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肥豬上門卻之不恭

第135章 肥豬上門卻之不恭

第134章

雖然說程世傑利用銀行刺激遼南的經濟發展,可明末畢竟不是信息爆炸的後世,無論是遼南百姓蓋房,還是商人興建工廠,修路等工程,都需要時間。

而流民就像沙漠裡的胡楊,擁有着極強的生命力,也會自主尋找水源,以求活下去。就在遼東管委會籌建的移民局專項工作組,剛剛抵達山東登州,他們就發現大量的流民已經朝着山東涌來。

“去遼南,遼南有活路!”

去年的時候,河南是乾旱,特別是在莊稼拔節的時候,連續四十多天沒有下雨,除了少數可以得到灌溉的田地,大部分田地都嚴重減產。

到了今年,一場雨接着一場雨,卻下個沒完沒了。

洛陽之西的四十里處,是一座山谷,名叫潭龍谷。潭龍谷裡有一夥土匪,匪首卻是一名年輕的女子,名叫紅娘子。

紅娘子是她的綽號,她的本姓湯,排行三,就叫湯三娘。

原本她隨着父兄跑江湖賣藝,來到洛陽賣藝的時候,紅娘子被潭龍谷土匪的大當家,綽號玉郎君看上,這個玉郎君把紅娘子搶回去當壓寨夫人。

湯三娘被抓到潭龍谷的時候,在幾名婦女的安排下,穿上了大紅的喜服,被強逼着與玉郎君拜堂成親。

拜完堂,玉郎君就與其嘍嘍們一起開懷暢飲,等玉郎君想起還要入洞房的時候,紅娘子掙脫的束縛,拿着大紅的燭臺,將玉郎君的腦袋砸得稀爛。

旁若無人的湯三娘,一身紅裝,一身血,嚇得衆嘍嘍高呼:“大當家!”

就這樣,湯三娘就成了紅娘子,也成了潭龍谷的大當家。

成爲土匪大當家的紅娘子,本來心善,在看到孟津渡黃河決堤,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她就利用山寨的存糧,救助災民。

這一救助不要緊,卻惹下來了大麻煩,投奔她的流民越來越多,在短短時間內,紅娘子的山寨就暴漲到了三四千人。

潭龍谷本來就是一個小山谷,存糧有限,這下紅娘子被災民吃得快要破產了。’紅娘子想要找糧食,可是她麾下大都是老弱病殘,試着攻打一個地主大戶,結果糧食沒有搶到,反而被殺了四五百人。

紅娘子聽說過程世傑在遼南組織百姓屯田,於是,她就率領着這些難民,一路往東,前來投奔程世傑。

“程大帥聽說過嗎?”

“沒有!”

“程大帥是好人,帶着人在遼南墾荒,辦工廠,到了遼南,只要幹活,就有飯吃!”

“大當家,程大帥是官,咱們是匪,官兵抓土匪,咱們去遼南,豈不是送命?”

紅娘子向衆人解釋道:“在遼南,程大帥不殺人,大不了……”

“大不了什麼?”

“大不了,我把我交給他!”

由於紅娘子橫插了一槓子,也打亂了程世傑的計劃。

紅娘子的隊伍就像遊戲裡的貪吃蛇一樣,所過之處,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跟着他們的隊伍前進。

大量的流民已經聽到了遼南有活幹,可以活下去的消息。這些流民拖家帶口,一路乞討,一路流浪,向遼南涌來。

從洛陽向東走的時候,紅娘子麾下四千多人,當抵達開封府的時候,她身邊就有了上萬人。

根據管委會的調查報告,流民的先頭部隊已經過了濟南府,向登州府方向前進,最多十天,流民就會抵達登州,最多半個月後,遼南就會迎來大股的流民潮。

大量的流民涌向遼南,會給遼南的民生造成極大的壓力和負擔,這是必然的現象。人口雖然是實力,可問題是,這需要有一個上線,一旦突破上線,就會產生更的矛盾。

看着程世傑的態度,宋獻策沒有再勸,程世傑決定的事情,那是肯定要做的,他需要做的是,做好本質工作,保證遼南的穩定和正常運行,也要保證秋收工作的順利進行。

宋獻策微微皺起眉頭道:“主公,門下不解,我們寧海軍明明佔據堅固的防線,而建奴卻不擅長攻打堅城,主動出擊的話,豈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你說得雖然沒錯,可問題是,我們大明面對建奴,心裡上就會膽怯!”

