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怪不得這個陳桐那麼想和克勤部合作,這個索克還真是有膽子,先給貨這種事情他都幹得出來,換了是自己,也想和克勤部做生意了。

想到這裡,尼楚便咬了咬牙,斬釘截鐵的說道:“算了,陳大人的人品我當然是信得過的,以後就讓陳大人先拿貨也沒什麼問題!至於部衆那邊,我會和他們有個交代的,陳大人,以後有生意的話,還是先考慮一下我們烏烈部嘛!我們是很有誠意的呀!”

陳桐故作興奮的笑着說道:“多謝大汗的關照,大汗放心把,陳某也是一個生意人,這生意人當然是最講究賺錢的了,大汗,以後有生意,我肯定不會忘記烏烈部的!”

尼楚無奈的在心理嘆了口氣,爲了這個克勤部,我放棄了我多少的底線和原則啊,不過也罷,至少爲自己爭取了一個可以成爲西北王的機會。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做西北王,哪怕只做一天也好啊,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

看着眼前漫山遍野的牛羊,陳桐的心情格外的好,這都是希望的種子啊,以後這西北邊關就要從荒山野嶺,貧瘠之地變成塞上江南了。想一想,日後嘉峪關的客商如同過江之鯽一般,城門每天都被擠的滿滿當當,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這將會是一副什麼樣子的繁華景象啊。

實際上,我們說明朝的滅亡,雖然有很多的因素,但是起因是因爲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人口增長到了一定的地步,土地兼併和社會也積累到了尖銳的時刻,這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又到了。然後,經歷大規模的人口減少,戰爭破壞,最後大家打累了,又可以安安心心的發展,幾十年後恢復了經濟,盛世又出現,然後再次……

這就是一個歷史規律,其實明朝有機會跳出去的,那就是利用明朝的通商,合理的改變內部的矛盾和生產力的矛盾。其實,明朝作爲一個工商業很發達的朝代,他完全可以用工商業取代農業生產的瓶頸,讓人民不會因爲極度貧困而去造反,但是因爲黨爭,當權者要保護自己的工商業利益,這一切又成了幻影了。

因此,陳桐心理其實很清楚,如果不能殖民,對外轉移內部壓力和人口,自己現在用通商的方式,雖然可以緩解內部的壓力,卻無法解決內部的矛盾和問題。所以,明朝還是要滅亡的,甚至連滅亡的時間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但是唯獨有一點區別就是陳桐可以爲自己的王朝建立打好基礎,減少治理的難度。

要知道清朝入關可不是個容易事情,清朝入關打了幾十年啊,整整三十八年,才解決了正面和明朝勢力的戰爭。三十八年,皇帝都換了兩撥了,陳桐可沒打算用這麼多年的時間去解決問題,如果陳桐入關了,他只打算用三年時間去接收明朝的地盤,解決內部的反對勢力,因爲他還要趕緊穩定內部之後打開外部通道去殖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