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

返回京城後,萬曆皇帝隨即召方玉入宮覲見。

偌大的東暖閣中,萬曆皇帝已屏退衆人,只有君臣二人在其中,一坐一立。

“方玉,你是不是因爲,朕已答應不殺你,纔敢這般信口雌黃的?“

這一路返回皇宮後,萬曆皇帝的臉色已和緩了不少,怒氣也平息了許多。但端坐在龍椅上的他,卻依然耿耿於懷地向方玉發問。

“臣說過,皇上可隨時去當地開挖,若情況與臣所說的不同,臣甘願領死,以抵欺君之罪!“方玉還是一臉平靜。

萬曆皇帝凝視了他許久,才用一種猶疑的語氣,壓低聲音向方玉問道。“方玉,若此處陵址,真如你所說的那般情況,那朕卻如何處理?”

“稟陛下,那當然只能是另擇福地,方爲上善之舉。”方玉拱手回道。

“這樣的話,那朕不選大峪山,而改回形龍口之地呢?”皇帝沉吟了一下,打算退而求其次。

“稟皇上,這形龍口,微臣也暗中探查過,此地與大峪山地脈一系,皆是衰火之象,非適合陛下萬年後安息的上佳福地。”

聽到方玉又加以否決,萬曆皇帝頓是眉頭大皺。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的要費時費力地,去重新尋找合適的陵穴之地麼?

只是重擇福地,談何容易!

想想到現在,折騰了近一年,費了多少人力物力,纔好不容易找到這兩處風水陵地,若又要全部推翻,重新再找到的話,那有這麼容易!

更何況,兩宮皇太后那邊,也不好交待啊……

皇帝正思怔間,方玉又開口道:“其實,以在下看來,大明開國到現在,已歷二百餘年,現在京城郊外,能給我大明皇帝選擇的火系陵地,已然十分稀缺。皇上若要擇得一處風水上佳的萬年福地的話,再於京城挑擇陵地,已非合適之舉。”

“哦,那依你看來,朕要卻要去何處擇陵,方爲合適?”萬曆皇帝逼問了一句。

方玉輕輕咬了咬牙,撲通跪地,大聲稟道:“臣以爲,若真在選擇上好陵地,保佑我大明龍脈綿延,國祚長久的話,需得前往遼東瀋陽擇陵,方爲合適!“

聽了方玉的話,萬曆皇帝頓時瞪大了眼睛。

不是吧,這京城之外不擇,竟要去千里之外遼東瀋陽擇陵,這,這簡直是荒謬至極!

“方玉,你越說越離譜了!朕雖富有天下,奄有四海,然自古以來,帝王擇陵之法,宜集不宜散,你讓朕的陵地,與在京郊的列祖列宗分開,獨去那偏遠蠻荒的遼東瀋陽擇陵,豈非笑談!“

聽到皇帝這厲聲責問,方玉一咬牙,大聲稟道:“皇上,臣這番安排,看似奇談怪論,卻是用心良苦啊!因爲據臣以道術感知,這遼東瀋陽之地,龍脈已醒,龍氣漸集,紫氣纏聚,卻是有新朝出現,將在此定都,漸而吞併我大明之象啊!以臣看來,若能不及早用真龍帝陵鎮住龍穴,以壓制遼東初起之龍氣,則臣只恐將來,那遼東龍氣大旺後,龍脈化形,潛龍躍空,可就再難壓制啊!“

方玉說完,長揖一拜,伏地不起。

“方玉,你好大膽!你這廝真真越來越放肆了!這等反悖之話,你,你也敢胡言亂語麼?”萬曆眉頭大皺,臉色十分嚴厲。

方玉苦笑道:“皇上,方玉食君之祿,自當分君之憂,安敢編造胡言誑語,來欺騙陛下啊!正因這殿中,只有陛下與微臣二人,此話又不落他人之耳,臣纔敢對陛下盡心相告。”

“哼,諒你也不敢拿自已腦袋開玩笑!那好吧,現在東暖閣中也無外人,你就把遼東龍脈甦醒一事,對朕詳細言之。”萬曆皇帝繃着臉,直直地凝視着他,沉聲說道。

方玉擡起頭來,緩緩回道:“皇上,這遼東之地,有龍脈興起一事,卻還得從上古時期說起。史書記載,上古時期大禹爲平定洪水,在南方地區,以天帝所賜之軒轅寶劍,連斬了九條肆惡作孽的惡龍,才使得洪水平息,江河歸海,我華夏子民,方得以繁衍至今……”

“這些上古傳說,朕從小便讀過,何需你來告知,你且挑緊要的話說。”萬曆不耐煩地說道。

“皇上,這九條惡龍,被大禹所斬後,其龍魂不滅,因南方難於存身,遂潛逃北地,在北邊蠻荒之地,潛地藏形,化爲當地龍脈。在不斷地吸取北地精氣後,漸圖恢復,以報當年在華夏被斬之仇。而每次有惡龍龍脈甦醒,對我華夏漢人來說,都是一次大劫難啊。”

“你且詳細言之。”

“皇上,這第一條惡龍龍脈甦醒,便是秦漢時期的匈奴,匈奴一興,從此北方不寧,漢朝雖舉傾國之力,打得匈奴西遷而去,卻也耗空了國力,坐大了國中諸侯,終使強大的漢朝,在一片混戰中,走向滅亡。”

“那第二條呢?”

