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監撫

見得管毅進來,祖婉兒告辭離開。李嘯遂與管毅兩人,於桌邊分賓主而坐。

“李大人,學生今天前來,實爲有話憋在心中,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啊。”管毅的公鴨嗓子,又高喊了起來。

李嘯看着這個當日曾向他提出,挑拔韃子與流寇互鬥,從而讓大明從中漁利的所謂千古奇策的書生,心裡不由得暗想,這傢伙,該不會又想到了什麼稀奇古怪腦洞大開的東西,來自已面前獻寶吧。

李嘯擺擺手,示意他不必說這麼大聲。然後和氣地問道:“管毅你有何話,對本官但說無妨。”

管毅那雙圓圓的牛眼眨了眨,他降低聲音說道:“大人,這次的叛將謀逆之事,大人處置,雖爲寬仁,卻還妥當。只是學生在想,如果我軍中還是這般下去,沒有任何變化的話,那麼諸如姜尊之類反噬恩主的將領,既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管毅,你什麼意思?”

李嘯臉上的微笑,驟然消失,他眼神複雜地望向對面的管毅,不知道這個大膽的傢伙,如何竟說出這般話語。

“大人,學生想問,日後若再有崔玉之類的細作,用錢財或女色拉攏我軍將領叛變,卻又該如何處置?”管毅言語尖銳而直接,倒讓李嘯爲之一愣。

真是怪了,這人這麼晚來與自已談論這樣的話題,卻是何用意?

“這個,本官認爲,一是要加強將領的挑選,需得品德過硬者方可擔任,二是加強安全司的暗中控制,發現異動,便可及時處置。”李嘯平靜地回答道。

沒想到,李嘯一說完,管毅卻是連連搖頭。

“怎麼,本官所言,可有不妥?”李嘯問道。

“大人,你之所說,確有一定防治效果。只是在下看來,若僅僅這般處置,怕還是遠遠不夠。”

“哦,何出此言?”

“李大人,這次姜尊等人叛亂,說實話,規模與勢頭,均是太小,故大人能得以迅速鎮壓平定。而且大人能這這般快速控制局面,一是因其在大人鼻子底下謀亂,二是因爲叛將活動,皆處於大人的安全司監視控制範圍內。學生說句誅心之論,若是將來我軍發展大了,這心懷謀逆的將領領兵到了外地,安全司一時也難於監察,這將領若是不顧家屬,定要反叛,大人又能有何反制之招乎?”

李嘯心頭一緊,卻爲之語塞。

“大人,不恃人不叛我,但恃我不可叛!”

見李嘯沉默,管毅目光炯炯地回答,讓李嘯不禁目光一亮。

“你且詳說下去。”

“大人,將領暗藏私心,實是人之常情。縱然現在表現良好之人,將來是否會被細作與他人收買,卻是難知。大人之策,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但若要制其根本,學生認爲,在於分權。”

“分權?”

“大人,學生認爲,如要制約將領,最關鍵的一點,便是節制其在軍中的權力,使其只有領兵打仗的權利,卻沒有擅作威福的機會!”管毅沉聲道。

“唔。”

“一個將官,如要謀逆,若只有其一已之力,匹夫之勇,縱要生亂,禍害亦是有限。若其裹脅屬下軍兵一齊作亂,甚至割據城池,叛變通敵,其爲禍則甚矣。”管毅一臉誠懇地說道。

李嘯聽到這裡,不覺暗暗地點了點頭。

管毅所說的這樣的將領,孔有德,耿仲明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孔有德裹脅朝廷花了重金打造出來的精銳部隊,據佔登州作亂,整整兩年方被鎮壓下去,讓整個山東一片殘破。而隨後孔有德耿仲明又率領這隻部隊,帶着大批的金銀財寶和制炮操炮技術,渡海叛逃後金,讓後金如虎添翼,終成了大明帝國再也無法擺脫的惡夢。

李嘯心下長嘆,這個管毅,當日本以爲他只是一名紙上談兵的浮誇之輩,卻沒想到,此人的思計,卻還這般深刻。

倒是自已有些輕看他了。

“那依你之見,本官該如何是好呢?”

