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世界霸權

大明帝國爲陸地上的第一強權,而南洋帝國則是海洋上的第一強權,他們擁有一支這個星球上最爲龐大的海軍,他們的軍艦出現在的全球主要的海洋上面,只要是人類能夠抵達的地方,都有他們活動的足跡,被人稱爲海上憲兵。

在直布佗羅之戰以後,基本上確定了南洋帝國最強的海軍地位,他們對自己的成績滿意,但是沒有停下腳步,不再前進,而是不斷的發展自己,開發自己的技術。

南洋帝國所製造出的蒸汽鐵甲艦,是這個星球上最爲先進的,任何挑戰他們的勢力,都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直布陀羅海戰以後,西方各國也都奮起直追,大力的建造屬於自己的蒸汽鐵甲艦,他們也都組建起自己龐大艦隊,但是很快還是遭到了南洋帝國的打擊,全部的團滅了。

因爲當歐洲軍團的蒸汽鐵甲艦出現在海洋上面之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動,因爲南洋帝國他們的軍艦上居然已經裝備了無線電,可以遠距離統一的進行協同作戰,這種戰術可是讓其他各國的海軍吃盡了苦頭,當西方各國耗盡了國庫,費盡了所有的錢財,打造出來的軍艦被南洋帝國團滅時,他們正式的死心,再也不造船了,而是往大陸地發展。

因爲這些國家,他都知道一點,那就是無論怎麼跟南洋帝國鬥,都鬥不過他們,對方最少比你們先進了接近三十年,這是沒法追的。

歐洲國家他們在徹底的放棄了海權以後,也就意味着他們放棄了對南美和北美地區的佔領,逐步的與南洋帝國簽訂了協議,撤回了其部署在美洲的實力,整個美洲正式的落入了南洋帝國之手。

像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本來在南洋南美都有很多殖民地,現在他們也都紛紛的撤回了歐洲,放棄了海外一切的權益,在南洋帝國的壓迫之下,他們只能夠在狹小的歐洲大陸上進行爭霸。

甚至就連被視爲他們歐洲後院的北非地區,大多數地方爲南洋帝國海軍所佔領,南洋帝國擁有地中海的制海權,所以他們就趁機橫掃地中海北非沿海,成功的控制這一地方。

不過南陽帝國他們的兵鋒,也就只是抵達了這一處,沒有繼續的向前了,因爲他們知道,向前一步,就是歐洲了,歐洲大上,地方有限,民族卻是衆多,衆多的強國在這裡廝殺和爭奪,南洋帝國已經擁有了這麼多的殖民地,爲了這麼小一塊地方投入這麼大的力量,並不值得,所以他們南洋帝國在控制了北非以後,就停止了他們的腳步,世界的格局也就正式的開始定型。

陸地上最強的是大明帝國,他們差不多已經達到了莫斯科和基輔,就連遙遠的歐洲,都知道在東方有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他們擁有天下無敵的陸軍,其陸軍已經沿當年成吉思汗西征的道路,開始打到西方來了。

大明的崛起,這也讓曾經的奧斯曼帝國驚恐不已,害怕不已,以前的奧斯曼帝國,雄踞中亞地區,以他一國之力,就擋住了歐洲列強對東方的入侵,但是隨着歐洲列強的強大,他們就開始放棄與西方的敵對,而是主動的跟西方聯合,對抗東方人。

本來以前的奧斯曼帝國一直就是南洋帝國的盟友,但是隨着南洋帝國的超級強大,奧斯曼帝國也都意識到南洋帝國就是虎狼之國,狼子野心,對領土極其的貪婪,與這種人結盟,簡直就是與虎謀皮。

特別是南洋帝國的印度皇帝米奇帥兵入侵波斯,趁勢的攻下了伊斯法罕,更加令奧斯曼帝國嫉恨不已,他知道雙方一旦陸地相連,就是雙方矛盾不可調和之時,所以他們終止了與南洋帝國的盟約,正式的與西方列強結盟,共同的對抗南洋帝國。

只是此時才與南洋帝國對抗,爲時已晚,因爲南洋帝國其勢已成。

以前的南洋帝國,他十分的缺乏人口,他即使全力以赴的從大明移民,也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人口,所以也能也只能從另外一個人口大國,奧斯曼帝國走私人口,但是自從他們吞併了印度,同化了印度以後,人口不再成問題了,南洋帝國的強大,就變成幾何級的跳躍了。

一開始南洋帝國用兵,總是避免正面交戰和消耗戰,因爲他們明白,他們的人力補充不容易,人口是他們短板,自從他們的控制印度以後,人口不再是短板以後,這一個國家就無法抑制的強大了,變成了頂級的列強。

所以南洋帝國就伸出了他獠牙,表現出了對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野心,不斷的侵害奧斯曼帝國的利益和領地,這也是奧斯曼蘇丹無法容忍的,特別是在雙方聯姻無望以後,越走越遠,最終走上了敵對之路。

後世的歷史學家一直都稱,奧斯曼帝國是一羣傻逼,他們一直就在與虎謀皮,如果在南洋帝國剛剛崛起的時候,他全力打壓和孤立這一個國家,南洋帝國肯定不會崛起的這麼快,成長的這麼快的,但是有了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他成長的速度是極其驚人的,當南洋帝國解決了人口問題以後,他就變成一個超級帝國,再也不用爲人口和資源任何一方面的事情擔憂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帝國開始形成,他就是南方世界最強的盟主。