“這第二條惡龍龍脈甦醒,便是五胡十六國時的鮮卑,數家鮮卑,無論是慕容鮮卑,還是拓拔鮮卑,他們的興起,都給華夏大地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北方各州郡的漢人,成片被殺有如殺豬宰狗!若無冉閔的屠胡令,北方漢人怕已被胡人殺絕了種!這鮮卑諸部的興旺,完全是在漢人的鮮血與淚水中完成的……”

“好了,這般血腥史事,朕不忍再聞。那後來之事,你就一次性地簡略說了吧。”

“是,陛下,第三條,便是興於五代中國的契丹,第四條,便是完顏氏的金朝,第五條,便是塞外的蒙古,而這第六條,以臣測之,乃是數十年後,將興於遼東的一條惡龍龍脈,極可能會應驗在,東北的某個野蠻部族身上。“

方玉說到這裡,刻意打住,瞥眼過去,觀看皇帝的臉色。

他看到,萬曆皇帝臉色十分複雜,年輕的臉上,卻寫滿了憂鬱之色。

“那依你看來,若要破解此條惡龍龍脈,就只能讓朕的萬年福地來鎮住嗎?那朕萬年之後,就只遠離京城與祖宗,只得一個人孤零零地長眠在那遼東瀋陽嗎?“

萬曆皇帝的臉上,顯出十分痛苦的神情。

“皇上……“

“方玉,你可知道,若朕這般做,休說兩宮皇太后處難以過關,便是這滿朝文武,也要罵朕背棄祖宗,聽信方士謬言,棄家國大業於不顧了,還有各地宗室以及軍民百姓的議論之語,怕是蜚短流長,無日不休了。這舉國上下,種種壓力加起來,朕,朕真的承受不起……”

皇帝說完,一臉頹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方玉面容嚴肅,伏跪於地的他,沉默無言,有如木雕。

“方玉,除了移朕陵址外,可復有他法,能化解這遼東龍氣,解此危局麼?”皇帝沒有擡頭,聲音很低。

聽了皇帝的話,方玉臉色黯然,在心下不由得長嘆了一聲。

他知道,想要說動皇帝改變主意,遷址瀋陽,實是千難萬難,乃至根本不可能被採納。

也許,這個建議若被他人聽到,上報給了兩宮皇太后的話,那麼,可能這事還根本未拿到朝堂上來討論,自已就會因妖言惑君,動搖國本之罪,被腰斬處死了。

方玉沉吟良久,終於打算搏一把了。

“皇上,若遷址之事確實困難,臣還有一十分行險之計,倒可一試。“

“哦,此爲何計?“萬曆眼中一亮。

“那就是,由微臣選擇風水術士,前往東北,破消龍脈,斬除龍根,亦可解此危局。只不過,此法屬於逆天而行,乃是強行改變天命之舉,若不成功,則微臣與大明,被反噬的程度,將會相當厲害。“方玉咬牙說道。

“哦,會是何樣結果?”萬曆皇帝的臉色也十分凝重。

“微臣將會身患惡疾,或橫遭厄運,且在死後,神魂定會被拘九幽之下,萬世亦難超脫。而且極可能子孫絕滅,無一幸留。”方玉說到這裡,眼中已泛淚光。

“而大明的國運,則會被這惡龍龍脈完全吞噬,國家覆滅,宗族難留,漢人廣遭屠殺,百姓成爲豬狗不如的下等人,我華夏數千年衣冠文化,極可能至此斷絕,後世難尋……”方玉已然哽咽着說不下去了。

萬曆皇帝的臉色,頓時僵住了。

漸漸地,年輕的天子眼中,竟也隱隱有淚光閃爍。

……

此時,在雩時鎮外的唐軍大帳中,說到這裡的相士方中吉,眼中亦是淚光閃閃,他急急撩起道袍,拭去險些流出的淚水。

李嘯在一旁,亦是一臉嚴肅,一言不發。

方中吉頓了下,繼續講道:“後來,萬曆皇上經過反覆思慮,還是決定,派出我祖父方玉,前往東北,查找惡龍龍脈,斬斷龍根,以解除大明之根本禍患。隨後,萬曆皇上秘密封我祖父方玉爲御國大相師,讓他帶着八名頂級風水術士,前往東北破解龍脈。我祖父領命後,遂與這八名風水術士,化裝成普通道人,帶上法器秘具,前往東北而去。”

“後來呢?”

