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

“李總兵,前面便是紫禁城了。”

李嘯隨着曹化淳等一衆太監,離開永定門甕城,一路北行,從正陽門進內城,經過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等熱鬧場地,再從麗正門進入皇城,再經過承天門,全體人員在此下馬,再步行過了端門,便終於來到了紫禁城的正式入口,午門。

聽了曹化淳的輕聲介紹,面對着面前那巍峨浩大的紫禁城,這座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成就的巨大建築羣,李嘯心下,感慨萬千。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爲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爲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自謂應天承命,故將皇宮定名爲“紫微宮”(紫禁城之名由此而來)。

整個紫禁城皇宮的範圍,周長六裡一十六步,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面積0.72平方千米,爲南北向的長方形。宮城內壓在中軸線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築物,以乾清門爲分界,分爲前後兩部分,即前朝後庭。前三殿爲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爲皇極殿)、華蓋殿(同上改爲中極殿)、謹身殿(同上改爲建極殿),後三殿爲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宮城周圍有護城河,寬達52米,稱爲御河。

明朝的建築師們,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名太和殿)佈置在中央,供皇帝會見朝臣及重大儀式所專用。奉天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徵天闕三垣。三大殿下設三層臺階,象徵太微垣下的“三臺”星。

以上是“前廷”,屬陽。以偶陰奇陽的數理,陽區有“前三殿”、“三朝五門”之制,陰區有“六宮六寢”格局。

而“後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佈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於紫微垣十五星之數。而乾清門至丹階之間,兩側盤龍六個列柱,象徵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宮之間的閣道六星。午門在前,上置五城樓又稱“五鳳樓”,爲“陽中之陰”。內庭的乾清宮爲皇帝寢宮,與皇后坤寧宮相對,在寢區中的乾陽,爲“陰中之陽”。

明代的建築師們,一直秉持這種中國獨有“陰陽合德”建築思想,成就了皇宮紫禁城獨特而宏大的中國韻味。

見得李嘯發怔之狀,曹化淳心下暗笑。

他已見慣了,那些第一次來到紫禁城下的官員們這副同樣的神情,紫禁城散發出來的那種天家威嚴氣度,足以讓每一個第一次來到它面前的人,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壓之力。

畢竟,這裡可是大明帝國的心臟,是整個帝國最高權力所在之地。

就連當年曾爲大明龍虎將軍的努而哈赤,也深深地被大明紫禁城的氣度所震懾,這個長於東北冰天雪地荒山野嶺的酋長,在覲見明朝的萬曆皇帝時,那態度堪稱畢恭畢敬。

曹化淳當然不會想到,其實李嘯並沒想那麼多,他僅僅是在思考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罷了。

因爲御花園在後殿乾清宮一側不遠,離景山亦是頗近,李嘯一行人便繞過前殿,徑過後殿而去。

繞過前殿後,李嘯注意到,在前殿的東南處,復有一大片建築羣,在這片建築羣的一塊空地上,一個頭戴飾着東珠的元青色羊絨韃帽,身着繡着三爪團龍的天青色對襟小襖配藕色褲子,腳上是千層底的布鞋,一身打扮是利落乾脆,透着一股子昂揚勁氣的七八歲小孩子,正與一羣小太監,在空地上玩得正歡。

見李嘯扭頭眺望,曹化淳笑道:“李總兵,那位便是太子爺,這塊兒宮殿,便是太子所居之東宮,從前往後,依次是東華門,文淵閣,體仁閣,文華殿,端敬殿。。。。。。”

李嘯久久地凝視着,那個正與一衆小太監們歡樂奔跑的孩童朱慈烺,聽着他遠遠傳來的咯咯笑聲,表情十分複雜,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隨後,李嘯又在曹化淳的引領下,繞過了巍峨宏大的前後宮殿羣,又轉了幾處巷子,才終於到了皇帝正在其中休息的御花園內。

李嘯注意到,這御花園,面積雖不甚大,卻是匠心別具,曲徑通幽,在一衆巍峨肅然的宮殿建築中,有如一個靈動而別緻的存在。

李嘯等人一路行過,只見香花異草,虯榕翠綠,假山聳峙,碧池瑩澈,一派旖旎風光。花園中從景山引來的一股活泉,激越清透,環流不息,灌溉花園的各處草木。園中更有不知身在何處的宮女彈琴吹弦,樂音琅琮,誘人暇思。

