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

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

因爲思任發發現,明軍還沒有怎麼做,他麾下的土司就已經亂了。

無他,大明兵威之盛,絕非麓川可比的。

即便他大敗沐昂,追殺三百里。誅殺明軍好幾個將領,但是在這些土司心中依舊是明強麓川弱。

但是這些土司的支持,對麓川來,卻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對大明來說,這些土司有沒有都沒有區別,但是對麓川來說,想要戰勝大明,就必須拉攏所有可以拉攏的力量。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才能改變這些土司的認識。當他們覺得大明雖然強,但是麓川也不弱於大明。

這才能得到他們真心相助。

所以,這一戰,他不能躲不能退。

因爲一躲一退,他身邊這些土司都會立即倒戈。

所以,這一戰是信心之戰。

思任發立即下令留下一部人馬看管景東城中的明軍。其餘麓川人馬全部出營列陣,就要在無量山南邊與明軍決戰。

就這樣在,明軍清一色的紅旗,每一個士卒身上都穿着鴛鴦戰襖,萬餘騎兵都落馬以待。每一個人士卒都坐馬下的草地之上,將竹筒拿出來,輕輕喝上一口,含在嘴裡,不喝下去,僅僅是潤喉。

然後將手中的肉條,塞進嘴裡。

死勁的咀嚼着。

這些肉乾死硬死硬的,簡直是磕牙,根本沒有一絲味道,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一戰定然是一場苦戰。

下一場吃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甚至不知道有沒有吃下頓飯的機會了。

所以要盡力多吃一點,但是又不能吃撐,因爲吃得太飽,等一會打起來,會影響發揮。

所以他們只能好像是吃零食一般,在大戰之前,等一會兒吃一點,等一會兒吃一點。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孟瑛挑選出來的三萬精銳人馬,都是精銳老卒,在九邊與蒙古人廝殺過。

有一股好整以暇的味道。

如果讓新兵來,他們決計不知道其中分寸。

孟瑛手搭涼棚,看着麓川軍出營列陣。頓時輕輕一笑,說道:“看來,麓川人還真是下看我孟某人。”

“在我面前敢出營列陣。”

孟瑛翻身上馬,猛地拔刀在手,高高的舉在頭頂。

幾乎是刷的一聲,所有騎兵都上了馬,石璟高舉孟瑛的將旗,就在孟瑛身後,石璟帶過來的乾清宮侍衛,還有孟俊身後的孟家子弟都簇擁在孟瑛身邊。

孟瑛長刀緩緩的劈下。

石璟頓時高高舉起旗幟,在空中轉了一個圈,向正南方向一指。無數騎兵大喝道:“虎,虎,虎。”

隨即孟瑛一馬當先,衝了下來。

當然了孟瑛的親兵都衝到了孟瑛的身前。

萬餘騎兵分成數路,衝了下來。

正在出營的麓川軍,頓時有些混亂。

但是思任發也算是老將了,他下令之前,自然是有過考量的,故而大隊象兵衝了出來。

就好像一座座碉堡一般,列在大軍之前,每一座戰象上面都有四五個人,或用長矛,或有弓箭,依託這一條大象城牆抵擋明軍的進攻。

在沐英用火銃大破象兵之後。

麓川人都知道象兵用來進攻是不大可靠的。但是思任發此刻不過是想用象兵抵擋一會兒而已。

想來這些騎兵是沒有火炮的。

而且這些大象也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一般火銃是不可能驚動他們的。

在思任發,這決計無懈可擊。

但是這也太小看孟瑛了。

孟瑛也是在安南鎮守過的,自然知道什麼是象兵。

故而孟瑛一聲令下,大隊騎兵突前,弓箭如雨一般射了過去。

要知道,明軍騎兵之中有大量蒙古人存在。比如這一次被孟瑛當做左右手的毛銳,他就是蒙古人。

所以明軍在騎射上的功夫,並不比蒙古人差。

孟家子弟更是如此。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如孟元一般,能夠一箭雙柳。但是騎射功夫決計不俗。