程世傑點點頭道:“我們主動防守,可海州也沒有長城,雖然建立了十幾座城堡,能將海州防得滴水不漏嗎?”

宋獻策搖搖頭:“恐怕不能!”

“是絕對不可能!”

程世傑苦笑道:“咱們好不容易在金州打下一點基礎,一旦建奴派出一支小股精銳部隊,學習當年鄧艾故智,走陰平,翻摩天嶺,偷襲成都,那就全完了!”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把海州作爲決戰地點,恐怕海州和復州,就會損失慘重,程世傑不願意被動防禦,卻願意決戰境外。

宋獻策接着道:“主公,若是主動出擊,我們寧海軍品的兵力太少了!”

程世傑總兵力是將近五萬人馬,可事實上,這些人馬中,一萬兩千七百五十人是隸屬於寧海軍守備都司,負責守衛海州沿線十五鎮堡以及金州、蓋州、復州的防守工作,這些人馬動彈不得。

在真正打仗的時候,程世傑只能調動左右都司一萬三千六百餘人,加上騎兵四千人馬,以及炮兵一千百餘人,再加上偵察部隊,滿打滿算還不到兩萬人馬。

當初在吸引東江軍兩萬六千餘人的時候,程世傑並沒有肆擴軍,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程世傑沒有糧食,也不是他沒有錢,而是手底下的寧海軍老兵太少。寧海軍的真正的老底子,訓練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士兵,只有寧海軍原來的兩千五百餘馬。

超過九成的士兵,不是來自登萊新軍、就是來自東江軍、或者是登州水師,在這種情況下,程世傑不敢擴軍。

經過大半年的不間斷訓練,特別嚴格的思想教育,基本做到了統一思想,現在的寧海軍已經不再區別什麼登萊新軍、登州軍以及登州水師、東江軍,更爲重要的是,程世傑利用馬士林訓練的軍官識字班,現在能夠識一千字以上,可以寫一分正式的公文、總結報告、偵察報告,軍訓報告的軍官,已經突破八百餘人。

很多老兵可以當軍官了,再不擴軍要待何時?

程世傑望着宋獻策問道:“本帥若是要擴軍?管委會可以提供多少糧草?”

糧食供應,一直是農耕民族的命門,邊關大多是貧瘠之地,像山西、陝西以及甘肅,當然也包括遼東。

其實這些地方,土地還算可以,雖然降雨量略少,但是,勝在地盤足夠大,只要經營得當,是完全可以養活邊塞軍隊的。

可問題是,受到了唐朝中後期藩鎮之禍以及安史之亂的影響,像宋和明清,都採取弱邊的政策。

遼東明明擁有着最肥沃的土地,卻不移民實邊,也不花力氣治理,讓邊軍一直接受朝廷的糧草供應。

於是,在有心操控的情況下,邊關地區所產的糧食,連當地人都不夠吃,更別提供應軍隊了,軍隊所需的每一粒米,每一片布,都得關內調運。

從內地到邊塞,何止千里之遙,千里運糧,所需的人力是難以想象和,而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難以想象的,國庫撥出十萬石糧食,最終運到邊關的能有一萬石就謝天謝地了,其餘那九萬石哪裡去了?

當然是在路上吃掉了!再加上各級官吏從中貪墨,消耗也就更加驚人了。

孫承宗當初在擔任遼東經略使的時候,採取的就是屯田實邊的政策,他其實已經做出了成績,向朝廷彙報,屯田產出“五十餘萬石糧食!”

這五十萬石糧食雖然不多,卻足夠養活五六萬軍隊,這五十萬石糧食,如果從內地運輸過去,儘管有海運的優勢,也要損失幾十上百萬石糧食。

偏偏,孫承宗剛剛做出成績,就被人趕下臺了。

程世傑最大的優勢是,他掏空了登州的府庫,也撿了孔有德的便宜,總之,他的創業資金比孫承宗雄厚,一口氣就開墾五百多萬畝糧田。

“主公放心,儘管咱們屯墾了五百多萬畝田,還有兩個月就可以秋收,但是,咱們一直沒有放棄從關內買糧!”

