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

第六章擴大的兵部

還有一部分分成準實土衛所,就是地處邊疆,雖然也有州縣管轄,但是也有自己一定的獨立性。

細細推敲,這也是一種因爲朝廷統治能力輻射範圍不同,而演化出來不同的制度。

所謂非實土衛所都是在內地,或者說京畿,因爲這裡是大明核心腹地,不需要太多的軍事管制區,而這一類衛所又是戰鬥力下降最厲害的。

因爲這些衛所與百姓村落雜居,很多駐軍都呈現很顯著的民化,根本沒有一點軍隊特性。

打起仗來與驅使百姓上戰場也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在邊境的實土衛所,與準實土衛所來說,還是有一定存在的必要的。但是對於內地的這些衛所,朱祁鎮早就不滿意了。

此刻先動手裁撤京衛。

當然了也是完全裁撤。

朱祁鎮降低了脫出軍戶的標準,比起之前,要麼官做到兵部尚書級別,要麼請皇帝恩旨才能脫離。再或者在功名一道上有所成就。

但是如果不想脫離衛所,各家必須出丁就軍中服役。

當然了,雖然說衛所制度之中軍戶過的如何如何惡劣,但也不是絕對的。

軍戶之中有一些人,他們祖上要麼是跟隨太祖起兵的老人,要麼是跟隨太宗靖難的士卒,他們或許一輩子沒有混出來個名堂。

但是他們家族所有人脈都在軍中,脫離的軍隊,對他們未必是好事,在北京附近的京衛之中,這樣的情況特別明顯。

所以雖然朱祁鎮大力征召外邊編入京營之中。

當然不是成建制,而是全部打亂了編入。朱祁鎮不可能讓邊軍能成建制的列入京營之中的。

但是他新編成的四十萬大軍,其中有二十多萬,要麼是原來的京營,要麼就是各衛所的餘地,或者出身。

而剩下的衛所所產的粒子糧,也直接轉入兵部,成爲供應京營大軍後勤保障之一。

但是京營之中殘餘的未必都是精華。

或許那些貪污又沒有用的軍官,朱祁鎮可以處理了,那些傷殘了不能上陣的將士,朱祁鎮可以按照優給的制度,每月支俸祿,直到老死。

但是有一些不能上陣,年紀又大了,接受不了高強度的訓練的士卒,朱祁鎮也要給一個出路的。

畢竟很多老軍在軍中一輩子,一旦趕出去之後,就會死的。

故而,纔有了所謂的城防軍。

其實城防軍乃是親軍二十二衛,加上各部裁下來不堪戰的老軍組成的。

首先京軍二十二衛,乃守護皇城,宮城的重要人馬。每天在皇城宮城值勤的親兵衛士卒,就有八千八百多人。

各衛所分守宮城城門,城牆,連軍營都在北京城中。在皇城的四方,對皇城呈拱衛之勢。外城城牆也有親兵衛負責看管。

之所以說,北京城非十萬不能守,就是因爲負責駐守北京城內外的親兵衛就有二十二個,除卻有一個通州衛在通州之外,都在駐守北京城,人數就有十萬之衆。

有些人似乎有一個誤區,想着皇帝都要依仗的親兵衛,定然很能打嗎?

據朱祁鎮個人的觀察,未必。

或許他們其中有不少能打的軍隊,但是更多的是樣子貨,大部分看上去威風凜凜。而且這些衛所在貓兒莊一戰之中,也是損失慘重的。

畢竟成國公帶領京城幾乎所有騎兵,親兵衛之中的也不例外。所以親兵衛大戰之後的缺額也相當不少。

將這些老軍安置在這些親兵衛之中,專門讓他們看守城門,還有灑掃大街,拿得兵餉銀,卻卻幹得市政的活。

對於這一點,朱祁鎮也很想改變了。

爲什麼皇帝出巡,要黃土墊地,清水灑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不這樣做的話,皇帝很可能會踩到屎。

