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初露崢嶸_第107章:政治平亂



崇禎三年六月初,山東傳來聞香教作亂的消息:亂民起於文登,向萊陽發展,夏收(冬小麥)已過,大田作物尚未收穫,正是糧食短缺之時,饑民衆多,聞香教教主聚集、攜裹亂民數萬之衆,號稱十萬,一時間賊勢浩大,使山東東部處於戰亂之中。

朱萬化始終關注着山東,因爲,爲後金帶去火炮製造技術的孔有德,就是在崇禎四年八月在山東叛亂的,這個事件也讓孫元化丟掉了性命,朱萬化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爲了解決佔據威海部分地區,獲得一個在北方的立腳之地,山東民亂正提供了一個機會。

孫元化已經上任登萊巡撫。六月二十日,朱萬化帶上孫和鼎的家書和四營一連一個連隊前往登州拜訪孫元化,一連是戰車連,對付亂民用不着戰車,所以全部騎馬。同時,朱萬化也沒有忘記帶上贈送給孫元化的300支新式火銃,及配套的彈藥和維修工具、備件,另加20箱手榴彈。這些火銃是孫元化還在山海關時,他的小兒子孫和京去探望他的時候許諾給他的,還未來得及交付,他就調到了山東。孫和京客氣,僅贈送100支新式火銃,朱萬化加到了300支,並加上20箱手榴彈(每箱20顆)。

原北方支隊的一營和四營現在都在威海休整待命,留他們在這裡就是因爲威海獨立營的新兵訓練還沒有完成,威海和朝鮮一旦出現情況需要用兵,他們就是應急的部隊。

......

登萊巡撫孫元化的書房裡散發着茶香,孫元化、朱萬化兩人人正在談話。對面案子上放着新式火銃的樣品。

孫元化說:“亂民勢大,號稱十萬,估計總有六七萬人,我登萊基本就是衛所兵,沒有募兵民團,總數不過一萬五千人,這還是賬面上的數,實際能召集到一半人就不錯了。衛所的兵丁基本就是農民,和烏合之衆也差不多。論戰鬥力是無法與關寧軍相比的。我已經向朝廷求援,如果沒有朝廷援軍,我們能保住登州、萊州就不錯了。”來自山海關的孫元化,對關寧軍還是念念不忘。也難怪,現在他能調動的衛所軍實在是太差了。山東倒是有民團,一則不再他的管轄之下,二則那些民團不過是鄉紳自保的武裝,也不堪用。

朱萬化說:“初公(孫元化字初陽),剿滅亂民不完全是軍事,甚至說主要的不是軍事,而是政治(政治一詞是後世的詞彙,所以朱萬化要解釋),政治就是治理民衆之事,就是朝政、民政的治理。如果百姓,特別是生活在底層的百姓能夠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屋住,老幼能得到贍養。即便有賊人煽動,他們也不會造反。這些民生問題不解決,今年剿滅了,明年又冒出來,甚至有可能剿滅一個又冒出三個。剿而不滅,越剿越窮,越窮越亂。深究起來亂民的由來還不只是民生,還有其他問題,這些就不必一一細說了。當今最緊要的還是如何把民亂迅速的平息下去。”

孫元化很是心急,忙說:“對對對!這是當今最緊要的,如若賢侄可有良策?”

朱萬化說:“良策不敢當,我有一些想法提出來,初公看是否可用?

亂民們沒有什麼完整的策略,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籌劃作戰計劃,甚至比較像樣的軍事組織都沒有。他們只有一個慾望,就是搶劫瓜分浮財和糧食。因此,他們搶完一地之後,必不能持久。此地已經搶完了,長久佔領毫無用處。形象的說,就像是蝗蟲,一塊莊稼地吃光了,必須要換個地方繼續吃。他們要不停頓的放棄一地,劫掠另一地。每經過一地就造成更多的赤貧、和一無所有人,於是又有很多人加入進來、被攜裹進來,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直到亂民無處可搶,沒有財務糧食可以搶奪瓜分時,亂民的頭領已經達到了目的,就捲走大量

的財物跑到老窩享福去了,亂民只能一鬨而散,這民亂就平了。初公,山東的聞香教不是第一次起事了,以往可是這種情況?”

孫元化說:“沒錯,聞香教作亂也不是頭一遭了,他們以往就是這樣乾的,最後搶完了,也就散了夥,如若賢侄說的透徹之極!”

