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



崇禎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攻打鎮江的部隊陸續的集結到了鎮江。國防軍各部的集結地點是江北,因爲原來保護長江航運的鎮江駐軍就紮營於江北,這裡事實上是國防軍的佔領區。

國防軍用於攻打鎮江的兵力是:駐上海的第六師第二團(六師的一團、三團都收縮到了宜昌),浦口撤出的第56營就隸屬於它。此外就是運河的獨立第三團連同他們的水軍,他們是奉命收縮到這裡的。由東海艦隊派來的特遣艦隊也參與作戰,他們還帶來了一個營的陸戰隊。

兵力是兩個團加一個營,水上力量有特遣艦隊的六艘大型戰艦,獨立第三團的兩艘炮艦,長江艦隊的兩艘炮艦都不同程度的負了傷,還在搶修,就不能參戰了。

鎮江城是沿江城市,城池依地勢而建,因此四四方方的城池也是傾斜的。

長江在這裡向北繞了一個半圓弧,鎮江城在這個半圓弧的起點處。因此,在這個局部,長江是由西南向東北方向流動的,鎮江城也就扭轉了45度角,它的西北城牆沿江而建,主要的碼頭也在這裡。有碼頭就有人員的來往,因此,這一面也有城門。鎮江是重要的江防城池,城門處必有甕城。

據探報,城中守軍有三四千人,守軍人數也不算少了。

國防軍預定進攻的就是沿江的這一面城牆,一般的情況下,大軍攻城都不會選擇這裡,因爲這一面地域狹窄,只有幾十米的寬度,無法展開兵力,並且都在城牆上火炮、弓箭的攻擊範圍之內,攻城的一方會遭到城牆上的打擊,無法組織進攻。但是國防軍是靠火炮攻擊城牆的,而無論是第六師還是獨立三團都沒有攻城的重炮,這是因爲他們原來的保護航線的任務不需要攻城,此外這裡是水網縱橫之地,這裡的橋樑根本就不適於車輛的通行,重炮過河很困難,完全要靠舟橋兵搭建臨時橋樑。現在他們就只能靠東海艦隊的艦炮來攻城,因此,就選擇沿江的一面城牆。

陸軍的攻城重炮就是借用了西洋戰艦上的80毫米火炮。

這一次東海艦隊派來的艦船中有兩艘西洋戰艦,西洋戰艦上都是類似攻城重炮的那種改造火炮,特別是,每一艘西洋戰艦上還有一門120毫米的重炮,在這種重炮面前城牆就像豆腐渣一樣不堪一擊。有這樣的力量,當然他們會選擇沿江的一面城牆。

九月二十四日中午,國防軍派出了一名使者到鎮江勸降,這名使者就是56營的張教官,他在此地駐軍多年,對於鎮江的官員都很熟悉。

張教官乘坐一艘通信船,過江來到鎮江城,鎮江的官員和軍官在城門處會見了使者。

張教官說道:“我們都算是老熟人了,但是今日有軍令在身,也就講不得往日的交情了。你們也知道曲阜的刺殺案件,前幾日朝廷的官軍又進攻驅逐我浦口的駐軍,使得長江、運河等航運線路全部中斷,也使得我方官兵遭受了重大傷亡。朝廷的這些作爲已經嚴重的損害了我聯省一方的利益,也嚴重的損傷了長江、運河等航運沿線黎民百姓的利益。爲此,我國防軍不得不報復,決定取鎮江城。我此來就是希望各位識大體,避免不必要傷亡,也避免傷及鎮江民衆無辜。我們歡迎貴軍投誠,我方定會善待各位以及上下軍官兵丁。各位也可以選擇棄守鎮江城,我軍絕不追擊。以往的事實也說明我國防軍說話算數,絕無謊言。最後,各位如果非要一戰,也請城裡的衙門差役告誡百

姓,留在家中,不要到處亂跑,以避免誤傷。”

從張教官的話就可以聽出來,國防軍與官軍就是亦敵亦友的關係,雙方並非仇敵。

一位官員說道:“張教官,我們的確是多年的交情了,但是這一次不同於以往,朝廷已經有了守土守城的命令,我們皇命在身,也是身不由己。只是破城之日,還請你們善待城中的百姓。”

這位官員很明白,鎮江是守不住的,但是他也不能做主投降。

這位官員的話尚未說完,旁邊一位身着魚尾服的錦衣衛開口說話了,他指責哪位官員:“你說的什麼話?難道想投降不成,你敢背叛皇上,我就殺了你!”