在一個名叫洞天閣的小亭處,曹化淳緊急教了李嘯一些,等會如何覲見皇帝的禮節,然後便帶着李嘯,直往皇帝憩息的翠華亭處。

李嘯遠遠地看到,一個身着明黃色龍袍,頭戴鉸金翼善冠的年輕人身影,正在亭中閒坐,手中端着青花描龍精瓷杯,正目眺遠方,自斟自飲。他的身後,兩名小太監正手執拂塵,垂手侍立。

這個人,便是崇禎皇帝了。李嘯心下暗道。

“皇上,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已遵諭令,前來此處覲見皇上。”曹化淳先行一步,入亭內通報。

“臣,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叩見吾皇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嘯嘴中大聲唱諾,一邊按曹化淳所教禮節,在翠華亭外,行三跪九叩之禮。

“哦,原來,你就是那個李嘯啊。”

聽了年輕皇帝那充滿疲憊的聲音,李嘯心中不由得一抖。

“李愛卿,且平身說話。”

“謝皇上。”

李嘯站了起來,雖未擡頭,卻依然偷偷瞥見,前面那個身穿明黃龍袍的年輕人,已從椅上轉過身來,正一臉微笑地看着恭敬肅立的他。

瞥見崇禎皇帝的面貌時,李嘯心下十分感慨。

他看到,這位大明帝國的年輕皇帝,今年雖不過二十六歲,卻是老相徒顯,神情憔悴,兩鬢竟已有點點白髮,眼圈發黑,雙目無神,完全沒有自已想象的那般聖上天威之相。

李嘯心下暗歎,爲了挽救這個衰老潰爛的大明帝國,這位殫精竭慮日夜煎熬的崇禎皇帝,方會這般消沉憔悴吧。

只不過,在歷史的大勢面前,想要挽回這天傾之局,實在是讓這個才具平平的年輕人,勉爲其難了。更甚一點來說,現在內外交困戰亂不休的明帝國,更有如一個巨大的火爐一般,把居於上位崇禎,每天無休止地活活燒烤,直至死亡的到來。

“不錯,李愛卿英武非凡,氣概豪邁,真真我大明之虎將也!”

崇禎將李嘯上下打量一番,忍不住捋須讚歎。

李嘯尚未回話,崇禎又笑道:“李愛卿,聽聞兵部的奏報,你大戰韃虜,斬獲首級數千,俘虜數百,這般大功,朕心甚悅啊。以朕觀之,李愛卿,實爲我大明官軍之典範也!”

聽了崇禎的誇獎,李嘯急忙又俯身而拜:“末將得立微功,實託聖上之洪福也!皇上這般誇讚,微臣心下着實惶愧。”

崇禎大笑着站起身來,虛扶起李嘯:“李愛卿,朕這般誇你,自是當得!要是吾大明朝內,邊鎮衆將,皆能有你這般英勇善戰,爲國盡忠,則吾大明天下,早已平定多時了,如何今日還是戰火紛飛,不得安寧啊。”

李嘯向崇禎深鞠一躬,慨然道:“皇上言重了,末將乃大明臣子,爲皇上盡忠,爲大明效力,自是本份。陛下所指,末將定投效驅馳,不敢稍怠!”

崇禎一臉欣賞地看着他,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對曹化淳說道:“大伴,就在這翠華閣內,賜李愛卿酒宴,朕卻有許多話,要與李愛卿長談。”

曹化淳應諾而去,很快,一桌簡單的酒宴在亭中擺了上來。

端坐在長桌下首的李嘯看到,自已面前,擺着一壺酒,四樣小菜,一碗米碗,還有一碟醃蘿蔔,和一碟雪裡紅。

他再偷眼瞥去,發現坐在長桌上端的皇帝面前,竟也是同樣的酒食,心下不由得又是一陣感嘆,史書說崇禎之性極節儉,看來確是實情啊。

特別是,在去年被流寇端了鳳陽皇陵後,下了罪已詔的皇帝,更是不停地減膳撤樂,這日常生活,估計連京城的中等富戶也不如了。

只是,饒是皇帝如此節儉,大明帝國卻依然窮困不堪,財政瀕於崩潰,兩相對比,李嘯不勝唏噓。

這時,曹化淳替崇禎,將酒杯滿斟。另有一名小太監,給李嘯滿上。

李嘯注意到,小太監倒入酒杯中的酒水,竟是高度數的燒酒,而不是普通米酒。而且,他偷眼看到,崇禎面前的,是個小杯,而李嘯面前的,則是個大杯。

他心下不覺一緊,崇禎此舉,卻是何意?

