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

聽到牛金星這番對局勢的分析,李自成怒火漸熄,眼中頓時又躍起閃爍的神采。

如果真能如牛金星所說,在山海關失利後,轉而攻擊宣府北路的唐軍第四鎮,並將這部兵馬徹底消滅,那麼李嘯在塞北的勢力,將會被全部剷除,而自已從此之後,亦可真的再無後顧之憂,當可全力南下,去集中力量掃滅殘明瞭。

而若是一統中原,天下既定,那局于山東一隅的李嘯,如何還有能力再與自已爭鋒。

應該說,與清軍聯合,一道進攻宣府北路,這是一步很不錯的走棋。

現在的大順,共有機動兵力近五十萬,哪怕分出二十多萬去攻打宣府北路,那些在京師以及北直隸各地依然有二十多萬兵馬駐守,其兵員數量,應對山東的李嘯,可謂綽綽有餘。

要知道,現在山東的唐軍,南有不服管束的弘光僞政權在側,北有滿清與大順虎視眈眈,其下兵力因爲分佈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諸省,卻是十分有限,根本就無能力進攻京師,那麼自已只要安排好留守軍兵,當可全然無慮地進攻宣府北路。

想來唐軍的第四鎮兵馬,兵力總數不足三萬人,如果自已派出二十餘萬兵馬進剿,再加上清軍的配合,南北兩面夾擊,拿下宣府北路,拔掉唐軍第四鎮的老巢金湯城,再把整個唐軍第四鎮全部消滅,當非難事。

想到這裡,李自成的臉上,不覺泛起開心的笑容。

“好哇,牛大眼你這廝這話,倒也有點道理。這山海關拿不下,若能拿下整個宣府北路,倒亦是好事。行,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去與清軍聯繫,儘快開始準備攻打宣府北路。”李自成說到這裡,咬了咬牙,一臉狠色:“至於本次出征的統帥,由俺親自出任,奶奶的,俺要來個他孃的御駕親征!”

李自成一錘定音,剩餘的事情,自然是牛金星去忙碌聯絡。

在通過與清廷互派使節溝通後,雙方約定,在一個月後,雙方各自聚集重兵,到宣府北路南北兩處,然後一道向唐軍夾擊進攻,爭取在數月之內,把唐軍第四鎮兵馬徹底消滅。

閒時光陰易過,經過近一個月的厲兵秣馬與精心準備,李自成開始正式出兵,攻打宣府北路。

他安排李過爲京師留守,負責京城與北直隸的防禦事項,而他自已則點起二十五萬精銳兵馬,由劉宗敏與劉芳亮二人分任副將,御駕親征。

這支兵力雄厚的大軍,從京城誓師出發,然後浩浩蕩蕩地徑攻宣府北路那南面門戶龍門堡。

與此同時,清軍爲了一雪前恥,也爲了更好地與流寇一道瓜分宣府北路的土地,同樣大動兵馬出征。

多爾袞下令,讓駐屯在廣寧的吳三桂部兵馬,亦在此次徵調範圍之內,又從各個生女真部落,以及依附滿洲的蒙古諸部,總共臨時蒐羅了一萬餘名蠻族戰士,總共派發了十五萬大軍,規模可謂驚人。

此次出征,復由他自已親任統帥,另再由阿濟格與阿巴泰分任副將,全軍在廣寧集結完畢後,便令吳三桂部兵馬爲前鋒,立即西進,繞過喀喇沁、奈曼、東土默特等蒙古部落,集中兵力進攻宣府北路北面門戶獨石口。

流寇與清虜聯合進攻宣府北路的消息,迅速便被京城中唐軍安全司密探,稟報給了在山東濟南的李嘯。

李嘯收到消息,心頭卻是冷笑。

這些流寇與韃虜,還真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他們在山海關之地吃憋,便想在宣府北路找場子。哼,想得倒美。

想來我唐軍第四鎮兵馬,亦是久戰精銳之師,又有金湯城這座經營了近十年的堅城爲依託,哪怕宣府北路其他地方皆盡丟失,但他們想在短短時間裡攻下金湯城,消滅第四鎮這支精銳勁旅,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只不過,自已卻也不可掉以輕心。

畢竟,流寇與清軍,以總共四十萬的兵力,去聯合攻擊這外無援兵的第四鎮兵馬,縱是靈活應對,憑城堅守,雖然能堅守相當長的一段間,但如果自已這邊長期不能施於援手的話,久被圍困的金湯城,怕亦有莫測危險。可能最終的結果,就算能守住,這第四鎮兵馬,亦會損失慘重。

這樣的結果,是自已能承受的代價嗎?

