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三月底,由於國防軍的勸降信件,準格爾王爺丹濟拉召集他的幕僚和部下的商議還在進行之中。
有兩點已經確定下來,一是要走,舉族遷移。二是找羅汝才借道。
舉族遷移的決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放到漢民族身上就很難做到。漢民族是以農耕爲社會基礎的民族,對於土地的眷戀是延續了數千年的農耕文化形成的,所以很難想象漢民族在遇到外來威脅時會選擇遷移。但是,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走到那裡,只要有草原他們就支起帳篷臨時居住,是純粹的逐水草而生。因此,他們選擇舉族遷移就是可能的。準格爾部本身居於準格爾之地的歷史就不長,他們原本的“家”就是綏遠和外蒙古的西部,他們進犯的烏蘭草原,在幾十年之前就是他們生活繁衍的地區之一。所以對於蒙古牧民來說,他們沒有對土地的眷戀,選擇遷移是容易的。
他們的商議還在繼續,樑布奉獻的借道之策得到了丹濟拉的首肯,另一位師爺又獻上一策:
李雨農說道:“王爺,我們屢次的作戰已經知道了火器之犀利,吃一塹要長一智,我們就不能用火器裝備我們的蒙古健兒嗎?我們遠走他鄉,就要佔據新的草原,這就免不了要作戰,倘若我蒙古健兒手中有火銃,走到那裡誰敢攔擋?
我軍現在手中就有兩種不錯的火器,那就是三眼銃和轟天雷(手榴彈),這些都是屢次與羅汝才交手所得,只可惜數量太少,並且缺乏彈藥。爲了我們自己能夠製作三眼銃和轟天雷,我們就需要漢人的工匠。我們需要有冶鐵能力的工匠;需要會打造火器的工匠;需要會製作火藥的工匠;更需要會改進發明各種火器的工匠。因此,在下建議我們現在就要收羅可用的工匠開始自己製作這些火器。我們向西遷移也要帶上他們。”
丹濟拉手摸鬍鬚說道:“李師爺的話不錯,那麼此事就交給你去辦理吧,需要的銀兩錢糧我都會給你,好好幹吧!”
李師爺答應了一聲:“是,王爺,在下一定盡力!因爲這些人要跟隨遷移,我需要一些馬匹和車輛。”
遊說羅汝才的使命就交給了樑布,事情緊急,樑布帶上一隊王爺的親兵,啓程前往巴爾喀什地區去會見羅汝才。
丹濟拉也佈置了向甘肅方向的偵探,偵查大明官軍的動向,同時排定各個部落遷移的順序,集中人口、牛羊開始向西移動,他們要利用這個夏季穿越兩千多裡,達到裡海的沿岸,裡海是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
歷史的慣性是頑固的,準格爾提前幾十年開始了向歐洲的遷移,他們就是歐洲韃靼人的祖先。
......
時間到了四月初,我們暫時放下準格爾的故事,再來看看印度洋。幾乎在同一時間,在霍爾木茲海峽的特遣艦隊有了新的行動,康南軍穩定了新佔領區也繼續南下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先來說特遣艦隊的故事。
特遣艦隊是二月初九日到達了波斯灣的入口處——霍爾木茲海峽的,他們在這無人的荒山中,在沿海尋找一處合適的港灣,開始建設碼頭、營房,建立基地,此地被命名爲霍城。經過了兩個月的建設,港口初具規模,基地的防線也已經建好了,這個基地方圓幾十裡,囊括了這個小小的半島。謝鵬舉派出了兩支分艦隊沿着波斯灣的南北
兩岸開始分別尋找容易開採的石油礦,朱萬化給他們的地圖有大約的提示,但是不明確,他們需要按照督軍大人提示的大致方位去尋找。
尋找的油礦還要儘量的靠近海岸線,最好在100裡以內,這樣才能便於運輸、管理和保衛。第二就是遠離人口稠密地區,既是爲了安全,也是爲了保密,儘量的不要啓發西方人跟進開採石油的願望。
按照朱萬化的指示,只要產量足夠,找到一個油礦即可,更多的油礦是以後的事情,不必貪多。對於找到的油礦要軍事佔領,並且在可能的條件下儘量擴大佔領區,設置防線,升起國旗,打上界樁,宣佈爲大明的國土,當然也要避免大規模的戰爭。
尋找石油是非常辛苦的,特別是波斯海灣的南岸,雖然近海,但是沙漠特別的多,也特別的大。中國也有不少的沙漠,各地的沙漠環境都差不多。沙漠裡不光是乾旱,最可怕的是風暴,大風一刮,天昏地暗,沙丘移動,頃刻間就可以把人淹沒在沙丘裡。
波斯灣的北岸多山地,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很多,相對沙漠來說,戈壁灘就成了優良環境。海峽北岸有植被有樹林的地方也不少,但是有植被就有人,他們還是儘量需找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同樣可以獲得石油,何必找麻煩?
