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張岱在帝都2

這工作確實需要24小時都有人等候,畢竟人家的船晚到了港口,總不能這麼堵在港口內,當然了,初步的檢疫還是有的。

霍元甲嘆了口氣,學分不好賺可不是說說的。

張岱卻是驚異道:“你是生員?居然要在此做工補貼家用嗎。”

在張岱看來,做這種接觸販夫走卒海船工活計的,都是最下等的員才做的,陳友諒不是幹這個的嗎,眼前年輕人看起來體態保養的很好,一看沒怎麼幹過粗活,身的穿着也講究一些,用的是江南絲綢,心不免高看一眼。

“沒什麼錢啊,也是給幾塊錢飯錢。”

其實社會服務學分是一個很糾結的東西,長老們希望學生們可以專門把時間用在學習一門專精的學問,並且所有的時間都要花費在刷題面最好,起碼在幾年內,打造出他們需要的工程師和產業工人團隊。

不過,對於在自然科學接觸不良的那部分學生,還是要仔細思量一下的。

他們必將走工作崗位,作爲“老爺”的存在,而過去多年的走訪,長老們完全明白大明管制的問題所在,在於對底層胥吏的失控啊。

無數案例已經說明,這些胥吏對於國家體制毫無忠誠,相反的是,每一件事想到的都是如何斂財,他們久居一地,彼此勾結聯姻,任何企圖挽救大明朝的政策都會變成他們斂財的手段。

對於這部分會進入初級幹部體制的年輕人,長老們基本是花費了些心思改造他們的世界觀的,重點當然是訴苦,將新世界與舊世界的區別展示出來後,剩下的事情是大家去研究一下,如何摧毀舊社會。

當然了,在收入,大明朝胥吏沒有收入,這簡直是給他們天然的藉口去貪污,在這一點,長老們肯定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當然了,爲了做好把高端人才引入工商界科研界的準備,公務員們的基本工資不會太高。

長老們對於基層的要求很低,不出事,別鬧事,慢慢把人弄去海外,形成某種類似於美國建立初期的基本自治,讓成本降低下去,當然了,也不可能是美國那種這個州女人12歲可以嫁人,那個州18歲纔可以,於是戀童癖們只能辛苦的開車帶着蘿莉跑去部州啪啪啪,怎麼一個辛苦了得。

作爲體制內人員子女,霍元甲接受的是非常正規的教育,正在接受的是閹割版的初水平教育,也是拋棄了語的言等詩詞,專門以訓練出會書寫閱讀公的辦事人員爲主,數學方面,會看懂賬本、各種圖標,未來會操作簡單的計算機,至於其他的自然科學,只要知道髒的水杯要洗洗才能喝,煤氣會炸,化肥不能吃可以了。

而什麼陶冶情操的畫畫音樂,那是什麼狗屁,如果是在21世紀的天朝,這樣的治學策略足以激怒那些辛辛苦苦的學生家長,到了這裡卻成了認人稱讚的善政。

這裡沒有偉大情操,星辰大海,有個日子過好。

張岱卻是心疼道:“那怎麼行,你的師長是何人,怎麼能讓讀書人淪落至此呢。”

霍元甲說道:“是老師啊。”

“你年紀輕輕要在此勞作,家沒有大人嗎。”

“我爹出差了,我娘忙着去做事,反正家裡沒人,我在這兒複習好。”

張岱覺得心疼,又一個生活不幸但積極向學的孩子,他自家有學田,歷代在外爲官的張家族人,在外面撈飽了,回來後都是大把的捐一筆,學田內都是族人讀書,溫飽可以保障,哪裡需要來這裡賺什麼學分……

在這裡,張岱明顯誤會了,不過也不算誤會,在大明時代,分這個術語卻是屬於金錢的,官府理想定價裡,一兩銀子=10錢銀子=100分銀子=1000=一貫,

所以學分,在張岱的理解裡是某種計量單位。

他在兜裡掏了掏,一個錢包裡不少的銀子,說道:“這五兩銀子拿去用吧。”

張岱經常聽說,北方這裡薄待讀書人,不但停了給稟生們的銀子,甚至連祭孔時候的豬肉都不發。

霍元甲卻是大驚,連連拒絕。

張岱有些遲疑,卻見霍元甲是威脅道:“您再這樣糾纏,我要叫人了,我們是不許收錢的!”

