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



安頓好這些人之後,朱大典徑直去了朱萬化的書房,朱萬化書房內,有很多機密文案,最重要的“天書”就在那裡,是鎖在專用的櫃子中的,只有他們父子二人有鑰匙。

朱大典急不可耐地打開櫃子,藉助燈光仔細的檢查一遍,確認沒有差錯了,找來書箱,把這些最機密的書裝箱帶走。

現在的時間已經是傍晚九點了,朱大典還要趕回朱府處理其他的事情。

朱大典要做的事情就是謹防萬一的安排,萬一朱萬化性命不保,濟南的朱府舊宅就要利用起來。那一所宅院一直保留着,由老管家朱寶森管理着。

萬一朱萬化突然去世,朱鈺的年齡還小,另外就是聯省的範圍內勢力派系也很紛雜,突發的事件能不能引起什麼變化很難把握。國家的前途存在着很多不確定因素,未來的變化難於預測。山東省是朱大典的老地盤,省內的衆多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的,第三師的部隊(山東駐軍)也是朱大典一手組建的,那絕對是朱大典的嫡系,因此,濟南就成了朱大典的後院。開封到濟南距離不遠,他隨時可以退回濟南。山東臨海,有多個港口碼頭,可以隨時保持與後方大本營——臺灣的聯繫。

第一批遷移過去的人中,朱府內部地位最高的就是二老太太盧氏,她就暫時主持濟南朱府的內部事務,由老管家朱寶森輔佐。明日遷移過去的人員,全部安置在濟南朱府之內,這些人和案卷資料的負責人就是秋香、春香二人。朱大典把自己的衛隊一分爲二,任命原衛隊教官任根伢爲濟南朱府的衛隊長,保護這一批人員到濟南也駐紮在朱府,然後適當的擴充人員,達到一個營的編制。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濟南朱府的這一套班底。

任根伢算是朱萬化培養出來的嫡系軍官,是從遼寧的第四師調來的,一直擔任着朱大典衛隊教官的職務,因此也是被朱大典視爲嫡系的。

所以朱大典回到朱府之後,就差人找來盧氏和春香,要他們簡單打點一下,明日動身,並囑咐春香帶上女兒朱鈅。

春香、秋香的孩子都小,當然孩子離不開娘,所以要跟隨,朱萬化的所有子女也都要過去,他們的父母都在濟南,他們當然也要在父母身邊,現在還需要他們探視父母的傷勢,要盡孝。此外,朱大典也有留後手的意思,如果有萬一的事情發生,他也可以留下春香、秋香的子女,那畢竟是朱萬化的一子一女,說不定何時就能派上用場。

但是,朱鈺何時返回開封,這就是朱鈺自己決定了,畢竟他將會有代理督軍的名義,如果他想住到開封的督軍府中,別人也不能阻攔。

此外就是找來任根伢,宣佈新的任命,交代任務,調動衛隊,準備出發。

第二天,從督軍府和朱府出來的兩隊人馬匯合後,就奔火車站而去,他們只需兩三個小時就會到達濟南朱府。

......

崇禎十二年九月八日巳正(上午十點),赴山東曲阜的官員大部分已經返回到了開封。爲了能夠使得大家得以恢復體力,朱大典、朱萬文、洪承疇、史可法四人聯名發出通知,申正(下午兩點)時分到大都督府舉行會議(督軍府已經封了),參加會議的有:議會選擇五名有代表性的議員、聯省尚書以上的官員、河南的布政使以上的官員、在開封的師級以上的軍官。

這個會議最重要的就是選出代理督軍。

崇禎十二年九月八日申正(下午兩點)時分,在開封大都督府中,督軍遇刺後第一個重要會議如期舉行。

朱大典、朱萬文、洪承疇、史可法四人並列坐在前面,其他人在大會議桌兩側分排就坐,主要的官

員當然要坐在前排。大員們全到了,唯一缺席的是執政副官、兵部尚書朱萬武,他還在濟南治療。

首席主持人當然是朱大典,無論地位聲望都非他莫屬。

會議的第一項是由朱萬文通報朱萬化的傷勢,及眼下的健康情況,他說:“督軍大人已經清醒,感覺頭痛,這是後腦部撞擊引起的。醫生的判斷,頭骨完好,沒有骨折。傷勢嚴重的是有一條肋骨開裂,但是沒有斷。這是萬幸的,如果肋骨折斷,極可能會傷及內臟,後果就危險了。目前主要的治療就是肋骨處正骨、打夾板固定。後背傷導致疼痛,呼吸咳嗽時會加劇疼痛。

