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把京城當作滿清的墳場

第384章 把京城當作滿清的墳場

第384章

“稟告皇上,皇后她們鑽地道跑了!”

“跑了?”

皇太極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周皇后等人已經跑了一天,現在快到天津了,他還以爲是朝陽門受到了火箭炮彈的襲擊,京城大亂,周皇后等人從密道里逃了。

皇太極咬牙說:“他們逃不掉!馬上發動所有人手封鎖所有城門和城外所有交通要道!溫體仁,發動京營全城搜捕,膽敢窩藏、協助皇后逃走者,殺無赦!”

看着皇太極勃然大怒,范文程、溫體仁、王應熊等文臣更是大驚失色。

周皇后和皇子又被人救走了,京城更是血流成河,什麼聖君降世,什麼仁義無雙,這些牛皮可全都破了啊!

溫體仁失聲道:“這可怎麼辦?如果讓皇后帶着三皇子逃出京城,一切都完了啊!”

“就算把整個北京城的地底掏空,也要把他們給我揪出來!”

皇太極就在說話間,地道內傳出轟轟轟幾聲沉悶的轟鳴,氣浪裹着塵埃從地道入口處洶涌而出,地動山搖,土石傾泄而下,地道入口轟然倒塌!

王承恩其實並不知道皇宮的密道,這個密道連太子都不知道,只有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知道,紅娘子在離開的時候,雖然事先在地道里準備了炸藥,不是防備追兵,不過沒有用上,可是炸藥卻因爲紫禁城的大火而引爆,反而讓皇太極以爲,周皇后等人是剛剛逃跑,封鎖京城還來得及。

所有人都知道事態嚴重,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分頭行動。清軍封鎖城門和城外所有交道要道,關寧軍和京營官兵則在城內挨家挨戶的搜查,弄得一團混亂。

關寧軍和京營官兵中不乏心術不正、貪小便宜者,現在都趁火打劫,以搜捕爲藉口闖入民房搶奪財物美女,遇到抵抗便安上一個從犯的罪名一刀殺了。

這種行爲瘟疫般蔓延開來,搜捕很快就演變成了姦淫擄掠,京城百姓驚恐萬狀,不知道多少頭髮灰白的老人把女兒護在身後,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讓闖入者放過自己的女兒,更不知道多少妙齡少女面色煞白尖叫着,在大街小巷中逃竄試圖逃過魔爪,然而無濟於事,再多的眼淚也感化不了豺狼的心腸。

逃跑,整座京城都被封鎖了,她們又能往哪裡跑!

就在封鎖京城的時候,整個北京城都變成了人間煉獄。

北京城城頭上,飄揚了兩百多年的大明蒼龍旗旗杆被斬斷,從城頭墜了下去,清軍戰旗代替了它的位置,插遍了北京城。

大明王朝,滅亡了。

使騎着累得口吐白沫的駿馬一路向南疾馳,大腿由於長時間與馬背摩擦而被磨掉了皮,鮮血淋流,他們也在所不惜。

他們神情恐懼,好像有惡魔在身後追趕似的,不要命的抽打着戰馬,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快!快!快!在戰馬累倒之前將這個噩耗帶到南方去!

伴隨着飛馳的馬蹄,京城淪陷的噩耗一路向南蔓延,所到之處,是一片末世降臨一般的混亂。

京城被清軍攻陷了!

天子生死未卜,皇后和衆皇子下落不明,大明亡國了!

得知這一消息的老百姓恐懼而絕望,雖說大明這些年江河日下,天災人禍不斷,貪官污吏橫行不法,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幾乎就沒有活路了,他們對這個腐朽老邁的王朝已經沒有多少留戀,然而看到這麼大的國家突然就亡了,大家還是不知所措。

這麼大一個國家,怎麼說亡就亡了呢?

