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

樑以樟冷笑道:“此話旁人說得,唯獨你說不得,君父何虧待於你,上不能直言進諫,下不能安撫百姓,而今對我說什麼獨-夫?天下淪落到如此摸樣,你敢說,獨你無罪?”

張質臉色蒼白,重重的靠在椅背之上,說不出話來。

樑以樟伸手抽出手帕,輕輕擦了一下嘴角,說道:“酒足飯飽,將軍可以下刀了。”

張軒說道:“樑大人,當真不願意投奔我義軍?”

樑以樟微微閉上眼睛,一副根本不屑於張軒多說話的樣子。

張軒心中一嘆,說道:“來人。”

周輔臣走進來說道:“大人?”

張軒說道:“你帶人將樑大人送出城去,不要讓別人發現。”

樑以樟眼睛猛地睜開眼睛,帶着幾分詫異看着張軒。

張軒說道:“我不懂怎麼勸降人,但我知道,天下大勢有必亡之像。先生不妨與我打一個賭,如果先生再落入我手,就請爲我效力如何?”

樑以樟冷笑說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你如果落到我手中,我定然會將你明正典刑。”

張軒哈哈大笑,自從破汪喬年一戰之後,張軒不負當初剛剛來到這個時代戰戰兢兢之感,反而從內心之中暗暗生出一絲捨我其誰的自信,說道:“那就是看先生的本事了。”

“如此,就告辭了。”樑以樟說道。

張軒一伸手說道:“請。”

樑以樟可不與張軒客氣。說走就走。

張質見樑以樟走了,說道:“我沒有想到,你真得放他走?”

張軒說道:“怎麼將他抓回來殺了,爲大兄出氣。”

張質輕輕一笑,說道:“剛剛恨不得手刃此獠,只是畢竟同年一場,下不去手,只是你這樣放了他,不會出什麼問題嗎?”

張軒笑道:“能出什麼問題?”

即便羅汝才知道了,也不過一笑而已,縱然李自成知道了,他也不能越過羅汝纔來處置張軒。

“其實我這一屆進士之中,也只有樑兄文武雙全,當初我們都議論,讓他歷練十來年,將來成就未必下盧公。只是我這同年似乎走不到這一天了,不過,他如果肯輔佐你,比我可有用多了。”張質說道。

“你我兄弟。”張軒說道:“樑以樟再怎麼厲害也不過是外人而已。”

張質心中一暖,似乎他們真是族兄弟一般。

“姑爺,姑爺。”忽然有

人叫道。

張軒心中一愣,他立即明白來人是誰?稱呼他姑爺的人並不多,最多的是羅汝才,與羅玉嬌身邊的人。他也聽出來來人是誰?

“是楊山。”張軒心中忽然打了一個突,心中暗道:“我放了樑以樟的事情,這麼快就傳到了岳父耳朵裡面?”

張軒一邊想,一邊迎了出去,卻見楊山帶這幾分喜色,說道:“姑爺,大帥讓你趕緊去議事?”

“有什麼事情發生嗎?”張軒說道:“剛剛不是議過了嗎?”

楊山說道:“北邊傳來消息,闖王聽了十分高興,要全軍上下都過去,姑爺快去便是了。”

“北邊傳來消息,而且是好消息。”張軒心中默默思索,暗道:“什麼好消息?難不成崇禎又弄出什麼昏招。”張軒一時間也想不明白,隨即又回到府衙之中。

只見衆將議論紛紛,一時間也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好消息,不過,張軒見李自成與羅汝才的臉色,就知道一定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

到底什麼?

張軒撥動自己的記憶,想想崇禎十五年有什麼大事,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他記不起清楚這一件事情是不是崇禎十五年發生的了。莫非就是此事嗎?

不多時,張軒就來到府衙之中坐定。等了一會兒,李自成與羅汝才聯袂而來,都是面帶喜色。

所有人坐定。李自成咳嗽兩聲,說道:“牛先生,這個好消息,你來宣佈吧。”

“是。”牛金星說道:“據探子說,就在上個月,官軍與韃子大戰勝負已經分出來,洪承疇戰死,十幾萬大軍,或降或逃,幾無遺類。”

“洪老賊,也有今天。”

“好。這真是好消息。”

這消息一說出來,很多義軍將領都歡呼雀躍。對他們來說,洪承疇之死,簡直是大快人心,他們怎麼能忘記有多少同伴都死在洪承疇的刀下,洪承疇一路高升,全部是以義軍將士的性命填進去的。

只有張軒微微皺眉?

洪承疇死了?

我知道不知道?

張軒對明清歷史雖然不大瞭解,但是對洪承疇這個有名的大漢奸,還是比較瞭解的。洪老兒,歲數長的那,怎麼會死在松山,如果死在松山還好,就沒有後世那麼多罵名了。

難道歷史改變了?

不。

張軒自忖他這個蝴蝶,還沒有影響到歷史大勢,至少影響不了遠在遼東的戰局。忽然有另一種可能性。張軒心中暗道:“我記得崇禎曾經爲洪承疇設祭,顯然朝廷有一段時間,

也沒有弄清楚洪承疇的生死,至於義軍的情報能力,還遠遠到不了遼東。很可能,是從官軍那邊得到的消息。”

這對義軍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即便洪承疇沒死。也是一個好消息。

因爲跟着洪承疇出關的軍隊,都是大明僅存的忠心的,能打的軍隊。這些軍隊損失在這裡,整個九邊可以說形同虛設。京師之地,再也沒有重兵鎮守了。甚至可以說,決定了李自成崇禎十七年北伐之時,幾乎沒有抵擋,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看李自成的樣子,就知道有多高興。

老相識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也死在皇太極駕前。

但是張軒卻高興不起來。

張軒雖然逢人都說,明有必敗之勢,但是實際上此刻,張軒才感受到明亡將至。

朝廷最重要的重兵集團,遼東集團慘遭重創。朝廷的北方防線,不說要抽調兵力南下平亂,恐怕還要抽調平亂人馬,去守衛京師了。

他意思到,以朝廷作爲對手的日子,維持不了多久了。另一個敵人正在磨礪爪牙,遲早一戰。

“闖王。”李信說道:“既然朝廷受此重創,正是我等建功之時,我認爲我們不應該在歸德久留,應該儘快北上,攻開封。”

“對。”劉宗敏說道:“朝廷不行了,奪下開封城,闖王做皇帝。”

“對,對,對。”闖營將領羣情激奮,但是曹營,與小袁營所部,卻冷靜的多了。

李自成眼睛一掃就將局面看在眼裡,心中暗道:“看來不清理乾淨內部,我將來稱帝之事,會有很多波折啊。”

“好。”李自成手一擺,將所有話語壓下去,說道:“歸德修整三日。三日之後,北上開封。”

李自成一聲令下,義軍在歸德的動作陡然被壓縮。

按李自成的意思,雖然大軍北上開封,但是不僅僅將攻開封,也要將黃河以南的這些幾個縣城一併清掃乾淨,上一次大軍是從西向東進攻開封,開封以西的縣城,全部在義軍的掌管之中。

當然了有些縣已經荒廢了,有些縣還有一些人,拿着義軍的名號,不過官來降官,闖來降闖,一套班子,兩面牌子而已。

故而李自成要青掃這些縣城。

大軍分兵,李自成自提大軍,大軍由寧陵北上,直撲開封城,而分兵數路清掃各地縣城,最後在開封城下匯合。

行止議定,就等準備停當,就要拔營起兵。李自成將所有人派出去之後,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讓袁時中留下來。他有事要與袁時中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四章 填壕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八章 拷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六章 蕭縣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