比較危險的是,督軍大人現在還在咳血,但血量不多。

因此,總體上說,督軍大人的傷勢治療應該沒有大礙。請各位官僚放心。”

朱萬文的話隱瞞了一些實情,朱萬化實際上經常昏迷,並不是他說的“已經清醒了”。他的這些話看似樂觀,實際上所有的官員都是不放心的,只是,大家都期盼着督軍大人傷勢好轉罷了。

否則開這個會幹什麼?不就是大家都不放心麼?如果真的督軍因病不能理事,督軍位置空缺一兩個月也無妨,畢竟聯省衙門的各種職能齊全,按規矩辦就是了。

現在,聯省需要一個臨時的領袖,不是爲了眼下的軍國大事需要決策,爲的是應對萬一,一旦朱萬化有個三長兩短的時候,不要引起混亂,這纔是真正的目的,處理國事不過是個藉口,只是誰也不能那麼說。

此外朱萬文還通報了朱萬武、憲國公夫人的傷勢。當然最危險的就是朱萬武,他的腹部傷是很要命的。

刺殺現場的情況,其他人員傷亡情況,抓獲的三名刺客的審訊情況,也都一一作了通報。

然後,朱大典清了清嗓子,鄭重地說道:“今日之所以召集這麼多官僚,就是因爲督軍短時間內不能過問國事,但是,國事豈能耽擱,因此,我聯省就要有一個臨時的授權,用於督軍大人不能理事之時的臨時應對辦法。

督軍遇刺,這事件的本身就及其重大,它有可能引起我聯省與朝廷之間的戰端,用兵之事非同小可。此外還有我聯省與南京朝廷之間的往來,也有糧食等貨物的貿易,這些都是要隨時決斷的。因此,我聯省需要有人暫代督軍之職。請各位官僚發表意見,對於議定之事,所有的人都要表達態度。”

因爲朱大典事先已經與洪承疇溝通過了,所以,這個意見實際上代表了多數人。

在會場的兩側,有三名文書在執筆記錄。

朱大典已經明確,在場的人都要表態,但是這並不是民主,也不是一人一票。朱大典等四人坐在前面,這就表明了,做出決定的就是這四個人,並且是以朱大典爲主,衆人的態度僅供參考而已。

前一段時間在座的這些人都參與了憲法的起草,憲法就是國家根本大法,這個道理他們都已經懂得了。可是他們制定的憲法並非現代民主國家之法,國家裡不但有皇帝,還有王爺等等,這些都是要繼承的,因此,憲法之中就有繼承法。父死子繼在中國執行了數千年,在古代人的心中那就是社會公理,天經地義!所以這繼承人大家心裡都知道,只要朱家內部不出野心家,那就沒什麼可討論的。

還有一層,此時提出朱鈺的名字,雖然是順理成章,但是,一旦朱鈺真的接了班,一個擁立之功是跑不了的。這個功勞只是一句話的事,太容易了。

最後一層,朱萬化不喜歡朱鈺,經常訓斥,這個情況只有朱家自己人知道,其他的人基本上不知道。這還是因爲朱萬化不攬權,沒有像皇帝一樣的威嚴,朱鈺

從來也沒有真正的被擺在太子的位置上,也就不引人注目,因此也就沒人特別關心他們的父子關係。

基於以上的原因,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聯省的官員會有比較一致的意見,那就是——朱鈺。如果換了別人,則意見就很難統一了。

朱大典、朱萬文、洪承疇、史可法是主持會議的身份,不宜首先表態,否則就有壓制的嫌疑。因此,下面的人,誰能先說話,那就要看誰更機靈了。今天到會的都是高官,平日參與議事的御史言官們統統不夠資格,否則,哪一個層次裡邊可是有不少的太子黨,例如卜榷之流,他們是無需思索就要搶先擁立的,那可是個天大的功勞!這些大員們畢竟還是沉穩一些。

時間不長,頭一個“機靈”的主站出來了,他是戶部尚書馬士英,歷史上此人就以機靈幹練著稱,並且還是個抗清的硬骨頭,只是有點貪財的毛病,那是歷史而已,現在的馬士英可不是貪官。