明明去年打得蒙古人全無還手之力,幾個月之前明軍還是節節取勝,向南收復大員,ā讓桀驁不馴的西夷將這塊肥肉給吐了出來;就連呂宋也成了大明的地盤,在東北方向更是重新將朝鮮這個忠誠的藩籬給拉了回來,並且從朝鮮那裡弄到了濟州島作爲養馬地,寧海軍、朝鮮軍配合強大的水師封鎖鴨綠江,讓清軍無法越雷池半步。

即便是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都看得出,如果明軍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強度的軍事壓力,不出五年後金就要爆發內戰,四分五裂,最後被明軍逐一收拾掉!

可以說,自遼事以來,大明第一次碰到了如此有利的局面。

可是,如此有利的局面,怎麼一下子就被葬送了呢?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農民彷徨、恐懼,不知所措,對未來充滿了憂慮,而士紳階層的反應就複雜得多了。不少縉紳士子望北號哭,血淚俱下,哭得撕心裂肺。

大明養士三百年,也並非完全餵了狗,還是有些縉紳士子愛着這個國家,看到它亡了,只覺得整個天一下子全塌下來了!不少士子在絕望之下縱火自焚,以身殉國,一些縉紳在憤怒之下散盡家財購買糧食、兵器,聚集鄉勇組成義軍,準備與抵抗南下劫掠的清軍。

京城前往天津的官道上,塵煙滾滾,哭喊聲撕心裂肺。

周皇后抱着皇三子,右邊是坤興公主,右邊則張皇后、而對面則是袁妃和田妃,雖然他們從京城裡逃出來的時候非常狼狽,宛平豐臺的時候,就已經換了馬車。這些馬車和戰馬,都是原本爲程世傑準備的,反而讓周皇后等人不必那麼辛苦。

這輛特製的馬車,不僅僅帶着護盾,還有馬車後裝載了一具迅雷銃以及四枚火箭炮彈,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當然,這樣以來,這輛馬車的自重就非常重了,爲了拖拽這輛馬車,用的是兩匹從大不列顛採購的夏爾馬。

這種馬擁有五噸的牽引力,拖着一輛加重版的四輪馬車也並不費力。

周皇后在東安縣與紅娘子等人分別之後,她就再也堅持不住,躺在馬車上睡着了,等再次醒來,就發現原來是大批老百姓扶老攜幼,拖家帶口的逃了過來。

難民是敵軍來襲的預警信號,難民總是可以搶先敵軍一步涌入己方的防線。這些老百姓大都是聽說清軍在京城大開殺戒,就沒命的向南跑。他們肯定嚇壞了,都是沒命的逃,孩子找不到父母,母親找不到子女,老人無依無靠,一路哭聲震天。

就在這個時候,官道上出現一支軍隊,正在一路浩浩蕩蕩向北而來,看着這支軍隊過來,官道上的百姓,嚇得驚慌失措的閃到路邊,有幾分姿色的女子鴕鳥似的往人堆裡藏,也有的女子急忙抓起路上的土,往臉上抹。

經驗告訴他們,官兵並不比土匪好多少,甚至比土匪更可惡稍不留神就會遭殃!幸運的是,這支官兵就跟沒看見他們似的,自顧自的拔成三列縱隊浩浩蕩蕩的向前走,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同時擡起又同時落下,踏出奇異的節奏,整支部隊就跟在兩根拉得筆直的繩子中間行軍一樣整齊。

這種沉默反而讓人心安,等部隊過去了一半左右。王承恩看着這支隊伍上的旗號,寧海軍第九旅第五十五團。

一名騎在馬背上的軍官朝着四輪馬車躬身行禮:“皇后娘娘何在?”

王承恩終於鬆了,看着寧海軍幾千士兵,他聲音中帶着哭腔:“娘娘正在馬車裡,不知將軍是……”

“寧海軍第九旅第五十五團,中校團長樊大龍,拜見皇后娘娘!” 馬車裡,周皇后激動地道:“樊將軍平身!”

