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

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

登聞鼓,驚動的不僅僅是朱祁鎮。幾乎是文武百官該知道都知道了。

畢竟,大明官府衙門的佈置,也是以皇宮爲中心,散佈開來。

朱祁鎮能聽見,大部分官員也都聽到了。即便個別不知道的,也會有人傳到的。

內閣七位距離文華殿很近,在朱祁鎮命人傳話之後,很快就到了文華殿。

卻見一個衣衫襤褸,形同乞丐的人被帶了進來。

這個人一見文華殿光滑的地磚,都不敢用腳踩,而是跪在上面過來。

朱祁鎮見此人滿面風塵,幾乎看不清楚本來面目,渾身散發出一股異味,也說不上來什麼味道,讓朱祁鎮遠遠一聞,就有一股反胃的感覺。

只是朱祁鎮卻知道,這個樣子的人,其實就是大多數大明低層百姓的樣子。朱祁鎮想到這裡,頓時覺得這味道也不是那麼難聞了。

讓百姓困苦如此,乃是爲政者之過。

朱祁鎮上前幾步,伸手攙扶起這個人,問道:“老人家,你多大年紀了?”

朱祁鎮剛剛在乾清宮批閱奏摺,並沒有穿正裝,而是身穿一身月白長袍,腳上等着一雙靴子,腰間陪着龍紋玉佩,倒是能顯露出自己的身份。

只是這個人,明顯沒有這個鑑別能力。

“小的王煥,乃太原府人,今日太原府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官府沒有賑濟,小人活不下去了,這才被同鄉所託,請朝廷救命啊。”這個人說話有些語無倫次,答非所問。但是朱祁鎮一聽,頓時皺眉,問道:“首輔,山西是怎麼回事?可曾上報災情?”

朱祁鎮印象之中,陝西上報災情了。朱祁鎮剛剛免了陝西的錢糧,但是山西卻沒有上報。

再聽這人一說,朱祁鎮心中頓時大怒。

楊溥聽了,立即下跪說道:“老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命太監下去安置這個人,並叮囑道:“好生待他,問清楚情況。”這纔過來,將楊溥攙扶起來,說道:“先生何至於此,山西之事定然與先生無渋。只是山西那邊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朕卻有一點不清楚了。”

“但凡賑災,都是朝廷撥款,地方何以隱瞞不報?”

這是朱祁鎮疑惑所在。

但凡朱祁鎮登基以來,不管朝廷財政再緊張,那麼是九邊的軍費先拖一拖,但但凡下面報上來的賑災款項,朱祁鎮從來沒有說不批的。

甚至只有多給,沒有少給的。

朱祁鎮也知道下面的官員未必多幹淨,或許有人賑災款項之中貪了一筆。但是朱祁鎮一邊嚴查賑災款項,一邊從來不事先覈查,而是事後覈查。

很多時候事後覈查,未必能查清楚。

但是朱祁鎮覺得,百姓是最重要的,只要百姓得到了賑濟,即便是有個別聰明的蛀蟲躲過了朝廷的核查,就當他們聰明吧。

但是朱祁鎮假設山西布政使乃是一個貪官,他爲什麼不多報災情,多報賑災款項,而貪污,而選擇了瞞報。不報。

這裡面的情弊,朱祁鎮一時間想不明白。

但是楊溥是多年老手了,他嘆息一聲,說道:“以臣之見,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就是地方的糧倉已經空了。”

“朝廷賑災,一般是先讓地方自己賑濟,如果地方災情不重的話,地方賑濟之後,朝廷豁免當地要上交的糧稅,來補充地方的虧空。”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點,很多災害從外地運糧過去,消耗太大,都是當地官倉的糧食直接賑災。

