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南洋大勢

李暮她們自攻下呂宋之後,一直爲建國而努力。

要建國,離不開這一區最大的大明的支持,也必須要周邊諸國的承認,這需要時間,國務大臣林光祖一直爲此努力和奔走。

在一連串利益交換和運作之後,他們終於獲得大明的承認和冊封,他們將成立呂宋王國,開國大典定於三月之後。

現在突然登基,這是打亂了所有的計劃,有一點很現實,如果他們讓荷葡聯軍滅了,所謂的呂宋國,只是一句空話,大明答應策封又如何,大明在該地區沒有軍事存在,只能徒呼奈何?馬六甲不是他們的屬國,同樣不是坐視被葡萄牙人滅國。

但是有一點李暮信心十足,她有軍隊的支持,看着集結在呂宋宮前的上萬軍隊,停洎在巴石河上的艦隊,有此強軍在手,何愁大事不成?

李暮身穿四爪金龍袍,手持權杖,登上高臺,檢閱她的軍隊。

呂宋定義爲王國,奉大明爲宗主國,禮制如同安南、暹羅、朝鮮國王同級。

明朝的冠服制度分爲內藩和外藩,內外有別,內高於外,不過也有不同,比如朝鮮國王就如同大明親王一般穿九章服,頭戴九樑冠。

在明朝的外藩裡只有朝鮮是有史料明確證明了國王等級的。《高麗史》記載“太祖高皇帝賜遠遊冠,七樑,加金博山、附蟬七首,上施珠翠、犀簪導”。朝鮮建國後,明太祖賜給仲潔公的冠服應當也是一樣的。

說起來自從有記載賜服開始,朝鮮半島君主就一直是受賜九旒九章冕服的,朝鮮冠制比明朝低二等,世子及一品官頭戴明朝三品官的五樑冠。此外朝鮮莊獻王曾經上書明廷,稱“世子冠服,何止同陪臣一等,乞爲定製”,於是明廷特賜朝鮮世子六樑冠。

呂宋是仿朝鮮制度,以前李暮爲王女時,戴六樑冠,現在登基爲王,就如同大明親王一般穿九章服,頭戴九樑冠。

大臣們則因爲現在有些趕,官服未至,文官是便服,武官爲軍服,不過他們的制服正命人日夜趕製,禮制上仿朝鮮制,但又有不同,朝鮮爲寒帶,衣服越厚越好,而呂宋爲熱帶,現在冬天,也是兩件衣服,越薄越好。

李暮登高俯瞰,豪氣頓生,她揮舞權杖:“呂宋萬歲!呂宋軍萬歲!呂宋百姓萬歲!”

因爲登基大典太趕了,只有駐紮在本地的軍隊前來,在外地的還沒有收到消息。

簡陋的登基典禮後,李暮坐上王座,任命林光祖爲首相,自己兼任國防部長之職,然後任命了三大軍區,兩大艦隊和各分艦隊之職,扶漢明被任命爲總參謀長,並沒立一個聯合參謀部,置於國防部直轄之下。

至於文官方面,則是仿大明的樣子,設立內閣,然後設六部,他們這是先把架子搭起來,然後再設立府縣一級行政單位。

他們倒是想學大明,開科取仕,收天下民心,也爲官員隊伍補充新鮮血液,但是這是認字的人都不多,就免了這一着,在民間發掘和逐步培養吧?

呂宋王國相比於大明,算是草臺班子,不過這也更便於指揮和管理,登基大典之後,他們沒有設國宴慶祝,而是在國防部召開軍事會議,他們都明白,現在敵人大兵壓境,打不退西洋夷人聯軍,他們就沒有立足之地,所謂的國家和官身,只是一個笑話。

荷蘭和葡萄牙等人自詡文明國家,本質上與他們這些海盜集團沒有什麼分別,一路東來,打不贏就做生意,打得贏就搶劫,屠城滅國,一路東來,不知滅了多少國家。

這是一個靠拳頭活着的世界,沒有什麼仁義道德可言,西夷聯軍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場面話都懶得說,直接一句話,投降或者死亡。

李暮等制訂了策略,在外灣與聯軍交戰,能將敵人擊退最好,打不退就節節而退,藉助馬尼拉城外的炮臺羣抗擊聯軍,等消耗聯軍實力之後,藉助在外面遊戈的黑水艦隊,裡應外合,一舉擊敗聯軍。

這次聯軍來勢洶洶,光是蓋倫船級的戰艦就超過六十艘,其它大小軍艘二百,水手過萬,他們還帶來了一萬多名士兵,這是幾十年來,西洋人少有的組織的大型會戰,他們自信滿滿,攻陷呂宋綽綽有餘。

總參謀長扶漢明另有看法,說道:“爲什麼要等黑水艦隊來援,裡應外合,與其一味捱打防守,不如化被動爲主動。”

李暮道:“參謀長有何高見?”