人們都見過阿拉伯人的裝束,不管穿什麼服裝,頭巾是少不了的。那個頭巾就是最簡易的防沙塵裝置,長長的頭巾把頭部裹得嚴嚴實實,要是沒有這個頭巾,細小的沙粒可以把人的五官裡都灌滿。
因此,尋找油礦的士兵、工匠們,每個人都有一條長長的頭巾,還給他們特製了防風眼鏡,是橡膠、玻璃製品。
沙漠裡最常見的事故是迷路,因此帶隊的長官規定,只要進入沙漠,絕對不能超過五十里,並且每五里設聯絡中轉站,這是站在高處,可以直接目視聯繫的距離,只要風不大,他們的氣球也要利用起來,可以觀察到更遠的距離。他們每一次出動都要先看天氣,風暴是必須預防的。沙漠裡的天氣也是變化無常,但是儘量選擇風力小的天氣。至於雷雨就不要考慮了,這裡一年之中也未必能下一次雨。
探礦的方法首先是有沒有自流井,就是石油自己冒出了地面。這種礦肯定是有的,否則誰會想到沙漠裡有石油?最早的油礦就是這樣發現的。但是,他們探礦不僅僅限於此,他們有輕便的打井設備,就是部隊中用於打水井的設備,用駱駝駝運。它是蒸汽機動力的,可以把鋼管打入地下幾十米深,超過這個深度,技術難度就大了。在這個有豐富油礦的地區,淺層油礦多的很,現在不需要打深井。
打油井還要防止井噴,如果地下油礦壓力很大,原油就會噴發出來,所以打井時,要有封堵的準備。
就這樣,每一個登陸地點都要探查十天左右,找不到就換地點。
到了六月底,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每個探礦隊都考察了五六個地點,他們都找到了理想的油礦。從開採環境來說海灣北岸的油礦優於南岸的,原因就是南岸是沙漠。但是北岸屬於波斯王國,它是這個地區的強國。他們發現的礦場雖然是渺無人跡的戈壁灘,但是波斯也是人口衆多的國家,只要國防軍佔領一個局部地區,很快就會引起波斯王國的注意,甚至可能發生戰爭。
如果選擇南岸,就要面臨惡劣的環境。第一是缺少
水源,第二是風沙隨時可以掩埋礦場,與風沙搏鬥可是不容易。
兩支探礦隊的探礦結果讓特遣艦隊面臨着選擇,進過商議,謝鵬舉的選擇是波斯灣的北岸。
南岸的政治環境好,幾乎不會與任何人發生衝突,但是自然環境過於惡劣,嚴重的缺水,礦場是離不開水的,更嚴重的是不知何時礦場就會被沙丘掩埋。
選擇北岸的礦場,就要準備與波斯人打交道,這就要做軍事和外交的兩手準備了。
大明的國防海軍來到波斯灣,建立基地,在海灣巡邏,這都是公開的,波斯人,其他國家的人很快就會知道,也就是說大明的海軍已經公開的進入了這一地區,只是此時的人們沒有領海的概念,艦隊在海上航行,他們只是感到了不安,並不會認爲遭到了侵略而已。現在登上陸地,又進了一步,這就要採取措施以避免戰爭。
北岸的礦場是山地,之所以荒無人煙是由於當地的地質環境造成的,遍地的沙石完全沒有土壤,雖然不缺水(有山就有水),但是也沒有植被,無論農耕還是漁獵都不具備條件,因此也就沒有居民。
謝鵬舉決定調過去兩個營和工程人員,用一個營的兵力進行擴展偵查,按照山河地貌,從便於防禦的角度,割裂出方圓百里左右的佔領區,設置防線,打上界樁,升起國旗,宣示大明的主權。然後就是建海港、礦場、營房和道路。抽調那麼多的兵力就是充當勞工,這裡是無法僱傭到勞工的。
作爲佔領此地的理由,要在邊界選擇合適的地點建上幾間商鋪,擺上布匹、茶葉、瓷器、工具等日常的商品,像模像樣的開門營業。顧客當然是一個也沒有,無人之地那裡來的顧客?這就是個樣子!一旦需要與波斯人談判,大明佔據此地就有了兩個“合理”的理由:第一,設商館經商!第二,這裡是大明航海的中轉補給站,商船需要在這裡補充食物和淡水。
這兩個理由純粹扯淡,都是強詞奪理!
可是殖民者有幾個講理的?就拿對中國最友好,從來沒有發生過嚴重衝突的澳門來說,葡萄牙人最初登岸佔領一塊地方的理由是什麼?說來有意思,他們說:需要登岸曬魚網!他們的船除了軍艦就是商船,那裡來的漁網?就是個藉口而已。國防軍也可以學習葡萄牙人,拉幾張漁網在那裡曬網!這就是第三個理由了。
特遣艦隊的報告得到了海軍總監朱萬雄的批准,朱萬雄還指示,南岸的礦場也不能放棄,可以暫時掩蓋勘探的痕跡,但是沿海要建立一個小型的基地,一個碼頭,加上營房和防禦設施,安排一個排的兵力駐守,也要打界樁,遠遠的多打幾個界樁,掛國旗,宣示主權。這個油礦暫時不生產,但是要佔領,還要定時巡邏,方圓百里之內不允許他人進入,無人的沙漠就不要客氣了,儘量的多佔土地。
謝鵬舉知道,這個基地駐紮的兵力不能多,因爲,他們不但食物蔬菜要靠後勤運輸,就是飲水,生活用水全部需要後勤運輸補給。
後來駐在的部隊配了一套海水蒸餾設備,用於獲取淡水,但是這種蒸餾水一般只能是洗澡、洗腳、洗衣服等生活用水,作爲飲水,應急尚可,但是不能長期的飲用,蒸餾水缺乏礦物質,長期飲用會生病的。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13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