管毅沒有直接回答李嘯,他雙眼望着窗外,卻彷彿不經意地說道:“大人,學生想問,爲何皇上從前年開始,就一直不停地往各軍鎮派出監軍?”

李嘯聞言,又是一怔。

管毅說得沒錯,現在的崇禎,確是在四處派出監軍。

李嘯腦海中,立刻跳出前世所讀的《明史》中的記載:

“崇禎五年十一月,以太監李奇茂監視陝西,劉允中監視山西,王應朝監視關寧,吳直監視登島。。。。。。”

“崇禎六年夏,太監陳大金,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爲內中軍,會各撫道,分入曹文詔、左良玉諸營。。。。。。”

“崇禎六年六月,命太監高起潛監視寧、錦,張國元監視山西、石塘等路,監其將校,綜覈兵餉。。。。。。”

“大人,您可知,皇上這樣接連不斷地派出監軍,卻是何故呢?”

見李嘯不語,管毅又追問了一句。

李嘯眼神複雜地看着管毅,然後緩緩答道:“無非是官軍作戰不力,聖上擔憂將領不肯盡心,纔派監軍前往各處軍鎮,以監核督促各將盡心盡力爲國效勞罷了。”

管毅笑了笑,聲音低沉地回道:“大人,學生認爲,您只說對了一方面,學生在想,聖上這般做,更重要的原因是,爲了防止將領私下與韃子或流寇溝通,欺瞞朝廷,失去管控,甚至謀反投敵,這纔不得不派出監軍,以爲暗中牽制監核之用。”

“哦。”

李嘯心下猛地一驚,卻一時無法反駁。

“大人,《韓非子》中曾說過,鞋子再好看,也只能踩在腳下,帽子再破舊,也要戴在頭上。君天臣地,上下尊卑,等級有差,乃是國之序統,萬萬不可倒置。如果不能控制將領,任其作爲,那麼很自然地,也將對將領手下的軍隊失去管控。”

管毅說到這裡,一臉嚴肅。

“管毅,皇上這般派駐監軍,雖是爲了便於朝廷管控着想,但下面各軍鎮卻皆是暗中抵制,內耗極大。以致諸如山西提學僉事袁繼鹹,戶部給事中莊鰲,陝西按察副使賀自鏡等人,皆上書反對派駐監軍,又是何故?”李嘯問道。

“李大人,據學生看來,聖上之所以派出太監爲監軍,乃是因其爲自己身邊的親信之故,皇上長於深宮,朝夕與宦官們相處,故認爲太監們沒有私心,在派往各軍鎮後,能實心辦事。只嘆皇上初心是好,實則大謬!”

管毅頓了頓,接着說道:“皇上以爲,派出太監到軍中充當耳目,便可以防止文武官員的欺矇與謀逆,卻沒想過,這些人到了地方上,這點正面作用,遠不能抵消其帶來的禍害。要知道,宦官們皆是刑餘之人,雖有小部分忠心爲國者,但大部分皆是隻會擅長巧言令色騙取皇帝的信任,藉以招權納賄,暗謀私利。這樣的人,所謂“監紀功過”,不過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在外發財的機會罷了。這些派出的太監,到了地方上,往往只會一味的盤剝貪腐,禍害甚大,以至軍怨民怒,其對將領的牽制監視等正面作用,因此被大部抵消。這也是袁繼鹹等人強烈反對派駐監軍的原因。”

李嘯聽完,不覺陷入沉吟。

管毅說得其實挺有道理。明史記載,崇禎自身,因外派太監的必要性與禍害性如此交織難分,他自已也時常糾結於到底派還是不派的痛苦之中,以至於外派太監之事,定了又撤,撤了又定,反覆多次,自已亦是心神俱疲,不堪其累。

