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



四月二十五日,在登封之西的穎楊地區,錢繼功的河南衛所軍與亂民軍的先頭部隊遭遇,亂民隊伍向東潰敗而逃。

四天後,四月二十九日,亂民軍與劉永福遭遇了,地點是滎陽(滎讀音xing)以南。劉永福奔洛陽而去,亂民從洛陽而來,他們剛好走的是同一條路。劉永福本意是避戰,結果反倒是迎面撞上了,真是造化弄人啊。

亂民在登封吃了一次虧,吃虧了就要長見識,所以現在亂民的先頭部隊就是老回回的基本部隊,並且極少有攜裹的民衆。馬守應的得力部將帶隊在前面開路,斥候都放出去老遠,所以到兩軍迎面撞上的時候,亂民已經列好了隊形,馬守應本人也已經得到稟報來到了陣前。

與此相反,劉永福是在自己的地界上行軍,他知道亂民已經向南陽而去,這一路上都很安全,因此,只是悶頭走路,連斥候都沒有派出,兩軍遭遇,他才倉促列陣。

劉永福的營兵是五千人,老回回的先頭部隊大約四千人,兩邊人數相當。老回回是老於軍陣的,見對方正在整隊排陣,這個機會豈肯放過,他立即指揮馬隊衝擊,出擊的馬隊大約300人,大隊人馬隨後衝殺。鼓聲陣陣,彩旗飄揚,喊殺聲震天,後面步兵的大隊人馬就緊跟着馬隊掩殺過來。

這時兩軍之間距離有三四里,騎兵衝鋒兩三分鐘就能到眼前,劉永福大驚,他知道遇到了難纏的對手。劉永福是河南不錯的將領,也是有些經驗的,他知道隊形不整是無法戰鬥的。

冷兵器作戰特別講究隊形,有些小說裡就神乎其神的找出很多玄妙的名字,某人擺出了某某陣,例如天門陣、八卦陣等等,隊形如何變換,還衍生出“生門”、“死門”等等玄妙的名稱。其實陣法就是隊形,隊形的關鍵就是利用冷兵器的長短兵器互補,以及盾牌、弓箭、馬隊、車輛,使其互相配合,發揮羣體的戰鬥力,並沒有多麼玄妙。如果面對熱兵器,這些隊形、陣法統統作廢,機槍、大炮、手榴彈一上,什麼陣法也沒有用。

在這種危機的時刻,就顯出了將領的作用,如果將領慌了神,混亂的隊形就是烏合之衆,只能任人宰割。劉永福還算沉着,他發出命令,命令馬隊在側翼集結,所有的弓箭手上前,等待放箭命令,大隊人馬加緊整隊。

弓箭直射的射程一般是50米,但是,弓箭還可以拋射,就是向上方成45度角射擊,射擊的距離可以達到70米左右。並且經過訓練的射手,出箭的速度很快,可以連射三到五支箭。這種拋射的方法,在兩軍陣前經常使用。我們看古代小說時經常可以看到“射住陣腳”的語句。那就是利用弓箭拋射的距離遠,箭矢密集,迫使對方縮回偷襲的動作。對付偷襲最有力的戰法就是拋射弓箭,穩住陣腳,騎兵在陣前掠陣。所以劉永福的措施是正確的。

弓箭是冷兵器中最難訓練的兵種,並且弓箭本身製造也是有難度的,所以亂民隊伍一般只有個別的弓箭手,而沒有成批的弓箭列陣。

當亂民的馬隊距離陣前只有六七十步(100米)的時候,劉永福下達了拋射弓箭的命令。數百上千支箭矢像一陣暴風雨,灑向了亂民的馬隊,有的箭矢上還帶有響哨,發出“秋秋”的叫聲,用以增加威勢,恐嚇對方的馬匹。

於此同時官軍側翼的馬隊也出擊了,大約有四五百名騎兵,略多於亂民的騎兵,他們攻擊的就是敵方馬隊的側後。

受到一輪密集的箭矢的打擊,300人的馬隊傷亡不大,大約二三十人受傷,但是作用還是不小,馬隊的後隊的明顯減速了,並且有不少馬匹已經停了下

來。只是後面跟隨的大隊人馬不容他們後退,只好繼續前進。

官軍的馬隊就殺入了凌亂的亂民騎兵隊伍中,官軍的訓練無論如何是強於亂民的,所以亂民的騎兵後隊就處於崩潰的邊沿了。

亂民的騎兵受到打擊,衝擊的勢頭受挫,已經起不到衝亂敵陣的目的了,同樣處於單兵作戰的情況。由於河南官軍的隊形沒有完全整理好,官軍的兵器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衝入陣中的亂民騎兵左砍右殺顯得很猛。但是在官兵的陣中,亂民的騎兵處於少數,不撤退就有覆沒的危險。