宋獻策有些得意的笑道:“目前,管委會在金州建立了六個永備糧庫,蓋州四個,復州兩個,海州兩個,共計十四個可以儲存十萬石的糧庫,目前尚有庫存大米十六萬餘石,麥子九萬石,麪粉三萬石,各種雜糧總計超過三十萬石糧食,就算再來十萬移民,咱們也能夠支撐到秋收!”

“有三十多萬石糧食,那本帥的底氣就足了!”

崇禎五年七月六日,程世傑頒佈寧海軍徵兵令,隨着這個徵兵令發出,整個遼南地區,甚至山東、河南地區都引起了轟動。

到寧海軍的軍中當兵,好處多多。這些前來報名參軍的青壯們,已經打聽清楚了,只要過了新兵訓練期三個月,他們就可以分到五十畝的軍職田,這是寧海軍士兵的福利,當然,這個軍職田肯定不是良田,需要自己開墾。

當然,如果運氣足夠好,在戰場上砍一顆建奴的首級,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得到五十畝地的賞賜,如果是白甲兵,那就更好了,可以升官,成爲預備軍官,在軍官培訓班培訓合格,就可以成爲真正的軍官。

隨着寧海軍的發展越來越正規,再想一步登天已經不可能了,甚至說,從哨長升到百總級,那已經是難如登天了。

別說在寧海軍升官難了,就連想當兵也難。寧海軍的徵兵要求,非常苛刻,首先是年齡,不招少年兵,必須年滿十六歲,原本程世傑想把年齡定在十八歲的,可問題是明朝十六歲的少年人,當爹的已經不知道多少了。

結婚就是成家立業,那就勉強把年齡控制在十六歲至二十二歲,如果是有一技之長的,年齡可以放寬到二十五歲,比如說會操作火炮的,會操作火銃的,會射箭的,會騎馬的……如果識字,年齡可以放寬到三十五歲以下。

有資格了,並不能成爲寧海軍士兵,這需要考覈身高,身高要求必須超過一米六五,程世傑非常不習慣明朝的計量單位,比如說,一斤十六兩,糧食和麪粉之類的東西,都用“石”作爲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是寸、尺、丈。

程世傑本來想過要把後世計量單位搬過來,可是轉念一想,大明的工匠和百姓,早已習慣了尺、寸、丈,步等單位。

也習慣了升、鬥、石這樣的重量計量單位,如果非要把後世的單位挪過來,那就非常不習慣。

再想到大不列顛這個彈丸小國,可以把他們的英尺,英寸推廣到全世界,那爲什麼大明不行?

於是,程世傑在後世的一家五金工具店,專門訂購了一批捲尺,上面的刻度,直接取消毫米、釐米和米,改爲丈、尺、寸、分、釐、毫的標準單位。

寧海軍的新兵需要五尺兩寸八分高,也就是約合(一百六十六公分)。其次還是體重,再瘦不得輕於一百斤。

達到了年齡、體重、還有考覈耐力,這就需要考覈者穿着寧海軍制式的鎧甲,拿着寧海軍的制式長槍、狗腿刀、飯盒、攜行具,全副武裝跑一千步,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才能合格。

下一面要檢查出身,最好是農家子弟,邊軍也行,家裡經商的、當官的、地痞流氓、當土匪的一邊等着,如果農家子弟裡湊不夠足夠的人數,再從他們中間挑。

不過希望非常渺茫。

這一次不僅僅有東江軍士兵跑過來參軍,甚至連關寧軍的士兵,也跑去參軍。

……

就在程世傑開始在遼南征兵的同時,一輛馬車駛進了金州城,這輛馬車上鐫刻着範字的雲紋,身邊跟着幾十名徒手布衣的高大漢子,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老繭,肌肉發達,眼神兇悍,顯然是他的保鏢。

馬車裡的主人身穿藍色的圓領儒衫,大約三十多歲,長得白白淨淨,眉宇之間透着一股書卷味,商人身上特有的銅臭在他的身上沒留下什麼痕跡,令人心生好感。

此人正是介休範氏的家主,晉商中的代表人物範永鬥。

範氏在順天府(張家口)做生意,傳到範永鬥這一代,已經是第七代了,在山西可謂豪門大族,根深蒂固。

範家家財雖多,但距離真正的豪門始終差那麼一步。在明朝初立時,朱元璋便對商人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最大的限制便是嚴禁商人以及商人的子女親屬考取功名。在那個唯有讀書高的年代,沒有一個功名在身始終差點事情。

