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本堂

朱祁鎮對武學是有自己的想法。

朱祁鎮心中的範本,就是後世的軍校。

但是王驥的規劃,根本不合朱祁鎮的意思。

因爲王驥的想法,這就是一個襲爵考試補習班。所有生源來這裡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通過襲爵考試。

而嚴格襲爵考試,也是爲了提高衛所軍官的素質。

與朱祁鎮的想法,相差太遠了。

而張輔的想法,卻比王驥的想法更近一點。

張輔就是想讓勳貴子弟,學習弓馬騎射之術。更高的就沒有了。

打仗說複雜也複雜。

真正上升到數十萬人的大戰,幾乎堪稱一門藝術。而說簡單也簡單,小規模戰鬥,勇武還是很重要的。

兵法這東西,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覺得沒有辦法教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言傳身教,在打仗的時候,將這些經驗教給兒子。

這也是爲什麼有將門的稱呼?

因爲很多人都覺得兵法,乃是家學。明代就有不少,父子相繼爲名將的,就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所以,張輔也沒有想過,在學堂之中教授兵法,而且不是一對一的師徒傳承,而是敞開了講。

張輔的章程在朱祁鎮看來,可以說是大明士官學校。培養出來的,也都是能打仗的百戶千戶。

與朱祁鎮所想,還是差了一層。

朱祁鎮心中暗道:“僅僅是這樣是不夠的。一定要藉助這個風潮,完善軍事教育。”但是這個力該怎麼借。朱祁鎮一時間卻想不到。

朱祁鎮一時間心煩意亂,走在文華殿的書架之中,聞着書香,心中不住的想着。

“託古。託古。”朱祁鎮心中暗道:“在中國做任何事情,最好的辦法,莫過是古人曾經做過。最最好的辦法,就是三皇五帝曾經做過。”

“這些儒生,纔沒有話說。”

朱祁鎮忽然想到了,忽然停步,身上的玉佩撞擊在一起,發出叮噹的聲音。他心中暗道:“我怎麼忘記了,本朝還有一個人,他老人家的話,比三皇五帝的話,還管用。”

“那就是太祖皇帝。”

甚至朱祁鎮覺得封建策這麼容易通過,是因爲太祖皇帝時期的塞王政策。將藩王分封到邊界線上,可不是朱祁鎮的首創。

朱祁鎮立即對王振說道:“將太祖皇帝實錄拿來。”

“是。”王振說道。

王振立即帶着小太監搬着一口紅木大箱子,打開一看,卻見裡面一匣子,一匣子的書稿。

不是別的,就是太祖皇帝實錄。

古代書籍紙張上面寫的字不多,所以一張字,有的才幾百字上下,而太祖皇帝實錄,少說是千萬字的大塊頭。

即便放在後世,也是大部頭書了。在這個時候,更是多了。

這一箱子,滿滿的都是。

而且都手抄本。

朱祁鎮打開一看,翻開洪武元年,匆匆翻閱一遍,忽然盯住,說道:“終於找到了,就是你了。”

這一頁寫的不是別的,而是太祖皇帝,將勳貴子弟與皇家子弟聚集在一起教育,令宋濂教之。

而這個地方,就叫做大本堂。

含義自然是儲君乃國家之根本。

這也是明代前期儲君教育方式之一,前文說過,仁宗皇帝與建文有過同窗之誼。他們在什麼地方同窗的?

