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

范文程這話一說完,鳳凰樓中,忽然安靜了下來。

周元忠緊繃着臉,嘴脣微張,一雙泛白的眼珠翻仰着。一旁的陳子龍,臉上肌肉亦在微微抽搐,他忽覺心下,有種極度屈辱的感覺。

“二位使者,我朝此番建議,二位卻是意下如何啊?”

見二人皆沉默不答,范文程笑吟吟地逼問了一句。

聽了范文程逼問,陳子龍心如刀割。

熟讀歷史的陳子龍,當然知道,所謂的宋金和議,是個什麼內容。

公元1141年,南宋的高宗皇帝趙構,與金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

紹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如下:

1、宋向金稱臣,成爲金朝的藩屬,雙方爲叔侄關係,由金朝冊封康王趙構爲南宋皇帝。

2、兩國東以淮河爲界,西以大散關爲界,宋朝割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州市),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總共四州之地,作爲獻給金朝的求和禮物。

3、宋朝每年向金交納貢金25萬兩銀子,絹布25萬匹,於每年春季在泗州交納,不得延誤及少交。

4、每逢金國皇帝生日及元旦節日,宋朝均須遣使稱賀,並送上一份重禮。

陳子龍心下暗想,現在皇太極等人,逼自已套用宋金議和的模板,無疑是想從明清議和的協定中大大地敲詐一番,撈得更多好處。

對於現在這個局面,其實陳子龍與周元忠二人,已曾秘議了多日,兩人皆已在暗中談妥,若清帝逼自已用宋金模式議和的話,自已作爲大明一方代表,卻該如何應對。

當然,陳子龍的意見,多以在山東時,李嘯曾對他說過的議和計策爲主。

哼,爾等坐地起價,且看我如何立地還錢。

周元忠忽地仰天大笑起來,彷彿聽到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一般。

“周主使,何故如此發笑,可是我大清希望兩國如宋金一般議和的方式,有何不妥麼?”范文程皺着眉頭,一臉疑惑。

“蠻子,休得在此一驚一詐,快老實回答,不然,本王對你們不客氣!”豪格則擰眉怒目,在一旁喝了一句。

只有皇太極沒有說話,他目光冰冷而鋒利,直直地盯着周元忠那笑得頗爲癲狂的臉孔。

周元忠止住笑聲,他以一種嘆息加揶揄的口吻說道:“周某原本就想到,清國要價定會甚高,卻沒想到,今日一聽貴國的條件,竟是這般貪婪自大,倒讓周某開了眼界啊!“

周元忠此話一出,皇太極等人,皆不覺一驚。

他們皆沒料到,這個周元忠說話竟這般直接,赤。裸。裸地打了他們的臉。

豪格騰地站起,“刷“地一聲,抽出腰刀,怒氣衝衝便向周元忠走去。

“豪格,不可對明使無禮,速速坐下!“

龍椅上的皇太極一聲冷喝,豪格聞聲站住。

牙齒咬得格格響的他,恨恨地收刀入鞘,返身坐回本座。

“周主使,若兩國能與宋金一般簽下和議,兩國就此息兵罷戰,休養生息,豈不是甚好之事?本朝此番條件,又有何要價之高呢?”范文程一臉驚異地問道。

“範學士,既然你這麼說,那周某也直說了。”周元忠正色道:“宋金議和之際,宋朝的徽欽二帝,皆已成爲俘虜,中州之地大部淪喪,精銳兵馬盡毀於黃河兩岸,可以說,整個國家基本上處於一片渙散之態。只有那康王趙構,僥倖逃到杭州,才重立宋廷,勉強維持住了局面。故在這樣明顯金強宋弱的情況下,纔不得不答應金人之條件,簽下了紹興和議。”

周元忠頓了下,復接着說道:“而如今,我大明雖憂患重重,但依然幅員萬里,疆土遼闊,百姓衆多,豈是那偏居一隅的宋朝所能相比。且我大明官軍與爾等交戰,雖多有敗績,但兵馬數量依然可觀,全國累加起來,足有近百萬之多,更多有精銳在其中,與宋朝時那些連馬都不會騎的宋軍相比,當是遠在其上。更何況我大明崇禎天子,乃是大明正朔,無論是威望仁德,還是正統傳承,皆遠在那私立自授的康王趙構之上。因此,清帝若要自比金朝,又還要把我大明比作宋朝,我等實不能接受!“

最後,他沉聲道:“若清帝要強迫我等,接受如宋金紹興協議之屈辱條款,那恕周某等人斷難從命,唯有一死,以報我大明天子耳!”