僅從這一瞬間的情況看,官軍佔領上風。但是老回回指揮的大隊人馬殺到了,對於始終沒能整理好隊形的官軍來說,這是致命的。老回回用300名騎兵的代價取得了全面的優勢。

戰場上喊殺聲一片,短兵相接就沒有什麼技巧了,比的就是隊形、人數、勇氣、配合。最重要的就是老回回指揮的亂民軍有相對整齊的軍陣,成型的軍陣就要強於混亂隊形的官兵。

劉永福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敗了,爲了減少傷亡保存實力,他果斷的下令撤軍!

一般情況下,要想撤退,就先要奮力一擊,打退敵人的進攻,雙方脫離接觸,然後撤軍。但是現在做不到了,部隊的前方已經是混戰一團了,投入的越多損失就越大。減少損失的撤退辦法就是節節抵抗,梯次撤退。

於是劉永福命令後隊不必重新整隊,而是就地展開戰鬥的方陣,掩護前方後撤,兵器配合就不能太考究了。命令前隊,就是處於混戰的那部分後撤,能撤出多少算多少了,只能聽天由命了。

命令的傳達就是靠旗幟和軍樂隊,古代通用的就是鳴金收兵,鳴金就是敲鑼。

好在官軍的騎兵是得勝之軍尚且完整,他們也就成了掩護後撤的主力。

應該說前期的麻痹、大意是劉永福的過失,後期的撤退劉永福指揮的還算有章法,在加上官軍訓練有素,沒有造成大潰敗。

都說指揮撤退比指揮進攻更有難度,更能體現出將領的素質,看來是有道理的。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正當劉永福節節後撤之時,戰場形勢發生了鉅變!亂民軍的後隊亂了!

原來是錢繼功指揮的五千衛所兵追了上來。

亂民軍的隊伍有五萬人,在平原上行軍就是一窩蜂,也沒有什麼隊形,這五萬人的隊伍逶迤拖拉就有20里長。老回回吸取登封吃敗仗的教訓,前隊後隊就都放上了骨幹隊伍,但是攜裹的兩萬多民衆他捨不得丟掉,於是就放在了中間。

錢繼功部隊的前鋒是騎兵,一個衝擊就把亂民軍的後隊打亂了,後隊潰敗往前跑,就衝亂了本來就很混亂的中部的隊伍。

錢繼功的隊伍有一個特點,就是火器多,手榴彈和火銃打起來“轟轟!”的響,硝煙瀰漫,比一般的戰鬥聲音大得多。亂民軍沒有經受過這種戰鬥,自然就會慌亂。被攜裹的民衆一旦有機會就會四處奔逃,亂民的骨幹就要收攏鎮壓。這多重的因素加在一起,亂民軍的大隊就亂了套,他們從後面衝向老回回的前隊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錢繼功的部隊距離這裡的戰場至少還有十幾裡的距離,他們並不知道前面的情況,更不會知道劉永福正在苦戰。

前面還是戰場,老回回正在指揮部隊掩殺,擴大戰果。後面的混亂隊伍就淹沒了老回回的指揮位置,旗幟混亂了,指揮不靈了,戰鼓也停了。前面作戰的部隊就不知所措了,是進攻還是後退?是向左還是向右?部隊完全失去了控制。

正在節節敗退的劉永福感

覺到了戰場的變化,也幸虧他沒有落荒而逃,而是節節抵抗,現在就來了機會。

在節節抵抗中,劉永福也逐步的整理了隊形,部隊獲得比較好的組織,目前他能有效的掌握着接近四千人的部隊。劉永福的沉着指揮,給他帶來了翻牌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劉永福抓住這個機會,立即組織反擊,已經組成的各個方陣開始喊着口號踏步前進。

戰鬥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成爲定局了——亂民徹底潰敗了。作爲亂民的首領和各級骨幹,對於這種場面他們經歷的太多了,也可以說習以爲常。亂民對上官軍,歷來是敗多勝少。既然習慣了,經常吃敗仗,那麼失敗後的經驗也就豐富了。