《明通鑑》中記載,崇禎於今年的六月份時,曾向朝廷各臣解釋自已外派太監監軍的苦衷,他在諭令中說道:“朕御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事悉委之以大小臣工,然比者多營私,罔恤民艱,廉慎者又迂疏無通,此士大夫之負國家也。朕不得已,方用成祖監視之例,分遣各鎮監視,乃一時權宜,欲諸臣自知省也,以信朕之初心矣。”

可嘆的是,崇禎這番自訴苦衷,既無法打動滿朝文武,還讓自已被歷史學家們貼上了一個重用內監的惡名。

一個即位之初大力打擊閹黨的皇帝,與一個隨後又重用太監爲親信的皇帝,竟然會是同一人,這歷史的弔詭之處,足讓後人嘆息無語。

“那管毅你的意思是,在我李嘯軍中,也派出監軍?”此時,李嘯似乎聽出了一點道道。

“大人,學生認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監軍這個模式,其實還是極有用處的。如將其改進完好,讓其既可起牽制監視將領的作用,又使其不得荼毒地方,禍害軍民,這樣一來,便是最合適不過了。”管毅笑着回答。

李嘯腦中,突然有茅寒頓開的感覺。

這管毅所說的模式,與後世共.軍的將領與政委共同領軍的模式,何其相似。

共.軍的這套模式,將領管軍事打仗,政委管審覈監察,完美地實現了打仗訓練與政治管控的相互結合,使自已的軍隊在組織度上,完勝同時代的國.軍部隊。這也是爲何常有大批的****將領率軍叛變投共,卻極少有****將領能率軍去投****的原因。

這是自已完全可以借鑑過來的模式啊。

這個管毅,雖然在出謀劃策方面,有紙上談兵大言炎炎之嫌,沒想到,在這類軍隊控制與管理的問題上,卻還頗有獨到之處。

此人,倒可重用。

“管毅,你所說的改進監軍模式,本官看來,實是甚好。本官在想,不如在我李嘯軍中,改成以下方式如何?”

“學生願聽大人高見。”

“以後在我李嘯軍中,爲有別於朝廷所立之監軍,特成立監撫司一職,以負責軍兵的薪金分放,戰功審覈,教習軍士,監視協助將領,報告部隊動態等事。而將領只能負責領兵打仗,訓練操整等軍事方面之事,如此一來,將領與監撫各事其職,分工明確,既不影響部隊打仗行軍,又能使將領因爲無法對部下施予威福,而失去裹脅部衆的基礎。這樣的話,將領縱有異心,亦是無能爲力。”

管毅連連點頭:“大人果是天縱英才,在下不過提個意見,大人便能這般加以實行,學生實是佩服。”

李嘯笑道:“管毅,那這監撫司司長一職,暫由本官擔任。由你擔任副司長一職,以後你的工作便直接向本官彙報,下面的監撫人員,亦由你全部負責。從今之後,每隊軍兵各設一名監撫分員,盾兵3隊設3人,槍兵6隊設6人,玄虎騎與飛鷂子各設一人,火炮部隊設一人,火銃隊設一人,水師設一人。這樣的話,除你之外,需另招14名監撫司人員。這段時日,本官再去各地招聘書生,招得合適之人後,便立刻補入軍中。”

管毅大喜,起身而拜。“學生謹遵大人諭令。”

(注:這兩章,說實話,寫得沉重與陰暗了些,是一種很不討喜的寫作方式,從這兩天迅速下降的推薦票上便可看出。但作者實在是想寫出自已的一點思考與意見,畢竟歷史本身,便是沉重嚴肅並能讓人深思的。如果只是套路化爽文寫作,種田暴兵平推世界大納後宮之類,網上已是汗牛充棟,也實在不缺作者這篇拙作。

當然,完成這一章後,作者會回到正常寫作道路上來,希望各位讀者能繼續支持,此謝。)

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四章 歸途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