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

在李嘯率領赤鳳營兵馬,從京城返回了山東赤鳳城之時,阿濟格率領的侵明大軍,也終於返回了瀋陽。

沒有任何人來迎接他們。

儘管入宮通報消息的騎兵已去了多時,但一直沒有迴音傳來。這支徵明歸來的清朝大軍,人馬散亂地站在冷清的盛京西郊,彷彿被人遺忘了一般。

阿濟格心下又愧又怒,卻無可奈何。

他心下知道,這次徵明,雖然還有衆多擄獲,但折損了統帥揚古利和大將譚泰,還有過萬的兵馬損失,那心胸狹窄的皇太極,恐怕不會輕易饒了自已。

一旁的阿巴泰,同樣是滿臉惶愧之色。

二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着他們。

又等了多時,總算有宮中太監,手中端着一道聖旨,帶着十來名官員,從盛京西門中,冷着臉,踱步出來,來到了阿濟格的大軍之前。

阿濟格阿巴泰二人,慌忙跪地聽旨。

“皇帝諭令,着徵明統帥阿濟格、副帥阿巴泰二人,立即入宮覲見,其餘部衆,各回本營,一衆擄獲錢糧人畜,由戶部官員接收。欽此。”

太監毫無表情地念完這段話,然後冷冷道:“請多羅武英郡王接旨!”

“奴才接旨。”

阿濟格輕輕一咬牙,從太監手裡接過聖旨。

這時,一旁的阿巴泰注意到,太監宣完旨後,後面的軍兵明顯喧譁騷動了起來,很多人臉上都是憤憤不平之色。尤其是一衆蒙古兵與漢軍,臉上的怒色更甚。

媽的,這算怎麼回事?!

咱們辛辛苦苦徵明打仗,攻州克縣,血戰廝殺,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現在倒好,押着俘虜與繳獲返回盛京,竟沒半點賞賜,一句話就把咱們給打發回去了。

真他孃的豈有此理!

見得衆人發怒,阿巴泰倒也機靈,急忙向衆人表態,溫言挽慰,說讓衆人先行回營,等會見了皇帝,定會向皇帝提出,讓朝廷儘早給他們頒下前程與賞賜。這才稍稍抑住了衆人的憤怒,喧譁吵鬧之聲有所收斂。

秋風蕭蕭,落葉紛飛,面色沉重的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跟着宣旨太監,從西門入城,一步一步向盛京皇宮走去。

兩人都感覺,這段沉默前行的路程,彷彿是前所未有的漫長。

宣旨太監帶着二人,終於來到清寧宮外,便讓二人在外等候,自已先去通報。

不多時,宮內傳來消息,讓他二人入宮覲見。

阿濟格與阿巴泰,兩人眼神複雜地對望了一眼,終於都硬着頭皮,走入清寧宮內。

入得殿後,阿濟格阿巴泰二人,迅速地注意到,清寧宮中,除了一臉嚴肅,端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太外,另有豪格、范文程兩人,侍立於一旁。

“奴才阿濟格,拜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奴才阿巴泰,拜見皇上,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唔,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阿濟格從地上拍打衣袖起身,他迅速地瞥見,一旁的豪格眼中,那滿是憤怒的目光,正有如刀子一般,象自已狠狠刺來。

而豪格旁邊的范文程,臉上也隱現惋嘆之色,一副雖不情願,卻不得不介入紛爭的表情。

阿濟格心下長嘆一聲,扭過頭去,故作不見。

“阿濟格,此次徵明,戰果如何啊?”

龍椅上的皇太極,臉上依然十分平靜,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稟皇上,我徵明大軍,共擄獲了人3萬2千餘人,畜4萬7千多頭,收編明朝降軍3000多人,另獲糧草八十九萬石,黃金2000多兩,銀子二十一萬八千多兩,綢緞6千多匹。”阿濟格臉上努力堆起笑容,用恭敬的語氣對皇太極說道。

皇太極臉上突然抽搐了一下,他象牙疼一般咧了咧嘴。

“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此次徵明,有這般繳獲,雖不甚巨,亦算是有功了。只是,朕想問下,我軍此次徵明,我軍兵馬損失,卻有多少?”

皇太極淡淡的話語,卻讓阿濟格阿巴泰二人,瞬間變了臉色。

“奴才稟奏皇上,本次出征,我軍共折損兵馬一萬三千餘人,其中滿州軍兵7000餘人,蒙古兵與漢軍各約3000人。”

阿濟格報完這段話,狠狠地咬了咬牙。

旁邊的阿巴泰,亦深深地垂下了頭。

“這便怪了,不是說,那明軍皆士氣消沉,不堪一戰,畏我軍如虎嗎?爲何我大清軍兵,竟折損如此之多?”