霍元甲有些腦子,知道對於這種灰色收入,長老們是何等的痛恨,有遠大前程,何必如此自尋煩惱。

張岱卻是感覺對方不是不想要,而是畏懼什麼,心嘆息一番,眼睛卻是看見霍元甲校服的字,心有些印象。

轉頭出了海關,卻是人潮涌動,各種招攬生意的人,當然了,都是隔着欄杆,並無來拉扯的樣子,都舉着牌子,面寫着:“住宿”“桑拿”等字。

不過這也是不同的景緻,張岱倒是興致勃勃的下看着,帶路的人是曾經來過帝都的讀書人,對此見怪不怪了。

張岱走在前,後面跟着幾個揹着大包小包的僕人,打開扇子扇了扇風,所謂城市,住的都是城市居民,本質都大同小異,張岱拿老家本地的情況對,卻也八九不離十,這個時代的城市居民產出不多,大多數要麼是服務業,要麼是如同奴隸的匠戶。

“那是什麼人。”

張岱忽然見到一個婦女,年歲不小,胳膊間戴着個紅色袖標,面寫了什麼字遠遠的看不清,不過卻是神氣的很。

林寅強嚇了一跳,說道:“石公,那人可是招惹不得,我來之前跟石公說過,在這裡,連吐痰都是不許的,他們非說那痰液裡有什麼致病之物,真是笑話了,無非是勒逼百姓的伎倆,不過那街頭帶那紅袖標的女子,可是惹不得。”

不用問,又一個隨地吐痰隨地亂扔垃圾被朝陽區大媽狠狠扁了一頓的可憐蟲。

張岱早知道,這帝都有點法家味道,在街吐痰都是罰款外加各種有辱斯的刑罰,你想想,普通工人農民哪有空去街吐痰,還不是飽食終日的讀書人才有機會這樣露怯?

一傳十十傳百,哪怕自己有錯,回了江南自然是將這件事完全放大。

那大媽街當真是鬼哭神嚎,理論她們是多部門領導的城市市容整治班子成員,不過身兼多職,市容要管,佔道經營要處理,甚至根據《帝都羣衆舉報涉恐涉暴違法犯罪線索暫行獎勵辦法》,舉報壞人也是有錢領取的,可以說是威風至極,她們許多都是本地居民,家裡的男人忙碌終日,她們孫子被送去讀書,每天在家當真是無事生非了,這個時候長老們算是幫她們找到工作了。

不過,那些店主卻是熱情的打招呼,張岱卻是想着,這樣命小民彼此監視,連些許私事都要管理,卻是……

“嗯,地果然乾淨的很了。”

他早注意到這裡的地面都是白灰地面。

後世的國,曾經把水泥叫做洋灰,顧名思義自然是進口貨,不過這東西確實很讓人覺得不錯,事實國某些地方是有土水泥的製造技術的,只不過基本沒有大規模推廣,土法水泥也缺乏推廣的技術標準,最關鍵的是,太貴了。

在紹興,聽說到了有新鮮玩意兒,他曾經去看過,對那白灰牆面和地面印象深刻。

這東西卻彷彿不要錢一樣,至少林寅強帶着走的路都是這樣的道路,他怕張岱不習慣走路,解釋道:“勞煩石公了,這帝都沒有什麼下尊卑,一團亂麻,不許僱轎伕,這點路去火車站,也每個馬車行走,卻是隻能勞煩步行了。”

張岱皺了皺眉,問道:“當真連作轎伕都不成?那那些轎伕去哪裡爲生,還有那些大小官員,如何去衙門辦公呢。”

“這不知道了,帝都都是造反得勢的新貴,沒多少老人,自然不會體恤年老之人,他們口口聲聲說的,是不許以人爲力畜,但我自有錢,僱人給我擡轎子本天經地義啊。”

張岱習慣愛享受,所坐的八擡大轎,木料考究,冬暖夏涼,還可以存放茶水點心,當真是舒服至極。

王公貴族之所以越來越寵愛轎子,是因爲坐在這種特殊的交通工具,無車馬勞頓之苦,安穩舒適,到了大明朝期,基本都是坐轎子而無人騎馬了,這裡面當然也有技術性原因,騎馬需要一定的訓練,也很辛苦,坐轎子卻是直接舒舒服服在裡面是。

當然了,長老們打着人道主義的幌子禁止轎子,卻也是正當至極,事實,少數有良心是士大夫反對轎子這種東西的,王安石不坐轎子,只騎驢而行,說自古王公雖不道,未嘗敢以人代畜也,已經重重的打擊了所謂轎子的使用了。

當然了,坐轎子的士大夫纔不管這個,人力太過便宜,使得他們可以一次驅使十幾個年輕壯勞力作爲奴隸,時刻跟隨替換,也可以說,轎子的出現,讓國的國運直線下降,不外如是。

仔細計算一下可以得知,大明朝的在編武官員,大概有八萬之數,這裡面除了少數剽悍的武官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坐轎子,一個轎子起碼是要耗費四個轎伕,更多的人是八個乃至於幾十個,更別提什麼官員家眷富商,也都樂此不疲。

做轎伕時間久了,那基本人廢了,關節病都是家常便飯,別說去打仗了,正常的農活都休想做,而且,地方官往往都是免費使用苦役做轎伕,往往是年輕力壯的,而一旦被用廢了,馬換人。