故而與這些象兵對射,不過一輪箭的功夫,就將大部分象兵給射翻在地了。

沒有了這些象兵的保護之後,明軍騎兵再次逼近象兵,有一個好像榔頭的東西,對準了大象,頓時一片轟鳴之聲傳來。

這並不是別的,就是邊軍常用的三眼火銃。

三眼火銃一連三發,都打在大象身上。

但是這些大象果然是經過特殊訓練的,聽見這爆炸之聲,雖然有些暴躁。但是並沒有混亂,也沒有倒衝回去。

隨即明軍一批批的三眼火銃轟了上去。

沒有象兵駕馭的大象開始混亂起來了,有的大象被惹怒了,反而衝了過來,有的大象害怕了,開始後退。

孟瑛猛地暗道:“時機到了。”

雖然按着這個頻率來,三眼火銃再打上幾輪,這些大象肯定支撐不住。

但是時間並不在孟瑛這邊。

而今麓川大軍的陣勢,將成未成。如此攻過去,事半功倍,但是再等一會,如果等麓川軍隊列陣列好了,再攻過去,果然勝利是一定的,但是傷亡就大了。

孟瑛不再遲疑,下令衝了過去了。

軍令一下,各部騎兵不敢遲疑。頓時衝了下來,只是大象就是大象,只一頭衝過來的大象,長鼻子一甩,頓時掀翻好幾名騎兵。

頓時有一名將領衝了過去。他將弓拉滿,對這大象飛奔而去,貼着大象的身軀插肩而過,手中弓弦一鬆,這一根長箭幾乎是貼着大象眼睛射了進去。

長箭沒入大象的眼睛之中。

這大象長嘶一聲,前足跪倒在地面之上,哀鳴一聲,就已經斷氣了。

明軍頓時士氣的大陣,軍中勇士紛紛上前,用各種辦法殺死大象。不管大象怎麼龐大,畜生就是畜生,沒有象兵的保護,想要獵殺大象,決計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其中也有不少明軍犧牲。

大象是極其聰明的動物,見身邊的夥伴紛紛戰死,頓時調轉方向,向後方跑了過去。

孟瑛大喜,說道:“好一個郭登,真不負武定侯的名聲。”

郭登乃是武定侯郭英之後,也是孟瑛從京營帶出來的人。

不過,這個時候也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孟瑛帶着騎兵驅趕着戰象衝擊麓川戰陣。

任思發頓時大急,立即下令前線的火器開火,一時間不知道多少火器都開火了,一時間將這些大象驅趕開來。

孟瑛一聽這火器之聲,就知道是明軍的制式火器,心中暗罵:“沐昂該死。”

如果不是沐昂大敗,麓川軍中哪裡有這麼多的火器。畢竟這個時代火器都是高科技武器,麓川是萬萬不會造的。

但是孟瑛更是快馬加鞭。沒有一絲遲鈍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孟瑛賭麓川軍對火器操練不熟,在對付騎兵的時候,要連續不斷的火力輸出。但是這樣的能力也只有京營之中神機營有這個本事。

絕非這些麓川野人,剛剛接觸火器就能做到的。

他們最有可能的是,一口氣將所有的火器打空,與下一波發射之前,有一個好大的空檔。

甚至明軍很多軍隊,都有這個毛病。

孟瑛太清楚不過了。

而孟瑛果然賭對了。

當明軍大隊騎兵衝破硝煙殺進麓川軍中的時候,麓川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明軍騎兵分爲數隊,想要一口氣將麓川軍給分成數截。

在數量之上,分明是麓川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麓川軍反而有一種被包圍的感覺。

麓川被動搖了陣腳。

孟瑛更是大舉壓上,一時間兩軍相接一片廝殺之聲。

思任發此刻也顧不得其他了,親自督戰,將思家子弟全部派了出去,一定要穩住陣腳。

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章 明浪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序章 我, 朱祁鎮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