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抵達

建國開始的朱元璋,沒有能力直接用軍力去打敗這些海上的力量,那個時候的明朝剛剛立國,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付這些海上的敵人,甚至國家內部連幾個海船都沒有,條件不允許的話,朱元璋就只能採取這樣保守的方法來對付他們了。

看起來他的選擇有些過於偏激,其實還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與內地斷絕了聯繫之後,很多張士誠的舊部就已經沒有資源來維持自己的勢力了,之後也就不斷衰敗了下來,後來朱棣有了力量,就能夠直接把這些敵對勢力給消滅掉。

此外,朱元璋這麼做也是爲了要給國家減少一些麻煩,那個時候大明朝和外部的交往也是越來越多,有不少的國家也盯上了富庶的明朝,都想要趁機來和明朝打交道。對於朱元璋來說,和這些國家打交道還太早了,明朝剛剛走上正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內部發展。

過早與外部進行接觸,反而會使得外部的勢力對國內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他選擇放棄交流,也給國家打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明朝也能夠穩定恢復,再加上國內還有不少的殘留問題沒有解決,朱元璋沒有功夫去理會國外的這些問題,自然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省去一些麻煩才最好。

所以纔有片船不得下海的律令,至朱棣讓鄭和七下西洋,一是宣揚大明國威,二是尋找朱允文,後來逐漸停止了,是因爲大明是陸上強權,一向認爲海洋非富饒之地,不足爲憑,這才逐漸退出。

但是時代是發展的,利之所至,是不可壓制的,所以纔會有大規模走私和倭寇之亂,這倭寇嗎?有句話叫十倭九假,都是明人假扮的,至隆慶開海,似乎是衆望所歸,壓不能壓,月港年入三萬,這是天子南庫,但隨着豐田秀吉入侵朝鮮,海禁又起。

自從打敗豐田秀吉後,月港逐漸開海,但收入並不見漲,萬曆也就只致不高。

這時代的海貿,參與的商民可以分爲三種,小商民,中等商民,有官方背景的鉅商。而在華夏古代農業社會重農抑商的背景下,新產生的鉅商也往往會尋求官方背景,他們有的被拒絕並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比如嘉靖朝的汪直、徐海、麻葉、陳東等人,有的則因爲爲朝廷做出一定貢獻或其他的原因而得到許可,比如後來的鄭芝龍,但得到官方最高許可是非常困難的,絕大部分的鉅商尋求的是與地方官僚勢力勾結,官商互利。

蘇州船廠每年造船出海貿易數量就號稱多達千餘艘,與上面的數據對比,事實證明,即便不限制,出海商民願意納稅的也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選擇走私,這也是爲什麼重商的宋元仍然收不到多少商稅的緣故,譬如南宋每年海貿收入最多時也只有數百萬貫銅錢。而後來的大清羅伯特·赫德打理大清海關用火輪船抓走私之後一年能收上2000萬兩更說明了這點。

米柱就在考慮,如何弄得這海關權,以後大明就無憂了。

不過這並不容易,江南士大夫豪強們一方面反對開海,另一方面又把嚴格執行海禁的封疆大吏朱紈迫害而死。

在海禁的前提下,有官僚支持的走私商人沒有被朝廷打擊的風險(除非碰上朱紈這種愣頭青),而沒有官面背景的走私商人有這個風險(雖然很小,明代海禁絕大部分時候執行上很寬鬆),這樣的情況,對於缺乏背景的中等商民是不利的。一旦開海,中等商民就能和官商勾結的鉅商進行相對公平的競爭了。

閩浙地區以富庶著稱,在宋元兩朝,其富民長期逃避稅役,勾結官僚,使得國庫空虛,本朝初開國,朱元璋曾經對閩浙地區的富民進行打擊,但治標不治本,其地的士紳勢力很快又崛起,影響朝堂。

所以大明朝開海進程的緩慢,以及隆慶開海的有限性,與這些江南富民的操縱,當然是分不開的,這是他們的蛋糕,如同山西商人的關外塞外走私之路,誰動誰死。

米柱藉助於大明皇家銀行、米利堅商行身邊是聚集了一個利益集團,他們是有資格和這幫人扳手腕了。

米柱的錦衣衛海上北鎮撫司,其實是大明海關的雛形,一旦成勢,向前可以令片板不得下海,向後可以圍堵走私,月港年稅才三萬,這也太侮辱人智慧了,就三萬,還天子南庫,彷彿佔了多大便宜似的,萬曆就是不想讓人當猴耍,這才幹脆禁了,如果這些官商們給他一個棗,讓利三十萬,也可以打動這貪財的萬曆皇帝呀!

但這幫人,那是吃獨食,一個酸棗都不讓人吃。

現在好了,米柱來了,他是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讓這幫蛀蟲,吃獨食,對國家也沒有什麼好處,大明亡了,他們無動於衷,寧花萬兩購一名妓,不願捐百兩助響,最終韃子來了,特他們殺個精光,搶個精光,最終便宜了韃子。

與其便宜韃子,不如便宜我。

“你笑得好陰險!”楊如花道,她一邊說,一邊打開窗子,冰冷海風灌入,米柱拉緊了皮裘,說道:“你在說什麼?”

楊如花道:“又在想怎麼禍害別人了?”

米柱道:“本官乃大明安全長官,居安思危,爲皇帝陛下翦除內外之敵,這是份內事。”

楊如花道:“你來泉州,不是爲了納妾?”