而米柱就是這一片土地的主人,就在確立其絕對的霸權了以後,他也開始安排遷都前往金山,因爲新家坡這麼小一個地方,不足以成爲他這一個超級帝國的首都,一個弱小的心臟,是無法支撐起一個龐大的體魄的,所以他們開始正式的遷都了。

南洋帝國的遷都,也都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多的阻礙和困難,因爲米柱在此駐紮之前,就已經宣佈,他們在這裡駐守,只是暫時的,新家坡它的構建和計劃,也是以三十年發展計劃展開,當他們一旦確立了自己的霸權以後,就會把他們的帝國首都遷往了遙遠的澳洲金山,他們在在澳洲金山上建立南洋帝國的首都。

許多人都認爲那裡是世外偏遠之地,不利於他們對於世界的爭霸,把首都遷去了那裡,其實是等於自我放逐,但是無線電技術的出現,令他們對地方的控制大大的增強,就令唯一一條阻止南洋帝國遷都的可能性,都被無情的抹去了。

當米柱把他的白宮遷往金山以後,政府各大部門,比如說五角大樓、海軍總部、國務院等等,也都開始往金山搬,他們原來的首都新家坡,正式被他們降格爲陪都,就是北京。

米柱對於其南洋帝國有着很明確的定位,他的帝國搶佔了世界上大多數的資源要地,但是他對於世界中心亞歐大陸中心的爭奪卻興趣不大,他沒有謀求成爲世界霸主,一統天下,但是他卻希望自己的國家擁有最多的資源和領土現在就是他退守世界一流消化和享受這些領土的時候,南洋帝國遷都金山並不是退出世界爭霸的大舞臺,而是把他們的舞臺放在了更爲廣闊的澳洲大陸。

而且憑藉着他們擁有當今世上最爲強大的海軍,他們的海軍可以出現在世界任何一個港口那裡,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個地方,都必須尊重南洋帝國的利益,否則就會面對南洋帝國的怒火,受到南洋帝國艦隊的拜訪。

所以世界上許多的國家他都害怕南洋帝國,尊重南洋帝國的利益,甚至也都同意把米元變成世界性貨幣,共同共同的通用,這時代的米元,就是與黃金掛鉤的,如果不承認這一點的,估計會面對南洋帝國的怒火。

當今世上不承認米元跟黃金掛鉤的,只怕只有大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幾個有限的國家了,但是這些國家除了大明帝國以外,其他的帝國都受到了南洋帝國的收拾和孤立,損失比他想象中還要大。

米元與黃金掛鉤,這就是米柱他一直在謀求的霸權,試想一下他自己印出來的錢跟黃金同等,這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這纔是真正的霸權。

在獲得了這樣的霸權以後,他就開始退往歐洲,享受他的帝國去。

米柱忙着遷都澳洲,他的皇后楊如花則北上大明,拜訪大明帝國皇室,楊如花這一次拜訪,是兩國自從建立以後,首次皇室人員的交流,這也是最高級別的交流,楊如花就是南洋帝國的皇后,雖然南洋帝國的皇后不幹政,但是其在南洋帝國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特別是在她兒子米奇都當上了印度皇帝的情況下,她這一位南洋帝國的皇后,聲勢可是如入中天。

楊如花北上拜訪大明,一方面是爲了省親,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解釋與大明之間的誤會。

楊如花她其實是很希望跟大明聯姻的,如果自己的大兒子米奇能夠娶朱由校之女爲皇后,她是非常高興的,但是米奇就是一犟驢,拒絕了這樣的建議,這令大明方面非常的不爽,彷彿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一樣。

而且楊如花離開了故國大明已經二十多年了,當年爲了生存,他們迫於無奈,飄洋過海,來到了南洋,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在南洋立足,已經在南洋紮根,也不免有了思鄉的想法,所以她纔會主動的以皇后的身份,前來拜訪大明皇室,希望可以解釋他們之間的誤會,緩和雙方的關係。

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416章破敵第418章大捷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173章戰略佈局第500章朝廷爭鬥第822章身陷重圍第138章處治第607章推銷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940章和平解決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677章政治聯姻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429章善後督辦第166章順天府尹第289章赴宴第351章地官計相第1034章放逐第120章回京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900章局面棘手第905章第569章黑化無題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295章處理意見第155章詔獄第1020章解決方法第263章秘密行動第815章拉人下水第993章地區老大第647章巨大斬獲第34章登基第872章蓄勢待發無題第357章意氣相投第852章大宗軍購第782章變故第437章形勢不妙第131章搶錢利器第124章項目招標第972章形勢大好第828章西洋聯盟第164章應變第649章形勢大好第235章拒絕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831章攻防轉換第44章冷酷無情第285章朱常洵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245章呂宋地位第810章暗箭傷人第281章搜查第961章神靈轉靈第844章大封羣臣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1013章帝國弊端第585章御前侍衛第41章換帥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439章籌備新府第783章反擊第339章賞賜第257章拉人第627章附者如雲第328章開原血戰第742章戰爭開始第80章七寸第596章動手無題第660章立足第637章不服第585章御前侍衛第122章回家第423章威震天下第502章改變策略第455章弱點第107章紅衣大炮第469章戰場有變第398章大局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14章計劃第653章新地盤第996章亞盟第726章佔領果阿第792章談判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684章男人巔峰第571章新職務第924章西南局面第112章蓋世戰功第461章草原風雲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024章皇帝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