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張岱在帝都17

管事語速很快,點出了那些期的報紙。三寸人間 www.yanqingshu.com

帝都此時的報紙,基本帶着官方背景的是帝都日報和說解字,前者是發佈各種消息,宣告未來政策,而說解字卻是在化領域進行擴張影響力的存在。

與此同時,針對大明朝時代太過於淫蕩的民間思維,長老們開辦的太陽報反響熱烈,大明朝的鹹溼佬哪裡見識過如此客觀真實,有熱辣的各種豐乳肥臀的美女?何況裡面白種女人多的是,簡直也是開洋葷。

反正在帝都,男人們喝茶的時候,幹活的時候,手多了一份兒太陽報,簡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事實,這份兒報紙在共和三年春早已創造了一個驚人的跡:印刷十萬份兒依然供不應求!

這在歐洲,報紙基本都是地方性報紙,能有幾千份已經是背後金主不知道花多少錢要辦多少事了。

歐洲的辦報門檻低,當時的報紙基本是每天都有新報社出現,但基本都是某位大亨想攻擊某個敵人,於是開始糾集一幫走狗,一般是歐洲傳統大亨想謀奪某個猶太人的產業,或者對付某個政敵,裡面的消息當真是除了日期之外,連標點符號都未必準確。

所以,在最初的階段,沒有經歷過最初的博弈廝殺,利益均衡,以及技術的進步,歐洲的報紙此時每天出一千份已經是實力強大到不可思議了。

原因很簡單,紙張油墨不花錢啊,印刷機不花錢啊,排版工人可是很貴的,還有運輸費,沒有電報,沒有火車,如何保證各地同時發放?

所以這個時期,都是地方性報紙,何況此時歐洲的識字率也是非常的汗顏。

而在帝都不同了,識字率幾乎是每天一個臺階,更何況,看太陽報難道還識字?

太陽報嘛,只要她們前凸後翹成。

當然了,太陽報作爲一家假裝低俗的報紙,實際是有自己的政治性化任務在裡面的。

引導。

張岱看着這些不堪入目的花邊新聞,差一點將這些髒東西扔掉,但在那些大胸紅毛女人之間,還是有些值得一看的新聞的。

“寂寞成熟少婦的夜間哀嚎爲哪般。”

“豆腐西施激情豆腐坊,是人性的扭曲還是慾望的放縱?”

“如何保養皮膚?用豆腐還是男人?”

張岱安耐着心情,仔細看下去,日報在第五版小豆腐塊報道了一下這個新聞,畢竟起某人在海外的發財史,用一個玻璃球換到了一對土著姐妹花的歷史,一個豆腐坊的寡婦被一個好賭的小子強姦未遂轉而殺人的新聞實在沒什麼好注意的。

事實,如果稍微有點見識,會發現,隨着這個新聞出現,帝都各大隊伍對賭博進行清理的新聞也隨之出現,同時賭博害人的故事也開始出現。

宣傳導向的把握一直是在慢慢進步的,如果有人有着傳播學的知識去研究長老治下各大媒體的演進,會發現他們已經越來越嫺熟的掌握這些推送。

但張岱還是勾勒出了大體的故事,犯案的小子不像是好鳥,而受害的女子也是可憐,當然了,那個被殺的小夥子連孩子也無,快三十了,都沒有成親,其母原想着他進城賺錢娶媳婦,卻遭遇了這種事。

想到這裡,張岱也是悲哀了一下。

如果是他原本圈子裡那些公子哥殺人,人家都是飽讀詩書,家學淵源,祖都是大明朝的精英,精英天然該平民高貴,連沾邊都嫌他們髒污啊。

但是,一個胥吏、小商人的兒子,居然也敢玩強暴殺人的遊戲,你覺得自己姓趙嗎。

而且,最讓人恐懼的是,這樣一個案情明瞭,直接可以判了,而且最好是遊街示衆給所有人看的現行犯,卻是被人發回重審,這不是包庇嗎。

他馬想到的是赤裸裸的賄賂與徇私,馬輕聲問道:“莫非那李家走通了什麼門路,有沒有家裡的女子入了某權貴的法眼?”

如果如此,那真的不必去救了,按照大明朝的習慣,直接出手將苦主全家滅門都是司空見慣,張岱不認爲自己的招牌可以對抗這樣的惡勢力。

“這沒人知道了,那戶人原本是給內府和各大衙門包買一些雜物賺些辛苦錢,現在的買賣也不大,這個事兒,原本沒那麼大的。”

雖然是殺人案,但是帝都此時到處都是錢錢錢,誰會在乎這麼一個簡單的案子?