“末將只是上校,還不是將軍。”

“樊卿是來接本宮的嗎?”

“回稟娘娘,並不是!”

樊大龍躬身道:“卑職接到的命令是,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京城!”

“可是,萬一……”

周皇后實在擔心,萬一追兵追上來。

樊大龍淡淡一笑道:“娘娘請放心,卑職只是先頭部隊,我們第九旅和第七旅十四個團已經全部北上,從現在開始,沒有人可以驚擾到娘娘!”

樊大龍與周皇后告辭,第九旅的先頭部隊開始陸續北上,與第一至第六旅不一樣的是,第七至第九旅這三個旅是原大員都司、大員守備局、撫寧衛、天津左、右衛、天津衛以及天金州守備局、旅順守備局、蓋州守備局組建而成,這三個旅都沒有來得及換裝。

當然,這三個旅只是沒有裝備栓動式步槍,以及改進版的迅雷銃,至於火炮和火箭炮同樣裝備。

程世傑幾乎調空了大員守軍,當然並不是大員沒有守備部隊了,至於大員的守備部隊則有呂宋軍隊調往大員,整個大員依舊保持兩萬五千餘人馬,將成立寧海軍第十旅,同時將安南軍團,與呂宋軍隊換防。

將呂宋駐軍全部大換血,至於原本的小日子僕從軍,將投放在呂宋,繼續承擔清除呂宋土著計劃,未來安南軍團承擔呂宋防禦任務,而原呂宋部隊將在遼南接受整編換裝,完成第十一、至第十五旅的組建工作。

……

薊州屬縣平谷,寧海軍先頭部隊第八旅抵達平谷,距離北京,僅僅一百多裡,他們從遵化一路突襲,如果不是清軍阻擾,程世傑和寧海軍部隊應該抵達京城了。

程世傑也接到了紅娘子成功將周皇后、衆皇子等人接應出城,同時,清軍在京城進行大規模屠殺,造成兩三萬百姓慘死。

同時,還接到大明不少士紳開始着手組建武裝,雖然這些地主武裝缺乏實戰經驗,缺乏武器裝備,就算有勇氣,將來在強悍的清軍鐵騎面前顯得異常脆弱,程世傑卻清楚的記得,在歷史上,明朝滅亡以後,地主武裝並不成氣候。

造成這個原因其實跟李自成和張獻忠有關,大順軍和大西軍如同泥石流,把地各地的士紳和地主都殺得七七八八了。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也有不少士紳和地主,在得知大明已經滅亡的消息後,兩眼放光,認爲千載難逢的機遇來了。北京周邊各州縣大多主動易幟,向一百幾十人一隊的清軍投降,然後全體官員士紳削尖腦殼往北京轉,疏通關係,尋找門路,說什麼也要謀個一官半職!一時間北京城裡官員多如狗,求官的更是比螞蟻還多,各自上竄下跳,使出渾身解數,好不熱鬧!

程世傑在思考的時候,周寧還以爲程世傑在自責。

“大帥,建奴還是屠殺了百姓,這是末將思慮不周,還請處罰!”

“處罰不處罰的不重要了,結果已經產生,就算把你殺了,那些死去的百姓,還能活過來嗎?”

程世傑望着周寧道:“有一件事,你有沒有考慮過?”

“什麼?”

“將來本帥是不是要登基?”

李信急忙上前道:“大帥天命所歸……”

不等李信說完,程世傑擺擺手道:“什麼天命,就是一個笑話,當年大明立國,太祖洪武皇帝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即使是洪武皇帝這等曠世奇才,也有英宗代宗這等不肖子孫,我呢?家龍我還可以看着點,可是我會死的,將來以後,你們都考慮過嗎?”

周寧和李信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程世傑是什麼意思。

“一個人高高在上,讓天下人年復一年地爲他的存在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局面,該改變了!”

