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開原兵學,府學對歐洲的研究剛剛興起,大明兵學對歐洲的研究僅僅侷限於戰略戰術,地理,還處於起步的階段。歐洲各國之間的恩怨,歷史糾紛就連歐洲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大明兵學,府學的新派學子就更搞不懂力,沒關係,馬城還是很樂觀的。
大明通過傳教士,僱傭兵,盟友葡萄牙人對歐洲起碼還有些瞭解,傲慢的歐洲人對大明卻一無所知。遠隔重洋,消息不暢,臺灣水師又牢牢封鎖了馬六甲海峽,歐洲人多半隻知道大明在太平洋有一支強大的艦隊,一支使用火繩槍作戰的陸軍,也僅此而已。
歐洲人瞭解大明腹地正在進行的變革麼,多半是無知的。
馬城翻弄着帶血的證件,這時代的證件也不過是一張黃紙,上面寫着姓名年齡職位國籍等等信息,這個名字拗口的波蘭人是個俄軍軍官,俄軍遠東第一軍團的一個百夫長,這便是這時代俄軍的特色,士兵全是俄國破產農民,牧民,犯了罪的暴躁酒鬼,軍官則全是外國僱傭兵。
此時的俄羅斯大公國,是一個正在醞釀改革的落後農奴制國家。最先改良的便是軍隊,便如同清末落後的清軍一般,大量僱傭經驗豐富的外**官,與清軍不同的是俄軍做的更徹底,直接讓大量經驗豐富的波蘭僱傭兵,破產騎士團成員直接指揮部隊,因此俄軍是一支外**官指揮下的新式軍隊,戰鬥力不弱。
俄軍在遠東有多少人吶,還真不少,哥薩克輕騎就超過兩萬,並且俄羅斯南部草原,烏克蘭等地的六大部哥薩克人族羣,輕易可以組織起五萬哥薩克大軍,但是僱傭哥薩克人是要花錢的。俄軍在遠東的正規軍有兩個軍團約八千人,還有一個龍騎兵團,總兵力約一萬,這都是打出來的情報。
從俘虜的俄軍軍官口中,得到的少量情報加上馬城的判斷,正處於社會改革時期的俄羅斯大公國能動員多少兵力吶,超過十萬,其中精銳的龍騎兵軍團,驃騎軍團純粹由貴族,博雅爾成員,部分外國僱傭兵組成,十分強悍的重騎兵部隊,配合大量哥薩克輕騎作戰。
俄軍步兵團戰鬥力倒是不強,主要負責守城,待遇也很低。俄軍在遠東地區約三到五萬兵力,分散在三個堅固的城堡裡,其中由俄國貴族,僱傭兵組成的龍騎兵團,驃騎兵團,哥薩克人是主力,約三萬之衆,這個分析大約是準確的誤差不會太大。
對俄軍的貴族重騎兵團,馬城自是不敢小看,調集十二萬大軍圍剿,戰則必勝還得是速勝。倘若明軍久攻不下,那位體弱多病的俄羅斯皇帝一發瘋,大舉擴軍,將俄羅斯南部廣袤的草原上,東邊烏克蘭地盤上的哥薩克人,農奴,牧民,暴徒都組織起來,那可就是十萬大軍。
俄羅斯公國能養的起十萬大軍麼,說不好,短時間內應是可以的。
馬城如此急吼吼的北征,挑的這個時機便是俄羅斯帝國改良農奴制,崛起之前的最後一段虛弱期,這種千載難逢的戰機一旦失去了,毫無疑問,二十年內,俄羅斯帝國將會如後世一般強勢崛起。
崇禎九年,十月中。
遠東地區第一場大雪落下之前,十二萬明軍從東西兩個方向,步步逼近俄羅斯人在遠東最前沿的堡壘,雅庫茨克,四萬騎兵傾巢而出,遮蔽戰場,對這座擁有五萬人口,兩萬騎兵的遠東堡壘成包圍之勢。要包圍這座巨大的堡壘可也不容易,城中俄人是全民皆兵,五萬人丁連女人都可以拿起武器作戰,兩萬騎兵更是不肯坐以待斃,四面出擊。
明軍,俄軍圍繞水源地,圍繞雅庫茨克城展開了一場騎兵大戰,也是決定兩國國運的曠世大戰。這可真是一場國運之戰,馬城也是紅了眼睛賭上了一切,五大甲種主力營調來四個,北方軍事總動員,動用了海量的軍事物資,人力,物力,財力無法計算。明軍若勝,則遠東,西伯利亞,盡歸明人所有,可以一路將地盤擴張到北冰洋。
明軍若敗,則十年心血毀於一旦,再想建立起這樣一支精銳騎兵大軍,起碼得五到十年時間,便得退守興安嶺一線,多半要仿效清庭籤個尼布楚條約,短時間內無力北進。明君敗不起,俄軍也敗不起,俄軍若敗只能縮回東歐,甚至得放棄對中亞的爭奪。
因此馬城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長期作戰,面對俄軍隨時可能抵達遠東的大股援軍。倘若小看俄羅斯人絕境下,所能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那就太蠢了,歷史上敢小看俄羅斯人的都兵敗身死了,其中包括兵威赫赫的拿破崙,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馬城不覺得自己比這兩位強。
雅庫茨克城,東南方。
兩營輕騎在河邊停了下來,鄧承志勒住戰馬,舉起千里鏡望着數十里外的堅城,竟是外圍挖了護城河,防禦體系完善的一座石城,俄人的城堡便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高大。鄧承志便覺得俄人的建築,比大明北方的建築還大一號,城牆高大,堡壘高大,連吊橋也又高又大。
“蠻夷。”
鄧承志一口唾沫吐過去,一聲輕喝,率千餘騎繞城而過往東北方去,要包圍這座城可不容易,先得殲滅城中騎兵。下發至前線各營的作戰手冊中,命各部騎兵營小心謹慎,嚴密盯防城中一個龍騎兵團,一個驃騎兵團,防止被俄人重騎突然出來打個措手不及。
鄧承志是不服氣的,龍騎兵麼,好大噱頭,比披三層甲的建虜巴牙喇強多少,也強不到哪裡去吧。明軍千餘輕騎繞城而過,城中俄人便喧囂起來,一支輕騎越過護城河,從高大的吊橋衝出來,殺氣騰騰排着三列縱隊,竟沿着城牆兜到前面去了,意圖阻止明騎往東北方向去。
鄧承志熱血上衝,不讓小爺去,小爺便偏要去,嘈雜的馬蹄聲中,圍繞壓庫茨城爆發的騎兵大戰越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