就在範永鬥以弱冠之年,還沒有接掌範氏商號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作爲大東家,第一次率領商隊與建奴交易,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接見。

並且賞賜了範永鬥最珍貴的珍珠一斗,美女兩名,在那段時間,範永鬥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極高禮遇。

努爾哈赤賞賜範永鬥美女和珍珠,究其原因,用現代的話來講,明朝對建奴進行了嚴格的貿易制裁,禁止與建奴通商。而張家口,準確說來是在張家口做生意的晉商們,便成了建奴唯一獲取物資的通道。

在搭建了與建奴的友好橋樑之後,範永鬥與建奴的貿易額越來越大,特別是萬曆四十七年以後,建奴的日子雖然難過,一石糧食在張家口才四錢銀子,可以賣給建奴卻是八兩銀子,足足二十倍的利潤。

到了天啓元年的時候,糧價又漲了十倍,貪婪的範永鬥,更是把糧食賣到了八十多兩銀子每石,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範氏商號分號建立了六百餘家,爲範氏服務的夥計和僕從多達三四萬人。

而範氏的家產也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兩銀子,一躍超過了原來首富曹三喜。

在崇禎四年十二月,遼東爆發了嚴重的雪災,特別是崇禎五年的二月倒春寒,更讓建奴雪上加霜,損失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建奴只好利用他們從關內搶到的銀子,從他們唯一的好朋友晉商手中買糧食、鹽、絲綢和茶葉等貴重物資,當然還有鋼鐵和火藥等違禁物資。

可問題是,從大同到張家口,再到瀋陽,這一路足足兩千多裡。這兩千多裡運輸糧食,路上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四十四萬石糧食,到了瀋陽,僅僅剩不到八萬石,路上損失居然高達八成多。

由於北方大旱,糧食產量也低,加上流寇造反等諸多影響因素,範永鬥購買的糧食足足花了一兩三錢銀子每石,這四十四萬石糧食將近花了六十萬兩銀子,可是收益卻只有不到二十萬兩銀子。

這本是暴利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六十萬兩銀子,變成八十多萬兩銀子,這本身就賺得盆滿鉢滿了,但是,人的慾望和貪心是永無止境的,在聽說程世傑在遼南屯了大量的糧食,他就決定從程世傑手中買糧。

要知道從遼南直接運輸到瀋陽,全程不到八百里,路上節省將近三分之二的距離,更爲關鍵的是,這條商道不用經過蒙古人的地盤,也不用向蒙古上人繳納保護費了。

進入金州城,範永鬥透過車窗,觀察着這座嶄新的城市,這裡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街上的店鋪裡,貨物非常多。

這讓範永斗的信心更加大增,程世傑只要不歧視商人就好。

位於寧海軍總兵府,現在的遼東經略使府對面,是一座熙熙攘攘的茶樓,範永鬥來到二樓一個雅間門前,只見門前站着兩名兇悍的壯漢。

進入包間內,鮑承先正在悠閒地喝着茶:“範先生,伱來得遲了!”

“做任何生意,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對手……”

鮑承先滿臉不屑地道:“姓程的僥倖打了幾場勝仗,便分不清東西南北了,你還真把他當個人物了?”

“他本來就是一個大人物!”

範永鬥道:“如果做通他的工作,你們想要多少糧食,他都能提供,他可是墾荒五百多萬畝地,除去他自己的消耗,至少可以賣掉上百萬石糧食。”

鮑承先陰森森地冷笑道:“你覺得這些糧食,我們用得着花錢嗎?”

“如果鮑先生這樣想,那範某這就啓程!”

範永鬥起身就走,沒有絲毫猶豫。

鮑承先冷冷的盯着範永斗的背影:“你敢……你不怕!”

“現在應該擔心的是你,程大將軍可是與建奴有着毀家滅族之仇,你猜猜他是會將你送到京城,還是在遼南直接凌遲!”

“你既然知道他與大金有着血海深仇,還想着去收買他,你這是有多蠢?”