程世傑笑道:“咱們遼東一直沒有皇帝,即便沒有皇帝,也能活得很好,我想,天下百姓也該換一種活法了……”

朱元璋創立的大明內閣制度,大清的制度設計,就是在向朱元璋抄作業。

明朝的制度有問題嗎?

有的確實是有問題,比如說君制,但是,皇帝也有問題,大明朝越是皇帝不怎麼管事,天下反而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天啓皇帝不死,就大明這種制度,耗也可以把建奴耗死了。

大明最大的問題,其實崇禎皇帝的問題。

作爲一個皇帝,五穀不分,庶務都不懂,憑什麼指手畫腳?

最好的辦法是,讓皇帝成爲一個象徵。

周寧和李信都在思考程世傑的用意。

“接下來,我們要好好打這一仗,如果打輸了,一切都完了!”

程世傑道:“把京城當作滿清的墳場,能不能做到?”

“能!”

周寧毫不猶豫的回答。

(本章完)

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270章 本帥帶着你們搶地盤第254章 這果然是漂亮國特色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306章 用艦炮轟斬首算誰的第248章 梟雄落幕新的海王請假第90章 全軍列陣火力壓制第268章 高傑本公子罩你了第205章 科技帶來的強大自信第270章 本帥帶着你們搶地盤第385章 建奴的好運氣到頭了第477章 你對大明的實力一無所知第20章 千戶大人給條活路吧第417章 這麼好的靶子不好找第101章 鄉巴佬碰到土豪了第240章 沒有跟禽獸談判的習慣第56章 那場面妙不可言第271章 一座隨時噴發的火山第334章 總算堵住了口子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420章 格局打開問題就不存在第55章 可以組建炮兵部隊了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125章 殺人容易善後很難第432章 不聽話就用大炮打屁股第419章 一刀切絕對是不行的第318章 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第56章 那場面妙不可言第6章 先吃飽有力再賺錢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197章 靡費誤國削職入獄第404章 遷都的初步構想第275章 挾太子以令諸侯第156章 孫承宗老夫可拒絕嗎第387章 理想中戰爭的樣子第86章 便宜行事徵虜大將軍第70章 守備大人到底在哪第425章 有什麼資格沾沾自喜第248章 梟雄落幕新的海王第8章 歸德府永城宋康年第246章 鄭芝龍獅子大開口第427章 明荷北部灣海戰第364章 慢慢的就變味了第58章 咱們有人質咱怕啥第169章 學李衛公夜襲陰山第306章 用艦炮轟斬首算誰的第239章 崇禎皇帝的利益至上第247章 這是最危險的信號卡文第31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10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450章 程世傑培養接班人第410章 呂宋的騰籠換鳥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137章 枕頭風一吹受用無窮第24章 家悅很厲害的第57章 萊陽張氏構陷屠民第258章 我等拜見夫人第484章 不服就打服爲止第276章 第275沒點手段可不行第344章 不裝了攤牌了不玩了第434章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第488章 考拉引發的戰爭第373章 彈盡糧絕何去何從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243章 鄭芝龍被出賣了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487章 提高農民收入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161章 發芽的土豆不能吃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222章 點火上菜烤倭豬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離開第142章 範永鬥爲大金立下大功第71章 握草進錯門了咋辦第3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39章 王上您該登基了第344章 不裝了攤牌了不玩了第5章 登州城內殺氣騰騰第204章 打江山易守江山更難第316章 程世傑是有前科的第42章 升任寧海軍守備第55章 可以組建炮兵部隊了第279章 你有什麼資格跟本帥談條件第479章 我們現在是大明人了第41章 一步登天第33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51章 做賊心虛自投落網第96章 咱們一起幹一票大的第135章 肥豬上門卻之不恭第431章 鬧劇是時候結束了第35章 只有利益纔是永恆的第230章 只有打過才知道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484章 不服就打服爲止第104章 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第229章 趕鴨子上架提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