“後來,在東北各地,經過了近十年的艱苦探查和找尋,我祖父方玉,成功斬斷了三條惡龍龍脈。但這三條龍脈,皆是尚在沉睡狀態下的剩餘惡龍龍脈,而那條正在甦醒的第六條龍脈,這條即將顛覆我大明國運的惡龍龍脈,卻不知爲何,始終無法找到。”方中吉說到這裡,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哦……”

“我祖父不甘心,又在遼東找尋了三年多,再三查找無果後,纔不得不返回大明,準備向皇帝稟報此事。卻沒想到,他回來時,朝廷中發生了一件重大的風水事件。”

原來,雖然當年方玉,力阻這大峪山定陵動土,但最終因爲京城附近吉地難尋,方玉的警告,又被監正楊汝常人肆意詆譭,說他包藏禍心,聳人聽聞,讓萬曆皇帝萬萬不可聽信他的話。結果三人成虎,衆口鑠金,又因方玉早已出發去了東北,無法查問,故原本就心存疑慮的萬曆,最終還是同意了,就在這大峪山開挖陵墓。

沒想,到了萬曆十八年,陵墓快建成之際,正在進行最後一道工序開挖地宮時,卻出現了不祥之兆。

原來,由楊汝常等風水師所定下的,將來置放皇帝棺槨的地方,出現了一個重大意外,那就是,在原本還算鬆軟的砂地中,竟挖出了一塊堅硬的花崗岩大石頭,這在風水學上叫寶牀之下,無土有石,三代之後,祿斷嗣絕,這可是嚴重地犯了風水的大忌。

至此,方玉當年的預言,全部應驗。

而大明朝廷之中,自然是有人開始藉此機會,興起了一番互相攻訐內鬥的鬧劇。

禮部尚書徐學謨、輔臣申時行等人,遂聯名攻擊監正楊汝常,說他收取賄賂,妖言惑衆,徒費財力,終成這般亂局,理當重懲。

在一衆朝臣指責下,楊汝常被捉拿入獄,後由張應侯接任監正一職。

不過,幸得他散盡家財,打點宦官以及各主管要員,這楊汝常才最終逃過一死,關了幾年後,釋放歸鄉。

本來,按道理,這個定陵鬧到這個地步,應該是一定要重新擇地改建了。但也不知道爲什麼,當時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萬曆皇帝,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突變成無神論者,擺出一副不信邪且一反常態的模樣,作出了讓一衆大臣,皆頗感意外的決定。

他說,當年,這祖宗山陵既卜於天壽山,那聖子神孫,千秋萬歲,皆當歸葬於此山。並下詔,要大臣不要再爭論此事,自已的壽宮吉地就是這大峪山。不少還在暗中說大峪山不吉利的大臣,還因此遭受了處罰。

方中吉感嘆道,現在看來,萬曆皇帝這般行事,也許真是命中註定,非人力所以勉強吧。

只不過,此事後來也有反覆。那就是,萬曆皇帝嘴上雖然不信邪,說得好聽,但心裡還是惴惴沒底的,後來,他又令新任監正張應侯,悄悄看過京郊的幾處地方,皆不是很理想,才最終只能作罷,徹底死了易地建造壽宮的念頭。

只是,在萬曆一朝中,無論是皇帝生前還死後,無論是在官場是在民間,關於定陵風水不吉利的議論,一直就沒有停息過。

講到這裡,方中吉長嘆了一聲,又道:“我祖父方玉,從東北迴京時,定陵已建成了近五年了。當時我祖父痛惜帝陵風水不好,憂心如焚,遂與當年我大明的開國功臣風水大師劉伯溫的十一世孫劉世廷一起,上疏奏稱,大峪山壽宮龍穴,十分不吉,還需另擇良地重建,方爲妥當。結果沒想到,這十三年過去,這萬曆皇上,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年輕有爲的少年天子了,現在的皇上,心胸狹隘又剛愎執拗,見我祖父拂此逆鱗,頓時讓他怒火萬丈。結果,萬曆皇上非但不念我祖父十餘年在東北,斬除惡龍龍脈之功,反因這次上書之事,大大遷怒於他,將我祖父剝除官職,趕出朝廷,令其歸家閒居。”

方中吉說到這裡,一臉無可奈何的神色,似乎還在爲他祖父方玉的際遇,而深感難過。

而一旁的李嘯,聽了他的述說之後,亦是感慨不已。

要知道,在真實歷史上,萬曆皇帝死了24年後,那李自成就攻破了大明的京城,逼得他的孫子崇禎皇帝上吊自盡,稍後,又讓關外的滿人給奪走了江山,大明最終徹底覆滅。

而更巧合也更爲悲慘的是,在三百年後,方玉的話再次應驗。

那就是,在文革時期,紅衛兵們用炸藥炸開了定陵墓牆,強行打通了通往地宮的通道,將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靖、孝端兩位皇后的屍骨拖出地宮,在廣場上當衆焚燒,一帝二後的屍骨,徹底成了一堆灰燼。屍骨焚盡後,又被一場暴雨沖刷,從此世間無存。

李嘯感嘆了一陣,向方中吉問道:“方相士,你雖說了這麼多,乃祖遭遇,本公亦甚是同情。但這些事情,對本公奪取清朝的江山,沒什麼幫助吧?”

方中吉直視着李嘯的眼睛,微微一笑,沉聲道:“唐國公,在下說這些,只想告訴你一番前因後果。我要說的是,經過我這些年的仔細查找,現在,我終於找到了清朝的龍脈所在地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十七章 職爭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十七章 職爭第四十章 祖寬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