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

接到李嘯之令,南方的唐軍第一鎮,第六鎮、第七鎮、第十四鎮、第十五鎮這四鎮兵馬,則從山東到到河南,從湖廣到四川,這幾千裡之地上,乘大順軍北上之際,乘虛對大順發動大規模進攻。

唐軍的進攻迅猛而凌厲,完全打亂了大順的計劃。

李自成等人本以爲,他們這番與清軍聯繫,乃是十分機密之舉,且又對唐軍加以撫慰,以期能儘可能麻痹他們,卻沒想到,唐軍徹底看穿了他們的小伎倆,反而立即出手,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唐軍這一番大規模進攻,如洪水來襲,氣勢滔天,上千裡的戰線上處處開戰,已然抽調兵力北上的大順,根本就無法及時應對,只能倉促抵抗,各自爲戰,很快就陷入一片混亂的局面。

很快,唐軍這邊捷報頻傳。

諸如陳留、睢陽、蘭陽、偃師等河南中北部城鎮,皆是順利被中路唐軍順利攻下,而憑着秦嶺天險支撐的西面順軍,則只能是咬緊牙關苦苦支撐。

面對唐軍洶涌的攻勢,李自成這邊驚慌萬丈,已然顧頭不顧腚的他,又急急將已派往北面的三十萬大軍分出一半,重新將其調回南部,以期阻擋住唐軍的凌厲進攻。

由於唐軍的南方的進攻,本來就屬於策應與佯攻性勢,見大順軍抽調回了一半進攻北方的兵力,遂亦降低了攻擊的程度,開始穩紮穩打,很多地方,漸漸與其形成了膠着之態。

這樣的狀態,其實亦在李嘯的意料之中。

因爲,現在的他其實進攻的重點,反而是要渡海而擊的滿清。

大順畢竟地盤廣大,兵馬數量極多,相應的,現在的滿清局於東北一隅,地盤面積倒是小得多。況且現在滿清已將十五萬兵馬調往錦州,正準備開赴宣府北路與山海關,其國中兵馬數量已是空虛得多,故正好給了唐軍下手的機會。

就在清軍兵馬剛到錦州不久,正分兵兩處,前往宣府北路與山海關時,乘着水師船隻,一路劈波斬浪跨海而來的的唐軍四鎮兵馬,已然殺氣騰騰地趕到營口。

第二鎮、第十一鎮、第十二鎮、第十四鎮四鎮兵馬總共二十餘萬,乘坐着約五百多艘大小艦船,在夏日南風的吹送下,經過了十多天後,終於到達了營口外海。

營口海岸上那些原本無所事事的清軍,忽地從瞭望臺中,看到這般鋪天蓋地而來的唐軍艦船,幾乎嚇得屎尿失禁。

警報的聲音,鋪天蓋地的響起,岸上的清軍有如無頭蒼蠅一般四下亂竄,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加以應對。

要知道,現在營口的守軍,不過僅有一千餘人,如此是這鋪天蓋地而來的唐軍對手。

接下來的戰鬥毫無懸念。

營口的駐軍以最快的速度棄了海岸防線,全軍退守數十里外的耀州城。與此同時,當地守軍將領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數名信使,疾疾趕往盛京,去向清廷急急稟報。

而唐軍千里奔波,終於到達營口,亦是人馬疲乏不堪,而未追殺這些北逃的清軍,而是任其散去,然後全軍在營口海岸紮營,準備稍做休整後,便再度往北推進。

經過一天一夜的打馬奔行,在接連跑死了數匹駿馬後,唐軍入侵營口的情報,終於在深夜時分,傳到了多爾袞府中。

此時,正準備入睡的多爾袞,聽到手下這般信報,驚得幾乎從牀上直跳而起。

不是吧?!

