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豐收之時

黑廠衛的錢,這等於是找死的代名詞,米柱領導下的東廠和錦衣衛,有逐漸向一個部門過渡,整合成一塊的跡象。

以前廠衛本身的實力並不大,人也不多,主要是依附皇帝,借皇權之威,作威作福,他們的權力集中在京城,離京城越遠,影響力越小。

廠衛主要是爲皇帝服務,是內廷權臣與朝廷爭奪權力的利器,當然是力量集中在京城,監察百官,監視地方上勢大的軍將權臣。

但是自米柱入主之後,實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張,他們在地方設立衛所,魔爪伸至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鎮撫司的成立,勢力向海上和海外擴張。

深切認識米柱的人都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米柱權傾天下,他在多個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

米柱以前是一個溫潤如玉,風度翩翩的人,但是隨着這活計的多幹,他自己也發現變得陰柔了,領導這麼一大幫的虎狼之徒,沒有威嚴和殺氣是鎮不住場面的,所以他逐漸的隱藏心事,喜怒不形諸於色,讓別人猜不透,看不清他在想什麼,謀劃什麼,他自己是計劃走深沉路線的,只是他外表過於文秀,足是給人陰柔的感覺。

米柱掌管廠衛,在多個地方領域佈局,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謀劃什麼?所以許多是怕被米柱盯上,特別害怕他眯着眼打量你的樣子。

在貴州,名義上亓詩教是一把手,但許多事米柱是一言而決,比如分財寶,分配任務,調整人事等。

財帛動人心,米柱就不相信,面對這麼一份巨大財寶,有人會不動心,所以監視和複覈是必須的。

曹隨就不動心,他用他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忠誠,所以米柱對他抱以無限的信任和重用,至於其它人,這就不好說了。

攻下了大方城,燒燬了羅甸王府,貴州的戰事基本是結束,至少大規模的戰事是結束了,剩下的只是小股的剿匪戰鬥了。

大軍北調,順手滅掉奢祟明,一併將永寧也滅掉,勢在必行,這貴州之地沒必要駐紮這麼多大軍在此了。

所以士兵的軍響和賞賜、戰死的撫卹將拖上日程了,以往打仗,這也是朝廷和地方官員最頭痛的時刻。

軍費的支出,一般是朝廷和地方共同出,無論是誰出,那一個人都會叫苦連天,地方打成一片白地,死傷者衆,還要支付軍費,不是一般的要命,沒有足夠的錢,這些外地調來的兵爺們是不會離開的。

現在得益於戰鬥快速結束,在兩個月之內,連場大戰,該死的死,水西折兵折民二十萬以上,如此巨大的損失,元氣大傷,對於朝廷和地方來說,唯一的好處就是打的時日短,如果打上十年八年,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這一次所幸是殺到一頭大肥豬,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補貼了軍費開支,軍方的兵爺們滿意了,就不再搜刮地方。

這一次平定水西之戰,可以說是全新的作戰模式,迅速出兵,在叛亂之初就集結精銳大兵出動,以雷霆萬鈞之勢鎮壓,防止叛亂擴大和持久,而且他們在戰爭期間設立討逆軍,對敵區進行搜刮,補償了軍費開支,緩解了後勤壓力,使得他們可以連續不斷的進攻。

這種類似於後世閃電戰的打法,讓水西嚴重的吃不消,對方的攻勢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防線剛組成,就被攻破,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組建新的防線,結果防守線越來越水,越是容易被明軍瞬間攻破。

在戰爭之前,誰也不相信,朝廷可以在兩個月之內平定貴州之亂。

比如萬曆三大徵,第一戰寧夏之役自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

朝鮮之役第一回衝突自萬曆二十至廿一年;第二回衝突自萬曆廿五至廿六年,明軍駐軍朝鮮達七年之時,事後的軍費開支,成爲一個大難題,造成了薊州兵變這等悲劇。

播州之役則是萬曆十七年打至廿八年,最後調川、湖、貴三省兵事,並調劉綎及麻貴、陳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每路約三萬人,出動了二十四萬人才平定。

三大徵明軍均獲勝,但軍費消耗甚巨,三大徵軍費則由內帑和太倉庫銀足額撥發,三大徵結束後,內帑和太倉庫仍有存銀,也遠未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現在規模比三大徵更大的水西水東之亂他們一戰而下,不能不說這是當代戰爭奇蹟,朝廷出兵不超十萬,軍費開支低於三大徵的任何一戰,而且好像還有一些盈餘,這一點米柱十分自傲,他米柱的廠衛超負荷運作,這也帶來了巨大的成果。

米柱在分完寶藏之後,他開始重點關注安千秋的事,名義上安斯負責對安千秋的追殺,交不出人來,每日斬殺百人,但實際之上,他並沒有殺人,只是抓走了上百人,發配去寶島,永遠不允許回來,由世居的大山,去到海外,永遠不允許回來,這與死差不多。

而且米柱也沒有將所有希望放在安斯身上,他派出了大量的密探,由劉承都統一指揮,追捕安千秋這四裔大長老。

有證據顯示,這貨是一個人出逃的,沒有在大方城帶走護兵軍將,但是誰也不敢肯定,他會不會在別的地方預置了軍隊,即便他孤身一人,也是極度危險的一個人,他精通武術和用毒,有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這種人留之不得,一日下除,始終是一個禍害。

