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

李嘯這句斬釘截鐵的話,讓司禮監太監徐高,瞬間瞪大了眼睛。

真沒想到,唐王的表態這麼快,又這麼有擔當。

他原本以爲,現在貴爲唐王,又幾乎是完全獨立狀態的李嘯,對於這道近乎哀求式的諭旨,必定會內心鄙薄,然後在表面大力叫苦,不停強調困難,推三阻四地不肯撤兵回國。卻沒知道,李嘯這位曾經反叛過朝廷的重臣,竟會答應的這般爽快。

更重要的是,李嘯貴爲親王,竟提出要親去救援,這般置生死於度外的舉動,足見忠義可靠,更顯赤誠丹心。

一時間,徐高極其激動,幾乎想要向李嘯伏拜而謝了。

只不過,他又在瞬間想到,現在久處遼東的唐軍,即使想要立刻撤走,卻又談何容易。

“唐王,聽聞貴部皆在遼東,水師船隻尚在山東未曾回返,那要撤兵的話,是不是也只能暫時等待?“徐高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

”眼下大規模撤兵,確是不及。但本王可以先親率精銳騎兵,從營口搭乘現有船隻回返,希望無論如何,也要把皇上給救出京城出來!”李嘯目光灼灼,一字一句地說道。

望着徐高十分迷惑的神情,李嘯輕嘆一聲,又繼續說道:“徐公公,你從海路來時,流寇便已從宣府與北直隸兩路合擊,直取京師,京師的局面,已是形如累卵,岌岌可危,如何還來得及等本王全部安排妥當,再行撤兵回國。若要等到我唐軍,全部從遼東搭乘船隻撤兵回國,那京城只怕已被流寇攻取多時了!於今之計,只能是由本王統率親兵,先行趕回京師,無論如何,要先把皇帝從京師救出,再作計較。”

徐高終於明白了李嘯的意思。

原來,現在李嘯已做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在流寇攻勢這般急切,如此兇猛的情況下,現在的京師,已是根本不可能保住的了。

現在的唯一可行之計,便是趁着敵人尚未攻城,好歹把崇禎皇帝這個大明帝國的首腦,趕緊從京城中救出,從而爲整個大明王朝留住重新振興的根本。

徐高想到這裡,心下喟然長嘆。

不過,他略想了想,又試探着問了一句:“唐王,咱家在想,流寇行動如此之快,我等縱然立即趕回,萬一京師已被流寇圍住,又當如何?”

聽到徐高這句問話,李嘯的臉色,頓是愈發凝重峻刻。

李嘯知道,徐高所說的這種情況,可謂是最壞的狀況了,而且極有可能會發生。

而一旦這種最可怕的事情發生,那麼,哪怕是諸葛重生,孫武再世,亦無能爲力了吧。

李嘯沒有立即回答,只轉過頭去,目光投向遙遠的窗外。許久,才緩緩回道:“盡人事,聽天命。縱是如此,本王亦要親往救之,以期盡最大努力,把陛下從京城救出。此言既出,斷無悔矣。”

徐高聽到這裡,對李嘯頓是愈發佩服,他再不多話,一掀襟擺,有如參見皇帝一般,跪倒在李嘯面前。

“唐王如此忠肝義膽,咱家歎服之至,請唐王受咱家一拜!‘

“徐公公何必如此,速速見身。”見徐高這般伏地跪拜,李嘯急急上前,將其從地上攙扶而起。

“那,咱家請問,唐王打算何時率兵出發?“徐高從地上站起來後,又趕緊追問了一句。

”今天準備,明天一早就出發。徐公公遠來辛苦,今天就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就隨本王一起返回京城吧。“

”好,那咱家先行告退。“

徐高退下去後,李嘯立刻派人去叫田威與劉國能兩名大將,前來客廳議事。

很快,二人來到客廳,李嘯也不多與二人廢話,立刻開門見山進入正題。

二人聽了李嘯對時局的簡介,皆是大吃一驚。

而接下來,聽李嘯他自已的打算後,二人更是目瞪口呆。

“李大人,萬萬不可啊!現在局勢這般險惡,京師危如累卵,唐王乃是萬金之軀,更是一軍之主,如何可以身犯險,定要親去搭救皇上!在下雖無能,情願身代唐王,立即趕往京城去救皇上。”田威目光急切地望向李嘯,臉上有難以言說的焦灼。

