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第416章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第416章

平心而論,程世傑還真不是一個濫殺無辜的人,就連很多流寇中的人渣,程世傑都沒有殺掉他們,按照大明的律法和價值觀,那些人其實才是真正該殺的人,可問題是,在程世傑的認知中,這樣的人真不該殺。

就像有些女人因爲生活所迫,不得不做了半遮門,這樣的人應該是被理解的,法律可以不講人情,但是程世傑卻不得不講人情。

盧象升從內心裡來說,他是非常期望可以實現程世傑給他畫下的大餅,想親眼看看程世傑描繪的未來世界。

可問題是,他真不想讓程世傑因爲這些臭蟲,而功虧一簣,畢竟狗咬人一口,人不可能咬回去。

“攝政王,您也太沖動了!他這樣大開殺戒是要背上暴君的罵名的!”

“我只想讓那些叛國通敵的傢伙付出該付的代價,至於身顧之後後人如何評說,我不在乎!”

程世傑望着盧象升的話道:“建鬥,這件事內閣自有內閣的考慮,對了,如果你想成爲首相,或者說進入內閣,可以參加竟選,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把建奴餘孽全部幹掉!”

“是!”

盧象升現在已經知道了內閣的加入辦法,首先是等內閣出現空缺成員,可以獲得精選資格,這是一場非全國官員的投票,而是有皇帝和內閣聯合選舉,皇帝擁有一要否決制。

大明的政治體制,程世傑並不是參考後世任何一個國家,他認爲的大明首相竟選,必須擁有一定的資歷,而不是像什麼明星、演員都可以竟選制度,本身就需要一定的門檻。首相權力國家,需要精通縣、府、省的工作經驗,沒有經驗,想要幹好一件工作,或者可以做到,但是絕對做不好一個首相。

很多人很可能沒有看到一個英劇叫:“是,大臣!”這是評分九點九的電視劇,這是影劇裡首先對官僚對普通人最專業的表達。比什麼紙牌屋格局更大,也更深刻。

事實上,官僚階級是一箇中性詞,官僚的典範代表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有像諸葛亮一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官僚是一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階級,也有着成熟的運行體系,之前官場文裡盛行的時代,也有人寫過類似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主角,都是情商高,八面玲瓏,可事實上,真正混體制內的人,都是人中龍鳳,哪個人的情商不高?就像影視圈從來不缺帥哥和美女,體制中從來不缺聰明人。

真正的體制和官場,依靠的是情商高嗎?事實上並非如此,程世傑是在瀚海集團從基層技術員混上來的正科級,放在大明大體相當正八品,他非常清楚,有些聰明是會糊弄領導上司的,甚至把領導上司賣了,領導上司還會給他數錢。

比如說,下屬交給領導一份普通的報告,裡面加雜着一段非常重要的話,領導能不能看出來,那就不是下屬的問題了,一旦將來出了問題,背黑鍋的人也不會是他,因爲人家已經提前報告過,關鍵是你簽字了,不過怪人家沒說或者說沒盡職。

這樣的問題,其實就出現在崇禎皇帝身上,非常明顯,崇禎皇帝能夠當上皇帝,是因爲天啓皇帝意外駕崩,他本來只是一個藩王,沒有東宮的班底,也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怎麼可能玩得過那些老油子?

如果是天啓皇帝可以多活十幾年,哪怕崇禎皇帝有個幾年的教育,也不至於出現這種揹人家賣了,還會給人家數錢。

就像崇禎皇帝被忽悠着裁撤了驛站,驛站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官營的酒店,其實並非如此簡單,而是一個國家的執行力的重要渠道,就像郵局和高速公路運輸體系,驛站裁撤,不僅僅出了李自成,而且還讓大明與地主直接隔離開來。

就像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吳橋兵變爆發,直到崇禎五年二月份,吳橋兵變完全失控,朝廷這才幹涉。這就非常說明問題,吳橋距離北京並沒有多遠,然而,卻讓一個巡撫輕易就可以瞞住了消息。