扶漢明道:“最好的防守的是進攻。”

米柱現在最煩的是這時代的通訊,像大明在馬六甲滅國之後九年,宗主國才知道,往往一個邊遠地方,造反了幾個月,朝廷才知道,這是他不可以接受的。

像奢崇明之亂,他們第一時間掌握了造反信息,做好了佈置,給叛軍以迎頭痛擊,硬是將一場彌天大禍化解到最小,試想奢崇明之亂,現在朝廷才知道,這將是多麼坑爹的事情。

爲了掌控呂宋局勢,他不措重金,沒置了一套通訊方式。

世界上第一臺無線電火在式發報機誕生於1888年,是現在的二百六十七年之後,在電都沒有的時代,米柱就不考量什麼無線電,還是用這時代最先進,最高大上的通訊系統--飛鴿傳書。

傳統水路,馬尼拉至泉州,順風順水的風季五六天,沒風的時節,看老天爺的意思,運氣好十天八天,運氣不好,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都有可能。

他們必須使用更快的飛鴿傳書才行,這才能更快的瞭解呂宋發生的事。

飛鴿如何飛過茫茫大海,這成了一個大難題,他們派出了養鴿專家,花了大量的時間,沒定好一條島鏈,一站傳一站,由馬尼拉傳至寶島,寶島傳往泉州,融入了廠衛在大陸地之上的飛鴿傳書系統。

他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終於試驗出了一條路線,從呂宋至北京,最快四天可以抵達。

用了四天時間,而且花費巨大,這己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

米柱和李旦在四天之後,知道了荷葡聯軍準備進攻呂宋,李暮緊急登基,成爲呂宋女王的消息。

李旦十分氣憤:“狗孃養的荷蘭人、葡萄牙人,天殺的狗崽子!西班牙人是你們爹嗎?趕着投胎來了。”

米柱道:“嚴格意義來說,西班牙人真算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爹,只是他們不是爲爹出頭,而是希望獲得自立門戶的籌碼!或許還可以敲他們爹一筆銀子。”

李旦道:“該死的!遲早會給他們好看。“他道:“說好的登基日子是三月後,朝廷的天使還沒有出發,會不會招人話柄。”

米柱道:“馬尼拉被攻陷,呂宋王國就不存在了,李暮爲整合全部力量,抵抗西洋人聯軍,這沒有毛病。”

李旦說道:“賢婿就不怕朝中小人說壞話。”

米柱道:“現在朝中小人更怕本官說他們壞話,而且本官不說,朝中有誰人知道幾千海里之外發生的事?正常來說三五個月也傳不至京城。”

李旦其實是一個心狠手辣,膽子極大,極其厲害的角色,但是當了官,變得有些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了,這官場的兇險,不在他縱橫的兇險的海上,他說道:“賢婿如此一說,本官就放心了。”

米柱道:“南洋乃一物產豐富之地,大夥兒都是立足未定,就看誰人的手段高明瞭。”

李旦道:“南洋富饒?這裡瘴癘橫行,十分容易染上熱病和打擺子,而且許多東西是大明有,他們沒有的,大明纔是最好之地呀。”

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了,李旦一代梟雄,乃一才智高絕之士,抵擋西洋人,力壓日本人,這有幾個人可以做到?但是他還是偏向於在大明做一小官,也不想在海外爲王。

天朝富足,非海外蠻夷之地可以相比,這是這時代大明人普遍的優越性。

米柱道:“本官希望岳父大人前去主持大局,但岳父己老,不必受此舟車勞頓之苦。”

李旦滿面紅光,自信滿滿,他一拍胸口說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雄心不己;李旦雖老,尚能吃飯!”

米柱道:“岳父大人畢竟年紀大了,何不在京頤養天年,掌管好海上鎮撫司,在皇上身邊聽用,這纔是大事,南洋戰事何不交與國助兄和李暮?”

第299章驅逐第487章歐洲局勢第581章獻俘太廟第737章追殺第289章赴宴第877章王府探病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81章大明現狀第330章遼北風雲第340章又來了第58章準備第12章聯合第969章神操作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87章婚禮第697章敗勢己成第676章刀鋒轉向第708章破城第887章內部憂化第39章接收東廠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720章名將之死第264章福王謀主第310章遊子歸鄉第605章拜訪第514章計劃第430章秦良玉第636章南洋大臣第582章閱兵式第473章第706章椰城生活第420章罪己詔第800章無可耐何第598章聯盟第831章攻防轉換第824章突圍血戰第743章大軍出動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966章提議和談第756章帝國崩潰第404章慘烈之戰第10章佈局第539章伏擊第700章洪水猛獸第620章招降第804章堅決拒絕第309章廠衛雜事第1020章解決方法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330章遼北風雲第708章破城第616章改變格局第35章封賞第886章改組部門第196章成親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790章後房夜話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959章錯誤決定第963章兵臨德里第222章第794章進退維艱第958章不堪一擊第561章歡天喜地第327章進攻第514章計劃第354章爆發第183章歡迎宴第247章黑胡椒第190章道德君子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615章李旦南下第209章李家艦隊第126章入職第977章戰略平衡第424章投效第261章機關槍第212章女戰神第986章包圍皇宮第241章力量壯大第846章風光時刻第609章攤牌第922章御駕親征第818章果阿叛亂第937章佔據第10章佈局第939章內外交困第512章浮萍上第955章形勢逆轉第43章衝突第898章戰後追捕第507章換將第203章各有所憂第822章身陷重圍第753章蔓延第792章談判第535章兵臨城下第232章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