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

第一百二十八章捷報傳來

首先,大明對燕然山以西,大片土地並不是太熟悉的。

要知道,即便是永樂掃北五次,也並沒有深入西域,沒有深入天山南北,所以不管是兵部,還是五軍都督府的檔案之中,這方面的地理資料,都是一片空白。

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困難。

而今趁着瓦刺大軍還沒有走遠,冒險一擊,未必不能大勝,但是等與瓦刺大軍脫離接觸之後,再想找到他們就難了。

一旦拖到秋天,漠北大雪紛紛的時候,那就是一場災難。

漠北一帶可以用兵的時機是很短的。

所以石亨很清晰的知道,楊洪的辦法,其實是一種敷衍。

其實楊洪看似平靜,但此刻也動了真火。

是的。楊洪不想打。

倒不是楊洪不想立戰功,而是他最理解朱祁鎮的戰略意圖。

朱祁鎮的戰略意圖,就是步步推進,不求一兩次大的戰略會戰的勝利,而是對漠北草原一寸寸的侵吞,並將草原上的牧民從遊牧變成定居。

真正的將漠北納入大明的管轄之下。

而燕然之戰,已經漠北東部大片土地納入明軍的掌控之中,算算時間,大軍在漠北活動的時間窗口,也不過幾個月左右。

對於剩下來的幾個月,楊洪更想修建出一座城池,爲留守的明軍做更多的保障。而不是去冒險進攻瓦刺。

取得一場在皇帝看來徒勞無功的勝利。

更讓楊洪受不了的是,楊洪感受不到石亨對他的一點點的尊重。就算不說楊洪比他高上半截,單單說他們兩人都是國公,也算是同殿爲臣,石亨在面子上也要過得去。

但是石亨根本沒有。

兩人之間的空氣凝固到了極點,只能讓郭登來來回回做和事佬。

楊洪最後說道:“既然如此,就請聖裁吧,不過在聖旨下來之前,我作爲徵虜將軍,大軍行止要聽我的,先行撤退。”

石亨冷笑一聲,也不多說,揚長而去,說道:“好。”

如果石亨本部沒有失去戰鬥力,石亨還敢獨走的,但是而今石亨所部元氣大傷,如果單單靠石亨所部的實力,即便是追了上去,也不打不過瓦刺大軍。

楊洪所謂請聖裁,根本就是糊弄人。

這裡去北京,一去一回,十天半個月已經算快了。等聖旨回來了,黃花菜都涼了,什麼戰機都沒有了。

只是石亨能說什麼?只能冷哼一聲而已。

楊洪見石亨走了,也不在意。

經過這一事,雙方的矛盾,幾乎表面化了。

楊洪說道:“石亨建立奇功一件,損失慘重,之後的戰事就不要他參加了,漠西那邊,先不去管,我已經查明,瓦刺並沒有將漠北所有人都帶走,他們分別藏在北海一帶。你就帶本部人馬去一趟吧。”

郭登立即說道:“末將明白。”

這對郭登來說,根本就是撿功勞。這些部落根本沒有對抗大明之心,此一去,估計能俘獲不少人丁,馬匹。

楊洪說道:“速去速回,準備在漠北建城,這些都是有用處的。”

楊洪追石亨太急,但是也發現了在漠北草原之上,有很多殘垣斷壁,這就是元朝時期,富誇漠北留下的痕跡。很多城池的遺蹟。

對於蒙古人來說,這些城池毫無用處,但是對楊洪來說,這些城池就有用的多了,如果不是因爲和林距離東北有一點遠,楊洪未必不想將和林城再次修建起來。

但是他已經在地圖上選了一處水草豐盛之地,在他看來,這個地方,甚至可以開墾出一些土地。

這個地方就是元代的黑林行宮所在之地,在克魯倫河上有,附近有一處分水嶺,東邊乃是克魯倫河,西邊的河流都流入北海之中。

好幾道河流都在這裡發源。

當時元代留下的痕跡,早就不能用了,必須重新修建城池。

但是大軍人數不少,但是全部讓士卒來做,士卒也是有怨氣,正好抓來一些蒙古人,畢竟將來住在這裡的也是這些蒙古人。

所以,楊洪讓郭登快點。

楊洪的目光相當毒辣。

這個地方就是後世的庫倫,現代的外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想來在城市選址上,古代現代很多人目光都差不多。

於是這樣大軍緩緩的東去。

楊洪也上奏修建城池的事務。

而此刻,捷報已經傳到了京師。

信使一入長城,就大聲高呼:“燕然大捷,忠國公石亨斬首七萬,也先伏誅。”

一瞬間歡樂的海洋從長城腳下一波波的向北京城而來。

正統十四年的戰事之中,宣大地區是受到摧殘最重的地方,聽到這個消息,更讓不知道多少喜極而泣,家家戶戶紛紛燒紙,將這個大好消息傳給先人。

一時間嗚嗚的哭聲,帶着喜悅環繞在宣大地區之上。

但是捷報傳到了居庸關之後,又是不一樣的變化。

如果宣大地區,是歡喜之極,觸及當初的悲痛,但是居庸關以南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即便瓦刺最猖狂的時候,他也沒有打破居庸關。

故而居庸關南的百姓,雖然對瓦刺也是恨之入骨。但是總體來說,並沒有切膚之痛,他們更多是歡喜。

畢竟京營士卒大多都是河北人士。

整個河北才數百萬人,京營就有數十萬,這個人口密度,細細算起來,幾乎每一個人都扯出一個當兵的親戚。

故而如此勝利,更讓河北百姓感受深受。

在這種一層層的傳遞之中,石亨這個形象在百姓的心中建立起來,如果之前的石亨還是天下聞名的大將,而今石亨的名聲一躍而起,似乎能與開國,靖難諸將相比了。

石亨就有了最大的本錢,與護身符,那就是名望。

足夠讓朱祁鎮投鼠忌器。

雖然百姓心中所想的石亨,與現實之中的石亨估計不是一個人。

等捷報傳到了北京城之中,更是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陣歡樂的海洋。

自從永樂年間之後,朝廷再也沒有遇見如此大勝,從百姓到百官都喜氣洋洋的。

這個時候,朱祁鎮正在批閱奏摺,卻是韓雍報捷,斷大藤峽,深入大藤峽之中,打通了航道,但是大藤峽之中的侯大苟並沒有與官軍接戰,而是一觸即走,斬首不過一兩百級。

同時,韓雍也報告了,似乎桂西土司在黃家之事後有些不穩

黃家的事情,朱祁鎮已經令刑部給批了。

刑部給的意見是斬首。

不管是以子殺父,而是以弟殺兄,都是十惡不赦。

自然沒有什麼好下場。

朱祁鎮也沒有什麼意見,已經批下了,人頭早就斬了下來。

似乎桂西土司對朝廷的舉動,未必是全部贊同的。岑家總體上是偏向朝廷的,但是有地方的土司並不偏向朝廷,對朝廷這種加大幹涉土司內部事務,有些不滿。

朱祁鎮有些舉棋不定。

是讓韓雍以懷柔之策應對,安堵地方,在北方戰事告一段落之前,不惹出大事來,還是繼續以強硬的手腕鎮壓下去。

“大捷。”範弘幾乎被門檻絆倒,撲到地面上跪下說道:“皇爺,燕然大捷。”

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