如果有驛站系統的良好運行,那個時候,最多三天之內,吳橋兵變就會放在崇禎皇帝的案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淩河之戰,在崇禎四年十一月初九正式結束,而身爲登萊巡撫的孫元化還在二十天後催促孔有德支援大淩河,理論上來說,哪怕是廣州發生的事情,最多五天就可以傳到京城,因爲驛站,讓大明朝廷太過被動了。

程世傑的原則是,如果想入內閣,必須要有縣州、府、省三級履職的經歷,而不是像什麼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閣,沒有地方的工作經驗,怎麼可能熟悉全套的官府運輸,難道只靠詩詞歌賦?

盧象升也知道寧海軍的作戰體系與天雄軍不一樣,作爲統帥,他也需要進修學習,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新裝備,如何讓這些新裝備在戰場上爆發出真正的威力。

要說程世傑現在完全控制整個北方,還有些誇張,畢竟山海關還在控制在高第手中,也是關寧軍的死硬派,很多人認爲是吳三桂擔任山海關總兵,獻出山海關引清軍入關,事實上並非如此,吳三桂當年的時任官職是寧遠團練總兵,自從大河淩河之戰後,祖大壽與原朝廷中朝廷就出現了裂痕。

因爲不聽話的祖大壽,反而讓吳氏取代祖氏,成爲事實上的遼廿將門新貴。

然而問題是,山海關長城歷經洪武、成化、嘉慶、萬曆、天啓,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最後在崇禎年間,終於竣工,將昔日一個不起眼的關隘變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天下第一關”由此誕生。

這是一道堅固得足以令任何冷兵器時代的軍隊絕望的防線,高達十四米的城牆與連綿萬里的長城壁壘連爲一體,屹立在羣山之間,東海之濱,只要守軍不氣餒,任你有百萬雄師也休想啃得動它分毫!

在原來的時空,滿洲八旗挾着西伯利亞的寒流,一次次猛撲過來,試圖破關而入,然而卻連山海關的邊都摸不着,直到大明滅亡,這座雄關依然在關寧軍手裡,最後還是李自成作死,再加上多爾袞以裂土封王爲報酬,換取關寧軍剃髮易幟,這纔拿下了這座雄關。

估計當吳三桂點頭答應剃髮易幟時候,大清的睿親王肯定打心裡鬆了一口大氣,折磨了大清幾十年的山海雄關終於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真讓他打,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呢!

不過如今的歷史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關寧軍不必再面對大順軍和清軍的前後夾擊,左右爲難了,但他們已經消息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然而,高第的對手也換成了已經進化到火器時代的寧海軍了,當然,現在的寧海軍也取消了寧海軍的番號,變成了大明皇家陸軍。

可儘管如此,面對雄偉的山海關,即便是強悍絕倫寧海軍,不大,是大明的皇家陸軍,也不由得有些束手無策。

他們雖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所打的仗大多是野戰,像這種硬碰硬的攻堅戰真的很少打,現在又要面對銅牆鐵壁一般的山海關,大家心裡都沒底。

程世死傑率領兩個旅四萬餘人馬,也沒有啃食山海關,哪怕是寧海軍的炮兵指揮官袁世良,在看完山海關的地形之後也駭然驚呼,就算是把寧海軍的所有火都調集過來,圍半年也很難拿得下這樣的要塞!

程世傑自然沒有半年的時候在這裡耗,他要的是速戰速決!所以程世傑撤走了,後來,山海關就被寧海軍的第四旅和第四旅各一部,共計四個團的兵力包圍。 與其說是包圍,不是說是在城下監視着他們,他們距離山海關最近的地方也有五六裡地,故意留下四個團,就是想讓山海關出城,只要他們出城,四個團的寧海軍可以把所有山海關士兵打出屎來。

然而問題是,隨着入關建奴全軍覆沒,程世傑控制了整個北直隸、山東全部,以及河南中部和東部,在這個時候,高第再堅持下去,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他害怕程世傑秋後算賬,畢竟京城隔三差五就在菜市口砍人,動不動就凌遲,就連高高在上的士大夫,都被程世傑像殺小雞子一樣殺了,更何況是他們這些丘八。

