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太湖圍剿

求訂閱!

*

羅信的臉色也陰沉了下來,他知道俞大猷說的沒錯,以嘉靖帝的性子一定會這樣做。不過這件事情羅信心中清楚,俞大猷終究是背了鍋,心中不忍,便道:

“俞將軍,你放心。我一定會爲你周旋。”

俞大猷的臉上便現出感激之色,隨後又想起自己這次惹的亂子,神色又灰暗了起來,深吸了一口氣道:

“謝謝大人。”

話落,又思索了一下道:“大人,您也要多加小心了。”

“嗯?俞將軍此話何意?”

“大人,等我被抓進大牢之後,東南能戰之兵也就剩下戚繼光一支了,如此對倭寇的震懾將大爲減少。如今王直和徐海在交戰,但是他們也不可能不關心大明這邊的狀況,看到大明海貿如此紅火,徐海和王直未必就不會罷手言和,然後聯手攻擊杭州。”

羅信便微微皺眉道:“罷手言和?”

“不錯!”俞大猷點頭道:“海盜的性子原本就是貪婪,在利字面前可以拋棄一切仇恨。更何況,徐海和王直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當初奪走徐海,葉麻和辛五郎船隻的海盜未必是王直,而且如今徐海恐怕也基本上確認不是王直。”

“確認不是王直?”羅信心中就是一驚。

“嗯!”俞大猷點頭道:“從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徐海如今基本上確定了搶走他船隻,搶了他老巢的海盜不是王直。因爲在他和王直交戰的過程中,一直有一支神秘的海盜在偷偷地偷襲王直的海島。而王直又一直不肯承認他偷襲了徐海和辛五郎的船隻,搶了他們的老巢。以王直的實力和性子,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是他做的,王直絕對不會否認。當初徐海在暴怒之下不管不顧地攻擊王直,經過了這麼久的時間,想必他也想清楚了。如今雙方只是礙於面子繼續爭鬥,但是結局已經註定,兩家必定罷手言和。他們不可能一直這樣交戰,削弱自己的力量,看着市舶司這塊肥肉而不顧。所以他們必定會攻擊杭州。”

“不會吧?”羅信微微皺起了眉頭道:“王直不是一直想要和胡部堂談判,被大明招安嗎?難道是假的?”

“自然不假!”俞大猷道:“可是如今形式已變,海上四大寇,王直,徐海,葉麻和辛五郎。葉麻已經死了,徐海和辛五郎被大人在杭州城下給徹底打殘了。然後他們回到海上,又糾集零散海盜攻打王直,特別的還有一支神秘的海盜不斷地給王直重創,所以此時不管是徐海,王直,還是辛五郎,他們的實力都大減。而我們大明的水師卻日漸強勝,在這種情況下,王直便會覺得在與大明的談判中喪失了優勢。所以他必定會聯合徐海和辛五郎再次進攻大明,個大明重重的一擊,顯示他的力量,重新奪回談判的優勢。”

說到這裡,俞大猷望着羅信,擔心地說道:“如今羅青身死,我也活不了多久,大明還如何抵擋王直,徐海和辛五郎的聯手?恐怕東南百姓又要生靈塗炭了,唉……”

羅信的神色也嚴肅了起來,心中暗道:“沒有想到徐海和王直都警覺了起來,不過徐海那裡有着王翠翹,這樣的消息堂兄應該已經得到,不會有危險。他們真的會聯手攻打杭州嗎?”

“反正自己已經通過秘密渠道和堂兄聯繫了,等到收到堂兄的消息再說吧。”

搖了搖頭,將此事放下,望向俞大猷道:“俞將軍,你準備如何平亂?”

俞大猷凝聲道:“我也是剛到不久,來到這裡之後,便見到四門緊閉,夜色之下根本就看不清城內的狀況,大人隨我來看。”

羅信便隨着俞大猷走出了大帳,向着淳安縣望去。只見到夜色之下,淳安縣黑黝黝一片,但是從星光之下卻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城牆之上人影幢幢,很多人正站在城牆之上,向着他們望過來。俞大猷凝聲道:

“夜間情況不明,所以我只是下令將整座縣城包圍了起來,明日在攻城。”

此時戚繼光也來到了羅信的身邊,凝目向着城牆之上望去,不僅驚訝道:

“這麼多人?”

羅信心中一動道:“俞將軍,當初伏擊你,搶走張道源的人有多少?”

“大概有兩千多人,他們出現的太突然,我……又沒有絲毫防備……所以被他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羅信不由默然,以俞大猷的實力,被兩千多人從五千多人的手中搶走了張道源,只能夠說是俞大猷根本就沒有想過有人會搶囚車,根本沒有把胡宗憲叮囑的話放在心上。

羅信再次望了一眼城牆上站的那一排人,微微皺起了眉頭,心中暗道:

“只有兩千多人,就敢佔據一個縣城?難道他不知道只要官軍合圍,他就是一個死局?張道源也不像傻子啊?難道……”

羅信心中一凜:“紅巾軍不僅有着兩千餘人?他們真的開始揭竿而起了?”