莫非。。。。。。

“李愛卿,請滿飲此杯!這杯酒,朕替天下百姓,謝過李愛卿。”

崇禎在上首,向正沉吟着的李嘯,舉杯致意。

李嘯連忙起身,然後舉杯向崇禎躬身致意,再將這滿杯燒酒,以一種恭敬的姿態,灌入口中。

燒酒度數很高,入喉有如火燒,李嘯強忍着沒有咳嗽,這一大杯下肚後,能明顯感覺臉上發燙。

他舉着飲盡的空杯,向崇禎一示杯底後,再恭敬坐下。

上面的崇禎,舉杯微笑着輕舐了一口。

一旁的小太監,又趕緊給李嘯滿上。

李嘯還未來得及夾菜,崇禎的話語又在他耳邊響起。

“李愛卿,請再飲一杯!這杯酒,朕替祖宗社禝,謝過李愛卿。“

李嘯聞言,又急急起身,再將這滿杯燒酒,一口飲盡。

又一大杯下去,在燒酒的強力作用下,李嘯感覺眼前模糊,喉中刺痛得難受,頭腦一時竟有些發懞。

上首的崇禎,再次微笑着小舐了一口。

李嘯重新坐下,在吃了幾口菜後,崇禎勸酒的話語,再度在他耳邊響起。

“李愛卿,這第三杯酒,是朕替吾皇家宗族,謝過李愛卿。“

頭腦有明顯有點暈乎的李嘯,很想拒絕崇禎這次勸酒,只不過,他迅速想了想,還是起身再恭敬地一飲而盡。

第三次大杯燒酒喝完,李嘯感覺頭腦暈乎乎的,眼前景物一片朦朧,喉頭幾乎就要燒起來了一般,額頭上的青筋都在劇烈地彈跳,有些站不穩的他,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

見到連飲三大杯燒酒的李嘯,臉紅眼惺,醉態明顯,崇禎臉上的笑容卻愈見燦爛,他揮了揮手,曹化淳會意,領着所有的太監悄然退出亭外。

只不過,給李嘯倒酒的小太監,在退出亭外之前,卻換了一大壺茶過來,重新用杯子給李嘯滿上,以讓他醒醒酒,不致於醉得太厲害。

李嘯給自已連倒了三杯茶水,全部喝盡後,才感覺喉嚨與胃腸稍微好受了些。

這時李嘯擡起頭,正碰上崇禎迎過來的目光,君臣二人,目光中皆滿是深意。

“愛卿,你可知,朕爲何要令你連喝三大杯燒酒麼?“崇禎臉色漸漸肅然,他直視着李嘯,緩緩說道。

崇禎這般問話,李嘯不是笨蛋,心下其實已然明瞭。

早在喝第二杯時,他便已猜道崇禎令自已連喝三大杯燒酒,是何用意了。

只是,他在嘴上卻說道:“微臣惶恐,安敢揣摩聖意。”

“咳,愛卿啊,現在這亭中,只有吾君臣二人,再無六耳,難道還有甚話,不能傾心而談麼?”崇禎搖頭嘆道。

李嘯擡起頭,看似醉意朦朧的眼中,卻隱隱有精光射出,他低聲地回了一句:“莫非,陛下有事以詢微臣,故意令微臣飲醉,以求實言?”

崇禎嘆了口氣:“正是此意!朕今番令你前來,實不想聽你一些虛詞迎奉。這般諂上之話,朝中諸臣每日言之,早已令朕厭煩不堪,實是殊無甚益。”

崇禎頓了下,目光中滿含期待地對李嘯說道:“故而,趁李愛卿你率軍援京之機,朕着實想聽聽你,對現在大明時局的真實看法與建議。”

聽了崇禎的話語,李嘯感覺喉嚨中似有東西在涌動,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不過,他還是剋制住了頗有醉意的自已,想要傾吐的衝動,而是低下頭,沉吟不語。

“愛卿可是擔心,說出了甚刺耳之話,恐惹朕不快麼?“崇禎見李嘯沉吟,又急急而道:“你放心,此間之話,出你之口,入朕之耳,再不會有第三人聽到。縱你有言辭不當之處,朕念你酒醉,亦不加以責罰,如此,李愛卿可願對朕說實話了麼?”

李嘯輕嘆一聲,起身離椅,伏拜於地,大聲道:“吾皇真聖明天子矣!微臣得陛下這般剖心相待,安敢不盡言。“

崇禎連忙虛扶起他:“那就請李愛卿,對朕一一詳細言之。“

李嘯站起身來,卻不就坐,而是直視着崇禎期待的眼神,緩緩了說出這句話:“陛下,以臣之見,眼下若要真解我大明危局,最爲緊要之事,不過八個字。“

“哦,哪八個字?“

“外和清虜,內滅流寇!“

李嘯目光如電,一字一句地說道。

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反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九章 祖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章 船戰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十九章 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