也是說,僅僅是在坐轎子這個愛好面,大明朝讓百萬級別的精壯年輕人變成了廢人。

一般儒生都是講王安石的這種態度視而不見,從明代儒生的看法,老百姓要麼是需要提防的罪犯,要麼是智商愚鈍需要教育的愚民,而轎伕制度,卻可以大量的把人禁錮在一個廢人的位子,以達到他們一貫的愚民弱民的目的。

帝都對此的反響自然是不滿的,不能以人代畜,怎麼彰顯他們人人的地位呢,不過在某位少爺強令人擡轎帶自己出現,還口口聲聲我自己花的錢,憑什麼不許坐轎子。

後來那位少爺被套在一輛板車,每日拉車繞城一日,哪怕其家如何鬧騰,長老們也是鐵了心不肯答應的。

從海關出來,並不遠是火車站,這裡更是熱鬧,密集的人流幾乎將張岱的僕人衝散,好在早有經驗,林寅強安排張岱在一家店裡吃東西,他自去買票了。

火車站這地方寸土寸金,可惜長老們只租不賣,那些渴望在這裡收保護費或者吃乾股的大族和江湖好漢全都吃癟,不過能在這裡留存的,基本沒多少正經飯館,你想想看,有幾分鐘開車了,你想墊吧點飯吃,結果廚子告訴你,那粉蒸肉還需要半小時纔好。

所以,在火車站的小館子,要麼是長老們入股是行吧渴,要麼是拉麪、餛飩一類快捷方便的吃食,都是等着火車的人坐的。

此時的火車已經貫通河北,但最繁忙的線路依然是天津到帝都。

麪館兒的人不少,林寅強自然知道張岱是個什麼主兒,讓張岱在這裡要面吃,不過是打發時間,順便有個坐的地方,那面可吃可不吃。

不過張岱作爲一個美食家,對於窮人的飯食也是很有興趣的,這拉麪館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乾淨,牆面粉刷的白皙,店面裡面是幾塊玻璃組成的隔間,可以看到裡面的人正在手腳麻利的做飯,還有口大鍋,裡面不知道在煮着什麼東西。

交接自然是由僕人在做,張岱獨霸一桌,而那僕人問道:“有什麼吃的。”

“還能有什麼,不是吃麪嗎。”

一口山西話,這山西也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前順軍北,山西基本都是望風而降,沒有受到大創傷,而帝都被長老們橫掃,清理出來的生意圈也給了山西人極大的機會。

第345章 身份證第207章 秘密第468章 誰纔是客戶第53章 阮大鋮第323章 霍滿囤第459章 無辜跑路第222章 計件工資第660章 嫉妒心第8章 衛生第828章 安慶城破第10章 KEY MAN第60章 大戶第39章 糧食不夠了第561章 齊泰的眼光第322章 農民第43章 電影第492章 小書攤的糾紛第35章 一夜無事第779章 達爾文獎第718章 牧羊犬第524章 以爲我沒看過水滸?第255章 暴露秘密第718章 牧羊犬第769章 矛盾的讀書人第751章 枷鎖第809章 張岱在帝都12第173章 張燕燕的決定第95章 紅樓夢第92章 隔壁的桌子上第133章 回去第9章 交流第477章 羅馬幫是最有錢的第232章 好鄰居第116章 出身第441章 快刀斬亂麻第774章 有限責任第619章 沒權利泡妞第61章 侯方域第805章 張岱在帝都8第354章 南北第848章 懷寧縣第777章 夏樹2第354章 南北第504章 男男問題第789章 儒生的未來第586章 狗年來了第339章 殺得好啊第549章 原來是水泥第643章 打你是爲了你好第342章 鐵路的看法第96章 長老們的文化工作第461章 貴州茅臺第742章 男人嘛第572章 霍元甲的故事第598章 吳文第119章 方師爺第821章 張岱在帝都24第519章 酒席上就說了百年事第365章 草原上的暗流第518章 孔衍植第239章 理所當然賣隊友第619章 沒權利泡妞第867章 胡三七的故事7第82章 觀天下第650章 互懟第149章 前進第606章 毫無隱私第251章 毒殺第423章 意外驚喜第264章 頭髮的破綻第412章 統治藝術第294章 勞改勞工的意思第519章 酒席上就說了百年事第421章 軍火大亨第354章 南北第761章 趙棒槌相親2第233章 機會欠缺第510章 孔興燮第873章 精神關懷第704章 維港第476章 少女,大嫂第795章 醫療衛生第475章 嬰兒潮第257章 周雖舊邦第389章 去日本第130章 安能辨你是雌雄第636章 游擊戰的成本問題第43章 電影第235章 鐵路規劃第784章 社會試驗第600章 公開行刑第865章 胡三七的故事5第177章 張燕燕在行動第128章 李自成的算計第278章 孤膽第514章 春晚彩排第751章 枷鎖第275章 做戲做全套第458章 居心正直,不拜何妨第494章 王建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