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

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

葉盛聽了毛勝的話,雖然皺眉,但也沒有說什麼。

因爲葉盛也感覺要對大藤峽瑤民要嚴厲一些了。

之前,韓雍前後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使臣,朝廷的態度,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也不必知道了。

只是大藤峽瑤民的反應,卻很讓他們失望。

固然是埋下一些暗子,也將大藤峽內部的一些地理情況搞清楚了不少,但是大部分瑤民倔強的很。

大部分情況之下,使者都無功而反,甚至還有不少根本回不了了。

不知道是一個下場。

畢竟很多瑤民與大明官府連綿幾代人的仇恨,可謂仇深似海,哪裡能如此被說服的。

特別是當時顧興祖在大藤峽之中造的孽。當時被殺的人子嗣弟子都長大了。

只是這仇恨,一定要化解的。

一日不化解,這大藤峽就不安穩,大藤峽不安穩,廣西就不安穩了。

化解仇恨有兩個路徑,一個雙方握手言和,放下了仇恨,另一個就是當仇恨一方的主題不存在了,也就行了。

韓雍屢屢派遣使者,已經是將梯子給了,既然他們不想下來。那麼大明官府只能有走另外一條道路了。

或許放在瑤民這邊不公平。

但是放在葉盛的角度上,朝廷也不可能給瑤民更多讓步了。有些事情他只能默許了。

毛勝見葉盛不反對,隨即將幾路人馬的佈置,一五一十說了,何人從何地出發,進攻那一個寨子。

朱見濬這才明白,看似一場會議,其實在此之前,他們大抵都有了結論,此刻不過是在他面前走一個過場而已。

朱見濬有些失望之餘。卻也生出一種渴望,暗道:“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們不敢如此小看我。”

等佈置的差不多了。朱見濬忽然開口,說道:“父皇命孤來廣西,就是要見識一下戰事,不知道這五路兵馬,孤跟隨那一路?”

此言一出,這些大臣都微微皺眉。

這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可以的話,太子在後方老老實實的當一個牌坊,再好不好了。

葉盛說道:“殿下,萬金之軀,豈能親身犯險?”

朱見濬說道:“葉大人說笑了,本朝歷代先帝,未嘗沒有持堅披銳,到了孤難道就不成了,孤也知道分寸的,只是隨軍而已,決計不會擅做主張,而且,這也是父皇的意思。”

朱見濬就說到這個地步了,他們還能說什麼的。

毛勝說道:“既然如此,就請太子跟着潯州一路人馬吧。”

如此一來說,其他人連忙點頭,都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無他,其他幾路都是要鑽山溝,說實話在山中,說再安全,有些事情也不好說,唯有潯州這一路,要水陸並進。

到時候讓太子待在船上,豈不是安穩多了。

朱見濬見他們都贊成,也沒有說什麼,也就點點頭。

數日過後,朱見濬就到了潯州,一到潯州都督同知董興就來拜見朱見濬,一副甘爲門下走狗的樣子。

不過朱見濬對董興還不錯。

他來之前,也看過董興的履歷了。

董興乃是燕山衛出身,參與過平定鄧茂七之亂,但並不是方瑾的舊部,而是在鄧茂七之亂後,調任廣東。並掌管廣東水師。

當然了,董興在水師上並不是多在行,他麾下有一個部將名爲馮軾,卻是精通天文與海事,是董興在廣東的左膀右臂。

當然了,因爲大明開海,海盜很少有敢侵犯陸地的,因爲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意,但並不是說,甚至敢上岸劫掠的海盜,不用官府出手,海商內部之中,就將他們封殺了。

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北中國海域,東海,渤海,乃至於後世稱爲日本海,而今稱爲鯨海的海域霸主,乃是大明水師王英所部。

但是對南海來說,真正有力量的,乃是因爲開海而迅速發展出來的海商。

他們與官府有着默契,纔是南方各省海岸平靜的原因。

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在海上就安安分分的,出海之後,很多船隻都再也沒有回來過,有些沒有背景的就不用說,畢竟海貿有風險,出海須謹慎,但是有些有背景的,真出了事情,廣東水師還是要出面查查到底是誰做的。

雖然大多是不了了之。但是廣東水師還是要有些力量的,否則與海商們說話都不硬氣。

更不要說,廣東水師一直有一個使命。

什麼使命,就是巡視大明海域,也就是而今九段線以內,甚至以外的地方。一年兩次。

這可不是朱祁鎮的命令,最少在宣宗時期就有這種習慣了。

所以說九段線是很講歷史的。

而且朱祁鎮還給他們一個任務,就是聯繫舊港與南海衛。

所以廣東水師雖然比不上朝廷重金打造的海運水師,但也是純粹是船與炮比不過而已,甚至廣東水師的底子未必比海運水師差了。

這一次董興過來也帶了馮軾。

朱見濬寒暄幾句,安撫一二,說道:“此處一切行止,都由董將軍掌管。就當孤不存在。”

董興滿口答應,但是如何能當朱見濬不存在,從廣東水師之中找出一艘大船爲朱見濬的座船,如果不是黔江水文條件限制,董興非將廣東最大的海船都派來了。

但是即便如此。

朱見濬在船上,就好像是在平地上一座大宅院一般,張輔帶了護衛分散在周圍幾艘船上,將朱見濬護衛着嚴嚴實實的。

朱見濬連一點烽煙的味道都聞不到。

而馮軾更是爲朱見濬操舟,根本沒有一點水師將領的風度。

只是馮軾這樣做,朱見濬卻不能真當馮軾作爲一個船伕,故而就帶在身前,讓他解釋戰情。

當朱見濬座船從潯州逆流而上,沒有多遠,就看將兩岸青山逶迤,向中間直逼而來,甚至有一種天上藍天與船下江流相對,直剩下一線而已。

兩岸山勢險峻,時不時有人從山上窺視江中,雙方目能所及,雙方卻無能爲力。險峻的地理讓他們只能對着對方吐口水而已。

如果放在後世大小炮火都封鎖江面,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什麼都夠不到。

很快,江面越逼越狹。

馮軾立即向朱見濬說道:“殿下請看,這是大藤橋。”

朱祁鎮頓時向天上看去,卻見天際之上有一道黑線。細細看上去,卻是一根粗藤,又好像是無數根藤條纏繞在一起。橫絕了數百米的江面。

簡直是鬼神之力。

即便是後世,將電線電纜放過數百米的峽谷,都是一個大難題,也就是而今無人機等飛行器多了,才方便多了。

馮軾看了看,說道:“正是碧溪,乃是賊人之中侯家的根基之地,黔江險峻,唯獨在碧溪一帶可以耕作,故而是賊人重地,侯賊也是仗着有這個地步,才能賊人之中發號施令,而今正是秋天,賊人是決計不會放棄糧食的,故而董興將軍應該已經與賊人交上手了。”

朱見濬心中頓時明瞭,暗道:“好一個攻敵於必救。只是如此一來山中瑤民有慘了。”他心中不由有一絲惻隱之心,但是他更明白,這個時候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章 外戚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