“是啊,田鎮長說得對。唐王乃是一軍統帥,是全軍上下的主心骨,萬萬不可以身試險,親自去救那皇帝。只要大人你下令,國能願立率精銳軍兵趕往京城,一定把皇帝給救出來。”在一旁的劉國能,亦是急急插話,決不同意李嘯前自帶兵前去。

李嘯目光復雜地打量了一下二位愛將,微嘆一聲緩緩回道:“二位,本王剛被封爲大明親王,皇上有難,安可不出手相救。況且解救皇帝一事,既是臣子本份,又系事關重大,萬萬不可有失,此事本王若不親歷親爲,亦實難放心。故本王思來想去,只得由本王親率兵馬前去京城,方是最爲妥當。至於遼東之地,尚需二位合力駐守,且待船隻從山東裝運糧食與輜重回來,再相機退兵回國。此事亦是干係重大,事爲我軍根本,萬萬不可出錯,就全靠二位盡心了。”

田威與劉國能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眼神中皆滿是無奈。

田威猶豫了一下,又問道;”唐王,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你趕到了京師,那皇帝去不肯離開京城,硬要在城中死守,又當如何?“

李嘯臉色凜然,沉聲回道:“若如此,這般緊要關頭,本王當採取斷然手段,定要將皇上從京城撤走,這事絕無商量。”

田威與劉國能還欲相勸,被李嘯擺手制止。

”不必多說了,本王心意已決,今天準備妥當,明天便要出發。其餘諸事,請二位聽本王安排。“

李嘯說完,接下來開始立即安排各類重要事情,大致爲以下內容。

1、李嘯明天帶親隨的五百名護衛騎兵,南下營口,從那裡搭乘營口港處的剩餘船隻,徑直駛往天津河間府大沽港。

2、遼東這邊一切事務,暫由田威全權處置,假裝與清廷繼續進行談判,然後暗中組織撤兵。

其中海城與營口的兵力,全部撤回山東,鎮遠堡的兵力,則全軍退回宣府北路金湯城。全軍在撤退時,需得將兩座城池徹底毀爲平地,附近的鄉野城鎮,也全部加以摧毀,總之不可留下任何物資或人口以資敵。

3、等從山東返回的船隻抵達營口後,僅用一半船隻運送自家軍兵退回山東。另一半船隻,則去裝運山海關的祖大樂部與寧遠城的吳三桂部。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李嘯考慮現在流寇進軍極快,那處於京城北面的山海關總兵祖大樂部,以及寧遠總兵吳三桂部,估計是既來不及入京城救援,又沒辦法從流寇與清虜的夾擊下逃脫,爲防止其投降清廷或流寇,需得派出至少一半船隊,緊急前往該處,協助其從海上撤走。

李嘯確信,只要自已行動及時,那麼,來不及撤走的祖大樂與吳三桂,一定會相當感激自已的及時救援。

田威與劉國能二人,大聲應命,隨後李嘯復與他們商談了一些細節,二人便告退而去。

次日,李嘯親率五百護衛騎兵,又帶上了太監曹化淳以和徐高一拔人,一行人從海城直下營口,再從這裡登上僅有的數艘船隻,徑往河間府駛去。

憂心如焚的李嘯明白,現在的自已,其實是在與時間賽跑,一定要盡力趕在北京被流寇圍城之前到達,方是唯一的希望。

李嘯忽然覺得,現在的僅率親隨騎兵,便徑往京城去解救皇帝的自已,倒有點象三國時的關雲長,無懼生死,單刀赴會。

只是,自已現在縱然全力而行,又能趕得上現在局勢的變化麼?

