的麻煩可就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決計沒有疑心楊首輔的意思,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將來孫兒面對這樣的大臣,該怎麼辦?”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鎮,說道:“你倒是有一點自知之明。”

朱祁鎮說道:“娘娘莫笑孫兒了。”

經過這一場風波之後,朱祁鎮徹底清醒了。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大臣們的能力與政治智慧都要在皇帝之上。

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朱祁鎮生在紫禁城,卻也可以想象,很多人爲了能進一趟紫禁城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朱祁鎮含着最大的金鑰匙出生,只是這金鑰匙並不能換算成能力。面對這種過五關斬六將,從大明各地方挑選出來的最聰明的人。

都是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朱祁鎮有什麼自信,一定能勝過他們?

太皇太后輕輕一笑,說道:“我們祖孫兩人手談一局。”

楠木棋盤,上面描着金線,棋盤有如鐵石一般,輕輕敲擊上面,聲音沉重悅耳,就好像是一件樂器一般。

黑白玉子光滑細膩之極,如果不是有一絲清涼的感覺,都讓朱祁鎮感受不到玉質的感覺,反而好像是美人的手。

琴棋書畫,君子四藝。朱祁鎮並不是全部精通的,但是有一個很有藝術家天賦的父親。朱祁鎮對這些僅僅是粗粗涉獵而已。

下起棋來生澀之極。

不過,似乎太皇太后的在下棋上面也沒有多少天分,棋到中盤,卻是朱祁鎮站了上風。朱祁鎮看着兩條絞殺在一起的大龍,細細盤算一番,終於落了一子,說道:“娘娘,該你了。”

朱祁鎮早就算好了,他只需一子,就能屠了太皇太后的大龍,但是太皇太后如果想殺他的大龍,非要兩子不可。

怎麼算都來不及了。

所以,這一子,就鎖定了勝局。

太皇太后看在眼裡,輕輕一笑,說道:“皇帝有幾分棋力,只是你覺得到了這一步,就贏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看娘娘,如何迴天。”

太皇太后說道:“看好了。”太皇太后捏了兩個棋子,連續落在棋盤之上,將朱祁鎮的大龍給堵死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這不行?”

太皇太后說道:“怎麼不行,這就行。”

朱祁鎮先是有些憤怒,隨即明白了,太皇太后即便下棋差勁,也不會這麼沒有棋品。做這樣的事情。

太皇太后是藉此教育他。

朱祁鎮小心翼翼的說道:“娘娘的意思是?對付外廷可以這樣?”

太皇太后說道:“有些大臣,你實在拿捏不住,自然可以這樣,要知道天子金口玉言,口含天憲。該用的時候,就要用。”

“治民有大明律,治官也有祖宗成法,按百官所言,天子垂拱而治天下。有什麼不好嗎?”

“這就是最大的不好之處?”

“只要有成法,有條例,定下規矩,天子是玩不過百官的,哪怕是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將楊士奇等人下獄的時候,有什麼罪名?”

“根本沒有。”

“這是皇帝最大的權力,就是所有規矩之外的權力,也是掀盤子的權力。”

“這個權力自然不能常用,否則就是桀紂之君,但是如果根本不能用,或者說就沒有,就是漢獻晉懷。”

“如果你有意做一個守成之君,我不會給你說這個的。”

“但是你既然有心效仿太宗皇帝,而今你能做到的嗎?太宗皇帝可以一日間將朝廷六部官員換一個遍。你能嗎?”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了。孫兒再也不敢有所妄想了。”

太皇太后將棋盤上的棋子 一個個收起來,玉子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說道:“想什麼並不重要,重要是你想了,你居然還說出來。你之前不是說,做事之前,先分清敵我嗎?”

“你現在說說,你如果想做到你想的事情,你的敵人是誰?”

朱祁鎮思忖一番,說道:“瓦刺。”

太皇太后輕笑一聲,說道:“不對,再想。”

朱祁鎮說道:“軍中各級衛所軍官?”朱祁鎮覺得想要大敗瓦刺,自然要先整理軍方,相當一部分衛所軍官都不乾淨。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章 大武學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