朝廷豁免的糧稅,一些是對百姓減免,其實還有一部分乃是對地方官倉消耗糧食的銷賬。已經賑災用的糧食,就不用上繳國家了。

所以都是事後統一覈算的。

朱祁鎮一想也不對。

他即便是將地方糧倉糧食倒賣了,這個時候,也可以虛報賑災款項,讓朝廷補貼,將賬給平了啊。

在貪贓枉法之上,朱祁鎮從來不敢小看,地方官員的想象力與執行力。

“第二個原因,就是陛下登基以來,最重視地方官的治行,凡是治行第一人地方官,都會有重任,比如說于謙,周忱,何文淵,等等。想來這位是想粉飾太平,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局面超出他的控制,想再改變就已經不行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京察在即了,今年年底京察結束,明年就要開始外察了。想來他覺得是躲不過的,想要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去。”

朱祁鎮咬着牙說道:“無恥敗類。”

朱祁鎮太清楚,所謂的壓下去是什麼意思了。大旱之下糧食收成不好也就罷了,這位爲了粉飾太平,定然還會讓百姓以正常年份的交稅。

這是硬生生的要逼死人啊。

而且死的不是一個兩個,一死就是成千上萬。

朱祁鎮看着楊溥,說道:“首輔,朕以天下之重,交付給首輔,首輔就是這樣回報朕的嗎?”說完,不等楊溥說話,朱祁鎮就拂袖而去。

一邊走一邊說道:“傳金英,王裕來見朕。”

朱祁鎮決議,東廠錦衣衛聯合出動,先將山西布政使給拿下來再說。

朱祁鎮離開之後。

楊溥跪在地面之上遲遲不動,曹鼐見狀,前去攙扶楊溥說道:“楊大人,楊大人。”

楊溥這才勉勵起身,說道:“我不如東里兄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只有遇見事情的時候,纔會發現。

楊溥一直以來覺得,他的能力其實並不必楊士奇差,楊士奇在的時候,四海無事。看上去楊士奇什麼都沒有做。

但是楊溥知道,如果楊士奇在的話,下面根本不會出這樣的事情,以至於鬧出登聞鼓來,簡直是狠狠的打了楊溥一巴掌。

讓他在皇帝面前無地自容。

楊溥看似輔佐皇帝,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河北水利工程,比如鹽法改制,比如正在進行的長城工程,比如周忱力主大明中樞財政改革,還有以京師爲中心的馳道已經慢慢向四方蔓延了。

這都是他主持之下的功勞。

他也感受到了,官場的風氣有變化,特別是王振在太皇太后死後,越發囂張起來,很多人的關係直通王振,讓他也有些無可奈何。

所以,他才下決心打掉王振,然後以京察的形式,清理一遍,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下面的官員都無恥到這種地步了。

楊溥太明白了,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絕對不是山西布政使一個人事情,甚至整個山西三司都爛掉了。

這個人結果,甚至比朱祁鎮對怒斥,更讓這個老人傷心。

楊士奇做的是放緩於未然,而他只能是亡羊補牢。

不過片刻,楊溥就重燃鬥志,他心中暗道:“我楊溥,不是楊士奇。東里公的風格不是我的風格,既然有碩鼠敢壞我大明江山,就讓你們看看,老夫手段如何。”

有時候,楊溥發起狠來,比朱祁鎮發狠更可怕。

因爲朱祁鎮畢竟年輕,他發怒,最多殺幾個人而已,再狠的,他也不知道該怎麼發泄了,但是楊溥卻是太知道,怎麼用大明朝廷這臺國家機器了。

山西布政使曹習。還不知道,他自己的小命已經走進倒計時之中了。更加不知道,很多地方官在正統十年,就迎來了首輔大人發起的廉政風暴。

被拿下的省一級別的官員,決計不是山西一省。明年的外察,對大明很多地方官來說,都是分外殘酷的。

楊溥回到內閣之後,立即將都察院與刑部的人全部叫來了,就在朱祁鎮前腳將東廠與錦衣衛的人派到山西之後,都察院與刑部的人馬,也接踵而至。

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