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化知道,將來還會生產自行車的。有了輪胎、軸承、鋼管,生產自行車是水到渠成的事。自行車不光是民用,軍用也有很大的前途。
後世的二戰期間,很多國家都有自行車部隊,瑞士的自行車部隊保留時間最長,直到2003年才撤銷。在自行車部隊中,輕便的火炮、機槍都放在專用的自行車上。自行車部隊快速機動,不需要馬匹,也不需要油料,適應很艱苦的道路環境下,保持高速機動。這種自行車小型機動部隊,特別適用於像曙光基地這種地域性的防衛力量,可以高速的小範圍機動。像小海島守衛部隊在海島上機動、城市衛戍部隊在城市周圍小範圍機動,都可以大量的裝備自行車。一些輕型的重裝備,例如82迫擊炮,機槍都可以裝載在專用的自行車上,隨軍行動極爲方便。在普通部隊的指揮部中,自行車可以完成傳令、聯絡、偵查等任務,所以,在指揮系統中自行車可以作爲標準裝備進行配備。
大家都知道後世五六十年代是自行車的黃金時代,城市中上下班的時段,自行車流像潮水一樣頗爲壯觀。在農村自行車發揮了令人難於想象的作用,有這樣一個畫面:一個農民把一條小船扛在肩上,腳踏自行車行進在稻田間的田埂上!真是歎爲觀止!有的農民騎着自行車竟然能帶上七八個大水甕!
爲了適應各種需要,朱萬化打算定製加重型自行車、和輕便型自行車兩種型號投入市場,以適應不同人羣的需要。
還有很多後世常見的日用品,凡是現在曙光的設備可以生產的,都可以建立專門的工廠作坊來生產。
例如牙刷、牙粉。大明朝的人都是用手指抹上青鹽刷牙。製作牙刷極簡單,用牛骨或竹子做牙刷柄,栽上豬鬃即可,當然,最好用白色的豬鬃。製作刷子的技術太簡單了,古代人很早就會做刷子,只是沒有人想到要做牙刷而已。中國生產、使用豬鬃是世界有名的,在後世的二戰時期,豬鬃、刷子是中國向西方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曾經爲中國換來急需的軍火。
牙刷配上牙粉,很快就會成爲城市中百姓的生活用品。之所以製造牙粉而不是牙膏,主要考慮到包裝,這個年代是沒有塑料的,鉛鋅做牙膏皮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時代金屬產量太低了,太珍貴了,不能用在這些無足輕重的小東西上。牙粉用紙袋、紙盒包裝就可以了,使用牙粉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至於肥皂、香皂都是不難生產的,只要製作出專用的設備,這種小型的工廠作坊很快就可以建立起來。
還有搪瓷製品,比如洗臉盆。在大明朝,甚至後來直到民國和新中國初建的時期,百姓使用的洗臉盆大多是陶製品,比較好的是笨重的鑄鐵盆,高檔的是手工打製的黃銅盆。曙光基地已經可以用薄鋼板做原料,用衝壓工藝來生產鍋
碗瓢盆這類產品,掛上瓷釉,畫上花紋圖案,燒製一下就是搪瓷製品。搪瓷洗臉盆、搪瓷水杯、茶盤等這一類產品絕對是物美價廉的日用品。它既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也會爲朱家帶來巨大的利潤,還可以考慮大量出口貿易,賺取真金白銀。
有了軋鋼和衝壓設備之後,曙光基地生產的民用品中,最早生產、出售的就是各種規格的鐵釘。不要小看小小的鐵釘,它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它。後世清末民初時代,各國列強打入中國的工業產品中,鐵釘就佔了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它有一個別名“洋釘”一直沿用到現在。舊式的鐵匠爐打製洋釘生產成本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軋鋼、衝壓這種現代化的生產纔可以生產大量的廉價的洋釘。曙光生產的鐵釘一上市,就大量的銷往全國各地,需要量之大難於想象,每天出廠數千斤的鐵釘依然供不應求。
類似的產品還有縫衣針,鐵匠打製縫衣針也是有特別的技巧的,數百年積累的經驗也是令人歎爲觀止,當然,好的縫衣針價錢也很昂貴,在百姓的手中也像寶貝一樣,甚至世代相傳。但是,無論如何也比不過現代化的工業設備的產品,大工業產品的物美價廉是手工產品無法比擬的。曙光生產的廉價的、精美的縫紉針使民間的縫紉、刺繡水平更上一層樓。
這一類日常生活用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火柴。
