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謀劃

不過,整個東南可以說都掌握在羅信的手中,所以羅信並不懼怕市舶司在名義上歸徐階。而且嘉靖帝不是傻子,不可能讓北方互市和南方市舶司這兩條命脈都掌握在羅信的手中。而羅信也不會去搶那個名義上的位置,即便是將來徐階倒了,那個位置羅信也不會和高拱去搶。

而且在南七北六一十三省中,復興社的人雖然如今都不是高官,但是也佔據了地方的中堅力量。而且便是地方高官也有一些投奔了羅信,讓羅信的勢力在穩步的增長中。

唯有京城,羅信的經營要差一些,這也是羅信在京城的時間太少。

不過,即便是如此,羅信如今也完全掌握了詹士府,基本上掌握了翰林院,禮部的掌控力則是要差了很多。至於對其它部門,幾乎就沒有多少掌控了。

“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啊!”

但是,讓誰回來,回來幾個?

這不但要考慮自己那些兄弟的能力,如今的地位,還要考慮嘉靖帝是否同意。

最終,羅信準備讓周玉和張洵回來,這兩個人的能力雖然不是最頂尖的,卻也屬於上佳,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兩個人是自己的發小,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也只能夠調動這兩個人,如今想要通過高拱和徐階調動,已經完全不可能。這兩個人不使絆子就不錯了。所以,羅信想要調動周玉和張洵,就必須直接向嘉靖帝稟報,讓嘉靖帝欽點。

嘉靖帝會不知道周玉和張洵是羅信的人嗎?

一定會知道!

如此羅信自然不敢多提出名額,而且還不能夠只要兩個人,要多要人,餘下的名額交給嘉靖帝欽點,這樣才能夠取得嘉靖帝的信任,順利地將周玉和張洵調回來。

心中有了主意,第二天,羅信沒有去禮部,而是先去了皇宮,面見嘉靖帝。

“有想法了?”見到羅信一大早就來見自己,嘉靖帝的眼中露出了期待之色道。

羅信的目光向着四下一掃,嘉靖帝便朝着黃錦擺擺手。黃錦便將御書房內所有的太監都轟了出去,然後他將御書房的房門關上,親自站在那裡。

“有一點兒想法!”羅信輕聲說。

“哦?”嘉靖帝神色一振道:“說說看。”

羅信點點頭,隨後又嚴肅地說道:“不過,如果陛下認爲這個方案可行的話,只能夠陛下和臣知道。一旦泄密,恐怕會引起大亂。”

“嗯,朕明白。”

“陛下,如今南方人煙稠密,而且南方衛所的士兵最多,根本沒有田地分給他們。

但是,北方這幾年連續戰爭,被阿拉坦汗和黃臺吉先後兩次屠戮,北方人口十室九空,不僅是北方的衛所死傷慘重,已經沒有多少衛所士兵,而且那些北方大族被殺的殺,賣掉田地逃亡南方的更多。所以,北方有着大量的土地,而且是無主田地,這些年都荒着。”

“你的意思是?”嘉靖帝眼睛一亮。

“將南方衛所裁掉的人都拉到北方,給他們分田地。有了地,他們也就沒有了怨氣,而且八成會十分高興,對陛下感恩戴德。”

嘉靖帝輕輕點頭,眼中釋放着欣喜的光芒。但是,隨後他的神色又嚴肅了起來道:

“但是,這些人都久居南方,他們願意來北方嗎?”

“如果我們就這樣去南方告訴那些人,他們肯定不願意啊!誰知道,他們到了北方,朝堂會不會分給他們田地。而且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哪怕他在家鄉混得很慘。”

“是啊!”嘉靖帝點頭道:“那你有什麼辦法?”

“分兩步走!”羅信輕聲道:“第一步,需要陛下給臣一個六份聖旨。”

“六份聖旨?”嘉靖帝瞪大了眼睛。

“嗯!”羅信點頭道:“這六份聖旨的內容是一樣的,到時候由臣,張居正,諸大綬,陶大臨,陳瑾和溫應祿各自持一份,我們分成六個方向,前往南方六省。

這些日子,錦衣衛已經收集了到了南方六省衛所小旗以上的武官貪墨之罪。罪證屬實,以大明法律,俱都可以判砍頭之罪。

這些人欺上瞞下,光明正大的貪污受賄,甚至草菅人命,殺了他們,沒有一個殺錯的。”

“這第一步就是讓我們這些人帶着陛下的聖旨前往南方六省,以和北方草原侵邊,調動衛所軍隊前往北方作戰爲藉口,先將這些該殺之人全部殺掉。剩下的那些普通士兵沒有了武官挑頭,便失去了主心骨,反不起來。能夠保證我們將南方衛所七十幾萬士兵安全地帶到南方。”

“你是讓朕下一道調兵聖旨?”