唐軍行動竟是這般迅速,在自已還未來得及與順軍一道合攻北境之時,竟氣勢洶洶地打上門來了。

“那,那你可曾看清,唐軍所來,究竟有多少兵馬?”多爾袞聲音發顫,明顯有些亂了分寸。

“稟攝政王,唐軍艦船,密密麻麻,足有數百艘之多,而登岸的唐軍兵馬,更是一望無際,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不過,以奴才粗估,只怕有數十萬之衆呢。”

聽了來使的稟報,多爾袞不覺又倒吸了一口涼氣。

好麼,若真有數十萬唐軍跨海而來,那現在國中空虛,兵馬不過十餘萬之衆,光憑這點兵力,想要對抗數十萬唐軍,豈非笑談。

更何況,現在乃是夏天,唐軍的海船絲毫不用考慮會有諸如大海結冰之類的風險,可以從容給這數十萬唐軍運輸糧草輜重,讓他們安心作戰,自已想以時間消耗來逼得唐軍因爲糧草不足而退兵,亦是完全不可行。

這樣一來,自已唯一可行的辦法,便是速速將阿濟格與多鐸所統領的十五萬兵馬召回,全力在遼中一帶對抗唐軍,方可還有勝算。

只不過,唐軍已然近在眼前,自已哪怕立即去向阿濟格等人通知,等到阿濟格等人退兵回來,只怕這黃花菜都涼了。

更何況,阿濟格等人就算全力撤退,那遼西一帶必然空虛,已然沒有壓力的北面唐軍,說不定還能趁機搶佔遼西一帶的空城,甚至重鎮錦州,亦不可保。

這真是一個令人想起來,都能冷汗直下的結局。

只不過,現在唐軍已至,大清的迴旋餘地已是極小,哪怕再不情願,自已也只能咬緊牙關硬頂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又是一聲長嘆。

真沒想到,唐軍會有這般計策,倒是反過來徹底地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這一下,所有的主動權皆在唐軍這邊,自已只能被動應對,這種感覺,簡直想想就憋屈。

多爾袞心亂如麻,斥退信使後,便立即進宮,去見太后布木布泰。

此時,布木布泰業已歇息,聽到多爾袞深夜到來,料知定有大事,遂速速起身召見。

多爾袞入得殿來,亦不多禮,立即將唐軍來到營口的消息,向布木布泰緊急稟報一遍。

聽完多爾袞的敘述,布木布泰頓覺全身發涼。

她憑着女人的直覺,下意識地感受到,數十萬唐軍此番來到遼東,只怕大清王朝真要大禍臨頭了。

數十萬唐軍啊,兵精將銳,裝備精良,又有強力的火器助陣,無論是攻城掠地,還是野外決戰,都是極其強悍而可怕的存在。清廷精兵遠出,現在國中駐守的兵馬,真的還有能力擋住唐軍前進的腳步嗎?

望着臉色慘白雙目失神的布木布泰,多爾袞已猜到了她現在心下在想什麼,便壓低聲音道:“太后勿憂,我打算立即派人,卻將阿濟格多鐸所統率的十五兵馬召回,令他們立即撤兵返回盛京,一定要保住我大清都城不致有失。這是萬分重要之事……”

“攝政王,縱然阿濟格他們統兵及時返回,能得全我大清都城,但遼中與遼南各地,兵馬數量皆是薄弱,又如何能抵擋住唐軍的進攻呢?”未待多爾袞說完,布木布泰就急急地說出了自已的憂慮。

布木布泰這番發問,擊中了多爾袞的軟肋。

他知道,現在清軍各地的剩餘兵力,哪怕加上三順王的兵力,也不過十餘萬,根本就不是唐軍的對手。就算臨時全國抽調壯丁,組建新軍,那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不過徒費錢糧罷了。

只不過,在自已的情人面前,多爾袞不打算把這般嚴酷的現狀向她一一表明。

畢竟,現在遼中與遼南一帶的嚴峻局勢,就算告訴了她,又能有何辦法加以補救,只會徒惹自已的情人愈發難過傷心罷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臉上擠出笑容,安慰她道:“這些地方,皆有我大清軍兵,以及三順王之兵馬駐守,雖然初其艱難,亦可勉強守下來。而現在,本王會再緊急從全國範圍內選調壯丁,拉入軍伍,使守軍數量愈發壯大,各地官軍防守的任務,亦可輕鬆一些。”