馬士英說道:“各位大人,下官馬士英稟報。下官以爲公子朱鈺天資聰明,有乃父之風範,並且是憲國公爺之嫡長子,暫代督軍監國非朱鈺莫屬。並且朱鈺已經接近成年,憲國公爺的二子、三字尚在幼年,因此朱鈺乃是不二之人選。”

他的第一句話先說“下官馬士英”這叫做“報名”,是正規場合的規矩,如果是皇帝面前的大朝會,還要帶上官職的,就是“臣戶部尚書馬士英啓奏”。今天是極鄭重的會議,所以要遵從這個規矩。

馬士英的話一出口,自然是一片的附和之聲。例如,朱萬傑就是這樣說的:“各位大人,下官朱萬傑複議馬尚書之言。”

因爲朱大典有言在先,在場者必須表態,不說話是不行的,所以在場的官員都要挨個表態,包括主持的四位大佬也要表態。

全場一致通過,上座的四大佬最後拍板,朱鈺的代理人的地位就定下來了,馬士英輕而易舉的得了一個擁立之功。

朱大典又說道:“各位官僚,朱鈺今年十四歲,尚未成年,所以我聯省的日常軍務、政務,依舊是相關的衙門、大都督府辦理,報到代理督軍那裡的呈文,都要有明確的意見,不可模棱兩可。”

朱鈺的年齡按大明的算法是十四歲,按週歲說是十二到十三之間,這就要看生日大小了。按古代的規矩,正式娶妻方爲成年,一般的說是十六歲算作成年。

朱大典的意思就表達的十分清楚了,朱鈺僅僅是一個應急的偶像,不能指望他決斷國家大事。也就是說,在朱萬化不能理事的這段時間裡,政務歸聯省衙門,軍務歸大都督府,沒有朱鈺什麼事。

這個問題顯而易見,不會有人不同意。

朱鈺十四歲,在現代就是的大孩子,可是在明代已經接近於成人,很多人十三四歲就已經當大人用了,近在眼前的朱萬雄,登上海軍總監位置時才十一歲(虛歲),李定國做徵日派遣軍參謀長兼清國軍事顧問是才十三歲,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朱鈺本人不少官員都是見過的,那可是個機靈透頂的人,說他不成年的確有點牽強。於是不少人就想到:難道大都督對於朱鈺缺乏信任?

不管怎麼說,督軍大人還健在,現在推舉出朱鈺不過是個後備的應急手段,因此,也就沒有人較真。事情就算順利通過。因爲是個臨時性的措施,朱鈺只是暫時代理督軍,因此就職儀式等等的表面文章也就免了。

最重大的問題解決了,衆人都鬆了一口氣,看看時間已經是下午五點半,朱大典宣佈休息吃飯,晚上會議繼續。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26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34章:太原城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0章:石破天驚卷一:藏龍臥虎_第21章:過大年(一)修改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60章:過一把火車癮卷五:縱橫天下_第380章:阿巴坎決戰(四)卷四:九州風雲_第299章:老回回復出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六:楊威天下_第517章:督軍聖明卷二:初露崢嶸_第72章:大海上的潛規則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四:九州風雲_第328章:擴軍和臨時營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二:初露崢嶸_第117章:*卷一:藏龍臥虎_第48章:初探金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07章:政治平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303章:火燒福岡卷四:九州風雲_第314章:九一八卷五:縱橫天下_第374章:一衙門兩制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七:巍巍中華_第570章:巡視海外領土卷三:嶄露頭角_第239章:李巖是何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62章:制裁見效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344章:闞城狼煙卷六:楊威天下_第438章:朱萬化主義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六:楊威天下_第473章:高速雙體船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三:嶄露頭角_第227章:陽泉城下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四:九州風雲_第262章:保安鏢局卷五:縱橫天下_第367章:轉機卷三:嶄露頭角_第209章:覺華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作品相關_第一次整編卷三:嶄露頭角_第186章:首遇亂民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12章:小軍閥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三:嶄露頭角_第236章:清理琉球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1章:火攻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五:縱橫天下_第376章:進軍漠北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七:巍巍中華_第529章:戰雲密佈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卷一:藏龍臥虎_第24章:剿匪不留根卷一:藏龍臥虎_第2章:定計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五:縱橫天下_第415章:鏖戰嘉峪關(一)卷三:嶄露頭角_第219章:金蘭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五:縱橫天下_第367章: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