朱萬化繼續說:“看清了這點,我們就有辦法了。起事的文登就可以不必管它了,那裡的賊衆要麼散夥,要麼向他處轉移,用不着我們去進攻它。現在的萊陽尚未陷落,我們就以萊陽一地做出防禦即可。

登萊的地形是三面環海,內陸多山地。從文登向北是大山,過了山,就是威海衛和登州府,這裡是軍事重鎮,亂民再不懂事,也不會向軍事堡壘上撞。向東、向南都是大海,就只剩下西邊的萊陽方向了。所幸亂民還沒有過萊陽,過了萊陽就是大片的平原了,亂民可以四處流竄,圍堵就不方便了。山地的道路好不好走不說,亂民絕對不會鑽深山的,因爲山中無糧、無財產,除非是匪首逃亡。從文登到萊陽間有200裡左右,主要的道路不超過十條,這已經把山中小道都算上了(朱萬化根據後世地圖瞭解的),這兩天應該偵查覈實一下。我們派兵把萊陽守住,然後每條道路都派兵把守,以靜制動。我們只要堵死這些路,並且在威海、登州加強防範,這些賊衆無需我們剿滅,只有散夥一條路可走了。”

孫元化擊掌稱讚道:“好計!好計!”

然後又說:“無奈,我手中兵力太少,且衛所軍戰鬥力不足,萊陽有城池尚可,這一帶的山,大多並不陡峭,山路七岔八岔的分支很多。這道路怕是守不住。如果等朝廷援軍,或是臨時籌措兵力,遷延時日,這個戰機就消失了。如何是好?”孫元化是知道朱萬化手中是有兵力的,看來他不好意思提出來。本來朱家也沒有這個義務。

朱萬化明白老先生的意思,直爽的說:“初公的三位公子都在爲我朱家效力,我們自然就是一家人,我怎麼不會助初公一臂之力呢?否則我就不來了。所以初公莫急,這剿滅亂民之事包在我身上。平定地方的功勞我們不要,都是初公的。但是,我們也有求初公協助之事。”

孫元化說:“但說無妨。”

朱萬化說:“我們有兩個要求:第一,我們近期打算收復被泰西人佔領的臺灣,臺灣島地廣人稀,需要大批移民,因此,俘虜的亂民,只要不是頭領,都可以移民臺灣。第二,爲了運輸這些移民,我們打算在威海建設一個碼頭。並且佔用威海外面的劉公島,用作登記審查移民。”

孫元化既然是自己人了,臺灣的事就直接說出來,對其他人是絕對不能這麼說的。

實際上朱萬化是想取得佔領劉公島的理由。威海衛到了清朝末年成了北洋艦隊的母港,港灣地形良好,又有一個狹長的劉公島堵在出海口。是天然的海軍基地。在大明朝,只是在威海海灣的南端設了一個衛所。又因爲是山地,不利農業生產,人口很少,實際上是個荒涼的無人之地。

孫元化說:“移民是好事,這些做亂之人已經無家可歸了,正需要安置。否則還是亂源。威海衛所的位置在海灣的南側,你們陸地上的碼頭可以建在海灣北側,這樣和威海的衛所就分開兩地了。只是我聽說,海灣北側是山地,如果不能建碼頭,再另尋他處。劉公島是無人島嶼,只有少數漁民,佔用即可。”

朱萬化大喜,說:“感謝初公答應此事。細說起來,從山東移民臺灣的確是兩利的好事。前面我說過,剿滅亂民是政治問題,移民雖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也是從政治上解決問題的一個可行之法。什麼是從根本上平定地方的辦法呢?是減租減息,是官紳、農工商一體納糧,這是比較徹底的解決辦法。但是,在

浙江我們也不敢實行,因爲這動了大明的國本,山東當然現在也不能實行。

移民的辦法可以改變地主和佃農的人口比例。假如一個村子裡有三戶地主,他們需要三十戶佃戶來租種他們的田地。現在村裡有三十三戶佃戶,因爲佃農多,總會有人沒地種,這田的佃租就會越來越重。但是,如果移民走了六戶佃戶,佃戶不足,這佃租就會越來越輕,因爲總是有剩餘田地沒人種。這也是一個供求關係,俗話說:物以稀爲貴,就是這個道理。佃租輕了,底層的百姓生活就會好一點,作亂造反的可能就小一點。在朝廷的大局面下,我們也只能這麼修修補補了,這就是我所說的政治問題。