換句話來說,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在考驗自已的戰略決定,到底是先圖南,還是先圖北。

李嘯思慮良久,最終還是決定,按原計劃行事,先行解決弘光僞政權,再發兵北直隸,以圍魏救趙之計,強迫流寇退兵。

畢竟,江南膏腴之地,若是久被弘光僞政權佔據,對自已來說,實在是大大的不利,更何況,自已在兩鎮練成的情況下,當不可再給弘光僞政權以穩定局面苟延殘喘的時間。

這樣的話,自已這番南下征戰,當需速戰速決,方爲妥當。而整個戰略目標,就要相應改動了。

李嘯原本的計劃,是要除了拿下整個江南後,還要如真實歷史上清軍滅南明一樣,一路尾追着弘光政權,不斷地繼續進攻,直至將其徹底消滅,不留後患。

但現在,考慮到宣府北路第四鎮的壓力太大,這個戰略目標只能分步實施,首要目標,便是以先拿下江南地區爲主,再徐徐後圖弘光僞政權的殘餘勢力。

想到這裡,李嘯亦不由得感嘆,現在的全國局勢如此微妙,自已只能儘可能穩妥行事,方是正確的做法吧。

故而,這段時間內,唐軍第四鎮兵馬,必須獨自承受極大壓力,獨自應對清順兩軍聯合夾擊,這樣的做法,算是爲全國戰局作出必要的奉獻與犧牲吧。

李嘯思慮既定,迅速地給唐軍第四鎮鎮長段時棨飛鴿回信,叮囑了他許多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的用兵之道。

三天後,唐軍第四鎮鎮長段時戶棨,收到李嘯的來信後,立即開始如信佈置。

重興元年農曆七月底,這夏日炎炎的時節,李自成親統大軍,一路過延慶左衛,懷來衛等處,終於來到了宣府北路的南面門戶龍門堡。

看到面前這座空無一人的廢棄關堡,李自成不由得眉頭緊皺。

一路上,他總在想着,唐軍極可能會利用宣府北路的諸多關堡,憑堡堅守,沿途狙擊自已這二十五萬大軍,卻沒想到,他們倒是撤退得堅決而徹底,把宣府南面門戶龍門堡,全部丟給了自已。

而這一路上,自已更可看到,唐軍已將沿途的百姓全部撤走,田野中尚未成熟的高梁也全部割盡,來了個徹底的堅壁清野。唐軍這般果決地一心退守,倒還真出乎了自已的預料。

李自成心下暗忖,如果唐軍真的已將整個宣府北路堅壁清野,百姓業已全部轉移到金湯城中,那麼自已接下來,是不是可以長驅直入,徑自攻到金湯城處呢?

只不過,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冒險。

畢竟宣府北路地域頗廣,關堡衆多,如果自已一味銳意輕進,萬一唐軍在哪座關堡悄悄設了埋伏,打自已一個措手不及,可就糟了。

李自成思慮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爲了穩妥起見,在唐軍已然撤走的情況下,依然要分派大軍去分別探查,以免唐軍有埋伏之兵力,然後,全軍搜索前進,最終齊頭並進來到金湯城外,復與清軍一道合力攻城。

