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塵埃落定

對於東林黨,米柱是有最清晰認識的人,東林書院名聞大江南北的講會,並不是爲了議論政治,而是議論儒學。

《東林會約》規定:“每會推一人爲主,主說四書一章,此外有問則問,有商量則商量。凡在會中,各虛懷以聽,即有所見,須俟兩下講論完畢,更端呈請,不必摻亂。”這開始是學術的討論。

與這種院規相呼應的是,顧憲成嚴格規定不得過問政治,不得“評有司短長”,“議鄉井曲直”。

顧憲成去世後,主持書院的高攀龍依然保持這一傳統。後高攀龍出山赴京,書院事務由吳覲華主持,吳遵守顧高的既定方針,重申東林書院的院規:“自今談經論道以外,凡朝廷之上郡邑之間是非得失,一切有聞不談,有問不答,一味勤修講學”;“會中一切是非曲直,囂陵垢淬之言,不以聞此席,至於飛書揭帖說單訴辯之類,不以入此門”。始終希望是以學術爲主。

創辦東林書院的顧憲成、高攀龍、錢一本等人現存的文集,根本找不到他們自稱東林書院及其同人爲東林黨的文字。既然顧憲成等並不自稱爲東林黨,那麼,東林黨必是政敵對東林書院的誣稱,事實就是如此。

只是東林講學之際,正值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這些鍼砭時政的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也被一些投機分子加入,隊伍不再純潔,開始參朵更多的東西。

由於萬曆年間,官僚隊伍中你爭我奪,競爭趨於白熱化。當時人喜歡以官僚的籍貫來區別派系,如浙黨、昆黨、宣黨、秦黨、楚黨、齊黨之類,這些黨,其實是朋黨,而非政黨。

因爲受李三才在政爭中的牽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李三才與顧憲成聯繫起來一併誣稱爲東林黨。始作俑者徐兆魁之流聲稱顧憲成講學東林,遙執朝政,結淮撫李三才,傾動一時,孫丕揚、湯兆京、丁元薦角勝附和,京察盡歸黨人。

始有東林黨之稱。

不過他們倒也不是全是冤枉,他們抱團取暖,互爲聲援,明黨特徵明顯,而且任何一個時代都一樣,有名就有利,有名利之後就會追逐名利,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好,說是人性本貪也好,東林黨在名利這大染缸中迷失了。

東林黨在朝廷的領頭羊被驅逐,其它的一些黨羽也被魏廣微出手清洗,有了這麼嚴厲的打擊鎮壓,他們再次失意於朝廷,是迴歸學術本質,還是臥薪嚐膽,準備捲土重來,這是以後的事了。

他們最後選擇沒有驅逐葉向高,因爲政壇是兇險的,有機構就會有權鬥,政爭無時不有,徹底的斬草除根,也不會徹底的安全。

爲人在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政壇尤其是如此,所謂帝黨,也是一個對抗東林黨而形成的聯盟,一旦滅卻了東林黨,這就一家獨大,就是窩裡鬥開始之時。

皇帝扶武抑文,是因爲崛起的武人力量幫助國家走向強大,壓制了日益強盛的文官集團,但如果是武人一家獨大,皇帝只怕又擔心有藩鎮之亂了。

現在取得了勝利,只是對朝政進行改革,讓國家增加稅收,走向良性發展之路,而不是像東林黨,打贏了對手,得意就忘形,樂極生悲,最後走向了悲劇。

皇帝拒絕了葉向高的請求,讓他安心養病,病好再回來上值,同時提名魏廣微加文淵閣學士入閣參預軍機,與葉向高、孫承宗、李逢春同爲內閣輔臣,吏部尚書則由回京的亓詩教擔任,並且聲稱朝廷己調整完畢,短期之內不會有任何的人事調動,這是爲了穩定人心。

最近朝廷過於動盪不安了,如果不是有蒙古大捷,地方只怕會出現動亂了。

在這個時刻,米柱低調接任國稅局局正,開始了他的收稅生涯,米柱在當日也接見了呂宋國代表林秉承。

這些日子大明國兇險,處於生死存亡之秋,呂宋國何嘗不是?

李暮率領呂宋人民,推翻了西班牙人殖民統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西班牙人因爲內部的動亂,一時干預不了,長鞭難及,在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和馬六甲的葡萄牙人決定出手干預,他們希望可以通過幫助西班牙人收復海外失地,而迫令西班牙人從本土撤兵,完成徹底的獨立。

在原版,荷蘭是在《明斯特條約》後獲得獨立,但《明斯特條約》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個歷史的時間印記。早在十六世紀末期,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就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了。1602年(18年前)便已經正式成立的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此時已經擁有從加勒比海到遠東的約一萬五千多個分支機構,資料顯示,荷蘭貿易額佔到彼時全世界貿易總額的幾乎一半,遊弋在世界五大洋之上的約二萬艘商船,懸掛着聯省共和國三色旗的也幾乎佔了一半,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荷蘭人以“海上馬車伕”的名號,經營着在全球的商業帝國,彈丸之地的國運和命脈,也愈發地依賴於海上貿易。

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擁有着七省這七顆“龍珠”的“海上馬車伕”,許下的心願就是:讓掛着荷蘭聯省共和國三色旗的商船出現在地球上的每一個港口。

