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收復故土

“放心,丁毅會用的着我們的。”李率泰嘴上說的好聽,也不敢肯定,趕緊下令開門,投降。

再不投降,城裡的人都要燒死了。

但他們之前用泥磚把門堵死,這會也沒辦法, 只能從內部用火藥炸。

轟,隨着一聲巨響,城門口被炸出一個缺口,大量的漢軍和蒙古軍上前,七手八腳,清理出一個洞。

然後李率泰趕緊派人出去舉白旗投降。

這會他其實後悔死了,不該在外面挖這麼多洞。

外面這麼多坑洞擋道, 他們騎兵想衝出去都不可能。

要不然, 李率泰還是願意帶着騎兵,往盛京跑的,說不定有希望跑掉。

丁毅看到蓋州城門被炸,然後有人出來,就知道李率泰決定降了。

李率泰是個聰明人,和李永芳一樣,雖然一心幫韃子,但是他肯定想活下去的。

“大人。”部下看着他,意思是還要不要再扔。

“再扔一波收工。”丁毅心中對蓋州的百姓並無好感,當年第一次打下蓋州,要百姓跟他去旅順,結果上萬百姓大部份都不願意。

衆人又扔了一波,這才收工。

隨行軍將們一個個瞪着眼睛不服都不行。

當初丁毅準備造拋石機,大夥都覺的落後,不如火炮好用。

現在加上汽油彈, 終於發現這玩意厲害。

關鍵是速度快啊,紅夷大炮打一炮,這玩意能扔十幾輪。

李率泰的紅夷大炮纔打了一輪就完蛋了。

崇禎十四年(1641年)九月中旬,丁毅二次攻佔蓋州。

雖然前面準備了好幾天, 但一個時辰不到,

就打破蓋州,拋石機加汽油彈的威力,讓所有人震驚不已。

打下蓋州後,收漢軍降軍四千四百多人,蒙軍九百多,清軍一百不到,另得滿清剃頭百姓一萬四千多。

丁毅下令收刮全城財富,雞犬不留,全城共收白銀十二萬兩,各種糧草物資裝了五百車。

所有漢軍蒙軍清軍和百姓,除了留下一千精壯百姓用來修復蓋州,其餘將全部押往旅順,然後送到大員。

李率泰則被留在旅順。

李率泰再次見到丁毅,也是一陣稀籲,當年兩人在南關口近距離見過一面,扎巴已經死了, 阿濟格當時和丁毅說了什麼,李率泰到現在都不相信。

此時再次, 兩人身份地位已然完全不同。

“敗軍小將李率泰, 拜見丁將軍。”李率泰見面就下跪,態度很好。

丁毅不動聲色看了他一眼:“李率泰,你本漢人,因你父親的原因,投降建奴,我不怪你,但是,以後你在這邊,好好做人,認真做事,人,可能有一次機會能重新做人,但,肯定不會有第二次。”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李率泰喜極而泣。

丁毅不殺他,是因爲看在李延庚的面子上。

而且李率泰這人,的確是員良將,歷史上,李率泰後來爲滿清立下汗馬攻打,東征西討,幾無敗績,李定國1655年進攻廣東,也是敗在他手上,他接着總督閩浙,屢敗鄭成功,死來病死在任上,不然滿清奪回大員的時間可能還要提早。

