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家族

第八十四章 家族

朱見濬說去就去。

帶着百餘人的護衛,騎着高頭大馬去惲家而去。

剛剛過了毗陵,就看見這一帶的農田水利措施比一剛剛那一片土地強上不少。朱見濬畢竟是在西北主持過水利工程,最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他能看得出來,這一帶很多溝渠都是新挖出來的。

當然了,這個新挖出來的溝渠工程量並不大。

但是朱見濬估計,也要數百個勞力工作大半個月吧。

朱見濬問于冕說道:“武進縣最近有修繕水利嗎?”

于冕搖搖頭說道:“沒有,武進縣令最近也忙着配合我們清丈的。”

清丈土地可以說是而今朝廷最重視的一件事情。所以波及之處,地方官都忙活的四腳朝天,有的想配合欽差,弄出政績來,有的想將自己搞的事情給擺平,將屁股擦乾淨的。

所以縣裡的一些工程也就停了。

比如水利工程。

朱祁鎮多次下令勸農,並號召地方官興建水利,地方上也有很多小工程上馬,原則上只有府縣有財力,上面是不會不準的。

但是大部分縣令做的都是將來清丈的人送走之後,再修水利不遲。

“這是誰修的?”朱見濬說道。

于冕說道:“我打聽過來,就是惲老爺子之前召集惲家各方,大家出前出力,將這一帶的水渠重新修繕了一遍。”

朱見濬心中暗道:“又是惲家。”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與不想,都是一個事實。

那就是大明數百府縣,其實真正管理的並不是百姓,而是這樣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說士紳。

還有縣城這巴掌塊大的地方。

總體上來,而今的土地兼併並不算嚴重,但是縣令依然不可能直接管理幾萬或者十幾萬百姓,只能靠着管理這些家族士紳,由他們代爲管理百姓。

百姓要與官府對話的時候,由這些人去官府說項,而官府有事情要辦的話,也是讓這些人交代給百姓。

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一直培養勳貴集團,但是整體上來說,勳貴集團在面對士大夫集團,依然是弱勢一般。

因爲士大夫所代表,就是這個階層。

是一個皇帝也不可能動搖,只能合作的階層。

幾乎每一個大家族,還是當地的士紳名流都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或者說公共義務。比如修橋鋪路,修繕水利等等。

在歷史上大明財政進一步崩潰之後,太多的社會責任就讓渡給這些士紳了。

朱見濬距離惲家老爺子所在地方,上店村越近,就越發看到惲家的善行,路邊有很多石碑石刻,說明惲某某在某某年,在某某的幫助之下,出了多少錢,修繕了這裡的道路,又或者修了這個橋等等。

朱見濬還讓侍衛去打聽一般。

這裡姓惲的人已經很多了,自然沒有惲家不好,連一些外姓人,也都說惲家老爺子,仁德仗義,卻是說去年大水的時候,武進這裡也是有水患的。

縣裡面還沒有放糧,惲家老爺子已經拿出惲家的糧食,放糧給百姓,可以說是活人無數,武進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惲家感激不盡。

朱見濬心中卻很是複雜。

一方面,朱見濬不得不承認惲家的功勞。

在很多方面之上,惲家都幫助過朝廷維持局面,可以說是大明統治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朱見濬同樣看見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裡方圓幾十裡,與其說是大明的,不如說是惲家的土地,或者說就是惲家的,帶地契那一種。

這種地方勢力盤踞,卻也不是朱見濬想要看到的。

別的不說,惲老爺子一聲令下,附近的莊子裡面。拉出幾百上千壯丁,應該不成問題的。

等到了上店村,朱見濬遠遠聽見了讀書聲。

孩童幼稚的讀書聲,在朱見濬聽來分外悅耳。

無他,雖然大明曆代皇帝都是很重視推廣學校,但是大多數政策都是失敗了。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錢。

養活一個讀書人,是需要很多強的,大多數百姓都沒有能力承擔這筆開銷。所以,除卻府縣的儒學之外,朱見濬很少其他學校。

但是就在這裡,朱見濬看到了惲家的學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面有一排房間,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面的人讀書,從年齡來看,從五六歲鼻涕都北海沒有乾的。還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們讀書進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師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習慣後世一個班一個班的教學,但是在這個時代私塾之中,各種年紀的學生摻雜在一起教授,纔是常態。

“貴客何來?”就在朱見濬等人進了村落,在私塾外面停了下來,聽了幾句對論語的講解之後,就有人來問了。

朱見濬可是不知道被多少大儒教出來,在儒學上研究多深入倒是未必,但是卻也能看出來這個教書先生水平並不高。

甚至可以用山野村夫來評價。

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想想就知道,真正讀書好的人,要麼去做官了,即便不做官,在什麼地方不能安身立命,偏偏來這小小的惲家。

而今的惲家雖然不錯,但畢竟沒有官身。而讀書好的士大夫卻有功名。

朱見濬聽有人來問,回頭見一個駐着几杖的老者問的。

“惲公,這位乃是錢歷事錢大人。”錢濬乃是朱見濬的化名,錢自然是皇后的姓,至於叫歷事,卻是太學生歷事的制度。

按照原本制度,國子監出身的太學生要在六部歷練,就稱爲歷事,也就好像是實習生制度一般。

這也是寇深爲朱見濬編出的履歷。

說是一位朝中大佬的嫡子,在讀書上沒有天分,廕生入監,而今出來歷事,被派到了江南而已。

這也不是完全說謊。

要知道編練黃冊,本就是太學生的職責。甚至因爲這一次清丈田畝工作量很大,有不少太學生參與進去。

只要沒有人較真,一般都能糊弄過去。

畢竟真正有能力較真的人,大多都或多或少知道朱祁鎮的身份,不知道的人,同樣也不會有能力較真。

這裡畢竟是惲家的地盤,整個村子裡面大部分都是惲家人,甚至惲家的祠堂都在這裡。

這樣村子在大明土地上比比皆是,看似暢通無阻,但是村子裡面多一個外人,村子裡面的人立即就知道了。

故而惲老爺子這纔來瞧瞧。

畢竟看着來人一行人高頭大馬,隨從衆多,而且這馬匹都是江南見不到的好馬,看上去比縣太爺的排場都大,惲老爺子哪裡坐得住。

而金幣聽了乃是京城來的官員,更是十二分的殷勤。

對於惲老爺子來說,哪怕是一個七品官,就值得惲家鄭重對待。惲老爺子立即行禮說道:“見過大人。”

朱見濬說道:“老丈何須如此,免禮免禮。”

按理說,朱見濬是官,惲老爺子是民,惲老爺子應該行大禮,但是中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一般六七十歲的老者,即便是見了官,也是不用跪的。

兩人如此寒暄一陣。

惲老爺子這才引朱見濬進入祠堂之中落座。

惲家祠堂也不是一間,而是兩重院落,後面供奉祖宗,但是前面大廳卻也是家族之中議事所用的。

有什麼大事,惲老爺子也是在這裡召集各房的人,商議出一個對策來。

惲老爺子在這裡接待朱見濬自然是最鄭重不過了。

兩個剛剛落座之後,就有一個小童捧茶而入,上茶之後,卻沒有出來,站在惲老爺子身後角落之中。

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八十章 西寧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