自從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後,荷蘭人開始乘勢而起,搶佔了印尼,建立了巴達維亞,作爲他們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永久據點,以達到獨霸南洋的目的。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成爲史上第一個跨國公司及十七世紀最大的商業企業。後來荷蘭人沿着葡萄牙人的航線向東擴張,來到大明。另外,由於1580年西班牙把葡萄牙吞併,攻擊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據點,可迫使西班牙分散壓制荷蘭獨立的財力和軍力。

大明朝基本上禁止海外貿易,但葡萄牙人於七十年獲得大明皇帝允許在澳門居住,並獲准與大明及日本進行壟斷貿易,獲得豐厚利潤。

萬曆二十九年,荷蘭多次嚮明朝政府提出借地通商的要求,均被拒絕,於是計劃攻佔澳門,奪取貿易航線的據點。

澳門防衛真空由於葡人來澳的目的主要爲通商,初期來到澳門的葡人主要爲商人,葡萄牙皇室並沒有委派專門軍隊防衛澳門。而由果阿的葡印總督委派的中日貿易船隊司令除了保護往來葡萄牙里斯本及日本長崎的航線外,每年亦會泊經澳門一次,負責澳門的軍事及防衛,而當他離澳後,則由在澳的葡人在1560年組織的澳門議事會雛型中的地方長官負責軍務。但由於真正擁有兵權的是中日貿易船隊司令,一年來澳一次並不足以保護澳門。

另一方面,在大明朝廣東政府的反對下,葡人難以建造完整的炮臺及城牆等防禦設施,城市防衛長期處於真空。荷蘭人發現澳門這麼重要的據點居然幾乎不設防,遂決定以武力攻取澳門。

在過去的二十年之間,荷蘭人進攻了五次澳門,先後失敗,這一次爲了組成聯軍,讓葡萄牙也出力,他們簽署了《果阿--巴達維亞協議》。

這協議規定在他們在東方地區,二十年不得交戰,一旦違反協議,將會被上帝唾棄。

這一次他們兵分兩路,計劃奪取呂宋,作爲與西班牙討價還價的條件,他們將呂宋掌握在手中,他們的選擇不多,只有屈從一條,否則會喪盡東方所有的殖民地和貿易。

由於他們原本就是打到狗腦子都出來的冤家,一直互不信任,如果不是羅馬教廷東方大主教保羅從中穿針引線,他們不可能結成聯盟。

而且他們也相互防備,生怕對方乘機偷襲自己,吞併自己的勢力,原來他們在東方的行徑,骨子裡與海盜沒有什麼分別。

能搶就搶,打不贏才做生意,賺到的錢運回歐洲,買地買莊園,當上貴族老爺。

所以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由荷蘭人指揮,從巴達維亞出發,直撲馬尼拉;另一路由果阿出發,抵達馬六甲之後,聯合馬六甲艦隊,然後進攻呂宋國另一重要據點宿務。

聯軍來勢洶洶,光是蓋倫船級的戰艦就超過六十艘,其它大小軍艦如克拉克船、加萊船等二百,水手過萬,他們還帶來了一萬多名士兵,這是幾十年來,西洋人少有的組織的大型會戰,他們自信滿滿,攻陷呂宋綽綽有餘。

聯軍兵力充足,所以分開兩處,大舉進攻,他們有足夠的兵力,全線進攻,準備搶在大明政府和李旦的黑水艦隊的反應過來之前,搶先攻下了呂宋,造成了既成事實,防止事態擴大和大明的干涉。

大明有新皇帝上任,對外態度強硬,並不軟弱。

第94章朝廷之上第816章真正意圖第561章歡天喜地第983章攻破城牆第348章大捷克敵第422章喜事成雙第453章王宮激戰第439章籌備新府第386章大膽計劃第846章風光時刻第291章威迫利誘番外篇1:紅丸案第84章慘烈追殺第984章攻入其城第715章第694章舊裝備第624章南洋號第568章偏激第929章脫險第690章各方盤算。第1033章伏誅第774章死訊第408章守護神第741章肆虐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920章父子相見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272章埋伏第943章老將歸心第207章海洋構想第30章妄想第294章分肥肉第581章獻俘太廟第738章戰爭將至第194章接新娘第954章亳不留情第794章進退維艱笫377章朝中變局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57章拉人第646章自投羅網第331章處境艱難第456章肅清無題第51章明升暗降第330章遼北風雲第649章形勢大好第631章婚宴第802章特殊任務第705章策略第642章準備就位第754章大災難第292章鑽空子第434斬首戰術第285章朱常洵第226章南洋方略第222章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787章跳坑第978章征伐策略第417章大崩盤第631章婚宴第822章身陷重圍第95章試探第687章婚禮第985章別無他法第761章波斯大帝第957章亂成一團第699章目標在望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50章陽謀第777章針鋒相對第458章生存不易第594章濠江風雲第317章緊急任務第55章朝廷大勢第991章無耐之舉第877章王府探病第217章爲難第900章局面棘手第570章國稅第102章形勢逆轉第73章平衡各方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91章大官僚第631章婚宴第538章誓師出擊第195章御駕到第216章戰略平衡第650章圍攻王城第764章技術革命第821章引蛇出洞第318章刺殺第261章機關槍第800章無可耐何第783章反擊第406章爭鬥第537章大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