想到這裡,羅信的身上一陣發麻,這張道源可不是流寇,張家後裔恐怕一直沒有放棄從老朱家奪取江山的心思,這近二百年來,不知道發展到什麼層度。略微尋思了一下,舉步向前走去,俞大猷和戚繼光一愣,也跟着羅信向着淳安縣城牆走去。當走到一箭之地外的時候,羅信頓住了腳步,朝着城牆之上宏聲喝道:

“張道源,羅信再此,請出來答話。”

城牆之上寂靜無聲,一排排紅巾軍也一動不動。羅信的眉頭擰了起來,朝着旁邊一伸手道:

“箭!”

身後的魯大慶立刻上前,將一副弓箭遞給了羅信,羅信拿着弓箭舉步向前走去。

“大人!”俞大猷和戚繼光同時呼道。

羅信沒有停步,繼續向着前方行去。他有把握在這種距離內,就算是對方突射冷箭,在自己的準備之下,也會躲閃過去。俞大猷和戚繼光臉色一苦,便也跟了上去。萬大全等人立刻拿着盾牌跑到了三個人的前面,豎起了盾牌。

但是,他們奇怪的是,羅信已經向前走了十步,城牆之上依舊沒有一絲動靜,更沒有冷箭射出來。此時羅信的心中已經變得不安了起來,他頓住了腳步,羅彎弓搭箭,瞄準城牆上方一個人影。

“嗖……”

一支箭影穿過夜空,射在了城牆之上的一個紅巾軍的身上,但是卻沒有聽到一聲慘叫,而且那個紅巾軍依舊一動不動,挺立如故。

這一下,俞大猷和戚繼光的臉色都變了。羅信臉上的神色陰沉的如同烏雲一般,凝聲道:

“我們上當了。”

此時俞大猷和戚繼光也都反應了過來,沉聲道:“上面那些都是草人!”

俞大猷此時臉色灰暗,失神地道:“張道源已經跑了?我卻在這裡傻等了一個時辰,讓他們早就跑沒影了?”

羅信嘆息了一聲道:“進城吧。”

“慢!”俞大猷攔住了羅信道:“一旦是張道源的詭計呢?一旦他真正的人都藏在城內,等着我們進去,把我們包了餃子呢?”

此言一出,戚繼光也是臉色一緊道:“大人,不可涉險。”

羅信點點頭道:“那就先派一組人進去探查一下虛實吧。”

“好!”

俞大猷點點頭,立刻安排了下去,便有人開始鋪設木板,然後兩個人從木板上走過了護城河,伸手一推城門,那城門果然是虛掩着,被這兩個人一推,便吱呀呀地打開,兩個人進入到城內,將吊橋放下,等在外面的五百人便一擁而入。

整個淳安縣一片寂靜,這五百人立刻登上了城牆,果然見到那一排排的紅巾軍都是穿着衣服的稻草人。這些人又開始在城內搜查了起來,羅信等人就靜靜地站在成爲等候。

兩刻鐘過去了,城內依舊沒有傳出來打鬥的聲音,這不僅令羅信,俞大猷和戚繼光三個人臉上難看。不用問,張道源他們應該已經跑了。

又過了一刻鐘左右的時間,便有人從城內跑了出來。

“拜見羅大人,俞將軍,戚將軍。”

“城內情況如何?”俞大猷急聲問道。

“沒有紅巾軍!”那個士兵答到。

俞大猷的臉立刻就陰沉了下來,立刻命令大軍進城。進入到縣城之內,便見到城內寂靜一片,家家戶戶緊閉大門。衆人直奔縣衙,便見到縣衙的大門前堆滿了屍體,都是淳安縣的官員和衙役的屍體。羅信,俞大猷和戚繼光都面沉似水,擺手讓士兵開始搜索,他們三個人便舉步進入了大堂。

得到的消息很不好,淳安縣上至官員,下至衙役都被殺了,縣衙的庫房被搬了一空,在屍體中找到了張作鵬,還有賀年的那個縣丞朋友。縣衙的大牢空了,那些罪犯也不知道是跑了,還是跟着張道源走了。

“砸門,逐門逐戶地給我問清楚。”俞大猷的雙眸之中噴射着怒火。

大約半個時辰左右,消息傳回來了。原來張道源在天黑之前曾經下令,讓縣城的百姓全部緊關大門,不準出來,否則出來一個殺一個。所以,這些人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並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而這個時候,便聽到了外面傳來了震天的哭聲,原來是縣內的幾個大戶都被張道源一搶而空。

“大人,怎麼辦?”俞大猷雖然心中有主意,但還是問羅信表達自己的尊敬。

羅信揉了揉眉心,對戚繼光道:“元敬,你派幾個人帶着我的手書回杭州,讓賀年帶一些人過來,先將淳安縣穩定下來,不能夠再出亂子了。”

然後,羅信又轉向俞大猷道:“俞將軍,你立刻派出斥候,四處尋找張道源紅巾軍的蹤跡。”

