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真假

朱祁鎮送走張忠之後,也不去想張忠之後如做想的。

其實這樣拐彎抹角的說話,朱祁鎮也不大習慣的。

但是而今大權在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固然一心培養他,但是朱祁鎮卻不敢不謹慎,每一個句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朱祁鎮問王振說道:“王大伴,這位少國公所說的,對不對?”

王振說道:“回陛下,少國公所言固然是真知灼見,讓奴婢歎爲觀止。但是奴婢久在宮中,有些事情卻不是少國公所知道的。”

“少國公所言,其實與當初的事實有一點出入的。”

朱祁鎮說道:“哦,說說。”

王振說道:“鄭公公漂泊海上,是一度勒令奔赴安南支援,但是鄭公公乃是宮裡的人,縱然是英國公在安南,也是是指揮不動。”

朱祁鎮心領神會,說道:“也就是說,朝廷對安南與南洋兩事,互相影響,但是朝廷從來沒有當成一件事情來處理。”

王振說道:“陛下英明。奴婢在宮中聽過一件舊事,只是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朱祁鎮說道:“大伴與朕,還有什麼話不能講嗎?”

“宮中傳言,太宗皇帝問罪安南胡氏父子,僞胡氏手撕詔書,言:‘今有大逆之事,何至於我?’”

“太宗皇帝才大怒,必誅之而後快。”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所謂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麼事情了。

算算明朝發兵攻安南,是永樂四年。而這一件事情,比如在此之前,也就是永樂二年或者三年的時候。

永樂元年之前,就是建文四年,或者說太宗皇帝改稱的洪武三十五年。

建文皇帝才死了幾年。

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麼?朱祁鎮豈能不明白。

真是撞到槍眼之上了。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而今之後,張少國公所言便是真的了。大伴有辦法嗎?”

朱祁鎮這才明白太皇太后的話。

每一個能混到列位君前的大臣,都是一個欺君的高手。甚至說,不會欺君根本做不到這個位置上。

張忠是張輔精心培養出來的,雖然有些稚嫩。

但是卻也有些風範了。

朱祁鎮明知道,張忠所言與事實有所衝突,但是依然爲張忠給出的規劃而心動。

或許張忠的本意,不過是爲了推動朝廷重返交趾。故而爲交趾上面層層加碼。

如果細細分析起來,張忠話裡都是有話的。

即便是最不靠譜的一點,封建藩王鎮守交趾。而今宗室之中,還真有一個人人稱讚的賢王,就是襄王殿下。

王振微微一笑,說道:“奴婢給陛下找找,想來鄭公公與太宗皇帝定然有私下奏對,宮中應當有存檔纔是。”

王振所言,不就是在宮中文書之中塞進去一冊而已,對於掌管內廷大權的王振來說,僅僅是擡擡手而已。

對此,王振只有高興,沒有一點要阻擋的意思。

王振當然知道,這件事情,而今是沒有是用處,只有等將來翻出來。就是秉承太宗皇帝遺志了。

也正合王振的政見。

朱祁鎮在明白太皇太后的政見之後,與王振朝夕相處,也慢慢明白王振的心意。

王振固然想要朱祁鎮做一個大有作爲的皇帝,就如太宗皇帝一般,北征蒙古,南滅交趾,遣鄭和下西洋。

種種作爲,怎麼說也是一代雄主。

但是這裡面未免沒有私心。

太監的權力是怎麼來的?

大明太監的本質就是皇權用來對抗大臣的工具之一。

所以,如果真有一個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的皇帝,對天下百姓或許是一件好事,但是對這些太監來說,決計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安分守己,垂拱而治,這些太監只能在宮中灑掃。

真以爲大家舍了這二兩肉,是來宮中打掃衛生的。

當然了,外面的大臣未必是什麼好人。

三楊之首,楊士奇看上去不錯,但是兒子卻是一個不成器的,錦衣衛早就有報了。在家鄉胡作非爲,

也是楊家在吉安也是一霸,小事都壓下來。甚至人命都有兩條了。

太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只是正在用人之際,讓楊士奇自己處置便是了。

只是一時之政有一時之用。

大明開國七十年,中有靖難,北征,南征之事,而今依舊九邊烽火不斷。與民休息,固然對士大夫有利,但是對百姓有利。

這就是太皇太后眼光遠在王振諸輩之上的原因。

朱祁鎮心中越發覺得,這世道真假之間,分割並不是那麼明白的。

只要能爲之所用,真假之間,未必不能拿來用用。

“大伴。”張軒問道:“南京王公公,你要寫一封信,讓他將南洋西洋之事,寫個條呈,不經內閣,直到乾清宮。還有將張忠所言都告訴他,讓他給個意見。”

“是。”王振說道。

“廣西一帶,可有內官?”張軒忽然問道。

王振說道:“本來廣西有鎮守太監,但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後,卻全部罷免了,後來雖然都有恢復,但是廣西卻沒有內官了。”

“只有廣東合浦有內官,負責採珠。”

朱祁鎮聽見採珠這兩個字,忍不住想到他登基大典之上帶着冕冠,上面一道道垂下的珍珠,大多都是從合浦採來的。

而採珠之事,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心罷免,但是他能免了合浦珍珠,能免了別處珍珠嗎?在大明這個經濟體中,只要大明皇帝頭上還需要珍珠,很多事情都免不了。

即便他想免,朝中的文臣都不會想免掉的。太失體統了。

朱祁鎮說道:“我記得英國公將不少交趾幼-童閹割了,送進宮中,其中可用得用的。”

大明前期太監的主要來源,就是將戰俘閹割之後使用,後來有名的汪直,就是大藤峽之戰的戰俘。

王振說道:“有,其中阮安阮公公,精通營造之事,最近督造北京城樓。”

朱祁鎮不知道,他這一句話,其實問差了。

他並不知道,明初太監分累,固然可以用得寵於永樂,與得寵於仁宗兩批來分,但是大部分中下層太監,根本沒有得寵過。大多可以由籍貫來分。

比如朝鮮派與安南派。

因爲朝鮮籍與安南籍的太監爲數不少。安南太監多,是因爲戰俘,而朝鮮太監多,卻是朝鮮女子得寵宮廷,從洪武年間就有。

朝鮮爲了固寵,也送來不知道多少太監。

而阮安卻是其中佼佼者。甚至可以說是安南一派的代表。

朱祁鎮說道:“讓他來見朕。”

“是。”王振立即答應一聲。

一個侍衛飛奔而去。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阮安一路小跑的進了乾清宮,見了朱祁鎮了。立即撲倒在地面之上,說道:“奴婢拜見陛下。”

王振說道:“阮公公謙虛,陛下這北京城,就是阮公公一手規劃,宮城,百官府邸,內外城垣,三大殿都是阮公公手書之,即便工部也不能有一絲更改。”

“哦。”朱祁鎮聽了之後,心中一動。對阮公公的重視程度直線上升,心中暗道:“這就是北京城的總設計師嗎?”立即說道:“阮公公坐。”

立即有兩個小太監去攙扶,阮安這才坐下來,說道:“謝陛下。”

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十四章 遺詔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