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

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監,

朱祁鎮皺眉說道:“曹卿,你這是何意?”

曹鼐見朱祁鎮如此,就知道誤會了,立即解釋道:“北地少水,故而每到春旱之時,水尤爲金貴,各處看管河閘,甚至以水賣錢,臣擔心陛下使內臣掌管此事,恐怕到時候爲禍盧溝河附近百姓。”

王振聽了,頓時大怒,說道:“曹大學士,你是再說咱家嗎?咱家雖然愛錢,但是決計不會要這樣的錢的。”

王振脫口而出之後,才覺得說錯話了。看朱祁鎮,卻不見朱祁鎮有什麼反應。

卻不知道朱祁鎮對王振的所做所爲,都是瞭如指掌。

不過,王振自己雖然立身不正,但是好歹被朱祁鎮敲打一番,他的侄子王立在錦衣衛之中,也算是混出名堂了,再加上有王振這個叔叔,已經是錦衣衛千戶了,辦了不少差事,雖然沒有什麼大才能,但也算是老實。

所以,王振貪財之心,雖然遏制不住,但是都偷偷摸摸的,數量也不大。但是王振卻有一點好處。

就是對其他太監管的特別嚴苛。

太皇太后在朱祁鎮登基的時候,下達的一系列詔令之中,對內臣也有訓斥,對於很多次要地方的鎮守內臣都召回了。

對所有太監看管很嚴苛。

就如當初曹吉祥一般,即便是有小錯,也是一頓板子。這還是曹吉祥有王振這個義父,否則的話,早就一頓板子打死了。

其實仁宗宣宗雖然愛民,但是在私人生活上,卻不算太檢點。

比如宣宗皇帝愛鬥蟋蟀,這一件事情,弄得京城邊上有一個村子,必須向宮中進攻蟋蟀,不得安枕。

比如宣宗皇帝弄宣德爐,派人採買銅料。

這一件件事情都是太監出去辦的。

但是太皇太后理政之後,幾乎沒有太監再出宮辦差了。自然也沒有藉着皇帝的名頭撈油水的事情了。

當然了而今太皇太后兩三年都不管宮裡的事情了。

除卻慈寧宮的事情之外,其餘的宮女太監都被王振管着。王振不知道是繼承了太皇太后的成法,還是看不得別人在手下揩油。或者是不想讓別的太監在朱祁鎮面前爭寵,所以在他管理之下,宮中太監看管很嚴苛。

朱祁鎮做事又好派錦衣衛微服查證。

歷史上也是如此的,正統年間,內外宦官跡絕。

曹鼐微微一欠身,算是對王振的迴應了。

可見文官對宦官的鄙視,從來都沒有變過。

王振即便是宮中舉足輕重的大佬,但是在外面士大夫看來,不過是皇帝的鷹犬而已。曹鼐根本不想與之說話。

王振臉色頓時有些難看。

朱祁鎮說道:“曹卿,朝廷爲地方修建水利,那是自然之舉,朕自然不會貪這一點小錢,只是朝廷各地的水利,就如此管理?”

“朝廷每年給工部都水司調撥多少錢?而直隸附近府縣,總共有能有多少錢治河款?”

曹鼐說道:“朝廷拔給都水司一年十四萬兩,只是都水司想來是對各地賦稅比較多的地方,多撥款,比較少的地方,少撥款。”

“直隸等地,在朝廷賦稅之中份額不高,故而撥款也就不多,臣似乎記得,不足萬兩。而運河過境,這些錢款多要用在運河上面,除卻運河之外,到底有多少?臣就不清楚了。”

朱祁鎮說道:“萬兩,能幹些什麼?於先生,你久在地方,朕問你,直隸地方上可有官員管理水利?”