收復臺灣後,我們打算在那裡執行官府強制性的減租減息,全部百姓都要納糧納稅的政策。包括我們當權的朱家,也要納糧納稅。不客氣的說,就是皇上的產業到了臺灣,也要納糧、納稅。我們也要從法律上限制佃租,以解決佃戶的生存。對於地主也要找出辦法讓他們發財、賺錢。大家都有出路。因此將來的臺灣,也就不存在人多的問題,而且是人越多越好,那裡有大片等待開墾種植的土地,並且溫暖的氣候也利於農耕。”

孫元化的三個兒子都在爲朱家效力,朱家的情況,政治抱負,孫元化是知道的。有這層關係,孫元化就不是外人了,所以朱萬化才能夠無所顧忌的把臺灣問題、土地政策問題等等,用比較公開明瞭的語言講述出來,對其他人自然是不能這麼說的。

孫元化說:“如若賢侄的話有道理,其實朝廷的大員,文人政客也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些朝政弊端,也不斷的有所議論爭執,但是大局如此,誰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只是議論而已。

另外,我們的衛所兵戰鬥力極差,不能擔當過重的戰鬥任務,這條防線如何佈防呢?”

朱萬化說:“我想有四件事情,登萊的官員、衛所兵丁是可以幹好的。第一,在萊陽城中,和附近的農村,配合我們的人設置招募移民的收容所,多建棚廈、埋大鍋熬粥。這移民的口糧我們出。宣傳、收容登記、審查管理移民,登萊的文職吏員和衙役可以參與此事。同時還要加強萊州城的巡查,防範聞香教滲透進來,煽動民衆。第二,派出一兩百人混入聞香教的亂民中,他們的任務是調查、登記、並且跟蹤亂民中的頭面人物,待時機成熟時抓捕或者殺掉,如果沒有殺和抓捕的機會,也要知道他最後的落腳地,以便事後抓捕。頭面人物不能留,一律殺掉,否則過兩年他們還會捲土重來。這個差事是最難的,最好有錦衣衛參與,幹這種差事是他們很內行,這就需要大人您和錦衣衛協調了。我們的士兵由於口音的問題,無法參與此事。第三,如果哪裡發生了戰鬥,就會有大批的亂民俘虜,這些俘虜也需要登記、甄別、看押,最後轉化爲移民。第四就更簡單了,我們的部隊戰鬥力很強,但是,人數太少,需要衛所兵站腳助威,揮舞旗幟,大聲吶喊,壯一壯聲勢。這後面兩項需要人數很多,至少要2000人以上,人員集中起來,由我直接指派差事。登萊剩餘的兵力還很多,還請初公加強威海衛和登州城的防禦。”

孫元化一聽,這也太簡單了。2000衛所兵,加上衙役、吏員、錦衣衛,除了錦衣衛的差事有點難度之外,其他的都不難。於是欣然領喏。

最後,孫元化也沒有忘記,請朱家派出軍事顧問訓練自己的家丁隊,都是自己人朱萬化絕對會安排妥當。

會見後朱萬化在登州留下聯絡人員就帶一個連的部隊前往萊陽佈防了。

執行混入亂民差事的錦衣衛,衛孫元化已經及時協調派出了。這種立功的事兒,又不是太難做,錦衣衛也欣然領命。

--- 第107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132章:收復臺灣(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一:藏龍臥虎_第40章:打靶場上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五:縱橫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續)卷一:藏龍臥虎_第41章:官辦剿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七:巍巍中華_第568章:跨越喜馬拉雅山卷三:嶄露頭角_第173章:基本法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三:嶄露頭角_第217章:赫圖阿拉城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79章:救援趙率教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三:嶄露頭角_第168章:試着修鐵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54章:螞蟻圈養蚜蟲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五:縱橫天下_第394章:北海道的內鬥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二:初露崢嶸_第78章:氣球的威力卷一:藏龍臥虎_第44章:水利爲本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9章:鐵路通車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四:九州風雲_第324章:自作孽不可活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七:巍巍中華_第541章:穩定波斯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183章:西北的民亂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三:嶄露頭角_第199章:初見盧象升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四:九州風雲_第296章:到漢中一遊卷一:藏龍臥虎_第56章:倒黴的海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41章:南洋貿易卷四:九州風雲_第267章:準備會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484章:民心民意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一:藏龍臥虎_第21章:過大年(一)修改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一:藏龍臥虎_第27章:有了步槍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2章:半潛艇顯威卷六:楊威天下_第445章:老首領的傳奇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三:嶄露頭角_第181章:股份制的水利工程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67章:轉機卷五:縱橫天下_第363章:收復嶽西卷五:縱橫天下_第391章:溫體仁到開封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五:縱橫天下_第354章:公之於衆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