“是,大人。”

俞大猷匆匆而去,羅信在大堂上找到了紙筆,修書一封,然後讓戚繼光拿着派人返回杭州。

第二天一早。

賀年就帶着幾個官員和一些衙役趕了過來,開始穩定淳安縣。俞大猷,戚繼光和羅信都留在了淳安縣的縣衙內,等着斥候探查回來的消息。

直到黃昏時分,纔有斥候帶回來了張道源紅巾軍的消息,張道源利用稻草人爲疑兵之計,爭取了時間,他們已經進入到太湖之中。

這一下,羅信,俞大猷和戚繼光都開始頭疼了。

太湖之內,島嶼衆多,地形時分複雜,紅巾軍真的藏在裡面,很難找到。而且即使是最終找到了他們,想要在太湖內圍剿他們,也是十分困難。

但是……

不圍剿行嗎?

不行!

肯定不行。

太湖內有反賊不可怕,甚至嘉靖帝都不可能知道。即使是知道了,也無所謂。大明朝有馬賊,流寇,綠林,反賊,各式各樣,就連嘉靖帝都習以爲常,只要不是鬧得太過分,官兵都懶得圍剿,而且嘉靖帝也不會怪罪。

但是張道源和其他反賊不一樣啊!

他的出身和別的反正就不一樣,是老朱家甚爲忌憚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如今被嘉靖帝知道了,如果你敢說,張道源搶了縣衙之後,便失蹤了,找不到了,這就是找死的行爲,嘉靖帝一定會斬了這樣說的人的腦袋。

所以,張道源逃進了太湖這件事是隱瞞不了的,既然隱瞞不了,那就必須圍剿。否則,嘉靖帝那一關就別想過去,嘉靖帝心裡不舒服,誰也別想舒服。

但是,千里太湖,島嶼星羅,而且在這太湖之內原本就有着無數支綠林強盜,張道源隱身其中,讓俞大猷,羅信和戚繼光傷透了腦筋,卻收效甚微。反倒是剿滅了一支綠林強盜,卻連張道源紅巾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俞大猷,戚繼光和羅信迷失在太湖之中。三個人兵分三路在太湖中搜尋。

這一日。

一艘小船找到了羅信,登上了羅信的大船,從小船上上來了兩個人,一個是萬大全,一個是臺灣留在杭州城內的秘密聯絡人。

羅信揮退了左右,萬大全上前低聲道:“大人,他急着找您,說是有重要事情稟報。屬下就把他帶來了。”

*

求月票!求推薦票!

*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酒第八十九章 論武第九百七十七章 相勸第1360章 投降第一千零一章 暗流第二百六十五章 婉拒第四百五十三章 陽林百篇第五百一十六章 可爲友乎?第一百八十四章 鬥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門第1336章 問題第1565章 奪權第1352章 第一寨第七百九十章 刺羅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天意第1574章 隆慶的安全感第七百二十五章 離開大明第三十章 泛滄浪第一百七十章 過午夜了啊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湖畔第四百二十七章 晉陽九傑第二百五十二章 入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臘月二十九第八百八十二章 兩方心思第六百六十章 心大的陸家第七百零七章 銀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嘉靖昏厥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沒有線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禮部侍郎第一百六十二章 憂慮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拜師(第三更)第1537章 高拱的悔意第九百九十八章 望東南第九百二十二章 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第1321章 平叛第五章 認識這是什麼嗎?第1595章 暫代內閣首輔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會面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徐階的心思第四百六十章 嘉靖的糾結第七百零九章 草原第三百四十章 另有其人第1584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一章 分魚第1526章 高拱受封第六百七十二章 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張榜第七百五十五章 夜殺第七百八十二章 俘獲第1347章 地圖第六百七十五章 妙棋和臭棋第1472章 徐階懇談第1383章 準備強攻第八百七十六章 看病第六百二十七章 取得信任第七百九十一章 箭矢第1538章 馬芳的猶豫第1541章 暗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周知縣的憂慮第一百二十六章 恍然大悟第一百八十五章 慌亂第1483章 入閣之論第九百二十八章 解釋第二百九十一章 比槍第五百四十六章 司值郎第一千零七章 怎麼辦?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翠翹的選擇第九百一十八章 李時珍的譏諷第1456章 官員的慌亂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同破了第1310章 南俞北戚第一百二十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七百四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七十五章 妙棋和臭棋第一堂課第1580章 香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酒第八百一十五章 臣致仕第1501章 不在其位第九百九十四章 約談黃錦第九十三章 臨近第1421章 誘餌第二百七十六章 簪花宴第1437章 堵宮門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確定第1493章 反擊第六十一章 科考難第八百三十六章 衝突第1595章 暫代內閣首輔第二百九十六章 聖怒第四百一十九章 宋泰豪賭第1390章 潛入夜第二百六十四章 心學門人第九百章 他要幹什麼?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早晨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臘月二十九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本官帶你們升官發財第1331章 想法第1587章 及時解救第六百五十九章 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