“黃河沿岸,有治水同知。”于謙說道:“除此之外,在就是縣六房了。”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語氣中有幾分譏笑,說道:“朕知道了。”

原來大明政府在水利管理上,幾乎是完全缺位狀態。

曹鼐似乎有意解釋,說道:“陛下,但是每當大興水利,朝廷也會有撥款的。”

朱祁鎮明白曹鼐的意思。

工部都水監的撥款,不過是日常管理費用,而並非是工程款,如果有工程的話,撥款的時候就是工部與戶部,乃至其他部門會商了。

不是都水監能管了。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了,天下無農不穩,而農事無水不興,而管理天下水利的,卻是工部五品主事。”

曹鼐聽了心中默默補上一句,暗道:“都水司管理的不僅僅是水利。”

都水司恰如其名,天下之間所有與水有關的事情,都要他來管。但是說起來,農田水利自然是他管,但是真正管起來,他的管理辦法,就是不管理。

只是這一句話,曹鼐是萬萬不敢說出來。

朱祁鎮調節了一下心情。

他已經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糟糕。心中將這一件事情掛在心上,隨即問道:“以於先生之見,這一件事情該怎麼處理?”

于謙說道:“臣以爲可在順天府下多設一同知,專門負責盧溝河水情。”

朱祁鎮說道:“就這樣辦吧。”他有一些意興闌珊。

同知是一個什麼官,就是如果某府縣有特殊事務需要處理,或者這些某些事務比較重大,必須派專人負責。

這個人就是同知。

在府,就是府同知,在州就是州同知。

朱祁鎮整理一下心情,這纔回到宴會之上,宣佈順天府新設一同知,來負責盧溝河新河一系列問題,包括盧溝河水當怎麼用。

下面老人議論紛紛,一時間把皇帝都忘記了。

似乎盧溝河的河水遠遠比眼前的皇帝重要,因爲,這關係到他們能不能吃飽飯。不過他們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畢竟都是人老成精,將心思放在皇帝身上。一個個滿口漂亮話。

朱祁鎮卻一點心情都沒有。

當夜,朱祁鎮就在附近一個莊子裡面住下來。

朱祁鎮雖然說要住在堤壩之上,但是王振哪裡真讓朱祁鎮住在堤壩上。

朱祁鎮住在附近一個農戶家中,說起來他家中也是好的,但在朱祁鎮看來,實在是簡陋無比家徒四壁。

只有三間夯土房,似乎是新建的,厚厚的黃土夯成,厚達半米,倒是冬暖夏涼,但是採光很不好,黑漆漆的,幾乎與山洞之中一般。

即便是有窗戶,也透不過多少光線來。

三間房屋,一間是臥室,一間是堂屋,另外一間似乎是倉庫,裡面堆積了不少糧食,應該是主人家的積蓄。

至於臥室,傢俱很少,桌子,杭,還有一些農具,有些朱祁鎮認識,有些朱祁鎮不認識,但是一件件靠牆放着,看着主人珍貴之極。

至於被褥什麼的,朱祁鎮看不見了,因爲王振已經換過了,宮中所用的,比現在最上等絲被都好上不少。

自然不用多少了。

房間之中,固然有幾個長几,椅子,但是更多卻是用蘆葦還是稻草一樣的東西,一圈圈的纏牢,圓柱型的坐具,就好像宮中的繡墩一樣。

木頭傢俱已經是很大件的東西了,因爲正堂之中,有一個獨輪車,就放在中間。可見這是一個主人非常重要的東西。

估計在這個房間主人看來,就好像是後世的汽車一般。

朱祁鎮知道,這還是附近的一家富戶了。

朱祁鎮自然知道,順天府乃是天子腳下,不遠處就有勳貴的莊子別院,真要找好地方,還是能找到的,他只想知道普通百姓是怎麼過的。

這樣場景,在後世看來,定然是百分百的貧困戶了。但是在這個時代,卻已經是很多看來,是拿的出手,可以讓皇帝住的地方了。

朱祁鎮很明白,他固然強烈要求住普通百姓之家。但是如果實在不堪,王振會想辦法否決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十五章 禮樂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十四章 遺詔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八十章 西寧第十六章 海漕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章 馬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