火柴是由誰發明的呢?根據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國人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后妃和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雖然由於製作的原因火柴一直沒能普及,但是始終存在於民間,並沒有失傳。後來由馬可波羅傳入歐洲,歐洲人就在這個基礎上發明火柴,進入工業時代後,廉價的火柴得以大量的生產。後來反倒以“洋火”之名打入中國市場。
也不要小看了火柴,19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的“洋火”打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也是個大產業。因爲這是民用必需品,每家每戶都離不開它,銷量極大。北京著名的前門大街,大柵欄西邊就有一個“取燈衚衕”,“取燈”就是對應“洋火”的中文名稱,這個地方曾經存在具有相當規模的生產火柴的大小作坊,由此可見當年火柴的產業規模。
如果木匠用古老的工具製作火柴,其生產效率,加工製作成本將出奇的艱難,但是採用現代的工業設備就簡單的多了。廉價的火柴比大明朝的人使用的火摺子可是方便、可靠的多,火柴一上市銷售,就賣的火爆。
可以說,有了冶金、有了大量的鋼鐵原料、有了軋鋼、加工能力之後,品種衆多的民用、軍用產品都會大量的製造出來。這些新的產品會帶動更多的行業從無到有,從小
到大的發展起來。商業也會更加繁榮,社會的產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促使國家從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社會,向工商資本社會大踏步的邁進。經濟基礎的改變不可避免的就要引起社會政治的變革,這正是朱萬化所希望的。
曙光的產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鋼鐵製品,這在後世的市場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大明朝還是存在不小的問題。原因何在?就在‘鹽鐵專賣’這四個字上。從漢朝起直到後來的清朝,鐵礦、冶鐵和鐵製品是朝廷專賣的重要物資。爲什麼呢?就是兩個原因:一是暴利,二是軍用物資。
爲什麼鐵存在暴利呢?就是因爲鐵的產量一直不高,鋼就更不用提了,產量幾乎是零,鋼鐵供不應求,同時鐵器在生產、生活及軍事上又極爲重要。對於貧苦農民來說,家裡有一口鐵鍋、一把剪子都視作傳家寶一樣的珍貴物品,絕大部分農具都是木製品,鐵犁、鐮刀都不是很普遍的。物以稀爲貴,經營鐵製品自然就是利潤極大的事情了。
在冷兵器時代,刀槍箭矢都離不開鐵,鐵自然就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大明朝廷對蒙古、後金等歷來嚴格禁止鐵製品的貿易,作爲控制對方軍力的重要手段。
雖然是朝廷專賣,但是和食鹽相比,鐵的利潤總值就很小了,原因是:鐵器是耐用品,一口鍋、一把刀,在百姓家裡可以用很多年,甚至祖孫相傳,鐵器的價格高,百姓消費的數量就少。而食鹽是每天都離不開的,因此需求量就大。利益的驅使,各級官府歷來不重視鐵器專賣。就像存在私鹽交易一樣,私鐵的交易也是歷來就存在的,而且是公開的,大家也都習以爲常,因此,朝廷對鐵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差。一般說來,各朝各代對鐵的控制遠遠趕不上對鹽的控制,以至於現代的人們只知道食鹽的專賣,卻很少知道鐵的專賣。
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鐵專賣的制度存在於朝廷的律令之中,鐵製品的自由買賣確實又很常見,鐵匠鋪到處都有,也沒見那個官府爲這個抓捕鐵匠。關羽找鐵匠打製一把青龍偃月刀,魯智深找鐵匠打製一支水磨鐵禪杖,也沒聽誰說違法。但是,此事又叫不得真,真要是有人以私賣鐵器告到官府,那些官府的大小官員還不得不管的,畢竟有朝廷的律法在那擺着。
爲了防止意外之禍,朱家爲此事也是下了功夫的。由朱大典出面辦理,杭州的曙光市場出賣鐵器的鋪子,是掛的官府專賣的招牌。當然招牌不能白掛,朱大典給官府的價碼是每年一千兩白銀,直接交給布政使司衙門,作爲一個商鋪這個數實在是不少,就算花錢買平安吧。
在外人眼裡,朱家這事兒辦得有點兒犯傻,可笑!可是朱萬化、朱大典都知道,這種事情讓人抓住把柄,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禍!
--- 第 30 章 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