他又指着張教官說道:“休要囉嗦,再不走我就殺你!”

旁邊有人勸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位錦衣衛說道:“斬使以示威!”

說着就拔出刀來,衆朝廷官員,趕緊阻擋,勸解。

使臣的目的已經達到,該說的話都說了,於是張教官也就退出城,返回了江北。

九月二十五日早晨,做好了攻城準備的國防軍,首先出動了戰船,戰船距離鎮江城六七裡之外就停了下來。船隻上配備的氣球也升起來了。

這裡的江面寬度就有六七裡,官軍岸邊的火炮都打不了這麼遠,他們停在了安全距離以外。

今天國防軍打算用西洋戰艦上的火炮擊毀城牆。這種改造的火炮多數是80毫米口徑(每一側有四到六門炮),射程八里。每一艘西洋戰艦上還有一門120毫米火炮,射程12裡。西洋戰艦噸位大,排水量都在一千噸左右。船身平穩,火炮也就打得準。

“轟!轟!”

炮聲震天,終於開炮了!兩艘西洋戰艦的十幾門大炮順序開炮。

戰艦上的大炮儘量不要齊射,而是順序射擊,這是爲了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造成船隻過分的晃動和顛簸。

十幾發炮彈先後飛奔城牆上選定的一個點。80毫米的炮彈還夾雜着120毫米的炮彈,只是一輪炮擊,20多米寬的一段城牆就被掀掉了一米多高,威力驚人。

古代的城池都不是很大,像鎮江這種重要的城池,邊長也不過四五里,城內又沒有高大的建築,所以,城內的人也都能看到城牆被炮擊的情況。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城牆就被掀掉了一截,城頭上守衛的士兵就不要說了,都被炸飛了。城中的官兵們無論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這個情況。哪一個人都要想一想,這城能守住嗎?

官軍在城牆上就有火炮,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火炮能打多遠,現在的距離他們沒有還手之力。

這種老式的艦炮的缺點就是發射速度慢,一分鐘打一炮,但是比紅衣大炮三分鐘打一炮還是快一點。

一分鐘後,下一輪炮擊又開始了,城牆又被掀掉一米。城牆也不是那麼牢固的,在強力的打擊下,這一段已經是搖搖欲墜了。恐怕經不住幾炮,城牆就會坍塌。

城裡頓時開始混亂了,原本就信心不足的守軍,只是在督戰隊的督促之下勉強守城,這一來全部軍心動搖。督戰的錦衣衛也不是瞎子,他們也能看到即將坍塌的城牆。

國防軍的氣球觀測員看到,鎮江城東南側的城門終於打開了,不斷的有一羣一羣的人涌出了城門,距離太遠,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從旗幟判斷,起碼有一部分是官軍。就是

說部分官軍、官員開始逃亡了。

國防軍還是不緊不慢的轟擊城牆,他們不着急,最好用這種方式逼退官軍,避免過於激烈的攻防戰,這對大家都有好處,畢竟都是中國人,傷亡還是儘量的減少。城牆毀了還能重建,人死不能復生。

終於,那一處城牆經不住反覆的轟擊,轟然一聲倒塌了很長的一段,炮擊這才終止下來。據氣球觀測員估計,退出鎮江城的軍民已經有三四千之多,城中即便有守軍也不會多了。

在兩艘護衛艦的掩護下,登陸母船出動了,那上面有一個連的陸戰隊,後面跟隨着兩艘武裝商船,都滿載着士兵向長江對岸行駛過去。

其實這裡有碼頭,武裝商船同樣可以靠岸。之所以使用登陸艇,是爲了以防萬一,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城牆上官軍的火炮始終沒有開炮,估計他們知道反抗毫無意義,或者開炮的人都跑光了。

接下來太順利了,士兵登陸,從豁口處佔領城牆,後續部隊入城。官軍的確還有不少,都是本地的衛所兵,這裡是他們的家,他們能到那裡去?他們與國防軍也有多年的來往,有的還很熟悉,因此,他們並不懼怕國防軍,他們選擇留下來,交出武器,投降!