周元忠說完,皇太極繃着的臉上,頓時顯現出陰鬱之色。

“蠻子,不要用死來嚇我大清!你以爲,你們還有與我大清討價還價的餘地麼?爾等明國軍兵,縱有百萬復能如何?這般孱弱無能的兵馬,只要多有幾次類似薩爾滸之戰的戰役,爾等明國軍兵,來多少我大清便能滅多少!到時,只怕你們想如宋金議和一般,來跪求我大清同意,卻是不可得了。”一旁的豪格,聽了周元忠的話,卻一臉傲色地威脅道。

豪格此話一完,他用得意的眼神掃了周元忠與陳子龍一眼,滿以爲可以就此壓住這二名明國使臣。只不過,讓他沒料到的是,陳子龍卻冷笑一聲,立刻搶白道:“肅親王,爾真以爲,你們僅憑這般實力,便能打敗我大明麼?以學生觀之,我大明薩爾滸之所以戰敗,一是主帥楊鎬無能,二是清軍提前獲知明軍動向之故,方得僥倖獲勝矣!”

豪格聞言大怒,手按刀柄騰地站起,大喝道:“你這廝鳥,安敢在此大放厥詞!還敢說我大清是僥倖獲勝,呸!今天你不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本王定要斬了你的狗頭!”

“豪格不許無禮!”

龍椅上的皇太極又是一聲大喝,豪格才恨恨地坐下。

“貴使,你且說說看,爲何說我大清薩爾滸之戰獲勝是爲僥倖,朕倒亦有興趣,想聽你分析一二。”皇太極凝視着陳子龍,淡淡地說道。

一旁的范文程,亦把目光投入陳子龍,臉上帶着莫名的輕笑。

陳子龍昂然起身,向皇太極拱了拱手,便道:“皇上,且聽陳某說下當日薩爾滸之狀的實情。當日,明軍進攻薩爾滸的兵力爲,本部明軍8萬7千餘人,葉赫部、朝鮮部各數千人,共齊集十一萬人的兵馬,僅僅是爲了虛張聲勢,才號稱47萬兵馬,絕非實數如此。明軍分東西南北四路,分出開原、瀋陽、清河、寬甸,向赫圖阿拉老城攻來。由於明軍情報不密,各路進攻兵馬方向與人數,盡被天命汗偵之,故其採取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法,準備將明軍分部殲滅。明軍諸部中,總兵杜鬆的西路軍兵力最爲雄厚,領三萬於兵,帶佛朗機炮數百,從瀋陽出撫順關攻東路,直趨赫圖阿拉而來。由於杜鬆自恃兵力衆多,故犯了兵家冒進的大忌,孤軍突到薩爾滸處。天命汗偵知杜鬆部孤軍深入,外無援兵,於是便集中了八旗精銳兵馬共4萬5千人,猛攻杜鬆部,兩軍遂相遇於薩爾滸。”

陳子龍頓了頓,接着說道:“兩軍交陣之際,因天色陰晦,咫尺難辨,杜鬆爲發揮火器優勢,便令點燃火矩照明,以方便炮兵攻擊。誰知,清軍去正好利用了明軍在明,已方在暗的優點,集矢齊射,箭如飛蝗,殺傷極衆,隨後,清軍騎兵前衝,越過塹壕,拔掉柵寨,攻佔了杜軍營壘。總兵杜鬆戰死,明軍三萬多主力兵馬,大半戰死當場。此役之後,其餘三路兵亦被各各擊破,自此,遼東明軍大潰,清軍從而能趁機一鼓作氣,乘勝攻戰瀋陽與遼陽,奠定戰據整個遼東的基礎。皇上,陳某所說,可是戰鬥之實情?”

皇太極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豪格又從一旁憤怒插言:“蠻子,縱你等只有十一萬兵馬過來,卻是大部皆滅,所剩無幾,而我軍此戰,僅僅戰損二百餘人,這般戰損比例,明軍縱來再多,亦不過是我大清之盤中菜矣。”

陳子龍臉上浮起冷笑,他復對皇太極說道:“稟皇上,當日,我大明攻打薩爾滸,其實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選擇,便無論選擇哪一策,斷不會如原先那般大敗。”

“哦,是嗎,那貴使請詳細說來。”皇太極臉上興趣之狀益濃。

“皇上,我大明要攻打薩爾滸,滅掉金國的上策,便是如當年成祖西征蒙古一般,從全國邊鎮之地,彙集五十萬精銳軍兵,再由一威望素著的將領統領指揮,甚至皇上親自御駕親征,五十萬大軍集於一處,絕不分兵,從而以巨石壓卵之勢,一路由西向東朝赫圖阿拉直逼而來。同時,復令葉赫部從北路進攻,朝鮮部從東路進攻,以爲疑兵,以分離調散八旗兵力,那麼,縱然你們的天命汗再英明神武,八旗精銳再英勇善戰,也難擋這雷霆一擊,其國被滅,已是定數矣。“

陳子龍此話說完,皇太極臉上頓是肌肉一顫,眼神瞬間陰鬱了許多。

不過,他很快便恢復了常態,復對陳子龍說道:“陳副使,貴國皇帝中,除了朱元璋與朱棣外,其餘的庸碌皇帝,再無人會有如此氣魄了,故這一條斷難實施。你再說說中策吧。”