攻佔蓋州之後,丁毅也不急,先驅使當地一千精壯百姓修復蓋州城,平掉外面的坑,然後從復州遷民。

這次他要永久佔據蓋州,拉近與盛京的距離,壓迫皇太極。

戰前,他已經在復州準備了五千百姓,全部移往蓋州,後繼還要從萊州繼續往這邊移民。

佔了蓋州後,他可以直接從萊州以船把山東難民移到蓋州,從海上過來,繞連雲島上岸,不需要走旅順,節省很大的時間。

他在蓋州呆了有一個月,慢慢修整,重新規範防線,佈置駐守大將和軍隊。

他現在有汽油彈在手,皇太極多少兵馬來攻都不怕。

只要糧草充足就行。

而且皇太極也不可能像圍錦州一樣圍在蓋州,皇太極要圍,丁毅肯定發兵過來打。

現在他野戰根本不怕皇太極。

思慮再三,丁毅留馬躍一營三千人守蓋州,後繼會徵兩千新兵給他。

然後全軍於十月中旬,繼續往耀州出發。

耀州驛原本是個驛站,在滿清兵上略有擴建,但駐兵不多,相當於一個墩堡。

丁毅圍着蓋州時,這邊也緊閉堡門不出。

丁毅打下蓋州後,他們也不知道消息,更不敢派兵出去,因爲皇太極嚴令就是嚴防死守。

而且丁毅的哨騎,在蓋州和耀州中間流動,迫使他們不敢動。

等丁毅十月中旬大部兵馬到了,把耀州也圍起來,他們才知道蓋州可能被打破了。

守兵大驚失色,因爲在他們眼裡,蓋州固若金湯,怎麼可能被明軍打破?

丁毅到後,依然先射箭招降,耀州以炮轟之,丁毅立刻下令攻擊。

直接二十部拋石機,嗖嗖嗖,很快耀州化成一片火海,舉堡上下,燒成灰燼,最後時刻他們想投都沒機會。

因爲墩門和蓋州一樣被封死,根本來不及挖出來。

丁毅部帶着大量馬車,走的比較慢,也不急,因爲知道鬆錦大戰還沒結束,清兵也不可能有援兵過來。

十月下旬到海州,和以前一樣,先圍住海州的城門,駐軍而下。

丁毅到了一天後,尚可喜的哨騎也傳來消息,南路軍距離他們不到二十里。

原本丁毅就和尚可喜約定,看誰先到這裡。

他是走的比較慢,但尚可喜一路拔掉遼東所有清兵墩堡,這邊又是山路比較多,走的更慢。

但經過他這麼一掃過來,整個遼東一線,海州以南,已經再也沒有一個清兵和一個清兵的墩堡。

當天下午,丁毅的兵馬和南路軍尚可喜部兩軍在海州城下聚集。

不知爲什麼,突然大軍中一陣哭泣,很多人喜極而泣,抱在一起大哭,接着越來越的人痛哭起來。

丁毅軍中大部份都是遼東百姓,此次丁毅決定永遠佔據蓋州、海州,奪回失去的遼東故土,無論軍將和士兵都是十分支持和激動。

如今看到海州在即,又得知收復蓋州,很多軍將都激動的哭了。

古人注重故土,若不是活不下去,大部份人都不願遷移。

這也是爲什麼滿清那邊也有很多遼東百姓的原因。

現在丁毅收復故土,讓他們可以回家看看,不知有多少人激動的徹夜未眠。

海州城是洪武九年創築,包砌以磚,周長六裡多,比擴建前的蓋州還大,高更達三丈四尺,同樣比蓋州高,有南、西、北三個門。

因爲海州城位於海城河北,玉皇山下,位置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這邊人口衆多,經濟繁盛,歷來是東北南部的經濟中心,無論是在明朝手上,還是在清朝手上,這邊和遼陽一樣繁榮。