“那是錢不夠,只要錢夠了,你讓範某殺了自己的親爹,那也沒有問題!”

“鮑某倒要看看,你如何收買?”

“請拭目以待!”

範永斗的自信滿滿,他非常瞭解人性,特別是收買其他人的時候,他最喜歡的是,拿着銀子砸人。

要送禮,那就送重禮。

以程世傑現在的身份和地位,幾千兩銀子,肯定是不會看在眼裡,但是十萬兩銀子呢?

程世傑會不會心動?

……

範永鬥直接讓人在遼東銀行裡存了十萬兩銀子,這十萬兩銀子存在銀行之後,他就與銀行的工作人員簽訂了一個補充協議,這筆錢授權其他人操作,可以代他取出來。

拿着銀行專門的密碼和印章,將這些東西直接前往送到總兵府。

程世傑是在吃飯的時候,接到了楊芸娘彙報,今天遼東銀行裡來了一個貴客,眼睛都沒有眨,就存十萬兩銀子,成了遼東銀行儲存十萬兩銀子的,範永鬥還是第一個。

“那戶主是誰?”

“介休範氏範永鬥!”

程世傑還沒有來得及說話,他就接到了範永斗的拜帖。

“我去,肥豬主動上門!”

程世傑太清楚範永鬥是誰了,這可是滿清八大皇商之一,而且範永斗居然親自上門,送上門來讓他收拾。

“來人,讓他去前偏廳稍候!”

(本章完)

第33章 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第53章 新的財路(三更求支持)第81章 界河決戰之修羅煉獄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216章 殺進去不留活口第10章 做人要講究誠信第382章 什麼狗屁聖君第447章 來者不善的哥薩克第151章 這死太監想搞事啊第89章 判斷失誤建奴來了第82章 塵埃落定痛並快樂着第84章 打垮建奴最有力的武器第491章 大結局第359章 何愁沒有王猛來投第13章 第一個效忠的屬下第63章 白蓮教徐鴻儒餘黨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149章 把建奴留下來肥地第233章 過河拆橋的英國佬第335章 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第62章 向心力是怎麼凝成的第256章 宋獻策遼東大興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185章 表現出我們的價值第293章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187章 驚恐萬狀大炮恐懼症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427章 明荷北部灣海戰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第282章 高傑跟本公子去殺人第108章 最擅變的是女人心第206章 遼南土地改革試點第482章 追封七廟正式祭天第394章 皇上我們沒法回頭了第233章 過河拆橋的英國佬第4章 眼淚纔是最關鍵的第128章 程世傑你莫要被人騙了第450章 程世傑培養接班人第138章 朕無可嫁女但有妹妹第195章 最終還是禽獸不如第111章 沒錢了咱們就去搶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370章 把死馬當活馬醫第150章 崇禎五年遼南第一大案第104章 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第75章 一盤死棋可以走活了第282章 高傑跟本公子去殺人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擊第416章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第7章 用金子來試探人心第404章 遷都的初步構想第24章 家悅很厲害的第148章 遼南莊稼豐收的原因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403章 腰帶斷了砒霜苦第182章 收復遼陽皇太極認輸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312章 狂犬軍團的用處第435章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課第404章 遷都的初步構想第57章 萊陽張氏構陷屠民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轉而下第29章 一旦破城雞犬不留第471章 威尼斯變故急轉而下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喬兆林第298章 士氣如虹豐收的喜悅第359章 何愁沒有王猛來投第186章 簡在帝心馬車奏對第358章 你不願意我願意啊第96章 咱們一起幹一票大的第142章 範永鬥爲大金立下大功第218章 沒有路如何發展經濟第263章 與崇禎的蜜月期結束了第426章 史督師就這水平第472章 大明解決問題的方式第21章 做夢一般的張裕第222章 點火上菜烤倭豬第350章 他們憑什麼高高在上第33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32章 不聽話就用大炮打屁股第404章 遷都的初步構想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第11章 攪黃孔有德的好事第51章 最黑暗最骯髒的手段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誰造反第387章 理想中戰爭的樣子第95章 程世傑到底想幹什麼第477章 你對大明的實力一無所知第395章 程世傑想通了第153章 什麼程大帥又不見了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447章 來者不善的哥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