國防軍只是打了一批炮彈,炸燬一段城牆,兵不血刃佔領了鎮江城。

這一次佔領與以往長江沿岸開闢航路時完全不同了。國防軍入城後,立即發告示,實行軍管,上報大都督府,請求調配官員。同時對於周圍的府縣全部佔領,解除官方的、非官方的一切武裝,並開始籌備組建地方武警部隊,建立警察局,保安鏢局,穩定地方。

北部的佔領徐州之戰也同時打響,山東的第三師也順利的佔領徐州(類似的戰鬥從略)。

有了徐州、鎮江兩地的呼應,國防軍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長江以北的直隸地區也就陸續被佔領,這一段運河航運重新開通。

從鎮江到上海,同樣被陸續佔領,並且與浙江連成了一片,現代屬於江蘇省的這一片地區,就只剩下了南京周圍還在朝廷的手中。

國防軍沒有對南京採取進一步的軍事措施,還是顧慮到影響,怕震動太大,擔心民心不穩。因爲,畢竟新朝尚未建國,新皇尚未登基。大明的皇帝還不能一下子就廢除掉。

聯省的政策變化還是有的,例如:在報紙上公開宣佈,從現在起,聯省終止對朝廷的納稅,終止對朝廷軍火工廠的援助,終止對朝廷的糧食援助。

糧食的一項,該收穫價格之戰的成果了,朝廷一方的農業已經嚴重的退化了,大批的田地荒蕪,現在秋收已過,距離明年的夏收還有半年多,聯省的糧食貿易一中斷,朝廷一方立即就會進入嚴重的糧荒。僅此一項就足以摧垮朝廷,用不着大動刀兵。

還有一項政策變化:在聯省的範圍之內,還有大明的數十位朱姓的王爺,從現在起,聯省不再承認他們的王爺地位,王爺的名號不能再用了。當然聯省也不會沒收、清算他們的財產,他們就等同於民間的地主士紳。他們的王宮就變成了私宅,還是他們的產業,但是失去了王府的地位。如果有罪行,那是另一個問題,有律法,有法院,自然會秉公辦理。

聯省對於王爺們的措施很溫和,這就避免了大規模的反抗,同時這也是按照聯省的律法,依法辦事。

--- 第538章完 ---

(本章完)

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四:九州風雲_第284章:佔領川北卷五:縱橫天下_第417章:太子黨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一:藏龍臥虎_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四:九州風雲_第302章:化整爲零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六:楊威天下_第489章:勃勃生機的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85章:機緣巧合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40章:國家利益是準則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六:楊威天下_第511章:準格爾人的悲劇卷六:楊威天下_第438章:朱萬化主義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五:縱橫天下_第360章:過一把火車癮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四:九州風雲_第296章:到漢中一遊卷五:縱橫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59章:火炮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五:縱橫天下_第411章:用火炮偷襲卷二:初露崢嶸_第83章:直筒子趙率教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四:九州風雲_第290章:兵至漢中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三:嶄露頭角_第203章:孔有德投降卷五:縱橫天下_第371章:李巖立威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三:嶄露頭角_第160章:工業示範區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79章:救援趙率教卷三:嶄露頭角_第210章:鄭家的出路(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五:縱橫天下_第338章:闞城謀略卷七:巍巍中華_第531章:火攻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一:藏龍臥虎_第51章:送信人是誰卷四:九州風雲_第307章:暗流涌動卷七:巍巍中華_第524章:遇刺負傷卷三:嶄露頭角_第155章:揭開底牌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8章:衙門裝電話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489章:勃勃生機的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94章:虛君立憲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役目標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一:藏龍臥虎_第50章:金州送信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511章:準格爾人的悲劇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七:巍巍中華_第577章:海戰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會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