隨着時間的推移,山海關的糧食越來越少,雖然說,山海關作爲整個寧遠防線的後勤基地,存糧不少,可問題是,糧食再多,坐吃山空,再多的糧食也會有吃完的一天。

現在山海關也是人心浮動,高第還想堅持一下,爭取一個好結束,畢竟高第與吳襄是親戚關係,高第的三妹嫁給吳三鳳。吳襄的下場讓他既恐懼,又憤怒,同時又很迷茫。

吳襄爲大明鎮守邊關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因爲一次背叛,被千刀萬剮,誅連九族,立有汗馬功勞的吳襄尚且如此,何況是他呢?高第找來手下幾位參將商議:“吳大人已經被朝廷凌遲處死,幾位公子亦已被殺,吳氏血脈已然斷絕,朝廷步步緊逼,我們該如何是好?”

副總兵吳忠是吳襄的家丁兵出身,又賜姓吳,吳忠憤然說:“我們爲朝廷鎮守山海關這麼多年,迭經苦戰,九死一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朝廷絲毫不念舊情,把我們往死裡逼,真叫人心寒!依我看,咱們也別想太多了,死戰到底吧,等朝廷打不下山海關了再跟他們談也不晚!”

“是啊,朝廷根本就沒有招降我們的打算,擺出一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姿態,若我們交出軍隊和武器,還不是任朝廷拿捏?”

“這萬萬不行!眼下我們還有七八千人馬,兵多將廣,糧食、武器也很充足,更有山海之險可以依託,完全可以一戰,讓朝廷知道山海關不是這麼好打的!”

“以建奴之悍勇,打了這麼多年也沒能摸到山海關的牆皮,何況是關內那些軟腳蝦!不知道他們準備在這裡死多少人?十萬還是二十萬?”

衆山海關的將領幾乎都是一樣的心思,絕不交出手裡的軍隊和權力!這年頭,有槍有兵就是草頭王,只要有這幾千精兵在手,朝廷在動他們之前就得三思而後行,沒了軍隊,他們算什麼?

程世傑要弄死他們還不是一句話一事情?還繳槍不殺,有本事你就拿下山海關,你能拿下山海關我馬上就投降!

看着手底下的幾個參將和副總兵態度堅定,高第也鬆了口氣,他沒有爭霸天下的心思,有的只有一個混高家一個富貴的心思。

高第並不是遼西人,他是歸德府人,祖父高克儉,父親高君弼,都是世居歸德府,只是在天啓四年的時候,身爲歸德府派到遼西的百戶官,高第機緣巧合搭上了吳襄的關係,這才慢慢升職,隨着吳襄升爲總兵,與吳氏結親的高第,升起參將。在大淩河之戰時,他才升出副總兵。

如果不是吳襄提拔他,他只是一個小軍頭。

作爲遼西的外人,高第其實只是想混日子,他即沒有跟寧海軍拼命的心思,也沒有爲吳氏復仇的意思,在吳襄和吳氏家族到倒臺,他就想再抱一個大腿。

只是寧海軍提出的條件太苛刻,別說官居原職,給他降兩級,讓他擔任一個參將,不,哪怕是一個團長呢?

然而,問題是,高第想走一步看一步,可他手底下的參將們卻不樂意了,吳氏倒臺,高第和吳忠兩個人與吳氏有關係,他們可沒有關係。

寧海軍給撫寧衛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原撫寧衛指揮使雖然沒有了權力,但是卻分了一千八百多畝地。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撫寧衛指揮使這一千八百多畝地在呂宋,更不知道他能分到這麼多地不是因爲他是撫寧衛指揮使,而是他太能生了,足足十二個兒子,最多十九,最小的一歲,如果這十二個兒子都長大,那可以分到更多的土地。

幾個參將回去之後,避開了高第和吳忠,在一起商議,決定出賣高第,拿着高第的人頭,去換自己家的前程和富貴。

最好的訓練實戰,在天雄軍被整編之後,他們軍中原來的炮手太少,於是本着實戰訓練的原則,盧象升準備給安北軍團四個炮兵團來一場山海關炮兵輪戰。

最先上來的是第十九旅,也就是盧象升老底子天雄軍的炮團,足足三十六門三寸炮,還有十二門四寸炮,火箭炮對這種建築威力不大,就不訓練了。

共計四十八門重炮準備完畢,就開始向山海關發射炮彈。

“準備好了嗎?”