現在就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親信們保着頭領四散奔逃,說好聽點叫做化整爲零,運氣背時的就會被抓住、被殺掉,也會有走投無路的來個假投降。

反正是徹底的散攤子,這一路亂民軍就算暫時銷聲匿跡了。在大平原上,亂民一鬨而散,抓到的少,跑掉的多,小頭頭抓到幾個,大首領都跑得不知去向。這也是必然的結果,劉永福手下的五千人,死傷逃散的就有一千多,剩下不到四千人,拿四千人圍捕五萬之衆那是不可能的。錢繼功也是一樣,他手裡有五千人,同樣抓不了多少俘虜,這也是平原作戰的特點之一。

不管怎麼說,這是大捷,滎陽大捷!

首先向巡撫報捷的是劉永福,他正在和老回回的主力對陣,因此,情況很清楚。

錢繼功並不瞭解實際的情況,他距離老回回主力部隊還很遠,他甚至不知道前邊也在戰鬥,直到他追到前邊與劉永福“勝利會師”纔看到前邊的戰場。於是錢繼功也向巡撫報捷了。

如果玄默報一個運籌帷幄的功勞最恰當了,因爲他派劉永福出兵時就說了:“若錢指揮使迎敵於前,劉總兵帶兵擊賊衆之後,則兩面夾擊,可收奇效。”所差的就是劉總兵迎敵於前,錢指揮使擊賊衆於後,顛倒了一個順序而已。諸葛武侯用兵也不過如此吧?所以寫報捷奏疏的玄默美得搖頭晃腦,不由的哼着小曲:“我正在城頭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升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總之,捷報到了京城,這幾年官軍的勝仗大多是花皮打的,官軍難得有一回大捷。所以朝堂上下一片歡呼,有功人員加官進爵,封賞優厚,大明日報大肆宣揚,連中華日報也跟着登載,全國上下一片歡騰。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一旦有機會,老回回等一干首領還會死灰復燃,不知道他們會從那裡冒出來,也不知道那裡會再次遭殃。

......

山東濟南的黎民百姓們倒是沒有太重視滎陽大捷,不是他們麻木,是他們的目光被濟南城中心郵政所新落成的大樓吸引了過去。大樓蓋了三層,中間是高高的鐘樓,一到時辰就當當的敲響大鐘,全城都能聽到,這可是個新鮮物,也是濟南百姓的驕傲。

這個建築的外形與京城的那一個完全相同,只是加高了一層,都是後世北京電報大樓的造型。

到現在爲止,全國只有三個鐘樓,京城一個,松江(上海)一個,第三個就是濟南了。上海的鐘樓外形有點泰西風格,是個尖尖的屋頂,這個外形是朱萬化設計的,他總是想着複製一些後世外灘的景象,就算是“懷舊”吧!

在鐘樓的鐘聲中傳來了清國的消息,登陸日本島開拓海外疆土的事情終於有了眉目,就要進入實施階段了,這一天是五月初五。

--- 第282章完 ---

(本章完)

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二:初露崢嶸_第102章:出使朝鮮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二:初露崢嶸_第130章:潛水艇卷一:藏龍臥虎_第11章:交易背後的殺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03章:火燒福岡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一:藏龍臥虎_第35章:收穫卷六:楊威天下_第451章:趙率教赴任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63章:收復嶽西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七:巍巍中華_第521章:陰謀卷四:九州風雲_第254章:螞蟻圈養蚜蟲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七:巍巍中華_第524章:遇刺負傷卷五:縱橫天下_第368章:又一隻獵鷹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一:藏龍臥虎_第22章:過大年(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五:縱橫天下_第337章:向雅庫茨克前進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二:初露崢嶸_第136章:大明朝的國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作品相關_官府部隊等資料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84章:民心民意卷六:楊威天下_第472章:強勢的談判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三:嶄露頭角_第152章:東北的疆界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二:初露崢嶸_第119章:平臺奏對(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35章:登陸種子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511章:準格爾人的悲劇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三:嶄露頭角_第219章:金蘭灣卷四:九州風雲_第299章:老回回復出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222章:航運公司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二:初露崢嶸_第60章:近海艦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56章:*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六:楊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災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卷三:嶄露頭角_第237章:琉球穩定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6章:西北的綠洲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三:嶄露頭角_第152章:東北的疆界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