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登基大典

經此一事,朱祁鎮的地位被確定,再也沒有什麼波折了。但是並不是說朱祁鎮就清閒下來了。

恰恰相反,朱祁鎮更加忙碌了。

因爲登基大典。

這纔是正正經經的國家大事,一點也不能輕忽。雖然距離正月初九還有幾天,但是登基大典卻是非常正大的典禮,幾日的時間,一點不長,而且很短。

當然了,籌備登基大典的事情,都由胡濙負責,因爲胡濙是禮部尚書。

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朱祁鎮的。

故而朱祁鎮這幾日之內,要頻繁的練習禮儀,在登基大典之上,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着他。有一絲做不到位的,就會被天下羣臣所知道。

本來就是幼帝登基,如果在如此大典上失態,恐怕爲天下所輕。

所以,朱祁鎮這數日來,幾乎每日每夜的練習禮儀,就是爲了萬無一失。

宣德十年,正月初九,酉癸,朔。

清晨的陽光,剛剛照射在奉天城樓之上。

這奉天城樓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後世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名字,叫天-安門。

天還沒有亮禮部就派出官員去天壇祭天,然後去宗廟祭拜祖宗,然後將列祖列宗的靈位請入奉天門城樓之中。

就在奉天城樓之中。朱祁鎮一身孝衣跪坐在,數面神位之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還有大行皇帝。在牌位之後,還有列祖列宗的畫像。

紅色的几案之上,上面供奉着犧牲。莊嚴肅穆之極。

朱祁鎮只覺得太祖,太宗,仁宗,與父皇都在看着他。

外面傳來,百官的勸進之聲。

這種三請三讓,純粹是禮儀上了,下面百官

以勳貴大臣,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分別向太子勸進。

這三批人都要選出代表來,到奉天城樓下面高聲宣讀:國家不幸,天下無主,你應該繼承你祖宗基業登基爲帝。

然後要有翰林院的人出面,宣讀太子旨意,以不孝了,不能承擔大任,來推託。

這依舊是高度儀式化的行爲了,就好像是演戲一樣。

不過楊士奇考慮到了朱祁鎮的身體。就將這一件事情簡化了,朱祁鎮根本不用出面,只要坐在城樓之中,讓翰林院宣讀聖旨即可。

走個流程而已。

三請之後,就有王振等人上奉天樓,每一個都捧着一個紅木漆盤。上面有冕冠,袞服,玉帶,等等。

王振上前,爲朱祁鎮除卻孝衣,穿上袞服。

這袞服,就是所謂的龍袍,爲赭黃色。胸前爲團龍圖案,上臂與其他地方也是有團龍圖案,然後有十二章紋。

所謂十二章紋,就是日月星辰等十二種不同的東西。

其中日月星辰都在肩部,就是所謂的肩抗日月之意。

這一套衣服,是一個整體。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縫合的痕跡,就在織機之上,直接織出來的,所謂之天衣無縫,就是說這個。

而且上面金龍都是金線織成。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就好像是遊動一般。漂亮之極。每織成一件龍袍,必須要用專門的織機,必須用一年多的時間。

可以寸尺寸金。

王振與另外一個太監,將龍袍左右拉開,朱祁鎮從後面穿了上去,只是雙臂張開,下面的太監們,就將朱祁鎮渾身上下料理的舒舒服服。

等朱祁鎮一切料理好了。

下面鼓樂齊鳴。各種鐘鼎都響起來了。

雖然朱元璋建立朝廷,要收集雅樂,但是時代久遠,雅樂早已失傳了,最後弄出來宮廷音樂雖然宏大肅穆,但是與古代宮廷雅樂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只是這些差別,朱祁鎮是聽不出來的。

他只是跟着鐘鼎聲,一步步的走下奉天城樓,向下一看。

卻見文武百官在奉天門內部的廣場之中,分爲文武各司其位,站得整整齊齊的,錦衣衛御前司大漢將軍,一個個打扮得威武不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根根身穿盔甲,手持各種武器。

這些武器更多都是禮儀性的,實戰性的不多,比如陌刀,比如金瓜。

每一個官員都是正裝,莊嚴肅穆之極,整個廣場之中,除卻雅樂之聲,根本沒有一絲別的雜音。

看到這個樣子,朱祁鎮一時間愣住了。

王振在朱祁鎮身邊低聲說道:“陛下,吉時已到。”

朱祁鎮說道:“走吧。”

朱祁鎮身穿一身正裝龍袍,頭戴冕冠,從奉天門上下來,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王振躬着身子,虛扶朱祁鎮一隻手爲前導,只是朱祁鎮才九歲身體還沒有長開,故而王振的姿勢難受之極,但是再難受,他也不敢多少一個字。

能讓他出現在這樣大典之上,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

兩側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跪在地面之上,頭也不敢擡,只有威嚴的宮廷音樂緩緩的奏響,整個廣場都回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朱祁鎮緩步走向太和殿方向。

本來他應該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賀,就算是成爲一國之君了。

只是在永樂年間三大殿在剛剛修建之後,就燒成一片白地了。而今還沒有重新修建起來,朱祁鎮在乾清宮接受朝賀。

朱祁鎮走過長長的御道,正坐在乾清門下的御座之上。

這御座,本來乃是交椅,不過裝飾以金銀而已。只是太祖皇帝之後,皇室的生活也越發奢華了。

而今的御座,已經變成了類似牀榻的御座。

御座橫起來坐上三個人都有餘,後面三張靠背,中間那一片高,兩邊低,類似於山型。兩邊的扶手卻有兩條游龍,扶手盡頭是龍首含珠狀。

只是朱祁鎮身體太小,坐上去,四邊不靠,空蕩蕩的,王振之前也考慮過了,爲朱祁鎮左右增加了兩個迎手。

所謂迎手,就是類似兩個小枕頭。讓朱祁鎮將雙手放下,不那麼孤單。

當朱祁鎮在雅樂之聲中坐定。後面有太監用兩柄孔雀羽毛扇子遮住後面。

王振前出幾步,站乾清門屋檐下面,對廣場之上的文武百官,大聲宣讀道:“仰惟祖宗肇造之功,收成之道,規模宏遠,光照萬世,我皇考皇帝以至仁大德統承之率循憲章。恢弘政化。方期國家永底雍熙,不幸遐棄。肆予眇躬,袛承遺命,於宣德十年正月九日即皇帝位-------”

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朱祁鎮沒有細聽,但想來數百字估計下不來。乃是出自翰林院之手,不過其中的內涵也就那麼一點,首先,改元之事,就是今日爲正德十年,明年爲正統元年。

其次就是各種升格,皇后孫氏變成了皇太后。而皇太后變成了太皇太后,還有幾個公主。升格爲長公主。

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其中也有一些政治意味的事情,但是全部是內閣的意思。朱祁鎮沒有掌控的能力,大抵就是繼承宣德年間的政策,一切照舊。安成例來辦。

朱祁鎮雖然正位皇帝,但是他自己知道,真正距離他君臨天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

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章 父子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