皇太極話語冰冷,臉色十分難看。

阿濟格還未說話,一旁一直在壓抑着自已情緒的豪格,搶先一步大喝道:“阿濟格!虧你這廝在出徵前還敢口出狂言,說什麼要全勝而返。卻未想到,你這廝如此無能,竟折損我大清恁多兵力!尤其是我正黃旗部的揚古利、譚泰竟然盡死於明軍之手,還折損了六千五百餘精銳正黃旗滿洲軍兵,佔了大清折損兵力的一半!我正黃旗精銳兵將,幾乎就此全毀啊。你這個狗屁統帥,斷斷難辭其咎!”

豪格對損兵折將的阿濟格這般痛恨,其實是有原因的。

因爲,在阿濟格率軍出征時,皇太極曾向他承諾,待徵明大軍回返後,恢復原本已已取消的正藍旗建制,並讓他來擔任旗主。

皇太極這句承諾,讓豪格十分欣喜。

自鑲黃旗被皇太極從自已手中收回後,豪格一直苦於沒有屬於自已的獨立力量,現有若能得到正藍旗,豪格相信,這將成爲自已在政治上進一步晉升的重要籌碼。

而現在,正黃旗的精銳兵力,竟被這混帳阿濟格折損了大半,兩黃旗兵力頓時大減。因此,豪格也知道,自已想順利接手正藍旗,怕是不可能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現在斷了豪格晉身之階的阿濟格,自然被豪格恨之入骨。

被豪格這般痛罵,阿濟格臉色猙獰,濃密的鬍髯一跳一跳地抖動,牙齒咬得格格響,若不是顧忌上面的皇太極,依他的暴躁性子,怕是要與豪格當場打起來了。

一旁的阿巴泰,臉色亦極爲難看,他嘴脣哆嗦着,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豪格,不可造次!”

還是龍椅上的皇太極叱斥了一聲,讓還想說出更多憤怒之辭的豪格,把痛斥的話語,生生憋了回去。

阿濟格打扦跪地,長嘆一聲,向皇太極奏稟道;“皇上,我軍此次出征,原本勢若破竹,所向披靡,之所以會突然損失恁多兵力,全是因爲明軍中,那個李嘯率部橫來攪局,多設詭謀,方使我軍不備,中其奸計,此致兵力折損,尤以正黃旗部爲甚。奴才身爲統軍大將,損失兵將,確難脫其責,請皇上責罰!”

阿濟格說完這段話,刷地伏跪於地,埋首不起。

皇太極並未說話,而是把冷冷的目光投向一旁垂首肅立的阿巴泰身上。

“阿巴泰,你且實說,那李嘯,究竟是用何法,方得滅了我恁多軍兵!”

皇太極的話語,隱含着無可言說的憤怒,充滿了一種鋼鐵般的凜凜威壓。

阿巴泰刷的一聲跪地,立刻顫聲稟道;“稟皇上,那狗賊李嘯,先在宣府北路,建得偌大一座雄峻金湯城,便以此城爲憑依,投拋震天雷,轟殺我軍將士一千五百餘人。隨後,此人率兵馬入援北京,攻克譚泰鎮守的鎮邊城所,斬殺譚泰,擊殺並俘虜我軍四千五百多人。接下來,此人假扮我軍,並假傳軍令,誘殺了揚古利次子塔瞻及正黃旗部三千精銳軍兵。最後,此人再率部假扮我大清軍兵,詐開房山縣城城門,幾乎攻殺守城的全部大清兵馬,統帥揚古利,被李嘯發箭射中,身負重傷,好不容易率着殘部,來到奴才處報信,便因傷重不治,殉國而死。”

阿巴泰說到這裡,小心地擡了擡頭,見到皇太極一臉鐵青。他嘴角囁嚅着,不知道還要不要再說下去。

“說下去!”龍椅的聲音,冷冷地響起。

阿巴泰竟忍不住打個了寒噤,繼續說道:“隨後,那李嘯撤軍進入京,憑城固守,奴才與統帥阿濟格,在北京城外誘敵三日,明軍始終龜縮京城,不肯出戰。奴才無奈,因考慮到統帥揚古利與大將譚泰皆已陣亡,此爲大事,需得早回盛京稟服皇上方好。於是,我與阿濟格二人商議,決定就此收兵,北返我大清。以上奴才所述,句句皆是實情,請皇上查之!”

清寧宮中,一時間,有如死了一般寂靜。

皇太極的大胖臉在輕輕哆嗦,表面平靜心下卻極其惱怒的他,手指顫顫地擡起,指着地上下跪的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卻說不出什麼話來。

心痛啊!

要知道,大清國中,滿州八旗的常備兵力,纔不過六七萬人,這阿濟格竟一下就折損了7千滿州軍兵。而損失最爲嚴重的正黃旗部,竟有六千五百名滿洲軍兵,就此煙消去散,不復存在。要知道,這些精銳的戰力,乃是大清在無數次征戰中,才培養起來的虎狼之師,卻沒想到這些兵馬,竟以這般窩囊的方式,全折在了李嘯的手裡。

這簡直是在用鋒利的小刀,切割皇太極的心肝啊!