裡面沒有涉及二女爭夫吧,沒有涉及到豪門恩怨吧,沒有涉及什麼,大家貴婦挺着大肚子悲哀的看着丈夫帶着小三回家示威,至於什麼兩人爭持不下判斷不出女人肚子裡的孩子到底是誰的,那更沒有了。

滿足不了大衆的窺伺欲,而那賣豆腐的寡婦雖然更是謹小慎微,但依然每日開門做買賣,只不過是託福了那賣豬肉的人家幫襯,更沒什麼看頭了。

看客們喜歡看的是豪門各種破事兒,至於你個底層,爲什麼不去跳樓吊啊。

張岱的眼光卻是不同起來,這個案子從一開始很一般,簡直是經典的,那種不讀聖賢書的屁民,幹任何壞事自然是理所應當。

當然了,同樣的壞事,如果是讀了聖賢書的人做了,那自然可以找出無數理由啦。

張岱嘆息一聲,如果是過去,他自然可以發動東林復社同仁,將意圖犯案者徹底彈劾,甚至可以將其政治生命完全摧毀。

而現在,張岱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做什麼。

正如縣官不如現管,人家纔是管事兒的啊。

同樣的,帝都的書生們也鬧事過,甚至有人發現,帝都的有個叫做福利社的部門,針對一些孤寡老人,給予了一份兒最低保障工資,這筆錢可以讓任何一個落魄秀才在他們家揚眉吐氣。

當時鬧事的人很憤怒,甚至有圍攻去領錢的老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些不識字,年老無用的人拿到的錢,都是屬於他們的,如果是飽學詩書的讀書人掌握朝政,這些老人自然是活不下去,而有多餘的錢,自然是該發給他們啊。

但長老們拼了命都想摧毀讀書人階級,如果不是肉體毀滅操作性太難,這個時候可能已經開始屠殺了。

但這些人的妄想自然得不到滿足,事實,他們已經在幾次三番的打壓下潰不成軍。

當然了,真正的原因還是經濟基礎帶來的政治變化。

過去無論如何,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模型下,大小地主們是可以有壓倒性的優勢的,起碼在帝都,還是有些力量,但是在新帝都的模型下,單純的種地越來越支撐不起活躍的政治活動。

事實,讓在城裡的工廠勞動所得給人做佃戶的收入高,正是長老們一直在做的,至於什麼土地革命誰愛幹誰幹。

讓種地受益降低,同時想方設法給那些佃戶一條有着更高報酬的工作機會,如果這樣的政權做不到穩如泰山,那簡直是貽笑大方了。

大明朝如何滅亡的?

國家四大階層,皇帝代表的皇權越來越弱勢,而商人和官僚代表的儒生勾結起來,對欺騙,對下掠奪,下層平民幾座大山在腦袋,要麼餓死要麼造反,他們永遠不瞭解的是,雖然皇帝本身的利益其實是和他們捆綁在一起的,但是皇帝卻難以真正和他們聯繫到一起。

皇帝不可能一家家的走到民間,去解釋自己的政策,解釋自己要求的不高。

本來每人收一兩銀子足夠,但是在內閣大佬那裡,他們加了二分,一兩二,你想想看,內閣大佬都是科舉的前面的優等生,還要熬不知道多少年,到了內閣的程度,不知道還能活幾年,撈你點銀子又如何?人家在館子裡吃飯都不花錢啊。

那麼到了六部,再加收到一兩四不多吧,六部大佬都是真正的精英,一根毛都平民百姓高貴,他們也有很多兒子要養活不是。

到了下面,各地的督撫再加一些,督撫加了,知府加,知府加了知縣加,知縣一看已經正賦多了三倍,那麼不要問了,多加四倍,知縣公子也要多養小老婆不是。

那些真正收錢的胥吏,可基本沒有工資,全靠從撈取好處過日子啊。

幾倍的浮收幾乎要了大明朝的命,以其低廉稅負還能鬧得朝廷沒錢,真實原因當然人人皆知。

本質說,大明皇帝本人的食宿並不高,起碼與他的後來同行,還是差的多,但卻是被官們吹毛求疵的打壓壓制。

到了我大清時代,皇帝們蓋圓明園頤和園,南巡江南,包養無數女人,窮奢極欲的搞什麼滿漢全席,但人家肯舉起屠刀對讀書人下手,最後是什麼情況?

還不是人拼了命的誇讚我大清是康乾盛世,功武治天下第一,各種的古裝劇也是不聽的刷屏。

所以,國曆史,一旦儒生集團和商人集團控制朝政,基本都是禍國殃民的亂政,而一旦皇帝權大,將利益分配給平民更多,幾乎都是盛世,在這裡,皇權所代表的力量,並無善惡,追求的是政權的延續,子子孫孫過好。