自然是這裡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想要教授兵法,首先要有老師?而真正能講課的老師,也不過朝中幾位老將軍而已。”

“如英國公。”

“想讓英國公講課,這個學校的規格一定要高。這大本堂就太合適不過,我將郕王塞進去,並說將來有了皇子,也在大本堂之中讀書。”

“想來,各級勳貴子弟。乃至藩王世子都能到了。”

“如果僅僅是這些人,我不覺得他們能學習到什麼東西。不過如果再加上武學,張輔所建議的武學,作爲大本堂下級學校,其中每屆的佼佼者,都能進入大本堂讀書。”

“想來會很吸引人吧。”

朱祁鎮隨即又想道:“文官大抵不會願意的。”

朱祁鎮接受的是經筵教育。剛剛開始未必知道,但是時間長了,他也慢慢的行明白了,經筵教育,本來就是文臣想要影響皇帝的重要環節。

楊士奇等人,決計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得到的利益。

“不過,還好有襄王在。”朱祁鎮心中暗道:“襄王之事,真是一個好藉口啊?”

大本堂的制度,朱祁鎮細細看來,感覺未必不是太祖留下制衡藩王的一個手段,將藩王的兒子都留在京師教育。

有質子的感覺,當然也想讓這些藩王世子教育的心向中央。

而今襄王再度擁有兵權,朱祁鎮提議讓襄王的幾個兒子,來京師上學。滿朝文武估計都贊成,襄王自己也不敢說一個“不”字。

至於其他的私貨,一點點的添加也不遲。

朱祁鎮心中有了成算。

就立即想怎麼執行。

他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皇太后。

任何關於襄王的事情,繞過太皇太后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怎麼說服太皇太后?

朱祁鎮一時間沒有明白,他將張輔的奏疏揣在懷裡,大步向慈寧宮之中走去了。

還沒有到慈寧宮,就聽道慈寧宮之中,人聲鼎沸,似乎有不少人都在。一時間朱祁鎮有些疑惑,太皇太后談不上好靜。但是慈寧宮之地,也不是任何人敢大聲說話的地方。

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祁鎮進了慈寧宮之後,發現太皇太后不在正殿,而是後面一處角房之中。

這裡有數人擡着一口大箱子,從這裡擡了出來。一連擡了不知道多少箱子,將走道上,排成一排。

朱祁鎮好奇的問道:“這是在做什麼?”

朱祁鎮到了,這些太監見狀,立即下跪行禮,說道:“拜見陛下。”

好幾十人一起拜倒,動靜很大,自然傳到了太皇太后耳朵之中,太皇太后在房間之中,說了一聲道:“是皇帝嗎?進來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這就來。”

朱祁鎮繞過這些太監,來到了這房間之中,一眼看去,就覺得塵土飛揚。他目光一掃,立即知道,這裡是一處庫房。

裡面大大小小箱子,層層疊疊的。不知道有多少個。

太皇太后在襄王的攙扶之下,站在房間之中。

朱祁鎮進來,襄王正向行禮。朱祁鎮連忙攔住,說道:“私下了,就不必多禮了。”朱祁鎮幾步來到太皇太后右邊,作勢攙扶住太皇太后。說道:“娘娘,這是-------”

太皇太后站在中間,襄王與朱祁鎮一個左邊,一個右邊攙扶着,老人家一時間有些開心,說道:“這些都是我這麼多年攢下來的體己錢,還有嫁妝。大概有十幾萬兩吧,不過,皇帝這沒有你的份,都是你王叔的。”

朱祁鎮聽了,笑道:“娘娘說笑了,您的東西,您想給誰,就給誰?孫兒怎麼會要?”

太皇太后說道:“將你王叔封到麓川,是你的意思,今後,朝廷在雲南就省事多了,宮中是不是該給你王叔一分體己錢?”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這血不能不出。他想了想,說道:“娘娘,說的是,宮中就出十萬兩吧。”

太皇太后聽了,撇了一眼朱祁鎮。

朱祁鎮滿臉苦笑,卻咬牙不肯多出了。

不是朱祁鎮貪財,而是朱祁鎮作爲準備打仗的人。財政上的準備,自然是越多越好了。三千二百萬兩,雖然不少。但是朱祁鎮看過當初北伐的賬冊,真是取之盡珠璣,用之如泥沙,打仗從來是無底洞,多少錢從來不夠。

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章 外戚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十四章 遺詔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八十章 寇深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