米柱是廠衛提督,天子鷹犬,朝廷纔是他的主戰場,他在朝廷之上,居中調度,掌控天下,指使各處力量爲他效力,貴州出現不可控危機,他才衝出來掌控大局的,現在既然戰事平定,他是有北歸之意。

更重要的是張嫣有喜了,這麼肥沃的膏腴之地,在他日夜辛苦耕耘之下,天道酬勤,終於有所出了。

大戰之後,見慣了死亡和傷痛,此時張嫣有喜,實在是不勝之喜,衆將紛紛向米柱道喜。

米柱十分高興,如花快生了,張嫣又有喜,米家興旺可期呀!他在貴陽城中大擺宴席,大宴羣將,一是慶祝勝利,二是慶祝老婆有喜。

對於亓詩教和安位的上書,朝廷迅速下旨,同意了他們所請,撤消水西宣慰司,在水內十一則溪之地設大定府,轄八縣之地,首任知府黃素尊,朝廷下旨,免大定府三年賦稅,讓地方恢復生產。

既然水西水東的軍事力量受到致命打擊,兩地的預備兵力資源也將近枯竭,兩地在十年之內都難以組建一支對貴陽有威脅的軍隊,兵部命令,貴州總兵秦拱明率領八千皇家陸軍在此鎮,其中二千是騎兵,四川總兵秦良玉部白桿兵、皇家衛隊一鎮孔德興部北返四川,徹底解決盤踞在瀘州的奢祟明。

龍虎將軍馬祥麟上調兵部,任武選司郎中,這任命有點讓人摸不着頭腦,他這龍虎將軍乃正二品銜,與金吾將軍、驃騎將軍同級,卻去擔任武選司五品郎中。

自土木堡之變,武官勳貴集團受到致命打擊,自此與士大丈共治天下,流行文貴武賤,由武轉文,基本不可能,就是成行,也必須降上幾級,只是他這龍虎將軍銜尚在,又任武選司郎中,破格中的破格任用了。

其它的將領們也各有封賞,最出風頭的,莫過於仁和伯、錦衣衛指揮同知曹隨,聖旨中說他是救駕之功,但懂行的人都知道,他幹了什麼,立下了多大的功勞,這個位置實至名歸。

另外是百戶官劉承都升爲千戶官,執行特別任務。

米柱在他新租的別院中的設宴招待大夥,米柱欣然接受大夥兒的一輪敬酒後,他欣然道:“想升官就必須拍小馬的馬屁了,沒有這小馬郎中的點頭,想升官這可不容易。”

馬祥麟道:“唉!也不知是不是好事,再也不能與諸位兄弟並肩作戰了,聽說熊尚書脾氣不好。”

米柱微笑道:“熊大人脾氣是不好,但唯纔是舉。”

秦良玉罵道:“才喝兩杯就說諢話!”武選司郎中,掌管全國三品以下的武官的挑選任用,這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位子,她以兒子爲榮。

米柱說道:“貴州平亂,確是打得精彩,各位勞苦功高,本官敬各位一杯。”

今天沒有那些文臣在,都是一些武官將軍,他們相當的輕鬆自在,這是米柱吸取上次設宴決敗的經驗,文武官員尿不到一個壺裡,何必強行按在一個槽裡喝水?今天大家有說有笑,輕鬆多了。

衆將齊聲道:“全靠大人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里之外!”

米柱道:“本官只是做份內之事,各位精忠報國,奮勇殺敵,纔有今日的輝煌戰果,本官定會一一詳細稟明皇上,讓他知道有這麼多忠勇之士爲國奮戰,爲帝國守護四方。”

衆將齊聲道:“謝大人!”

畢竟是官場,有上下級之份,這些場面是必不可少的。

李易之快步而入:“報!東北戰區飛鷹急報。”

第103章偷襲第576章丁憂第905章第747章轉變第347章名臣第519章雙方佈局第225章驚人消息第298章婚禮第285章朱常洵第791章籌備建國第720章名將之死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389章開打第756章帝國崩潰第137章交鋒第435章大殺招第386章大膽計劃第974章形勢有變第547章遊說第4章自宮第59章楚黨入夥第229章朝儀上第448章支援第282章事發了第603章不得不戰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18章反貪第773章謀取第970章擊潰大軍第623章安排第536章大戰之前第982章拔除爪牙第562章改變策略第510章陰謀第302章羞辱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691章偷襲炮臺第461章草原風雲第937章佔據第996章亞盟第820章中計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84章出走第783章反擊第345章慘敗第191章大官僚第748章合作第667章誠意十足第683章海權論第929章脫險第34章登基第3章逃婚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71章新職務第955章形勢逆轉第996章亞盟第195章御駕到第449章救兵第339章賞賜第95章試探第469章戰場有變第478章家事第292章鑽空子第457章白城第93章開戰在即第647章巨大斬獲第94章朝廷之上第333章火燒建奴第353章名臣之路第76章經略遼東第339章賞賜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929章脫險第23章紅丸進宮第383章欽差抵達第621章新家坡第299章驅逐第669章南洋民族第292章鑽空子第350章百年大計第861章發展第868章印地安人第357章意氣相投第200章小小分岐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574章制度第170章斡旋第131章搶錢利器第746章第54章政爭風向第772章兇險第26章遊說第426章追捕第458章生存不易第983章攻破城牆第589章威攝敵手第353章名臣之路第576章丁憂第781章重返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