但對於官僚們來說,他們首先是儒生,做的這個官兒,其實是個鐵打的朝廷流水的官兒,不趁着自己在任大撈特撈,等下臺可真完了。

許多看似愚蠢的政策,其實並不愚蠢,只不過這政策是對官員本身有力,至於什麼國家社稷,抱歉,不知道。

可一旦皇權開始舉起刀子……

哭廟是江南一帶流傳已久的習俗,當地經濟發達,人薈萃,來自殷實之家、產階級的讀書人成爲一股重要的社會監察力量,當官府有不法之事不當之舉,士子們每每聚集廟,作卷堂,向祖師爺孔聖人哭訴後,更召集民衆向級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勢衆的“哭廟”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視而採納。

但是,越是到了後期,這種哭廟越來越無理取鬧,一開始可能僅僅是爲了某種事務的不公,但後來是爲了現實的利益牟取。

而這些讀書人卻真的顯露出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了。

讓他們造反吧,手無縛雞之力,只能煽動羣衆,但反正本來我是無產階級,你們和朝廷的事兒關我們什麼事。

捨不得家裡的良田和小老婆,只能交錢了吧。

活該了。

所以,到了共和3年,帝都左近的讀書人已經逐漸消亡,只能躲在犄角旮旯憤恨嫉恨的看着這個一日繁華過一日的帝都,詛咒着這座不屬於儒生的城市滅亡。

沒辦法,辦私塾帝都不支持,滾去鄉間吧,到底還是沒有資源,市面對於各種四書五經已經開始了管控,當然,不是不許你賣,只不過很難買到不是嗎。

最關鍵的一點,選擇的考試內容,也從四書五經變成了新時代的各種雜學。

從本質來說,這種改變是溫水煮青蛙的,等到一覺醒來,卻是完全的變化。

張岱此時雖然感覺帝都對於儒生看不,但依然還自以爲是新舊朝廷變化,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大明的秀才自然不得待見,但起碼後代也給個盼頭不是。

事實,在原本的歷史,在帝都投靠八旗的人,絕對都是南下攻打滅亡大明的急先鋒,因爲只有滅亡了南明,他們才能得到合法的身份,不至於以漢奸的罪名揹負一生啊。

長老們不太信任投靠的儒生,也讓他們暫時無法推動南下滅明瞭。

歸根到底,打算讓儒學徹底走下歷史舞臺的選擇和政策太過聳人聽聞,哪怕是見識多了過年了朝廷鬥爭的張岱,也不敢想象。

連忽必烈那樣的胡人可都是使用儒生的。

張岱沒打算依靠本身的身份去做什麼,在他看來,江南人士在帝都需要的是聲望和威風,而一次爲民做主洗刷冤屈的漂亮攻勢幾乎可以讓任何反對者都無法安身。

第668章 留頭不留髮第657章 小篆戰爭第134章 孔有德的兩難境地第689章 曹操和邊讓第477章 羅馬幫是最有錢的第873章 精神關懷第305章 蘿莉的命運第788章 大明考績第824章 張岱在帝都27第131章 談判第160章 靠山吃山第210章 案發第861章 胡三七的故事第833章 劉帽子第521章 打點滴的李自成第168章 找茬第275章 做戲做全套第398章 長老們的隱患第395章 新城區第672章 文官治國的問題第668章 留頭不留髮第430章 師爺工作會議第552章 甲骨文的考古工作第430章 師爺工作會議第577章 冤大頭楚留香第21章 一片石之戰第224章 朝鮮驚詫第599章 齊小天第592章 子彈不足第812章 張岱在帝都15第589章 打明牌第652章 真正的有錢人第130章 安能辨你是雌雄第298章 美人兒任務第637章 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第226章 樸德歡見聞錄2第162章 抄家第205章 抵達第167章 張燕燕第598章 吳文第136章 難得第478章 維密計劃第742章 男人嘛第235章 鐵路規劃第350章 合流第516章 你還有什麼不要的嗎第607章 自以爲沒事第364章 草原經濟戰第792章 島主第472章 如何插手第183章 反分裂國家法第274章 稱霸一方第870章 胡三七的故事9第519章 酒席上就說了百年事第396章 侯方域的崩潰第849章 柳巖第482章 舞會第440章 主持正義第742章 男人嘛第593章 結硬寨第686章 閻應元第762章 趙棒槌相親3第21章 一片石之戰第190章 誤會了第74章 這麼急第124章 大人物小人物第343章 周大福珠寶第6章 壯志第278章 孤膽第718章 牧羊犬第772章第786章 金錢戰爭2第715章 戰略決策第208章 入城第604章 我沒有出聲第94章 吳名第724章 錢林第71章 裹腳第18章 還沒開戰就想着俘虜第468章 誰纔是客戶第107章 天勇星白衣將第141章 範承謨第95章 紅樓夢第76章 命運的喉嚨第259章 投機第199章 公審第200章 假情報第260章 投機是技術活第771章 綠帽李建泰第784章 社會試驗第77章 卞玉京的往事第418章 吃喝玩樂第674章 儒生廢柴第730章 侯方域作怪第398章 長老們的隱患第588章 有刺客第35章 一夜無事第539章 衆星捧月第395章 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