北京城大街上,是少不了一股牲口糞便的味道作爲底色的,就好像現在的北京城中,少不了一股汽車尾氣的味道。

朱祁鎮暫時先將他們隸屬所謂的城防軍,將來朱祁鎮將這些老軍劃給順天府,畢竟順天府因爲于謙當初的底子,一年有小十萬兩的收入,是難的富府,讓他們養着這些老軍,也正好清掃街道,減輕朝廷的負擔。

順便提一下,親兵衛之中除卻錦衣衛等少數幾個衛所之外,都是隸屬兵部的,並不是隸屬五軍都督府。

這一點也不是朱祁鎮制定的,乃是大明朝的制度就是這樣的。而幾個駐守皇城的衛所,更是直接隸屬於皇帝管轄的。

而今朱祁鎮也繼承了這一點。

他不僅僅將親兵衛的衛所繼續隸屬於兵部,而京營所有的衛所都隸屬於兵部。雖然這些衛所已經只剩下一點點的屯田功能了。

五軍六營都在北京城中駐紮。而兵部負責這些大營的糧食布匹供應,而少府負責武器裝備供應。

沒錯,朱祁鎮也給少府撈來的好處,那就是少府將兵部的還有各京衛的武器作坊全部給吞併了。

成爲了大明京營武器供給方。

這也是劉定之最大的功勞。少府雖然給內承運庫帶不來多少盈利,但是如果將供應京營邊軍的武器折價的話,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劉定之的經營之下,江南織造,還有景德鎮的貨物直接從寧波出海,每年獲利在二百多萬兩銀子以上。

而這二百多萬兩銀子,加上其他零碎的銀子,比如各礦場的產出,全部投入到了遵化鐵廠之中。

而今四年是發展之下,遵化鐵廠已經修建起一座不遜色於遵化城的城池。

成爲北方最大的冶鐵中心,大量的煤與鐵礦石在這裡變成了鐵錠,然後用馳道到北京城南的作坊,全部打造各種兵器。

而北京南城也在迅速發展之中。

本來這裡就是元大都舊地,當初也是有一些百姓的。而今更是有少府的作坊,水利學院等等並列在這裡。

特別是水利學院。

這幾年天災不斷,不管是抗旱,還是防洪都少不了水利工程,而天下之間水利大家都在水利學院之中。

朱祁鎮也多次駕臨諮詢天下水利大事,光朱祁鎮賜下的待詔官就有五六人之多,他們要麼是曾經主持水利工程,要麼就是在水利理論上十分精通。

這幾年以來,以水利學院出身,在各地府縣當上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一個做到了正堂,就是在徐州知州,無他,今日徐州水災太厲害了。朱祁鎮要求吏部一點要挑選一個能治水的大臣,吏部也只能從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吏中選了。

如此一來,水利學院更是門庭若市,興旺發達了。

甚至讓朱祁鎮一度想擴建外城的想法,將外城的工業區給囊括進來,只是因爲盧溝河,這才放棄了。

爲什麼將作坊都建立在城南,不就是借用盧溝河水利,但問題是,盧溝河可不安分,如果建立城池讓盧溝河穿城而過,恐怕發洪水的時候,就不大好收拾了。

朱祁鎮如此給兵部面子,給兵部的實權,遠遠不只是這一點點,還有更多,比如說天下各級衛所的管轄權。

這個權力之前一直在五軍都督府,當然了,兵部是有權協同管理的。

但是正規隸屬上,還是各省都司都隸屬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的五軍本身就是一種行政區劃分,五軍各有管轄具體範圍。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

但是而今,朱祁鎮重新立起的五軍都督府的五軍,卻變成了京城外的五支軍隊,本來是總領天下兵馬的五軍都督府,似乎一下子成爲外面二十五萬軍隊的領導機構了。

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章 出京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十五章 香港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章 困境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