思慮既定,李自成立即開始下達命令。

他下令,全軍分成三部,分別由自已以及劉宗敏劉芳亮統領,三路兵馬互爲犄角,一道搜索前進,最終匯合於金湯城下。

這三路兵馬,自已統領人數最多的中軍十餘萬兵馬,劉宗敏統左軍七萬兵馬,劉芳亮統右軍七萬兵馬。三路兵馬分派既定,立即開始分頭行動。

其中,李自成部中軍的行動路線,是駐守在龍門堡一帶,掃蕩整個南河一帶,把附近的小白門堡,龍門關堡,三岔口堡等處,掃蕩搜查完成後,全軍再徑自北上,直攻金湯城。

劉宗敏的左軍,是渡過南河,直取鵰鶚堡,然後沿着龍門川左岸北上,再拿下赤城堡與鎮寧堡,在這裡與劉芳亮部匯合後,全軍迂迴到金湯城東北,截斷唐軍第四鎮的退路。

劉芳亮的右軍,在渡過南河後,全軍沿龍門川河右岸北上,直取滴水崖堡,寧遠堡,樣田堡,然後西渡龍門川,與劉宗敏部匯合,再全軍進逼金湯城。

然後,在全軍抵達金湯城後,圍而不攻,等到清軍掃滅宣府北路北面的唐軍後,再與清軍一道圍城。然後在準備周全後,發起全力進攻,爭取一舉拿下金湯城,徹底消滅唐軍第四鎮兵馬。

接下來,三軍分別進擊行動,不出李自成所料,唐軍果然早已遁去,大軍行進到各處軍堡,一無所獲,百姓近乎絕跡,田野中只剩下割了個乾淨的整整齊齊的高梁杆荏,一路掃蕩過去,連個唐軍的影子都未曾見。只能有時候,偶爾遠遠看到幾個零零散散的唐軍哨騎,只不過,等到流寇騎兵想去追擊時,他們早就一跑就不見人影了。

李自成部的中軍如此,劉宗敏的左軍與劉芳亮的右軍,亦是差不多同樣的情況。

見唐軍對自已如此畏怯,象個膽小的兔子一般躲起來不敢見人,流寇頓時大爲驕狂,原本的謹慎小心,漸漸都被浮躁與輕進所取代。

於是乎,他們警惕性開始迅速下降,流寇本性開始顯露,不斷有軍兵開始脫離主陣擅自行動,三支軍隊的兵力,皆開始逐漸分散,紀律性與組織性日漸鬆弛。

每個人都開心地想着,原本以爲征伐宣府北路,剿除那些悍銳能戰的唐軍,會是一場極其艱苦犧牲重大的戰鬥,卻沒想到,現在的進軍,倒是比旅遊還要輕鬆。

因此,整個流寇軍伍,在日漸散漫之際,對唐軍亦是愈發輕視。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得意洋洋無所顧忌地四下掃蕩進軍,兵力越來越分散之時,唐軍已然開始悄悄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五天後,劉芳亮的右軍,在一路拿下滴水崖堡與寧遠堡後,其中一部軍兵約三千人,復向右邊進軍,前去掃蕩一處小型百戶堡,長種堡。

這裡靠近湯山餘脈,地勢開始起伏,不象先前所經之地一樣平臨無垠,按理說,在這樣丘附起伏的地界行軍,應該小心行軍,派出哨騎哨探前行,方爲妥當。只不過,自龍門堡分兵以來,劉芳亮的右軍連日裡半個唐軍都尋不見,頂多遠遠見過幾個唐軍哨騎,他們的警惕性早已大大下降,驕狂與輕敵的心態,倒是四處蔓延。因此,這部由一名都尉統領的三千人部衆,根本就未事先派出哨騎探查,而是大大咧咧毫無顧忌地全軍開進,徑直朝長種堡進軍。

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前面一處無名山谷裡,唐軍乙營甲總兵馬,在第四鎮副鎮長劉文秀的親自帶領下,已悄然佈置好了一處口袋陣,正等着他們象一羣無知無畏的蠢豬一樣,自已拱了進來。

三千餘名流寇軍兵,就這樣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毫無察覺地走進了唐軍的口袋陣中。

等到這三千餘人,全部走了山谷之後,一直躲在草叢中的唐軍副鎮長劉文秀,冷冷一笑,下達了全面攻擊的命令。

山谷的兩頭,迅速地被大批唐軍槍兵牢牢封堵,紮緊了口袋,兩邊山腰上,一千杆火銃幾乎同時打放,共有八百多杆響打響。

火光刺目,餘焰飄飛,大團大團的白煙涌起,八百多顆細小鉛彈,有如死亡的小鳥,歡叫着向敵人飛去。首輪齊射,就幹翻了三百餘名流寇軍兵。

連綿的慘叫從山谷中響起,剩餘的流寇瞬間被打懞了,而在他們有如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竄之際,第二輪齊射又開始了。

又是二百餘名流寇被瞬間放倒,剩餘的流寇,迅速地崩潰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四章 歸途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四十章 祖寬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