皇太極對這裡也極爲重視,駐守大將爲赫舍裡·希福,滿清正黃旗人,皇太極心腹侍衛出身。

此時的赫舍裡·希福爲一等甲喇章京(相當於明軍參將)。

領一千二百八旗清兵駐守,加漢軍三千,蒙軍一千。城中百姓也有兩萬,人口密集,經濟繁榮。

這些百姓平時和蓋州一樣,有五千左右在城外囤田,這次知道丁毅來攻,紛紛擠進城,頓時把海州擠的密密麻麻。

爲防明軍收糧,他們也是提前收了海州四周的糧田,全部囤進海州城,打定注意和丁毅抗下去。

同希福一起駐守的,另有鑲黃旗佟圖賴,他的女兒佟佳氏就是後來康熙的生母,這時剛剛出生,才幾個月。

漢軍守將爲李思忠,這個李思忠可不忠,他是李成棟的族孫,現在爲梅勒章京(相當於明軍副將)。

論官位比希福高,但是誰讓他是漢人。

這三人都是兩黃旗的,李思忠是明年組八旗漢軍時進入正黃旗。

兩黃旗都是皇太極心腹,更是精銳,可見李忠思也是得到皇太極的信任和認可。

海州經營多年,不亞於蓋州,看到明軍包圍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蓋州丟沒丟。

以他們的估計,蓋州城是不可能被攻破的,加上丁毅也沒讓李率泰和蘇班岱過來,所以希福等人,都以爲蓋州還在,明軍只是繞過來。

丁毅和尚可喜匯軍海州,也不急着攻城,這次可沒招降,先把三個門一堵,兩軍兩萬多人,把海州團團包圍,然後休整一兩天再說,大塊吃肉,好好補補。

他現在打仗和蒙古人似的,還驅趕着大量的羊,因爲在復州和金州地區,他們都有養羊,且這次攻破蓋州又得到大量畜牲,先吃着。

-----

丁毅和尚可喜匯軍的同時,沈世魁的東路軍已經到了牛毛寨。

牛毛寨座落在桓仁西境大雅河與六道河間的牛毛大山東北谷。牛毛大山,是桓仁境內山體面積最大的山,“其四周多高山、大山,而古今有名”。

這裡曾經是明朝通向後金都城赫圖阿拉的“鎮江路”上一個重要軍事要塞,距離赫圖阿拉更是隻有幾十裡。

牛毛寨東西寬約4裡,南北長約4裡。地域開闊,土質肥沃。其一面臨河,四圍皆山,宜農、宜牧、宜漁、宜獵,適於屯兵、練兵,利於防守。

以前這裡是明軍進攻赫圖阿拉的通道,現在成了赫圖阿拉前面的據點。

原本滿清在這邊只有幾百兵丁家着,自從丁毅崛起之後,且兵鋒幾次打到鎮江,皇太極極重這裡的防線,加派兵馬兩千,備以紅夷大炮,再配上這邊的地形,一面臨河,四圍皆山,可謂比蓋州海州還要易守難攻。

因爲山路崎嶇難行,他們當時自己把紅夷大炮運進來,前後用了三個月,所以沈世魁若帶着重型火炮進去,會非常困難。

而沒有重型火炮,拿他們寨牆是沒有辦法的,何況皇太極還學了丁毅的防守方式,到處都是碉堡和沙包。

沈世魁於十月二十日,先到牛毛寨外面,尋了個高處,他帶着諸大將遠遠用望遠鏡看了下,也是皺眉:“這地方不好攻啊,還好咱們有汽油彈。”

不然幾乎不可能攻進去。

衆將也是紛紛驚歎這地方的易守難攻。

據說當年毛文龍打下來過,還報功斬首兩百三,史稱亮馬佃大捷,後世很多人懷疑是假,關鍵清和明兩邊都沒什麼記載,也不知道真假。

但現在看看,的確難攻。

牛毛寨所在的溝谷由南向北又折向東,地勢南高北低,長約23裡。溝谷東、南、西三面是高山,大甸子河沿東面山根由南而北流出溝谷,匯入六道河。

溝谷中、下段地勢平坦開闊,最寬處達8裡;中上段山勢漸收,寬約1.5裡;其上仍又很開闊,寬約4裡。俯視上段溝谷,略呈啞鈴狀。寨址位於溝谷的中上段大甸子河左岸,距大甸子村村民居住中心6裡。

進去的唯一的一條路,由溝外四道河子村進入大溝,傍大甸子河左岸,向南伸向溝內。

這條路右邊是河,左邊是山,長約六裡,寬不到三米,到了盡頭就能看到一段寨牆。(完全和山路一模一樣,幾乎不可能攻進去。)