“是!”羅信點頭道:“所以要保密。”

嘉靖帝點點頭,這個消息自然不能夠透露,而且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一輩子就是在和世家爭奪權力。自從嚴嵩倒臺之後,雖然嚴嵩的倒臺是嘉靖帝的主意,但是嘉靖帝也感覺到,隨着自己的年老,那些世家又蠢蠢欲動,在處理嚴嵩的過程中,不得不承認,嘉靖帝受到了世家的逼迫。

所以,保密的必須的。

“羅信,這件事不好保密啊!恐怕你們離京不到片刻,聖旨的內容就會被內閣知道,內閣知道了,差不多該知道的人也就都知道了。

以那些世家的智慧,恐怕仔細思索一番,就會想出真相。畢竟,北方還十分安全,互市都開着呢。”

羅信也皺着眉頭思索了片刻道:“那就說是高麗又出兵了,陛下給臣一道密旨,臣讓人帶着去見馬芳,讓馬芳配合我們。我們不需要多久時間,只要將衛所的兵丁從南方拉出來,就可以了。已經上路了,就由不得他們了。”

“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將衛所士兵帶到了北方之後,便給他們分田地,每人一百畝,這對他們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他們不會再有怨言,只會高興。

然後讓他們寫家書,在家書裡面再放上每個人的信物。再少量地挑選出一些士兵,每個衛所挑選出來兩個就可以,然後立刻將在邊關的三十五萬北方衛所士兵抽調出來,告訴他們不會裁撤他們。而且其中的十萬會留在南方。

讓這三十五萬人帶着書信和信物,再加上抽調出來的南方每個衛所的兩個人,一起回到南方。

那些南方衛所士兵的家人,看到書信,看到信物,再有跟着回去的每個衛所的兩個熟悉的人,那些家屬便會相信,然後組織那些家族,遷徙至北方。

如此,衛所的裁軍可以告一段落。”

*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脫胎換骨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京城風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高拱的恐懼第五百一十八章 殿試第九百零四章 謠言第1322章 再進南京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王畿第九十一章 像老太太打哆嗦似的第一百零八章 當衆解題第一千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最後關頭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早晨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臘月二十九第一百八十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四章 心學門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裕王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二章 風起第三十章 泛滄浪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忐忑第四百七十六章 徐公子且慢第四百八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1565章 奪權第八百九十三章 歡聲笑語第1427章 聖意第九十章 周玉來訪第1584章 回京第八百五十章 羅信的反擊第1517章 入閣之前第六百一十六章 彈劾我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驅逐第1335章 教材第1317章 演戲第1544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七十五章 結伴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識破第五百二十二章 狀元第九百八十五章 陳洪死第七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三十九章 回鄉大婚第五章 認識這是什麼嗎?第六百四十七章 兄弟相聚第七百九十五章 安排第二百六十章 境界的提升第七百五十章 太湖圍剿第七百零二章 防備第二百六十章 境界的提升第1353章 火燒第一寨第三百三十章 壓服第1445章 審理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路折騰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下俱動第1378章 說服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出手第1532章 禮部尚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求聯第一百六十二章 憂慮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五位老師聚王府第1387章 第十寨第三百七十七章 強硬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析第七百一十三章 爭田第八百四十四章 兒童車第1558章 回朝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裕王請客第十九章 高調第1581章 風雲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欲離京第八百一十章 彈劾第五百六十章 孤身而入魯仲連第三百一十三章 陸庭芳的心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多方安排第九百一十章 嘉靖突襲第六百四十六章 相互利用第九百零六章 書局開業第1513章 不用搶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第二百二十二章 這條路不好走第一百五十五章 相遇第八百一十九章 紛紜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破壞氣氛的海瑞第1353章 火燒第一寨第六百八十八章 羅信的承諾第一百七十五章 開價第1349章 進山第1516章 試點成功第七百六十章 劉守有(祝聖誕快樂)第三百五十三章 東廠再來人第六百三十章 洶涌第七百八十三章 王直的新想法第七百五十章 太湖圍剿第1308章 請調戚繼光第六百八十二章 知府上門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儲消息第一百九十一章 從軍第1403章 聖怒第三百七十八章 嘉靖昏厥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規則第二百四十二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二十一章 臨近第三百零五章 果斷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