多爾袞雖這般說辭,只不布木布泰臉上的憂色卻半分都未稍減。

她本是極聰明之人,當然知道,多爾袞說這番話語,只不過是爲了安慰她罷了。這遼中與遼南之地的守軍,想憑他們抵擋住數十萬精銳唐軍的進攻,只怕基本不可能。

不過現在的她,也沒有任何辦法可想,也只能點頭同意多爾袞的做法,讓他立即下去傳令,儘快做好抵禦唐軍的準備。

多爾袞親筆撰寫旨令,第一道,便是傳給阿濟格與多鐸,要他們見信之後,立即率領全部珍馬全力回返,力求在唐軍趕到盛京之前,入駐盛京確保都城安全。

第二道,便是分別傳給三順王,要他們就地做好防備工作,嚴防唐軍分兵來襲,確保其駐地不致失守。

第三道,則是令時任兵部尚書的濟爾哈朗,於全國範圍內,緊急徵兵,但凡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丁,不分族羣,全部就地徵爲壯丁,或組成新軍,或編入現有部隊之中,以確保有更多的兵力用於對抗唐軍。

這個深夜裡,清軍使者奉了多爾袞之令,急如星火般往各地傳信,而到了天亮之後,休息了一夜的唐軍,終於開始北上進攻。

二十餘萬唐軍,一路北上,以鋪天蓋地之勢襲來,一舉將那小小的耀州城團團包圍。

見到唐軍兵馬數量如此之多,城中的守軍,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奶奶的,唐軍的兵馬數量,足有守軍的數十倍,又有多達數百門巨炮助陣,這仗還怎麼打!

就在城中守軍惶惶不安之際,城外有唐軍哨騎飛馬而來,張弓搭箭,朝城中激射而來。

這杆箭擦過一名守軍的耳朵掠過,驚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不過,待其拾起一看,卻發現前杆上綁了白布,上面用滿漢兩種語言寫了數句短語。

守兵不敢怠慢,急急地走下城頭,將此箭交於城中主將。

此時,唐軍第二鎮鎮長安和尚,也就是擔任四鎮總指的他,在城下見到這名清軍守兵拿了箭信去上交,不禁臉上露出淡淡笑容。

他知道,只要這城中守將不傻,在見了此信後,都會知道,到底要作何決斷了。

畢竟,安和尚在信中,已向其表明態度,只要他們在一個時辰內出城投降,便可留其全軍性命,城中百姓亦是一人不殺,甚至個人財產亦可全部保留。特別是開城投降的主將,安和尚還打算額外開恩,讓他一家人帶着財產回返盛京。

能在這危如累卵的孤城中,得到這樣的好的投降條件,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而之所以安和尚決定先對耀州城進行勸降,一是爲了邀攬人心,二則是唐軍剛剛上岸,急需一個穩固的落腳點。這樣的話,這耀州城自已保全得越完整越好,唐軍便可以此處爲根據點,向清國各地發動進攻。因此,唐軍纔會在完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按兵不動,反對這座小城耐心勸降,以期得到滿意的結果。

不過,他也並未掉以輕心,依然喝令全部的火炮皆做好準備,四面圍城,準備萬一敵軍不肯投降,便全力攻城。

果然不出其所料,就在約半個時辰後,城頭便有動靜,數面白旗高高掛起,接着四座城門大開,那城中守將帶着城內兩千餘名守軍,垂頭喪氣地出城投降。

唐軍終於得到了自已想要的結果,兵不血刃地拿下耀州城,爲這次北伐作戰,開了一個極好的頭。

安和尚捋須大笑,立即令人收降這支清軍兵馬,然後便立即派人入城,接收城中重要府庫與官署,迅速地對這座耀州城實現了全面佔領。接下來,唐軍便強制性地將這些投降的守軍與城中百姓,全部押往營口海岸,讓停泊在那裡的水師船隻,將他們全部轉運到山東去安置。至於那名投降的滿洲守將,安和尚爲了獎勵其開城投降之功,遵守前諾,放其與一衆家屬北歸,准予離開耀州。

其實,之所以放這主將一家離開,一是爲表示唐軍寬大爲懷以麻痹各地的守軍,讓他們不願與唐軍對抗到底,二則是爲了給整個清廷通風報信,讓他們知道,唐軍此番前來,究竟有多麼壯盛的兵力,足以威懾整個清國。

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七十章 攻山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五章 夜遇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十章 門第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