原本牆高約一丈,後來爲防丁毅,增高到兩丈,底寬約近七尺,牆上泥土中夾雜大量中小河卵石,牢固無比,火炮很難攻破。

塞牆總長約700米,東起大甸子河岸,西抵山上,把一條順河的溝谷,攔腰截斷,全寨只此一道寨牆。寨牆北側挑壕,壕深約1尺、寬約1.5米。

沈世魁到後,塞門也被用石頭堵死,清兵俱在塞中堅守。

七百米的塞牆上,每隔五十米有一個碉堡,用泥石和河卵石加沙包堆積,放一門炮。

此處共六門紅夷大炮,比蓋州的還多,皇太極爲了運這幾門重炮,二十多里路走了幾個月。

這就很可怕了,沈世魁用望遠鏡一看。

寨牆前面六里路最難走,右邊是河,左邊是山,道路只有三米寬,全是崎嶇山路,高低不平,有的坡度甚至達到六七十度,忽上忽下。

而皇太極的紅夷大炮在二三裡外就可以打了,且居高臨下。

並且在進入塞門五百米後,兩側有點低山坡上,也有小炮,可以直接打擊大路,等於是三面炮擊。

這邊要過去,就要等於一邊爬山一邊往前,行動會非常慢,不停的被炮擊。

這段路如此難走,無論丁毅的火炮還是投石機,都幾乎不可能打到,也很難運上去。

“特孃的,這地方難搞啊。”沈世魁身邊諸將看後,都紛紛破口大罵。

“難搞也要搞。”沈世魁沉聲道:“丁毅和尚可喜,應該打下海州了,如果咱們連個牛毛寨也打不下,豈不是東路軍最垃圾。”

衆將頓時大怒,誰敢說咱們東路軍最垃圾?衆人趕緊想辦法,如何通過,或者用最小的傷亡爬過這前面幾里路。

第941章 備胎第661章 清正廉明劉大人第442章 平推遼東第793章 膛線和米涅彈第327章 決戰櫻花之國(1)第801章 請王爺登基第232章 威脅第824章 非要晚上教?第459章 堡民不好惹第324章 說的好聽第627章 從不豎旗第846章 最安全的爵位第541章 田忌賽馬第1004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18章 請調皮島兵馬來援第577章 天助我大清第120章 永不回明第279章 沒有坑?第275章 金州絞肉機(10)第270章 金州絞肉機(5)第677章 留芳世,傳誦年第142章 真是精兵第313章 清除豪強第865章 攻佔東南亞第25章 戰前準備第68章 人,還是要當官的第97章 學堂和藥局第867章 歐洲的新商路第150章 破城第367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41章 毫無武德第724章 鎮北伯第591章 只有比他們更兇第72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581章 清兵和傻子似的第283章 前所未有的慘敗第583章 丁毅給你路,大清誰敢走第225章 再練新兵第494章 以貨易貨第730章 大哥,你往榆林跑呀第871章 辦事難第759章 臥龍鳳雛第237章 還有王法嗎?第919章 杜小姐你說話誠實點好嗎第322章 分田第223章 都不要臉第364章 幹件大事第920章 配不上我女兒第502章 近堵遠攻第885章 徹底的失敗第484章 明人對我不仁第595章 以牙還牙第422章 騎兵對車陣第67章 打仗要動腦子第151章 最毒絕戶計第204章 二合爲一,必然天下無敵第614章 石油分餾成功第999章 賺錢第573章 曠世奇書第214章 長生天不長生第998章 臉皮厚第314章 奉巡撫之命令第696章 血戰鬆錦第981章 很好忽悠第36章 銅牆鐵壁(3)第531章 超級武器第392章 江華島之盟第468章 學校改革第34章 銅牆鐵壁(1)第130章 暴利第518章 爭取時間第102章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第564章 英雄蓋世第146章 肉搏第677章 留芳世,傳誦年第758章 不能寒了功臣的心第825章 立誰爲太子第966章 沒有人是不行的第365章 雞蛋案第227章 就怕他們不喜歡錢第377章 一戰而下第326章 打鬼子去第842章 南北對抗第393章 希望能和你成爲朋友第703章 收復故土第979章 這些人不好惹第176章 丁大人不能死第575章 二徵朝鮮第843章 十萬廣西兵第253章 攻佔第593章 世子失禮第595章 以牙還牙第478章 獎罰措施第59章 全堡撤離第611章 大發戰爭財第694章 突圍第45章 這是屠殺啊第854章 東南攻略第835章 土著都是傻子第494章 以貨易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