李嘯不知道。

他的擔心,很快就變成現實。

就在他們在海上疾疾而行,一路南下,剛剛到了大沽口港時,流寇的大軍,終於從南北兩個方向,把整偌大一座北京城,牢牢地圍在其中。

流寇裡三層外三層地把京城圍得鐵桶一般,至此,崇禎皇帝再無脫逃的可能了。

早在前些時日,大順軍進抵居庸關,總兵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號稱天險的京師“北門鎖鑰”,便在大順軍面前敞開了。

大順軍在一片順利的局勢下,快速逼近京師,讓明廷蒙上一片陰沉的氣氛,崇禎和他的大臣們,頓時陷入了焦頭爛額又束手無策的境地。

在流寇快速向北京進軍之際,崇禎與朝臣們在建極殿中,緊急商討對策,便令崇禎大失所望的是,這些往日裡高談闊論互相攻訐的高手們,一個個噤若寒蟬,但相顧不發一論矣。

皇帝故作鎮定,按照常例召對考選諸臣,以抵禦滿清和大順軍以及籌措兵餉爲題,讓他們挨次奏對。

說起來,在這厄運臨頭的時候,他做這種毫無實際意義的官樣文章,實在是毫無意義,只不過是藉以安定人心罷了。然而,在這緊張萬分的時刻,就連他本人,那內心的無限恐懼也再無法掩飾了。

朝中每個大臣都清楚看到,皇帝在聽取諸臣奏對時,已經完全心不在焉,根本就未能聽進幾點。

“上或憑几而聽之,或左右顧而哂之,是日帝笑語頗失恆度。或斟茶,或磨墨,皆親手自爲之。如忽忽無緒然,非平時莊涖景象也。”

崇禎明顯表露的焦灼與恐懼,讓整個朝堂頓時更加騷然不安。

奏對還沒有結束,這時的內官太監王承恩,急急跑入殿中,向皇帝遞進一件密封文書。

朱由檢打開一看,立刻面無人色。

他大叫一聲,竟在龍椅上,昏厥了過去。

見到這番驟變,參加奏對的朝臣們面面相覷,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朝堂上頓時亂成一團。

見到皇帝昏了過去,朝堂上一片混亂。老奴王承恩倒還頗有主見。他首先急急喝令散朝,便立即與幾個小太監一起,駕起昏過去的皇帝,往寢宮而去。

扶着皇帝到了寢宮,王承恩立即派人去把御醫叫過來,御醫匆匆趕至,手忙腳亂地給崇禎紮下數根銀針,又灌服了一劑湯藥後,崇禎才噗地一聲,吐出一口污血,悠悠醒轉。

“陛下,現在可曾好些了?”王承恩拿着一塊明黃絲巾,手心地幫崇禎拭去嘴角的血污,一邊顫聲問道。

崇禎陰沉着臉沒有說話,待王承恩將他嘴角的血污拭盡後,他一把抓起御桌上的茶杯,咬牙兇狠擲出。

“砰!”

一聲爆響,這個青花精瓷茶杯,在水磨白玉石地面上被砸得粉碎。

“皇上,你……”

“你們都給朕出去。”

“皇上……”

“出去!沒聽到朕說話嗎?!”

崇禎這聲爆喝,讓王承恩及一旁的御醫和小太監們,都嚇了一大跳。

那御醫還想說話,王承恩向他連連使眼色,示意他不必多言,讓他和他們一起,喏喏告退。

空蕩蕩的寢宮中,崇禎無力地癱靠在龍榻上,臉上滿是痛苦與迷茫的神色。

崇禎之所以這般失態,是因爲,那封密書,是前線傳來了昌平失守,起義軍即將兵臨城下的可怕消息。

原來,就在昨天的傍晚,大順軍先頭部隊到達京師北面的土城(即元大都北面城牆遺址),此處一下,大順軍可以再無顧忌,直接進抵北京城下,開始攻城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令崇禎心碎的信息。

那就是,那被他寄予最後的希望,襄城伯李國禎所統京兵三大營的最後兵力三萬餘人,皆屯紮於京城之外,在土城失守後,大順軍一到,就立即全部投降。

三萬京兵投降,大批大明精心鑄造的火炮火銃等器械,轉手之間全部落入敵手,即將便成了流寇攻城的利器。

現在的局面,雖然流寇還沒有立即開始攻城,京師卻有如甕中之鱉,更無可用之兵,也再無外地兵馬入援的可能性了。

崇禎近乎恐懼地想道,難道,現在的自已,只有束手就擒一條路可走了麼?

心情焦燥的他,久思無計,又從牀上起身,象一頭困獸一樣,繞殿環走,拊胸頓足,嘆息不已,連聲高呼:‘朕用人不明,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啊!’

春風料峭,皇帝的悲呼,迅速地被呼嘯冷風撕成碎片,再不可聞。

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二十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十一章 酒樓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