這個狗入的李嘯,一再壞朕的好事,實在是朕的一生之敵!

李嘯,你且莫得意,朕總有一一,誓要砍了你的狗頭!

皇太極心中極其惱怒,好不容易纔控制了自已的心緒。

一道寒光,從皇太極眼中劃過。

哼,阿濟格,你這折損兵將的無用蠢材,若非爲顧慮大清初建,萬事求穩,朕早就要取你項上人頭了!只不過,既然你讓我正黃旗部,遭受如此重大之損失,那我定要從你們的兩白旗中,將損失被回來!

“阿濟格,你身爲統軍大將,折損兵馬,喪我將帥,實是罪無可恕!朕就是將你就此拿入刑部大獄,亦不爲過!但朕念你此次出征,多有辛勞,擄獲也還算可觀,朕便對你從輕發落了。現在,爲補正黃旗之損失,朕罰你正白旗與鑲白旗,各出五個牛錄,補入正黃旗中。另罰銀子兩萬兩,雕鞍馬二十匹,甲冑三十副。所罰之銀兩物件,作爲賞賜給本次出征有功將士,以爲懲戒!”

“皇上仁慈,奴才甘願受罰。”

阿濟格咬着牙,伏首認罪,心中卻是暗恨不已。

操!辛辛苦苦徵明數月,結果卻非但沒有賞賜,竟還這般受罰,唉,自已能找誰說理去。

皇太極頓了頓,那冰冷的聲音又再度響起:“阿巴泰!”

“奴才在!”

“你雖爲副將,但亦有輕忽之責,不可輕脫。朕罰你出銀一萬兩,以賞賜本次出征有功將士,你可服氣?”

“奴才服氣,叩謝皇恩。。。。。。”

阿巴泰心中極度黯然,臉上卻還滿是恭敬從命之色。

見二人皆無異議,皇太極輕嘆一聲道:“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嗻!”

見二人站起來後,皇太極換了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對他們繼續說道:“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都是我大清難得的能征慣戰之將領,是本汗可以倚重的傑出兄弟,朕希望,你二人就此吸取教訓,牢記此次徵明的過失,爲明年我大清征伐朝鮮,重新作好準備!”

皇太極打算征伐朝鮮,其實是有慎重考慮在其中的。

在清朝建國後,皇太極事先曾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參與勸進。朝鮮聞訊大譁,積累近10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併迸發。朝鮮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李倧拒不接見清朝使團,不接受其來書。清朝使團大怒,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該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

於時,皇太極下定決心,要好好教訓一下不聽話的朝鮮,準備就在明年年初,以朝鮮背約忘恩爲由,征伐朝鮮。

皇太極認爲,通過對朝鮮的武力征服,可迫使其與明朝斷絕臣屬關係,轉而向清稱臣納貢。這樣一來,朝鮮若降清,無異於又斷了大明一臂。

阿濟格,阿巴泰二人聞言,眼中皆不覺一亮。

“請皇上放心,我等定會吸取教訓,爲皇上效力驅馳,爲我大清開疆拓土!”二人幾乎異口同聲地拱手回答道。

在令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退下後,皇太極以一種憂心忡忡的語氣,對范文程與豪格說道:“現在看來,這幾年下來,這李嘯,越發成爲我大清難惹的勁敵了。”

“此人端的可惡!要不,汗阿瑪你下令,着兒臣帶一衆兵馬,再度入關,先把他這金湯城攻下來再說!”豪格在一旁氣咻咻地說道。

見豪格說此氣話,皇太極輕嘆道:“阿濟格領兵馬十萬,尚只能從李嘯的金湯城處繞行而過,你以爲,李嘯那城池高峻的金湯城,是這般易下的麼?且我大清已欲征伐朝鮮,如何又可輕易變更既定之計劃?”

豪格猶欲相爭,皇太極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這時一旁一直沒說話的范文程,以一種低沉的語氣說道:“皇上,臣以爲,李嘯現在勢力漸長,如不早除,恐爲大清之巨患啊。還是要想辦法,剷除此人,我大清方可消除最大之隱憂矣。”

皇太極嘆道:“範學士之意,朕心何嘗不知!只是眼下,我滿洲兵員受損太多,連既定的明年一月底征伐朝鮮之計劃,都恐要因此推遲時日,更遑論再度入關去消滅李嘯了。此事,只能從長計議了。”

讓皇太極沒想到的是,他一說完,范文程卻輕輕地搖了搖頭,然後冷笑道:“皇上,臣以爲,要除去李嘯,卻不一定非得我大清親自動手,要殺他的人,也許正在明朝內部。”

“哦,範學士之意是?”

“借刀殺人。”范文程前趁一步,目光中寒光閃爍。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百章 到達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