“回稟大都督,準備好了!”

“開炮!”

“轟轟轟轟轟……”

高第和吳忠來到城牆上,觀看着前線的戰事,本來是沒有多達問題,這一頓炮擊,給山海關造成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問題是,那些參將們卻相互使了一個眼色。

趕緊動手,要不然就沒有機會了。

“噗嗤,噗嗤……”

高第麾下七個參將,五個人動手砍向高第,等高第感覺到疼痛,他才知道這些手下把他賣了,當然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本章完)

第108章 最擅變的是女人心第56章 那場面妙不可言第40章 巡撫衙門紙上談兵第295章 蒸汽機車火牛車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212章 開戰東風真正來了第479章 我們現在是大明人了第144章 程世傑是想學劉寄奴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號第433章 塵埃落定終於結束了第409章 比剝皮充草更狠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55章 可以組建炮兵部隊了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33章 有實力就掀桌子砸鍋第413章 養民如羊還是如狼第255章 悅悅好着呢第426章 史督師就這水平第341章 真服了你這個老六第109章 保險櫃裡的毛瑟二十響第167章 你們的人夠不夠死第96章 咱們一起幹一票大的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112章 在遼南本帥就是法第302章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71章 握草進錯門了咋辦第133章 有實力就掀桌子砸鍋第187章 驚恐萬狀大炮恐懼症第382章 什麼狗屁聖君第86章 便宜行事徵虜大將軍第104章 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第463章 請外援分散火力第488章 考拉引發的戰爭第169章 學李衛公夜襲陰山第287章 火龍出水歐洲揚威第476章 典型的雙標第231章 鄭芝龍無比的憋屈第337章 天下不能沒有大帥第322章 有錢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3章 徐閣老欲聯姻程世傑第48章 歷史記載中的軍隊第466章 實力決定地位第302章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第402章 最後的建奴八旗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第363章 北伐建奴統帥朱純臣第61章 吃飯不積極腦子有問題第143章 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第459章 用制度解決根本問題第427章 明荷北部灣海戰第3章 閉眼睜眼兩重天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273章 野心勃勃的孫可望第359章 何愁沒有王猛來投第42章 升任寧海軍守備第244章 偷襲巴達維亞炮臺第390章 皇太極的噩夢開始了第323章 以其身之道還施彼身第271章 一座隨時噴發的火山第120章 陳子龍還有來的必要嗎第281章 皇后鳳駕駕臨遼東第490章 海上馬伕的末日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擊第278章 借義父項上人頭一用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140章 程大帥真了不起第14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428章 新型大炮實戰檢驗第323章 以其身之道還施彼身第163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第125章 殺人容易善後很難第450章 程世傑培養接班人第184章 封爵國公世襲罔替第21章 做夢一般的張裕第417章 這麼好的靶子不好找第366章 豬隊友帶不動啊第341章 真服了你這個老六第53章 新的財路(三更求支持)第54章 全民皆兵寧海城第98章 擁有吸引反賊的體質第456章 暴風雨來臨的前奏第301章 寧海軍戰爭機器啓動第111章 沒錢了咱們就去搶第53章 新的財路(三更求支持)第321章 權利面前蒼生算個屁第7章 用金子來試探人心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250章 玩文字遊戲誰不會啊第76章 不弄死還能留着過年第394章 皇上我們沒法回頭了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13章 第一個效忠的屬下請假第216章 殺進去不留活口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