陳子龍略一沉吟,便又說道:“至於中策,則是大明以重兵嚴防遼瀋一線,以阻止金軍的進一步進攻,不爭一朝之勝,而謀長久之計。同時對金國實施經濟剿殺戰,嚴防糧食、布匹、精鐵、耕牛、藥材等物進入金國,讓本就國力孱弱的金國,得不到足夠的供養,其國中兵馬人口,自是難以得到擴充與維持,就象得不到充足養料的孩子一般,最終只得胎死腹中。同時,爲加快金國的覆滅,可令小股精銳明軍與葉赫部,蒙古諸部等,以金帛誘之,讓其以小部隊作戰的方式,對金國進行不停地襲擾,襲殺平民與百姓,使得金國旗衆人人自危,社會秩序被嚴重擾亂與破壞,最終爲金國在難以維續的情況下,雖不至於驟滅,但最終會逐漸走向滅亡。”

陳子龍說完,皇太極竟重重地點了點頭,大讚道;“此計甚好!只是明國的崇禎皇帝,絕難有這般嚴控其下的治理能力,對邊關將領及一衆商人的走私活動,亦無力打擊與整治。且明朝國力匱乏,也難於維繫對蒙古人及葉赫部的賞賜,故這一條,明朝怕亦是難用。陳副使,你再說說下策吧。”

陳子龍嘆了口氣,便道:“至於下策,則是如同楊鎬一般兵力進攻金國時,可以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面。”

“哦?”

“皇上,當日明軍之敗,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爲軍情泄露,令天命汗得以從容佈置兵力與戰法。若是以一嚴將掌兵,嚴查關防,偵審間諜,除各路總兵大將外,其餘軍兵皆不可知行軍日期及方向,那麼,天命汗還可以從容調集兵力,各路擊破嗎?”

皇太極搖頭反對:“陳副使,你所說的,以朕看來,不過至多是拖延些時日罷了,父汗絕不可能讓你們四路兵馬匯聚一起,然後在赫圖阿拉決戰,一旦得知你們進兵,必然會精騎四出,巡視偵察,最終還是會得知你們的進兵方向與數量的。”

見皇太極出語反對,陳子龍輕笑道:“皇上,這僅是明軍戰敗的一點原因,但明軍此戰之敗的關鍵,還是在於分兵進擊的重大失誤。將原本就不算太雄厚的兵力,分攤成每路兵馬皆是不足的四路。而且,除了杜鬆部最強之外,其餘諸路,開原馬林總開原、鐵嶺諸地兵馬,加上葉赫部兩千人還不到兩萬,其餘李如柏與朝鮮兵兩萬,劉綎本部四川兵一萬餘人,這三路兵馬太少,且又路途艱險,必然不可與立功心切的杜鬆一路齊頭並進,這樣的毫無道理的分兵計策,其實定計之時,便是敗局已定了。”

說到這裡,陳子龍長長地一聲嘆息:“那楊鎬身爲經略,卻是一個文臣,原本在朝鮮就打過敗仗,諸將如何服他?他身爲統軍大帥,卻未隨軍出征,而是自將數萬人守瀋陽,調度指揮皆是不便,又豈有不敗的道理?而我之下策,則是命劉綎一路與杜鬆合出撫順關,主帥自將一路居中策應,以火炮車營護衛四周,以堂堂正正之師緩慢而前。而馬林、李如柏兩路,則仍由原路呼應,不可冒進,若是天命汗去打他們,則明軍主力必克撫順關外諸堡,進逼赫圖阿拉。若全力來攻東路主力,因我東路兵實力強盛,又多帶有大炮火器,急切間絕不可能被擊敗,況且出撫順關後,我可以藉由原本築成的邊牆諸堡爲基地,護衛進擊,如此,皇上自以爲可以輕鬆擊敗我大明官軍麼?”

皇太極聞言,不覺撫掌而笑,他朗聲道:“陳副使說得對,這原本就是明軍將領該有的方略,只是那楊鎬太蠢罷了。不過你們明朝想勝亦是不可得。當時,我八旗軍每旗軍兵七千五百人,皆是百戰精銳,明軍依託邊牆慢慢推進也就罷了,不過想打到老城附近,雖則我八旗可能死傷略重,不過明軍將士定然折損過半了吧。”

陳子龍輕嘆一聲道:“然也。明軍此戰中,將帥不和,調度不靈,器械不精,士卒不肯用命,雖一路兵力可彙集十萬人,然後野戰對八旗,仍不可言勝。這般打法,實是迫不得已。這樣打下去,最終可維持一個不勝不敗之局,算是勉強給朝廷交差罷了。”

聽了陳子龍的話語,皇太極突然感興趣的發問道:“這上中下三策,端地分析精到,出招狠辣。卻不知,可是陳副使自已思慮得來的麼?”

陳子龍搖頭道:“非也,這三條計策,乃是我大明一員大將,曾對學生口述過,故陳某今天方有機會對皇上說出。”

“哦,此將乃是何人?”

“大明赤鳳伯,登州總兵官李嘯是也!”

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九十章 引寇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十二章 搶馬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十四章 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