米柱道:“你將本官看得太膚淺了,本官並不是如此好色之人,本官在下好大的一盤棋,此局若成,米家百年富貴可期。”

楊如花是懂武功,但是並不長於謀略,更沒有什麼戰略眼光可言,對於米柱所說,她不明覺厲,覺得高深莫測,別看她一隻手可以打垮米柱,但是她對米柱是相當敬畏的。

用姥爺的話,你這是匹夫之勇,而維新乃無雙國士,有的是萬人敵的本事。

當時楊如花不服:“我一隻手就可以打垮你的無雙國士。”

魏忠賢斥道:“皮庠了!書都讀到狗身上去了?入了米家門,就應該相夫教子,孝順公婆,敢打丈夫,反了你丫的,就是維新不出手,咱家也要打斷你一條腿,咱老魏家丟不起這樣的人。”

連楊錦鶴也道:“維新無論幹什麼事,都是從容自若,遊刃有餘,天生的帥才,這大帥之風,楊某平生少見,如花得入米家,可是佔了天大的便宜,須得好生珍惜,莫讓人鑽了空子,如果讓人退親,我楊二郎唯一死以謝天下矣。”

姥爺、阿爹都這麼說了,楊如花是有些敬畏於他的,但米柱實在是太寵她了,溫柔如水,百依百順,讓她都有些飄了,這東廠督公,其實是一個溫潤少年,並沒有讓人想像中的聞風喪膽,陰毒狡詐,以殘害武林同道爲己任,所以楊如花敢和米柱開玩笑。

她這次來,一是陪米柱遊玩,二是負責爲米柱納妾,沒有她的點頭,這個妾侍要進米家門可不容易,她可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天子也來見證,敢欺她可是等同欺君。

楊如花道:“作爲澳洲伯,你啥也不幹,也可以讓米家有百年富貴了。”

這一點,米柱可不敢認同,崇禎上臺,他只怕難逃一死,李自成打進京師,他也難逃一死,韃子定鼎天下,他更難逃一死,所以現在所作作爲,其實是爲自己掙命保富貴呀。

米柱道:“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纔是王道。”

他們的船隊沿着海岸線航行,乘風破浪,三日後抵達泉州,直接入港,當李旦和當地官員收到消息時,米柱己入柱欽差行轅。

他早在過年前,就己命人暗赴泉州,早作佈置,秘密的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現在不聲不吭的抵達,是有了住的地方,不用當地官府招待,不用住他們提供的地方,免得吃人的口軟。

泉州知府還是米柱派人送去名帖,才知道欽差大人車駕抵達泉州,大爲震驚,連忙率領當地官員前來拜見,米柱官居三品,手執廠衛,又是欽差大臣,在當地絕對是天一樣的存在,知府劉守仁雖然是進士出身,四品官銜,對上米柱,完全不夠看,面見米柱,立即跪下,誠惶誠恐道:“聖躬安?”

因爲米柱是欽差,也可以說是皇帝的私人代表,見面第一句話,自然是向皇帝問好,劉守仁畢恭畢敬行跪禮,米柱也不敢託大,站了起來道:“聖安康。”

劉守仁道:“不知欽差大人駕到,未能遠迎,卑職罪該萬死。”

米柱道:“無妨,是本官欲低調行事,不想擾民,劉大人無罪。”接着他出示了聖旨,欽差印信,讓劉守信一一驗證。

劉守仁道:“不知欽差大人大駕光臨,所爲何事?下官定當全力配合。”

米柱道:“本官身負皇命,前來辦理一件大事,劉大人屆時自知,有用到大人的地方,一定會開口。”

劉守仁道:“好!好!下官派專員候命,大人一聲令下,定當全力配合,下官及鄉里縉紳排下酒席,爲大人接風洗塵。”

第550章秘密英雄第413章初次交手第894章救兵抵達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360章賊心不死第30章妄想第375章新的目標第773章謀取第477章駱氏家族第38章東廠老大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488章關係第945章接觸第1029章第393章城破第375章土司難題第990章徐徐圖之第697章敗勢己成第723章萬里送死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657章勢力範圍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571章新職務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570章國稅第811章暗算第129章魔爪伸至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916章逃離第909章身陷困境第55章朝廷大勢第903章迷失方向第924章西南局面第187章拜訪第682章改變第958章不堪一擊第22章帝皇家弟402章巨族末路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81章大明現狀笫377章朝中變局第161章出大事了第901章措手不及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159章以小制大第717章靈魂第902章亡命追殺第384章援軍第731章亞洲強權第326章未來構想第604章敗走第194章接新娘第836章猜疑第752章擴散第813章巧舌如簧第270章逃命第12章聯合第370章第986章朝廷矛盾第637章不服第352章廠督威風第516章整合第45章國家安全局第299章驅逐第997章結盟不成第720章名將之死第99章官不聊生第753章蔓延第88章擴大一衛第711章良藥第892章卑鄙追捕第969章長久統治第719章炮擊果阿第68章奸商第626章準備功夫第700章洪水猛獸第646章自投羅網第891章緊急應對第258章反擊打臉第253章春第673章政變第88章擴大一衛第934章腰挾第334章猛攻第905章第712章特效藥第66章籌備第620章招降第816章真正意圖第883章戰略盟友第207章海洋構想第926章隔離對手第432章大殺招第975章和親之議第829章日子難過第84章慘烈追殺第294章分肥肉第123章東廠大神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章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