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

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

只是越明白安南的情況,朱祁鎮心中的猶豫與僥倖心理,就越發多了起來。

安南內部對剛剛上位的年號宜山王看做篡位。這種君臣對立的情緒非常濃厚。朱祁鎮敢確定,安南權力鬥爭的下半場即將上演。

到時候是誰勝誰負,朱祁鎮並不知道,但是一場廝殺卻是免不了的。

肉必自腐,然後蟲生,一個大家子要敗了,非自己從裡面殺一個乾乾淨淨,外人才能殺進來。

而今安南就是這個局面。

正是因爲安南國勢蒸蒸日上,幾乎是安南一國千百年來,國勢最盛的一段事情。就好像中國人的強漢大唐一般。

真因爲如此不可輕圖。

朱祁鎮纔想走捷徑,趁着這一場內亂,輕取安南。

但是另外一點朱祁鎮也明白。

安南國勢由黎利大破徵南軍的大功而生,延綿而今數十年了,他們時時刻刻雖然臣服大明,但是內心之中視大明爲北寇。

這種民族情緒,已經滲透進安南百姓心中。

縱然王室內亂,也未必能動搖安南百姓抗擊之心。

很多事情,剛剛開始之前,從各個方向來看,此處亦對,彼處亦對,但是在塵埃落定之前,誰也不敢說,到底那一個方案更好。

朱祁鎮心中更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北京距離廣西太遠了。

遠到了朱祁鎮遙制都不大可能。

很多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

攻伐安南的事情,如果事到臨頭讓朱祁鎮再做出決斷,那麼黃花菜都涼了,什麼機會都會錯過了。

但是如果將是否對安南決戰的決策下放到廣西方面,那麼那一員大將,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

這個責任可不輕。

而這個時間已經不能再拖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廣西平定,五萬京軍也將到位,廣西方面與雲南方面都準備好了,更重要的是。進攻安南的時間窗口很少。

安南沒有冬天,分爲雨季與旱季,雨季乃是五月到十一月,旱季乃是十二月到四月,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雨季多而旱季少。

安南的雨季並不是每天都暴雨,而是每天下上幾個小時,這種連綿的陰雨天氣,即便是中國南方的人也未必多能承受。

更不要說,被朱祁鎮視爲精銳的京營,多是河北人。這些北方人遇見這樣的天氣,非戰鬥減員也就成爲必然了。

也就是說,大明進攻安南最好的進攻窗口,乃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的四月。

而今已經是秋後了,冬天馬上要來了,每年短暫的旱季馬上要來,這五個月時間窗口,看上去時間不短,但是比起真正的國戰,幾乎是掐着指頭數日子了。

所以再拖下去,不管安南有什麼變故,都沒有用了。

朱祁鎮不可能讓京營冒着雨進攻安南。恐怕還沒有打仗,瘟疫就開始橫行了。

這個決策已經到了不得不決斷的地步了。

朱祁鎮沒有召見全部內閣,而是召見了李賢與楊洪兩個人。

李賢的態度依舊很明確。他說道:“陛下,安南乃大國,不可小窺,前幾年打瓦刺的虧空還沒有還上來,而今朝廷剛剛喘了一口氣,陛下即便是要打安南,也要拖上幾年,等錢糧充足了,臣決計不說一個‘不’字。”

朱祁鎮點頭微笑,心中卻暗道:“似乎是要打上一仗了。”

李賢並沒有想到,他這番話,卻讓朱祁鎮心中的天平向打安南方面傾斜了一些。

什麼原因?很簡單。

朱祁鎮很明顯的感覺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打仗了,大明文官在很多改革之上,就開始拖拖拉拉的。

似乎一下子回到朝廷威名遠震,宇內太平無事,大家都可以登高憑欄,唱詩飲酒,搞一些文人士大夫該有的享受,而不是日日忙得跟狗一樣的。

朱祁鎮並不是一個工作狂。

但是以後事的工作量看這個時代官員的工作時間與效率,實在是讓他不能忍,很多大臣,僅僅視事半日,下午就回家了。

當然了,他們起着也早,每天天不亮都起牀了。

但是他們即便是在衙門坐班,工作效率也另朱祁鎮髮指。

這就是爲什麼朱祁鎮要李賢將各衙門的章程編練出來,提交上來。

朱祁鎮是在醞釀考成法,也讓大明的才子們品嚐一下績效考覈的威力。想要績效考覈,就必須將他們一套工作流程給分解清楚。

不過,即便是績效考覈也未必能挽救大明文官這股懶洋洋的味道。而且沒有了外部的壓力,文官有更多的力氣與朱祁鎮打擂臺。

當初與瓦刺大戰的時候,他們可沒有這個時間。

這也說明,這個時代的文臣還是很有大局觀的,固然不大喜歡打仗,但是也知道與瓦刺大戰關乎國運,不敢在上面作梗。

這也是朱祁鎮前幾年整頓鈔關,茶法,能順順利利的推行下去的原因。

而今朱祁鎮似乎感覺,持續不斷的對外戰爭,反而對內部改革有一個推進的力量。剛剛開始,朱祁鎮還以爲是一種錯覺,但是而今越發肯定自己的判斷了。

李賢所言的話,朱祁鎮一個字都不信。等朝廷有了錢,李賢定然會說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要花錢解決。

總之,不管國家與家庭,攢錢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花錢總是能找到眉目的。

朱祁鎮心中如何想李賢與楊洪不知道,但是楊洪卻旗幟鮮明的反對李賢的想法,說道:“陛下,首輔是在姑息養奸。”

“臣查案卷,安南在正統元年,正統四年,正統五年,正統十三年,正統十六年,前後不知道多少次犯邊,而今朝廷還有兩地在安南手中。”

“安南之貪得無厭,一至於斯。”

“如果朝廷一直忍讓,不僅僅傷天下之望,臣恐南洋諸國從此輕天朝。”

“即便不念往昔之仇,安南也是要教訓教訓的。”

“只是而今以廣西,雲南,以及京營一部,恐怕不足以滅安南,以臣之見,當退而求其次?”

朱祁鎮說道:“如何退而求其次?”

楊洪說道:“安南內部不安,以大兵臨境。令安南吐出寧遠州與祿州。”

寧遠州在雲南方向,而祿州在廣西方向,本爲朝廷所有,後爲安南所並。

朱祁鎮說道:“安南會聽命嗎?”

楊洪說道:“臣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試一試。”

朱祁鎮瞬間會意,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辦法,是朱祁鎮的胃口太大了,兩國開戰,一定要是滅國之戰。

將戰爭的目的限制在兩州之地,如果不順利,就奪了兩州,也算是有了一點收穫,同時教訓了一下安南。讓安南不敢輕易挑釁天朝。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那就更簡單,大軍長驅直入滅此朝食,未必不能。

至於安南那邊對這樣的舉動,會有什麼反應,很抱歉朱祁鎮沒有怎麼想,楊洪同樣也沒有怎麼想,很抱歉強者就是可以爲所欲爲。

毛勝與柳溥兩人,擔任方面之將,朱祁鎮還是信任的。但是與安南一邊打一邊談,朱祁鎮並不覺得他們能夠勝任。

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二百章 馬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五章 香港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